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事以明順乃祥
-
2 # 科學矩陣
地心說當然不科學。無論理論推算還是現實觀測,都證明日心說才是正確的,且僅限於太陽系的角度。
“地心說”的理論起源於古希臘。它並不是托勒密提出的,而是在哲學家泰勒斯所創立的“米利都學派”中形成的,隨後由天文學家歐多克斯正式提出。
後來,地心說又經由了亞里士多德的補充,而托勒密只是進一步將它的細節“填補”得更加完善而已。
事實上,無論地心說還是其他科學領域,亞里士多德對那個年代的影響是最大的,因而那個時代的世界觀也被稱之為“亞里士多德的世界觀”,再之後是“牛頓世界觀”。
坦白講,如果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地心說顯得有點狂妄自大:它不僅僅是指太陽系,而是整個宇宙都在圍繞著地球旋轉,並且地球是完全靜止不動的,甚至連自轉也沒有。
除外,地心說認為宇宙是一個有限的球體,地球位於這個球體內部的正中心,地球之外只有九大等距天層。
而這九大天層中,只有七顆星球——太陽、月亮以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其餘的密密麻麻的都是鑲嵌在最外層上的恆星。▼
這種認知在今天看來似乎很愚蠢,但你無法想象這是在多麼偉大的智慧之下才能誕生出來的理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在地心說中,為什麼除了太陽和月球,只有五大行星,其他的繁星統統都被定義成了恆星呢?
因為在夜空中,人類靠肉眼能看見的行星,就只有五顆,其他的確實都是恆星。
然而大家都知道,在伽利略之前人類是沒有天文望遠鏡的。也就是說,古希臘的天文學家的確是純粹憑藉肉眼,從密密麻麻的繁星中看出這5顆星星與眾不同的。並且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這種智慧何其偉大?
試想一下,你能躺在夜空下,單憑肉眼從密密麻麻的繁星中把這5顆行星找出來嗎?
所以,雖然地心說不科學,但我們不能以現代的眼光去評判古代的理論。
人類科學本來就是從不斷出錯,又不斷修正錯誤的歷程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我們不能走到當下,又回過頭去嘲笑曾經的腳印走歪了。
-
3 # 成都阿達
感謝邀請,以下是我個人見解:希望對提問題的朋友有幫助,有所啟發:我覺得在他們那麼年代算是當時的一種先進的科學了,但是放到2019年的今天,它就是錯誤的,不全面的一種認識。但是他也是一種科學,至少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科學,而且還為後面人們正確的認識排除了一種肯可能。
具體我們可以來看下以下可以查閱到的文獻:
地心說,最初由米利都學派形成初步理念,後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然後經亞里士多德、托勒密進一步發展而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托勒密認為,地球處於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其中,行星的運動要比太陽、月球複雜些:行星在本輪上運動,而本輪又沿均輪繞地執行。在太陽、月球、行星之外,是鑲嵌著所有恆星的天球恆星天。再外面,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
簡介地心說,又名天動說(Geocentric model)。公元2世紀時它被體宇宙時空之旅中地心說演示系化了,是地動說對應的學說。該學說是一種認為地球位於宇宙中心的地球中心說,人類則住在半球型的世界中心。從13世紀到17世紀左右,地心說也一直是天主教教會公認的世界觀。古代許多的學者就宇宙的構造開始有其他想法了。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提出位於宇宙中心的地球周遭全天體公轉的想法,提出地球正是宇宙中心自轉的想法、太陽不是宇宙中心,提出正在自轉公轉的想法、位於宇宙中心的太陽繞地球公轉的想法。天動說,在宇宙中心有地球,包含太陽全部的天體大約1天繞地球公轉一週。但是,太陽和行星的速度不同,考慮根據這個,在不同時期看得見的行星都不同。有叫天球的硬邦邦的球,這包括地球和太陽、行星的全部天體。後考慮恆星應該是天球沾上了天球開的細小的孔,除天球以外的光洩漏都能看得見。所有變化只在地球和月球之間發生、聲稱比這個遠的天體,永遠地變化只是重複定期的運動不來臨。天動說不是僅天文學上的計算方法。當時的哲學和思想被加入。因為神在宇宙中心安置地球這個人類住的特別天體。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同時,也是全部的天體的主人。全部的天體是地球的,以跟著主人的形式運動。在中世紀歐洲作為把當時亞里士多德哲學作為那種體系的骨架,並汲取了的中世紀基督教神學上公認的東西,天動說被看作了正式的宇宙觀。在14世紀但丁發表的敘事詩神曲天堂篇,說月、太陽、木星等等的各行星同心圓狀包圍地球的周遭。釋義地心說(或稱天動說),是古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而其它的星球都環繞著地球而執行的一種學說。也是古代教會信仰的學說起源地心說的起源很早,最初由米利都學派形成初步理念,後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經亞里士多德完善,又讓托勒密進一步發展成為托勒密“地心說”。在16世紀“日心說”創立之前的1300年中,“地心說”一直佔統治地位。 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認為,宇宙是一個有限的球體,分為天地兩層,地球位於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圍繞地球執行,物體總是落向地面。地球之外有9個等距天層,由裡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陽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恆星天和原動力天,此外空無一物。上帝推動了恆星天層,才帶動了所有天層的運動。人類居住的地球,則靜靜地屹立在宇宙中心。理論希臘哲學家們認為,永恆的、神聖的天體只能相應於其高貴的地位作勻速圓周運動。但少數天體,如太陽,月亮和一些行星的視運動卻並不如此,甚至還描繪出複雜的雙紐線軌跡。柏拉圖給他的學生們提出了一個任務:怎樣用若干個特殊的勻速圓周運動的組合,去解決理想情況與現實的這個矛盾。這裡所提出的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思想,對後來物理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起了啟示性的作用。柏拉圖的學生,克尼道斯的歐多克斯(Eudoxus of Cnidos)約前409一前355)第一個致力於建立一個宇宙的幾何模型。他違背了柏拉圖不作觀測的規定,透過天文觀測為他的幾何模型提供實際根據。他吸收了巴比倫人把天上覆雜的週期運動分解為若干個簡單週期運動的思想,共用二十七個以地球為中心的同心球殼解釋了附著於球殼上的天體的視運動。最外面的一個球層(遙遠的恆星天球)描述了天界的週日運動。行星的視運動很不規則,所以每個行星需用四個相互關聯的同心球殼的聯合旋轉來作出說明。太陽和月亮的運動各用三個球殼說明.較裡面的球殼的旋轉軸安裝在較外面的球殼上,所以必然參與外面球殼的運動。進一步的觀測發現另外的週期現象。歐多克斯的學生卡里普斯(Callipus)給每個天體又加上一個新的球殼,使總數達到三十四個。亞里士多德又進一步增加了二十二個,使球殼總 數達五十六個,這二十二個是“不轉動的球層’,這是為了避 免每個天球把自己特有的轉動都直接傳給它內層的天體,這就需要在載有行星的每一組球層之間插進若干“不轉動的球層”,它們和外面的球層作相反方向的運動,從而抵消了外球層的運動,只把週日運動傳給內層的行星。同心球層體系一開始就招致了某些困難,因為它要求天體永遠和地球保持同一距離。但行星亮度的變化以及日食有時是全食、有時是環食的現象說明,行星,太陽,月亮離地球的距離是不斷變動的。為了擺脫這一困難,柏加的阿波羅尼阿斯(Apollonius of Perga,約前247--約前205)提出了另一種幾何模型,他的模型中只有天體的軌道,而無實體的同心球,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為了解釋太陽和月亮與地球間的距離的變化,他設計了偏心輪——地球在天體圓軌道中心的一旁,為了解釋行星的逆行現象,他提出了“本輪—均輪”結構——行星沿本輪怍圓周運動,本輪的中心又在另一均輪圓周上以地球為中心執行。這個思想後來又為羅德斯島上的希帕克斯(Hipparrchus,約前161——約前126)所發展。他用一個固定的偏心輪解釋太陽的表觀運動,用一個移動的偏心輪解釋月亮的表觀運動,而行星的運動則用一套本輪一均輪來解釋。他的模型與實際符合得較好。希帕克斯收集和比較了古人的觀測記錄,從而發現了分點歲差為36""(實際約為50"")。他測定丁約一千零八十顆恆星方位,編制了星表。他把恆顯的亮度分為六等。他透過觀測月孔在兩個不同緯度的平緯度,確定月亮離地球的距離約為地球直徑的三十六倍,月亮直徑為地球直徑的三分之一(實際分別為三十倍和零點二七)。這些成就表明,當時的天文學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由此可知,日心地動說的思想在古希臘也已明確地提出來。如前所述,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了地球繞“中央火”運動的思想,其他人也提出過無數世界的觀點,都認為地球是運動的。赫拉克利特曾就水星和金星從不遠離太陽的事實,設想它們沿圓軌道繞日運轉,併產生亮度變化。 [1]托勒密地心說體系由希臘晚期亞歷山大城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 ,約90—168)所完成。他提出了進行理論研究的基本原則:力求以最簡單的假設對各種現象作出統一的解釋,這就是“簡單性原則”,它在近代科學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他所寫的“天文大全”,後來用阿拉伯語簡稱為《至大論》(Almagest)一書的前言中,他明確提出:“……天宇是球形的並且作球體運動,大地就形狀來說,顯然是球狀的……;就位置來說,它恰在天宇的中央,像幾何中心一樣,就大小和距離來說,[大地]與恆星比較就是一個點,它本身完全沒有運動。”托勒密根據當時人們所接受的動力學原理提出論證說,如果地球自身在轉動,其周圍的大氣將不會被帶走,因而云將向西離去,鳥和大氣中的其他東西都會被帶向西方,地球將會失掉它上面的所有東西。他正是根據這種判據否定地動思想的。於是他便由近及遠地按照月亮,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土星、最後是恆星天球的順序,安排了他的地心說宇宙結構。 [1]由於古代人缺乏足夠的宇宙觀測資料,以及懷著以人為本的觀念,因此他們誤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體都是繞著她而執行的。古希臘的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將地心說的模型發展完地心說學說示意圖善,且為了解釋某些行星的逆行現象(即在某些時候,從地球上看那些星體的運動軌跡,有時這些星體會往反方向行走),因此他提出了本輪的理論,即這些星體除了繞地軌道外,還會沿著一些小軌道運轉。後來,天主教教會接納此為世界觀的“正統理論”。托勒密的理論能初步的解釋從地球上所看到的現象,但是在文藝復興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支援日心說的證據逐漸出現,且有些證據無法以地心說解釋,地心說逐漸佔了下風。在現代世界,支援地心說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同心球編輯尤得塞斯的同心球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的數學家尤得塞斯(Eudoxus of Cnidus)已想到一個以地球為中心,各個星體以多層同心球的方式環繞地球的宇宙體系了。鑲嵌了所有恆星的恆星同心球在最外層,以北天極為中心,用大約一天時間從東邊往西邊轉動(日周運動)。而屬於太陽的太陽同心球則以跟恆星同心球相反的方向(從西邊往東邊),用大約一年時間轉動(年周運動)。因為太陽同心球的自轉軸與恆星同心球的自轉軸並不重疊,所以在一年的時間內,太陽昇到中天的高度不同,也由此解釋了四季的來源。在太陽與恆星之間的,就是各個行星的同心球了。從地球上看,行星看起來好像在星座之間移動,時快時慢,而且間中還會出現逆行的現象。為了解釋逆行,一個行星被配以多個不同轉動方向和速度的同心球。因為這些同心球都以地球作為共同的中心,所以地球與各個行星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尤得塞斯的同心球學說後來被亞里士多德編入了他的宇宙觀中。本輪說編輯阿波羅尼奧斯的本輪簡介西元前3世紀左右的阿波羅尼奧斯或西元前2世紀左右的喜帕恰斯,都想到行星僅是以圓周運動環繞地球執行,並不足以完全解釋行星多樣化的運動。所以他們都想出是一個想像的小圓(而不是行星本身)在環繞地球作圓周運動,而行星就在這個小圓上運動。這個小圓被稱為本輪,而本輪環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則稱為均輪。整個概念就好像遊樂場的機動遊戲“咖啡杯”:從整個遊戲設施的中心看,各個咖啡杯耳的運動都混合了兩種以上的圓周運動;多種圓周運動混合起來,便產生了杯耳行進的速度和方向看起來經常變化的現象,特別在杯耳接近機械中心時的變化更為明顯。行星運動中的“留”和“逆行”就是能用這個模型來粗略地解釋。如果現實上行星環繞太陽運動(這概念為現在絕大部份人所認同)的軌道是完美的圓形,地心說就應該只需用一個本輪和一個均輪,就能完全解釋從地球上看到的行星運動了。不過實際上行星的運動規律比這更復雜,若要用地心說正確地記述所有行星的運動,則需要更復雜的體系。後來,天文觀測的準確度愈來愈高,地心說所構成的體系慢慢地不能配合實際的的觀測,為了使地心說體系能符合觀測資料,所以天文學家把本輪一個一個地加到既有的體系上;甚至到後期,各個天文學家都不知道每個行星應該有多少個本輪。最後因為使用的極度不方便,引發出哥白尼提出地動說--一個後來發展到基於牛頓萬有引力的法則而執行的宇宙模型。三個觀點1.地球是球體。2.地球是靜止不動的,而且處於宇宙的中心。3.所有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轉。歷史原因(1).星體繞著某一中心的勻角速運動,符合當時佔主導思想的柏拉圖的假設,也適合於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易於被人們接受。(2).用幾種圓周軌道不同的組合解釋、預言了行星的運動位置,解釋了行星的亮度變化,這與實際相差很小,相比以前的體系有所改進。(3).地球不動的說法,對當時人們的生活是令人安慰的假設,也符合基督教信仰。被淘汰地心說中的本輪——均輪模型,畢竟是托勒密根據有限的觀測資料拼湊出來的,它是透過人為地規定本輪、均輪的大小及行星執行速度,才使這個模型和實測結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紀後期,隨著觀測儀器的不斷改進,行星的位置和運動測量越來越精確,觀測到的行星實際位置同這個模型的計算結果的偏差,就逐漸顯露出來了。但是,信奉地心說的人們並沒有認識到這是由於地心說本身的錯誤造成的,卻用增加本輪的方法來補救地心說。起初這種辦法還能勉強應付,後來小本輪增加到80多個,但仍不能滿意地計算出行星的準確位置。這不能不使人懷疑地心說的正確性了。到了16世紀,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動觀的古希臘先輩和同時代學者的基礎上,終於創立了“日心說”。從此,地心說逐漸被淘汰。地心說之所以會被突破,是因為地心說的創始人和擁護者沒有把地心說的語意和內涵無限擴大(在天體執行的闡述中畢竟還有非地心說的存活空間,即地心說能被“證偽”)。歷史意義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儘管它把地球當作宇宙中心是錯誤的,然而它的歷史功績不應抹殺。地心說承認地球是“圓形”的,並把行星從恆星中區別出來,著眼於探索和揭示行星的運動規律,這標誌著人類對宇宙認識的一大進步。地心說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運用數學計算行星的執行,托勒密還第一次提出了“執行軌道”的概念,設計出了一個本輪一個均輪模型。按照這個模型,人們能夠對行星的運動進行定量計算,推測行星所在的位置,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在一定時期裡,依據這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確的預測天象,因而在生產實踐中也起過一定作用。雖然托勒密的地心體系後來被日心說取代,但是它在誕生至今1500多年的時間裡,帶給西方人的東西遠遠多於哥白尼的日心說。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是世界上最早的假說—演繹體系。在建立理論的過程中,自始至終使用數學工具去研究和證明,開創了構建精確性理論的先河。在地心說佔統治地位的上千年間,由於地心說的統治地位和廣泛影響,它塑造了西方人的分析式的思維方式,和不包含倫理觀的實體自然觀,以及自然研究中應用數學工具。學家迫害受到地心說迫害的近代科學家布魯諾(Giordano Bruno)1548年-1600年,義大利哲學家和思想家。1583年,布魯諾到英國,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1585年去德國,宣傳進步的宇宙觀,反對宗教哲學,進一步引起了羅馬宗教裁判所的恐懼和仇恨。1592年,布魯諾在威尼斯被捕入獄,在被囚禁的八年中,布魯諾始終堅持自己的學說,最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布魯諾的主要著作有《論無限宇宙和世界》,書中捍衛哥白尼的日心說,並明確指出:“宇宙是無限大的”,“宇宙不僅是無限的,而且是物質的”。還著有《諾亞方舟》,抨擊死抱《聖經》的學者。伽俐略1564年-1642年1609年伽俐略透過自制的望遠鏡觀察發現:月亮不是一個光滑的球體,它的表面矗立著無數座火山口和高山。於是他得出結論說從總體來看,天體不是平滑完美的,而是和地球同樣,具有凸凹不平的表面。透過觀察,他看到從整體來講銀河並不是一片銀色的雲體,而是由眾多的個體星星組成的,這些星星距離我們如此遙遠以致用肉眼看上去就成了模糊的一片。透過對行星的觀察,他發現有些環帶包圍著土星,有四個衛星繞著木星執行。這顯然說明了地球以外的行星周圍也可能會有執行的天體。透過觀察他發現了太陽黑子(事實上在他以前就有人觀察到了太陽黑子,但是他公佈的觀察結果更有說服力,因而引起了科學界的重視)。他發現金星這顆行星的盈虧和月亮的盈虧十分相似。這對於說明地球和所有其他行星都繞太陽執行的哥白尼學說是一項重要的證據。由於支援哥白尼學說而遭致了有勢力的教會的反對,1616年他被下了一道禁令,不準講授哥白尼學說。1632年,他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1633年,他被羅馬梵蒂岡宗教裁判所判處8年軟禁,並再次被逼表示和哥白尼學說決裂。1642年1月8日,伽利略病逝。地心說是長期盛行於古代歐洲的宇宙學說。它最初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後經亞里多德、托勒密進一步發展而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托勒密認為,地球處於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其中,行星的運動要比太陽、月球複雜些:行星在本輪上運動,而本輪又沿均輪繞地執行。在太陽、月球行星之外,是鑲嵌著所有恆星的天球——恆星天。再外面,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 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儘管它把地球當作宇宙中心是錯誤的,然而它的歷史功績不應抹殺。地心說承認地球是“球形”的,並把行星從恆星中區別出來,著眼於探索和揭示行星的運動規律,這標誌著人類對宇宙認識的一大進步。地心說最重要的成就是運用數學計算行星的執行,托勒密還第一次提出“執行軌道”的概念,設計出了一個本輪均輪模型。按照這個模型,人們能夠對行星的運動進行定量計算,推測行星所在的位置,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在一定時期裡,依據這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確地預測天象,因而在生產實踐中也起過一定的作用。 地心說中的本輪均輪模型,畢竟是托勒密根據有限的觀察資料拼湊出來的,他是透過人為地規定本輪、均輪的大小及行星執行速度,才使這個模型和實測結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紀後期,隨著觀察儀器的不斷改進,行星位置和運動的測量越來越精確,觀測到的行星實際位置同這個模型的計算結果的偏差,就逐漸顯露出來了。 但是,信奉地心說的人們並沒有認識到這是由於地心說本身的錯誤造成的,卻用增加本輪的辦法來補救地心說。最初這種辦法還能勉強應付,後來小本輪增加到80多個,但仍不能滿意地計算出行星的準確位置。這不能不使人懷疑地心說的正確性了。到了16世紀,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動觀的古希臘先輩和同時代學者的基礎上,終於創立了“日心說”。從此,地心說便逐漸被淘汰了。[2]
綜上,所以我覺得他也是一種科學,至少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科學,而且還為後面人們正確的認識排除了一種肯可能。
-
4 # KongZWang
我認為科學是由認識的主體與所認識的物件客體組成,主客體應該一致,主觀能動性應該與客觀規律性達到統一。自從有了人,人就開始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發明,創造的工作。在這過程中,客體的規律性往往是重複發生的,自從人類創造文字,可以將經歷過的發現,創造過程紀錄下來,使後人才有機會獲得前人留下的資料,拿來與客觀規律核對,如:"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就是說客體依在,主體人已經不在了。因此認識科學首先需要確定認識主體的人位置在哪裡,由於客觀規律的重複性,前人如果達到對事物的規律性認識,後人還是可以檢驗認識的正確性。地心說的認識論就是以人作為觀察者,以自身作為不動的核心,是外界在運動。相對論中以人在運動的火車車廂中,就以自身所在車廂作為不動的核心,地面在運動;人站在地面上看火車車廂,就以地面作為不動的核心,是火車車廂在運動。地心說理論與相對論釆用人站在運動的交通工具上,以觀察員自身作為不動的核心,我認為不是科學認識論,失去對事物客觀規律性認識的基礎。我只有一點點粗淺的知識,不認識天文,只能意會課文中某些方面部分。最近正學習廣義相對論,發現理論思維的基礎並不是很堅固,就像建築大夏缺乏堅實的基礎。基礎沒有了,現實中的大廈也無法立足。學習相對論物理,總是覺得思維缺乏整體性,下面是我正在學習的看法。正在學習廣義相對論(1)車廂相對於路基而言是運動的。 (2)路基相對於車廂而言是運動的。這相對運動的觀點是否正確,這裡先說路基這種結構,為了明確說明問題我將路基用鐵路表示,我們知道鐵路是與火車站的連線是屬於鋼性連線,取火車站A到火車站B作一個單位,這樣A站一一一B站就成了一個鋼性區間,這個鋼性區間要動就需要整個區間都動。火車是屬於存放這個區間的一個原素,這個區間可以存放兩個或更多的火車。火車的運動只能在這個區間中位置的移動,這種結構可以說當鐵路作參考系,火車是在鐵路的身體上移動,如果以火車作參考糸,這個鐵路與火車站這種鋼性連線區間不能夠放在火車的身體上移動,火車的身體無法容納火車站A一一一火車站B的區間,這樣以火車車廂作不動的參考系無法成立。這就像一座房子與一張床的關係,房子可以作參考系,床可以在房子中移動。如果以床作不動的參考系,房子不可以放在床上移動。
PDF版29頁課文:第二部分 廣義相對論 18.狹義和廣義相對性原理 作為我們以前全部論述的中心的一個基本原理是狹義相對性原理,亦即一切 勻速運動具有物理相對性的原理。讓我們再一次仔細地分析它的意義。 從我們由狹義相對性原理所接受的觀念來看,每一種運動都只能被認為是相 對運動,這一點一直是很清楚的。回到我們經常引用的路基和車廂的例子,我們 可以用下列兩種方式來表述這裡所發生的運動,這兩種表述方式是同樣合理的: (1)車廂相對於路基而言是運動的。 (2)路基相對於車廂而言是運動的。 我們在表述所發生的運動時,在以)中是把路基當作參考物體;在(2)中 是把車廂當作參考物體。如果問題僅僅是要探側或者描述這個運動而已,那麼我 們相對於哪一個參考物體來考察這一運動在原則上是無關重要的。前面已經提 到,這一點是自明的,但是這一點決不可同我們已經用來作為研究的基礎的。稱 之為“相對性原理”的更加廣泛得多的陳述混淆起來。 我們所引用的原理不僅認為我們可以選取車廂也可以選取路基作為我們的 參考物體來描述任何事件(因為這也是自明的)。我們的原理所斷言的乃是:如 果我們表述從經驗得來的普遍的自然界定律時引用 (1)路基作為參考物體, (2)車廂作為參考物體, 那麼這些普遍的自然界定律(例如力學諸定律或真空中光的傳播定律)在這兩種 情況中的形式完全一樣。這一點也可以表述如下:對於自然過程的物理描述而言, 在參考物體 K,K"中沒有一個與另一個相比是唯一的(字面意義是“特別標出 的”).與第一個陳述不同,後一個陳述並下一定是根據推論必然成立的;這個陳 述並不包含在“運動”和“參考物體”的概念中,也不能從這些概念推匯出來: 唯有經驗才能確定這個陳述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
-
5 # 科學探索菌
地心說雖然不正確,但卻是科學的。
托勒密的地心說理論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月亮、太陽以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都在各自的軌道上繞地球運動,最外側則是鑲嵌著星星的恆星天。
為什麼地心說是科學的?因為一個理論科不科學,並不在於其是否正確,而在於其可以被證偽。地心說就可以被證偽。
地心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宇宙模型,或者說是第一個太陽系模型。之所以說它是科學的,是因為該理論比較符合當時人類的天文觀測,並且能夠解釋一些天文現象。而不像那些非科學類的理論,誇誇其談,而不能對自然現象作出任何實質性的解釋。
在當時,雖然已經有“地球是圓的”思想萌芽,但天文學家在地面最直接的觀測結果還是天上各種天體在繞著地球轉,每天東昇西落,這比較符合當時大眾對宇宙的觀察。
此外,古人在沒有望遠鏡的情況下,僅憑藉肉眼就能從夜空中幾千顆星星中辨識出五大行星,這樣的成就也是非凡的。即使到了現在,也很少有人能夠在天空中指出它們的位置。
古代科學主要以觀察為主要研究手段,日心說和地心說都是在建立在觀察基礎之上。不過這些天文觀測資料都存在很大的誤差及錯誤,才會形成地心說這樣的理論。
地心說並不是托勒密提出來的地心說起源於古希臘。“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思想最早誕生於米利都學派(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是該學派的創始人),後來由古希臘天文學家歐多克斯正式提出,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又對其進行了補充,最終由古埃及天文學家托勒密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托勒密為了解釋行星在天空中的逆行現象,還建立了本輪的概念。
下圖為火星逆行現象示意圖
日心說也並非完全正確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其實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就已經提出過該觀點。時間到了16世紀,才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透過整理前人的天文觀測資料,建立了完整的日心說宇宙模型。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時候,人類已經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只有月球圍繞著地球轉,我們所看到的天體運動都是由地球的運動造成的,地球以及五大行星都在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哥白尼的日心說也保留了托勒密的地心說的一些觀點,比如保留了恆星天這一概念。
實際上後來天文學家發現,地球和太陽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天空中看到的任何運動也不全是由地球運動引起的,行星的執行軌道不是圓而是橢圓。
由此可見,日心說和地心說都具有侷限性,是在當時人類的認知範圍內所提出來的,是那個年代最好的理論。
舉個例子,關於原子的內部結構,也誕生了很多模型,其中最經典的就是盧瑟福的核式結構模型。不過隨著人類認知能力的提升,該觀點也逐漸被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電子雲模型。
地心說也有可取之處運動是相對的。比如我們坐在運動的火車上,以人為參考系,火車相對於人來說是靜止的,地面相對於人在運動;若以地面為參考系,火車在運動,人也在運動,人和火車保持相對靜止狀態。
如果我們以地球為參考系,使用地心說也未嘗不可。只不過相比於日心說,地心說非常複雜,使用地心說解釋太陽系的天體運動非常困難,還有很多現象解釋不了。
如下圖所示,左邊是日心說,右邊是地心說,使用地心說對行星的運動進行描述將會十分複雜,沒有日心說那麼簡潔好使。
可見,參考系的不同,我們所建立的運動模型也就不同,運用到太陽系內的天體運動中所建立的模型也不同。
由於人類認知能力所限,其實任何科學理論都存在侷限性,我們所建立的理論沒有最完美的,只有最接近於客觀事實的。科學也就是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
不知大家怎麼看?
-
6 # 鍾銘聊科學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可以直接給出答案:地心說是科學!
那至於什麼這麼說,其實這要從科學本身說起。
科學是什麼?如果我們都搞不清楚科學是什麼,其實我們也就無法判斷一個理論是不是科學。那科學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科學是一個不斷成長和豐富的體系,它一直演化至今。首先,它起源於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從古希臘哲學中汲取了“數理邏輯”的精髓。其次,在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努力之下,奠定了數學為科學理論的語言。
然後,伽利略及其同時代的學者,奠定了用實驗證明科學理論的方式,並且要求實驗和觀測是可重複的。
而牛頓則奠定了一整套的科學研究正規化,在研究時,要先給研究物件下定義,這個定義是能夠被量化分析的,然後要用實驗去證明這個理論。所以,有個著名的牛頓的鐳射烈焰劍理論(Newton"s Flaming Laser Sword),這個理論就說了:
隨後,卡爾·波普爾看到愛因斯坦把自己的相對論拿來和牛頓在光線偏折上進行對標,他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於是,他提出了:一個合格的科學理論,是可以被證偽的。
所以,我們來總結一下,科學理論要滿足哪些要求:
研究物件被嚴格定義,並且可量化分析;科學理論採用的是數學語言。要求科學理論是可以透過實驗和觀測證明的,並且實驗和觀測是可重複的;一個合格的科學理論是可以被證偽的。那到底如何評判呢?其實依靠的是科學共同體,當你釋出一個新的理論時,科學共同體中會有科學家花很長的時間對你的理論進行嚴格的審查,這種審查是近乎於挑刺的,並且他們還常常會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所以,科學是一個極其注重過程的。
地心說是科學理論而地心說理論,實際上是符合這些條件的。首先,它其實對於研究的內容有很嚴格的定義。當然,很多定義是我們現代人可能覺得匪夷所思,比如:本輪,均輪。
其次,地心說的理論框架就是建立在嚴格的數理邏輯之上的,並且採用大量的幾何和代數的論證,是一套非常嚴密的理論體系。
而且這套理論是符合觀測結果的,雖然我們現在看起來誤差有點大,但是是相對於現在的科學水平而言的。在托勒密的時代,其實完全夠用了,可以很準確的預測天體的執行規律。也就是說理論和現實擬合得很好,符合那個時代的需求。托勒密的體系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無數的學者對其進行完善和挑刺,是一個經受了同行評議的理論,也是被整個學術圈認可的理論。所以,它流傳了1400多年,是至今為止,流傳時間最長的宇宙模型。
而且,整個理論也確實提供了可證偽的方法,那就是你只要提出一個比它更加簡潔並且更加準確的理論,就可以直接擊敗它。所以,對於地心說這類宇宙模型而言,“證偽”比的就是誰能解釋更多的天文學現象,預測得更精準。
基於這些因素,地心說完全稱得上一個合格的科學理論。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麼?可能你要反駁我了,大概會說,地心說說的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是錯的。其實我們倒是可以反過來思考一下,那為啥日心說就會被我們這麼推崇呢?難道日心說沒錯了麼?
所以,其實很多問題,我們不能簡單化。科學理論的核心是解釋自然現象,並且能夠預言一些現象,然後甚至指導我們的生活。日心說其實並沒有比地心說準,所以日心說剛被提出來時,大家依舊使用地心說。直到開普勒提出的開普勒三大定律之後,這個局面才得到了改善,這也是因為精度急劇地升高導致的。
所以,科學比的其實不是對錯,而是精度。我們不能因為一個時代的侷限性,就去否定這個時代的科學理論。所以,無論地球是不是宇宙中心,地球說在科學的定義中,都是合格的科學理論。
那地球到底是不是宇宙中心呢?
答案是:有可能是。我們要想搞清楚什麼是宇宙的中心,這其實有兩個可能性,一種是宇宙是有限的,恰好有一箇中心。第二個就是宇宙無限大的,處處都是中心。
而第一種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至於第二種,其實科學家一直在嘗試去驗證,最新的普朗克衛星發回來的結果,我們會發現,宇宙是平坦的,這也就意味著宇宙可能是無限大的。
那如果宇宙真的就是無限大的,那地球不就是宇宙的中心了麼?所以,我們可以說,地球有可能是宇宙的中心。但這個中心和托勒密所說的宇宙中心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事情,他所說的中心是宇宙是有限的,地球正好在中心。
回覆列表
第一不太知道這個人,地心說不是他一個人的事,中國的農曆的歷法也是基於地心說的。我們至今還在沿用,你能說它不科學嗎?但是,它是有侷限的。科學的不斷進步,推翻或部分地推反原有的認識是進步,說明科學有著偉大的糾偏能力。有著自我更新的能力。就像人類,老的個體逐漸死亡,新的個體不斷誕生。種群方可延續。中國某些狗屎獨立學著希望文化永恆,一成不變的永恆。不但作不到,而且在危害中國,危害人類,危害地球。實在小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