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露為霜65799235

    真無聊的問題。

    對高曉松,我不感興趣。

    但是題主說他沒看過三國演義,不太可能吧?你也沒什麼證據吧?還有,非得看過三國演義才能分析?我看為了噴而噴罷了。

    至於劉備用的是劍還是鐧?這問題其實挺無聊的,那時候的武將用什麼武器,你覺得可能是固定的嗎?是單一的嗎?劉備自己需要衝鋒陷陣時多半有騎著馬吧,那就得帶的是長兵器,不太可能是短武器,那時候多半就是帶的長矛,順便說一下其實關羽呂布用的都是長矛,而作為一個將官,隨身都要佩劍的,那只是隨身的,是身份的象徵和防身用。

    至於所謂雙股劍,呵呵不好意思,根本就是小說裡的虛構而已,雙股鐧?我也不相信,那時候短兵器絕不可能是一個武將上陣的主武器,還雙股,佩劍在身上一柄就夠了,何必成雙?

  • 2 # 良人執戟2

    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的確不知道劉備上馬作戰使用的什麼兵器。而劉備上馬使用兵器也是唯一一次,即第五回“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大意是“劉備催動戰馬,揮舞雙劍加入戰團”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根本沒有涉及到劉備的作戰兵器是什麼。

    “高曉松認為劉備使用的兵器是雙鐧,還向觀眾解釋雙鐧和雙劍的區別”云云。

    不可否認,高曉松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即漢末三國時期,沒有“鐧”這個兵器。

    根據《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鄧艾傳,鄧艾為安西將軍伐蜀的一段對話:“.....彼上下相習,五兵犀利,.......五兵的註釋是:五種兵器,即矛、戟、弓箭、劍、戈。那嗎兵士上陣用了什麼兵器呢?我選了《三國志》中有關的插圖觀看,沒有發現有雙鐧出現,所以初步判定三國時期沒有“鐧”這個兵器。大家比較熟悉用鐧的典型應該是《隋唐演義》小說中的“秦瓊打登州”,用雙鐧打斷府前旗杆的場景。常言道:“馬有失腳,人有失言”,名家在公共場所“授業解惑”,的確應該預先做好內容的準備,這是對主辦方和對觀眾的尊重

    過了二天,他的助手給予了回覆。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問題,正確與否不言而喻。高曉松團隊能予重視、正視,說明還是具有一定素質的。我們作自媒體,也要面對這些難免的錯誤,有錯即改。多一些包容和謙虛,是社會和諧的表現。

  • 3 # 海納百川233699882

    高曉松此人一貫是獨出心裁,博得觀眾的聽覺器官的刺激。他說沒有看過《三國演義》只有小學生相信,因為他把自己看出小學生了。其實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對三國有一定的知識面。關於劉備使用的兵器是雙股劍還是雙股鐧,我個分析高曉松可能是看了《隋唐演義》秦瓊使用的雙股鐧所向無敵。故以為劉備也是使用的雙股鐧。其實也不怪他。雙股劍和雙股鐧從外形上看相使。只不過劍是雙刃鐧是稜形。我個人認為現代人對著名的大作家羅貫中要有敬仰心,這位大才子寫得《三國演義》至今無人能超越。我們要尊重前輩,包括高曉松這位當代的“大才子,大作家”。首先你想糾正羅貫中寫作錯誤,你必須穿越時空回到“虎牢關”親眼觀看“劉關張三英戰呂布”,劉備究竟使用的是“雙股劍”還是“雙股鐧”然後再告訴大眾愚民,我們才能相信你不是說蠢話。

    相當作家容易,但是有先過聊齋之一關!

  • 4 # 中行偃1

    答:哈哈哈哈!

    劉備究竟是使用什麼兵器《三國志·先主傳》中沒有提及。《三國演義》說他是“劉備慌忙尋路撤退。趙雲說:“主公不要擔心,跟著我一起衝殺。”趙雲挺槍躍馬,殺開一條血路,劉備掣起雙股劍緊緊跟隨。正大戰間,許褚追兵趕到,和趙雲殺在一起。背後于禁、李典又殺到。劉備見到形勢危急落荒而逃,聽得背後喊聲漸漸遠去,劉備朝著深山小路匹馬逃生。”

    雙股劍!但是,這和高曉松說的雙股鐧不是一種東西。鐧,古代兵器,鞭類。長而無刃,有四稜,上端略小,下端有柄。總之劉備在《三國演義》裡不是使用的鞭類武器。

    這也不能怪高曉松!他有可能是聽他媽告訴他的,他說他小的時候他媽坐在門前告訴他: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許巍)

    既然來的時候是赤手空拳,又不顧一切地去尋找海?手裡當然要拿點傢伙,拿鞭類吧。

  • 5 # 湘水微波

    對高曉松原來我是不甚瞭解的,感覺好象是一個影視專業人才,活躍於電影及文藝評論領域。後來因醉駕入獄,影響力反而急劇升高,他的活躍程度也相應急增。他的名字被反其意而用之呼作"矮大緊”,自然我對他的認識也加深了。原來他出身知識分子之家,文化背景很深,個人修養很高,雖其貌不揚但文化基因卻是槓槓的。

    但我反覺得他愛好太多,涉獵太廣,難免蜻蜓點水,他做做電影,也偶爾寫寫劇本或許是強項,其他就是裝飾而已了。雖有口才談古論今並非他所長。

    順著高曉松的思路,也聊聊劉備的雙股劍。《三國演義》中劉備使的是雙股劍不是雙股鐧。何謂雙股劍?就是兩把劍兩手同時使用,分左右,又稱雌雄劍。但自西漢以來,劍基本上退出了騎兵戰場逐步被刀所取代,因騎馬打仗用刀威力大得多,劍僅作為佩服物或日常防身用,所以劉備用雙股劍參與三英戰呂布,那是沒有的事。那麼何謂雙股鐧?應該沒有這一說法。因為鐧一般都是左右兩件,不必刻意說"雙股”二字。唐代秦瓊宋代八賢王均用鐧為武器。型狀大約就是四稜形帶一定錐度的長鐵輥。鐧很好使,任意方向都能擊打。騎兵作戰鐧比劍甚至比刀威力更大,不管對方穿盔帶甲都能一鐧斃命。但因太重需要力量很大之人才能舞動,所以使用的人很少,劉備決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使鐧。至於雙股劍劉備也不能用於打仗,試想就連馬鐙子都是西晉才有使用,劉備雙手舞劍怎麼駕馭戰馬,何況還要拼殺,現在的專業馬戲演員也無人能做到。劉備的雙股劍僅是一防身佩物而已。三英戰呂布本就是虛構,就算真有此事劉備也只能敲敲邊鼓搞搞偷襲,拼殺還得靠關羽張飛的大刀長矛。

    高曉松以文化見長,卻說沒看過三國演義,這還真讓人不信。中國古代文化唐詩宋詞的地位自不必說,但小說卻是數量偏少的,或許是與古代識字的人少,小說難以普及有關。但為數不多的古典小說中,以《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和《紅樓夢》四大名著佔著首要地位,可以說每個愛好國學者必定都讀過,甚至是多次。並不是三國一書的文化價值有多高,但肯定能代表一個人的文化範圍和文化經歷。

    其實雙股劍和雙股鐧不必太較真,但《三國演義》如果高曉松真沒讀過,那還真是他的一個缺陷。或許文化和藝術是不完全相同的,只能說他偏向後者。或許古典文化和現代文化有差別,只能說他更現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提出分手,高情商的男孩子都怎麼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