回覆列表
  • 1 # 雲起處

    皇統在魏,蜀漢與東吳是大亂之際的諸侯割據,並接受漢帝爵位。

    後獻帝禪位於曹丕,以魏代漢。魏的接棒至少是走了法律程式的,所以,以魏為正統順理成章。

    劉備與孫權兩個玩割據的,一看獻帝遜位就藉機獨立,也做起了皇帝。但實際在法理上應該視做搗亂分子。

    後世對蜀漢的偏愛,應該是受了演義的影響。

  • 2 # 大秦鐵鷹劍士

    正統當然是魏國,這是晉朝至明朝都承認的史事;魏承漢祚,魏滅蜀國;晉承魏祚,晉滅吳國,最終三家歸晉,天下一統。魏國作為正統主要有三點原因:其一、漢朝末代皇帝禪位給了魏王曹丕,程式合法;其二、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在魏國手中;其三、魏國綜合實力遠遠強於蜀漢。後世的人們更喜歡蜀漢原因只有一點,那就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史書;《三國演義》將蜀漢當作正統,因此劉備仁德,諸葛亮多智,人人喜聞樂見;因此曹操奸詐,曹丕無德,司馬懿鉅奸,人們對魏國沒有好感,而晉朝更沒有存在感。

    何謂正統?從歷史上的統一王朝來看,首先要得國正,其次要實力強,最後要統一中原。何謂得國正?也就是建立的國家要名正言順,名正言順只有兩種方法,一是前朝禪位,二是除暴興仁。五帝時代是透過禪位傳遞政權,商、夏、周則是除暴興仁取代前朝,秦國則是透過武力統一全國的,得國亦正。魏國得到漢朝的禪位,從程式上講取得政權是合法的,有秦始皇的傳國玉璽;蜀漢則是在魏國得到漢朝禪位後自立為國的地方割據政權。最後,魏國佔據中原大地,還西控西域,北擊蠻夷,土地面積,人口數量,文臣武將都遠遠超過蜀漢。蜀國儘管十多次北伐魏國,但是魏國巋然不動;最終魏國雷霆一擊,蜀國舉國而降。由此可見魏蜀兩國實力懸殊極大,魏國代表了天下民心,否則蜀國也不會一戰而降,降後反抗事件極少。

    《三國演義》誕生於明朝時期,書中為了表達元朝非正統皇朝,故尊劉貶曹,尊蜀漢為正統,貶曹魏為割據政權。《三國演義》裡將劉備塑造成一位愛民如子的仁義之君,天下萬民聽到劉皇叔到來,都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劉備仁義之名佈於天下,曹操奸雄之象流於後世,說實話當時曹操的作用遠遠大於劉備,北擊烏桓,統一中原,穩定國家,曹操居功至偉!劉備四處投靠軍閥,前後十次易主,可以說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都是碌碌無為。劉備以皇叔自居,以天下萬民安居樂業為已任,究其實劉備只是想恢復漢朝,恢復劉氏皇族,對百姓還是沒有實質好處。比如蜀漢連連北伐魏國,弄得富饒的巴蜀之地也民生凋敝!最終魏國攻佔蜀國後,劉阿斗開門投降,蜀國大部分官員皆歡心的歸順了魏國,由此可見劉備治蜀百姓並沒有什麼實惠。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忠臣的典範,他足智多謀無所不能,是人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足不出天下,但是已知天下三分,提出了聯吳抗曹的宏圖大業;諸葛亮又草船借箭,借東風火攻曹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諸葛亮還能是發明家,他發明了連弩、牛車木馬。諸葛亮同時也是天文學家,他深究天象,往往可以透過星星的隕落推測出某某大將已死,或者前程吉凶;他還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甚至能驅陰兵作戰。無所不能的諸葛亮大家當然喜歡,同時他還是一位大忠臣,一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們對諸葛亮有多喜歡就有多討厭曹操。因此現在的人們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十分喜歡蜀漢而厭惡曹魏!

  • 3 # 雄財偉掠

    首先從客觀來說,曹魏絕對是全部繼承了漢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根紅苗正的統治政權甚至某些統治階級都是從漢臣搖身一變成為曹魏奴才的,所以從客觀來說就是一個腐朽懦弱的舊政權被一個換湯不換藥的新政權所替代,只不過是以一種由政權統治階層發起的一種改變上層政治建築的行為,這種行為由於受到政治強人曹操父子的影響,所以能被大多數統治階層所接受,但是對於下層的民眾是不知道這個演變過程的,剎那間由一個祖輩都是漢民懵逼似的蛻變成魏民,底層民眾從情感上也很難接受;

    另一方面,三國後面的各路文人都積極貶曹魏頌蜀漢除了摻雜一些上面所述原因以外,我個人覺得主要還是其想討好當朝統治者的緣故吧!統治者最忌憚的當然就是被他人或者其他勢力所取代,最不希望自己的跟前出現曹操一類的政治強人威脅自己的統治,所以貶曹魏頌蜀漢是情理之中的,所以對於這類的文學作品也是積極推崇的!

    所以,無論經過怎樣的粉飾,東漢末年的長時間分解並最終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都體現了漢代統治政權的腐朽,曹魏甚至司馬氏雖繼承了漢朝的衣缽,但是換湯不換藥,腐朽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潰爛!

  • 4 # 尹禾

    漢魏晉的傳續,可以說是名正言順,220年,漢獻帝劉協禪位於魏文帝曹丕,265年,魏元帝曹奐禪讓給晉武帝司馬炎。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實為晉臣,自然要傾向於這條正統路線,如果不奉曹魏為正統,那麼晉朝也就名不正言不順。

    至於蜀漢正統,一者延續了“漢”的國號;二來劉備有漢室血脈;三來《三國演義》的作者傾向比較明確,對後世有一定影響;最後漢至隋唐,都有“卯金刀”的讖語,認為天下該屬劉。

    兩者一個是程式上的正統,一個是道義上的正統。程式是用來約束人的,自然為人們所不喜;道義一般是出自公憤,自然是支援的人多一些。就像有些時候我們不喜歡官方的言論,卻喜歡坊間傳聞一樣,人都是有逆反和獵奇心理的。

    奸雄

    曹操被黑化不止是在《三國演義》,而是在其起勢階段就開始了,主要有三部分人不遺餘力了的抹黑曹操,一是舊氏族,二是名流階層,三是晉朝史官。

    曹操是罕有的雄才偉略之主,集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改革家於一身。曹魏勢力最主要的改革之一就是人才選拔制度的改善,摒棄了秦漢以來的察舉制,打破了貴族勢力對人才的壟斷,這就直接傷害了兩類人的利益,舊氏族和社會名流。而這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社會輿論的走向,孔融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死完全不是曹操妒賢嫉能,而是為了消除社會負面輿論。另外後朝修前朝史,雖然也會歌功頌德,但是必然摻雜許多有利於本朝的東西。

    到了明朝,《三國演義》盛行,而作者羅貫中原屬張士誠勢力,自然更喜歡仁德的劉備集團,不喜歡神似朱元璋的曹操。

    因此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讓曹操的奸雄形象幾乎深入人心。

    同情心

    人們總是為失敗者感到遺憾,尤其是當失敗者陣容中有他們的偶像的時候,就會感慨命運不公,對失敗者越發同情。

    楚漢之爭,勝利者雖然是劉邦,但是後世對項羽的崇拜之情不減反增。“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這是情懷,與真正的實力無關。

    三國爭霸,蜀漢第一個覆滅,給了人們建立同情心理的時間,而蜀漢又有“智勝”諸葛武侯,“武勝”關羽,忠義趙子龍,神勇猛張飛。分明就是一組偶像天團,因此人們對蜀漢的失敗就更加感到遺憾了。

    魏晉

    曹魏最可悲的莫過於和晉連在一起,這個歷史上口碑最差的朝代,給漢民族帶來的無盡的恥辱和傷害。這筆賬如果從頭捋,就引出了另一個熱門話題:曹操當年為什麼不殺司馬懿。

    如此,後人總是將魏晉一起記恨起來。

    歷史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它的結果是確定的,過程卻撲朔迷離,所謂正史,所謂演義,不一定哪個更接近真相。因此大可不必為此事介懷,你所喜歡的,就是真正的歷史。
  • 5 # 90後獨家記憶

    因為無論功利主義如何盛行,霸道政權如何強勢。

    天下百姓,世族鄉紳心中最喜歡的,還是“仁義”二字。

    劉備的以人為本體現仁君氣質;三顧茅廬體現了尊重人才;夷陵之戰體現了重情重義。

    這一下子就抓住了百姓,文人,武士的心。

    反正我若是有劉關張這樣的兄弟,雖死無憾。

  • 6 # 剛爺17208263

    三國來源於東漢,劉備漢室後裔,漢獻帝都叫皇叔,正真有資格問鼎的人物。其它都是漢臣做大問鼎的,屬於篡位。三華人物都屬於生不逢時的。劉備,曹操若是在南北朝,五代十國那種亂世,估計都能統一中國。可惜生在一個時代,強強相遇,都鬱鬱而終。劉備更受歡迎是因為演義的宣傳,也是其本身起點低,奮鬥歷史曲折,整個集團故事性強,人物性格突出。尤其是兄弟情深,在黑暗腐臭的權利爭奪中顯得格外耀眼奪目。

  • 7 # 小麥不乖

    魏承襲於漢,乃正統(雖然手段不光明),另外兩家都是自封的,喜歡蜀國主要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小說可能看的人不多,但是電視劇大部分人都看過

  • 8 # 9紫氣東來

    應答:三國的正統當然非魏國莫屬,從陳壽做傳就能看出來,魏書三十卷,吳書二十卷,蜀書只有十五卷,而魏國佔地面積是蜀國的幾倍,從曹操屯田安民,到漢獻帝自願禪位於曹丕,獻帝自知能力不行,到封地然可行漢朝禮儀,上殿不稱臣,到三國歸晉時然承漢系魏國體制,蜀國,吳國,只能算自立的草頭王,說難聽點即亂臣賊子。

    蜀國劉備從事編織業,還自稱皇叔,一個皇叔冷落到做手工業,可見皇家基本上已劉備家族從皇家集團中清理出去,而漢獻帝在時劉備也沒去投奔,堅持匡扶漢室,而是佔地自立,當獻帝聽說劉備稱帝后仰天大笑不止,意思是你劉備是個什麼東西,佔那麼點地,那麼點人,且在邊遠山區,也配稱帝,寡人還活著呢,別人來搶皇位也罷了,你不是劉家人嗎?和外人有何區別,僅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寡人如跟著你說不定連性命都不保了,獻帝長笑是想他的決定是對了,他看準的魏國沒錯!

  • 9 # 靖遠0204

    從法統上來講,魏國接受漢帝國的禪讓,西晉接受曹魏的禪讓(265年晉朝代替曹魏時,蜀漢已經滅亡兩年),兩漢魏晉是一脈傳承,這一點兒是得到主流社會認可的。

    從統治區域和影響力來說,曹魏佔據著當時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居住著最多的世家大族和普通百姓,並且代替曹魏的晉朝統一了中國。所以說以曹魏為正統也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

    那麼為什麼會有蜀漢為正統的說法?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蜀漢的開創者劉備姓劉。因為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動盪和衰落,士大夫階層和普通老百姓都會懷念起兩漢帝國的強盛,他們或多或少的希望蜀漢像東漢光武帝那樣再次中興。

    其次是三國志評話和三國演義等的影響。要知道,小說和評書在民間的傳播速率遠遠高於官修史書,普通老百姓接受的認知是曹操是大奸雄,劉備是仁義君主,人們自然不會把白臉的曹操當做正統。

    再者,劉備的蜀漢更具有故事性。不同於曹操官二代的身份,劉備從織蓆販履一步步走向帝王之業,從幾乎要實現中興大業到關武聖被偷襲失敗,加上手下文武諸葛亮關羽張飛知名度極高,從同情弱者的角度,人們更願意把劉備當做正統。

    不過史實終究是史實。如果我們以蜀漢為正統,那麼蜀漢亡於曹魏,劉禪舉國投降,此時正統到哪裡去了?豈不是仍是曹魏?

    所以,說蜀漢是正統,更多的是寄託著人們的同情和懷念,是經不起推敲的。

  • 10 # 史思明先生

    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劉備從最弱小的一方,先後拿下了荊州和益州,成為了雄踞一方的諸侯。而曹操統一先後統一黃河中下游流域。

    但一直來,都有曹操和劉備之間究竟誰更能代表漢室正統的問題存在。

    東漢最後的日子裡,是曹丕名義上接受漢獻帝的禪讓,而建立魏國的。

    而劉備確實在四川成都,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名義去繼承漢室。

    雙方都認為自己是正統,都認為對方才是亂臣賊子。

    先說歷史上,主流的意見是怎樣的。

    首先,朝代簡稱就是“魏晉南北朝”,明顯就是大部分歷史學家都認為魏國才是三國時代的正統。

    而劉備的“漢”,有被稱為“季漢”,也有被稱為“蜀漢”的,但卻沒有人會把他的“漢”算到兩漢裡面去,也不像南宋一樣,認為蜀漢是漢朝的延續。

    雖然,劉備一直自詡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東漢宗親。別說現在沒有人當回事,可能當時也不會有人當回事。

    在建立蜀漢之後,也一直“恢復中原”為主要目的,但始終沒能真的打回中原去。而按照慣例,能夠控制兩京的(洛陽和長安),才算是真正的中央。

    劉備也尊奉漢高祖,但尊奉漢高祖的政權,還真不止你一個。比如後來,劉淵的前趙就尊奉過漢朝七位皇帝。五代十國的南漢也自稱過自己是漢高祖的多少多少代子孫。

    其實,劉備在法理上依靠的並不是所謂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

    而是當年漢獻帝的召見,那一聲“皇叔”。

    還有那個似是而非的“玉帶詔”。

    才有了合法的旗號,才有和曹操對抗的法理上的資本。

    “奉詔討賊”的旗號,總比“中山靖王之後”要強得多吧。正因如此,他去到哪裡,都總有反曹勢力跟他一起幹。

    但這仍然沒什麼用,因為曹操擁有了天子,這才是漢室的核心所在。

    只要曹操不廢漢自立,只要把天子好好供著。那麼許昌才是大漢的中央政府,你劉備再怎麼奉詔討賊,也只是地方勢力。

    再來,漢朝的統治核心是什麼,是士族。

    在當時,所謂的人心向背是誰的人心,是百姓嗎?不是。是世家大族。

    而當時哪裡計程車族最厲害,自然是中原計程車族,而這些又是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而士族,和軍閥、財閥一樣,其實是沒有忠誠可言,更看重的家族利益,只要仍然能維持自己的利益,他們是不介意改朝換代的。

    所以,曹操就算稱公、稱王,世家大族有幾個會造反的。而蹦躂出來刺殺曹操的董承、伏完、耿紀、魏諷這些人,都不能說是主流計程車族。

    而劉備、馬騰、劉表、孫權這些反曹派,都不能代表大部分士族的利益。

    而最後,曹魏的篡漢自立。實際上,就是和士族的妥協交換的。

    曹丕採納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度,讓士族比察舉制,更進一步地壟斷做官的權力。

    用分享權力,換取士族的承認。

    相比之下,劉備的所謂“興復漢室”,對於士族來說,算得了什麼呢?

    所以,劉備既代表不了東漢政權。也不會他這個新生的政權視作東漢的延續。

    但後世人們反而更加偏愛蜀漢,主要是幾點。

    中國的主流思想,都喜歡讚美失敗的英雄,從岳飛、文天祥,再到史可法、林則徐......

    華人似乎都熱衷於讚美“屢敗屢戰”的精神。

    而劉備多次經歷失敗但仍然沒放棄,的確是值得後人學習。

    再來,雖然魏晉時代計程車族都認為魏才是正統。

    但時代終會過去的,後面的皇帝總喜歡樹立一些忠義的形象給自己的大臣吧,總不會喜歡自己的大臣像曹操那樣大權獨攬吧。

    於是,不斷地踩低曹操集團,捧高劉備集團。

    最後,在明清一代,《三國演義》的出現,讓這種踩低和捧高的程度,達到了頂峰。

    儘管有人會為曹操翻案。但大部分人都只是從《三國演義》認識三國這段歷史。

    所以大家大機率地認為,劉關張是忠義的,曹操是奸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方懷孕期間離婚能主張賠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