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笨笨伯伯
-
2 # 笑看風雲1231936
100位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人物上榜的兩個華人:毛澤東、李小龍。全球公認,享譽全球,上世紀李小龍全球粉絲30億以上,能與之匹敵的只有邁克爾.傑克遜,李小龍現象歎為觀止,李小龍全世界的偶像,世界級的英雄化身,李小龍塑像,銅像遍佈全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華人之光李小龍。
李小龍,實至名歸,當仁不讓,當之無愧的世界功夫之王,武之聖者,無論其武學哲學還是打遍天下(世界)未逢對手,只有李小龍做到了。
李小龍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奮鬥的一生,偉大的一生。
百年地球十大文化偶像:邁克爾·傑克遜(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喬丹、埃爾維斯·普雷斯利(貓王)、瑪麗蓮·夢露、李小龍、阿諾德·施瓦辛格、約翰·列儂、切·格瓦拉、加布裡埃·香奈兒、麥當娜。
李小龍的父親為躲避戰亂去到美國,在戰亂的年代生下了李小龍。李小龍以一己之力在西方社會歧視蔑視華人的年代,畢其一生,嘔心瀝血提升華人在世界上的形象,改變了西方社會對華人“東亞病夫”的看法,打到西方人心服口服,樹立了華人的正面形象,讓西方社會刮目相看,彪炳史冊,功耀千秋,是一位為中國為華人奮鬥一生、披肝瀝膽的民族英雄。
李小龍是闖蕩世界的華人,是走向世界的華人,李小龍墓碑三個大字李振藩,97年以前香港人都不是華人,美華人、世界人民眼中李小龍就是個華人,世界給李小龍的定位就是華人!睜眼看世界吧,華人。。
李小龍(Bruce Lee,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祖籍中國廣東順德均安鎮。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著名的華人武打電影演員和功夫巨星、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UFC開創者,MMA之父,截拳道之父,雙節棍之父,亦是“功夫片”電影始祖。李小龍的出現打破了之前功夫動作片的虛假以及香港明星氣質的萎靡,開創了華人進軍好萊塢的先河,更創立了截拳道,讓西方人認識和學習功夫,同時令動作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在全球各地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他對中國電影業的貢獻永不磨滅,在香港的4部半電影3次打破空前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他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享年33歲。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補拍版《死亡遊戲》的開映日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週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同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8年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1999年《時代週刊》列出20世紀英雄與偶像人物名單,李小龍與英國已故王妃黛安娜、美國總統肯尼迪等一同上榜。2000年,美國政府宣佈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60週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後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第一人。 2003年美國《黑帶》雜誌推出李小龍逝世30週年紀念專輯“李小龍對美國武術界的恆久影響”2008年11月,全球最大的李小龍紀念館於在其祖籍順德均安鎮開幕,總用地面積3.7萬平方米。
李小龍到底有多厲害?和他同時代的人交往的人最有發言權,阿里對李小龍讚賞有加,傑森斯坦森、泰森、李俊九、木村武之,羅禮士都對李小龍做出過評論 ,異口同聲的尊敬和讚許,他們之間已無需互相吹捧,毫無意義。被美華人稱作功夫之王,日本人稱為武之聖者,李小龍闖蕩美國,主動踢過別人的館,接受過各國各派頂尖高手的挑戰,那時美國是全世界武術流派的聚集地,李小龍在美國打出一片天站在最頂端,那麼美華人會讓一個欺世盜名的騙子橫行?絕不可能!答案只有一個,李小龍靠的是實力,憑本事打出來的功夫之王!李小龍說過:“我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但我也絕不會承認是第二”,敢說這樣的話,當時沒有人站出來表示不服,甚至連質疑都沒有!
再說演員這事,人類發明電影,如同鐵鍬一樣是一種傳播工具,自然要匹配演員,人人都有資格?傻子也不會這麼想,你得有資格!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不是現在靠鋼絲繩威亞滿天飛!胡說八道的庸人讓你去立威?恐怕要嚇尿了吧。一些屑小之徒讓你去闖蕩美國?美華人當街打你你可能要磕頭求饒了!捫心自問,你們有何臉面去詆譭陷害一個彪炳史冊、功耀千秋的偉人(二十世紀英雄與偶像與美國總統肯尼迪、英國王妃戴安娜一同上榜)!你沒見過毛主席指揮千軍萬馬,你敢去懷疑毛主席的軍事才能嗎!自己一文不值詆譭巨大貢獻的人是一小撮人最無恥的酸葡萄齷齪陰暗心理!
李小龍把他的一生獻給了功夫,為了他的理想信念拼搏一生,至死不渝。他的靈魂是偉大的,他的精神力量是無窮的,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勤勞拼搏的人們。李小龍的才華和功夫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他踐行了一個武者從武德到修為的最高境界。李小龍,你的英靈和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磨滅,你所建立的武學哲學、豐功偉績永垂不朽!李小龍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的世界功夫之王,武之聖者。
-
3 # 你可以叫我李先生
歷史人物談不上,但是讀書這麼多年,最佩服的還是金嶽霖先生。金先生和梁思成同時喜歡林徽因,最終林徽因選擇了梁思成。金先生以君子之道送之以祝福,最終為了林徽因終生未娶,實是難得。
-
4 # 閒聊亂鍋燉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漢族,字孔明,號臥龍居士。出生在山東沂南縣,中國三國時期蜀漢傑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書記載其身高八尺,約合現今1.84米。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8歲喪父(一說是9歲喪母,12歲喪父),與姐姐以及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17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他看到劉表昏庸無能,不是命世之主,於是結廬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隱居待時,這是公元197年的事。諸葛亮在隆中已隱居了十年,他廣交江南名士,“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謀為大家所公認,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時局的發展,所以對天下形勢瞭如指掌。人稱“臥龍”。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聯孫抗曹,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但並未開府,主持朝政。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召諸葛亮矚託後事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後主即位。
蜀漢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賞罰嚴明。對外與東吳聯盟,對內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將後事託付姜維。
諸葛亮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和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但是諸葛亮並不墨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諸葛亮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成為後世的楷模。
劉備(162-223),蜀漢昭烈帝,蜀漢的建立者,漢室宗親,亂世的梟雄。在鎮壓黃巾起義時認識關羽、張飛二人,三人結為異姓兄弟.由於劉備是漢室宗親,所以雖然關羽長劉備兩歲,但仍尊劉備為兄長。鎮壓黃巾後,劉備被封為安西縣令,後因不滿督郵對自己的百般刁難,鞭打督郵後棄官出走。(正史為劉備鞭打督郵)後又投奔公孫瓚,被封為平原縣令。
其後,曹操攻打徐州,陶謙向劉備求救,劉備遂從公孫瓚處借來數千兵馬,又借得將軍趙雲,往徐州救援。此時呂布偷襲曹操的根據地濮陽,曹操不得已而退兵。劉備則進駐徐州。陶謙將小沛城交與劉備。 然後趙雲欲離去,劉備苦苦相留,趙雲答應日後必來投奔。其後陶謙病故,將徐州城交與劉備。劉備遂自領為徐州牧。此後被曹操所敗的呂布前來投奔,劉備讓其居小沛。後來,呂布偷襲了徐州,劉備只能前往小沛。其後袁術派紀靈帶大軍攻小沛,呂布用“轅門射戟”救了劉備。但其後,因張飛和呂布產生矛盾,使呂布攻小沛。劉備只能前往許都投奔曹操。曹操表奏劉備為豫州牧,至此人稱劉備為“劉豫州”。
其後袁術稱帝,曹操動員劉備、呂布、孫策三路人馬攻打,佔壽春後劉備前往小沛。其後曹操欲討伐呂布,便聯合劉備一起討伐。呂布得知後立即先攻破小沛,劉備只得逃往曹操營塞。下邳城破,白門樓上,呂布苦苦求僥,劉備只說了一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乎”,便讓呂布喪了命。其後,劉備隨曹操一起回許都,卻不願居於人下,以打袁術為藉口,向曹操借兵,曹操允之。打完袁術後,劉備立即攻佔徐州。曹操聞訊後大軍攻城,劉備三兄弟失散,劉備隻身逃往河北投袁紹。其後在延津被曹操擊敗,被袁紹派往汝南。
官渡一戰,曹操大破袁紹。劉備自以為許都空虛,便於汝南聯合劉闢一同打許都。結果曹操及時趕回,劉備大敗,只能前往荊州投奔劉表。又因為不願居於人下,一次酒後說了幾句真話,劉表知其意,就讓其前往新野。曹操派兵前來攻打,劉備用計在道旁放火,燒跑了夏侯敦。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曹操此時親率大軍南下,劉備只能逃往江夏。諸葛亮隻身前往東吳遊說抗曹,孫權以周瑜為大都督在赤壁大破曹軍,曹兵北還。此後,孫權又將其妹孫尚香嫁給劉備,以促成孫劉聯盟。劉備在這一時期取了荊州南部許多州郡,並佔了襄陽。
210年,東吳大都督周瑜起兵取西川,卻不料中途箭傷發作,逝世在巴丘。龐統此時前來投奔劉備。劉備在權衡了臥龍、鳳雛的軍事能力後,決定帶龐統、魏延、黃忠前往取西川。不料在戰鬥中龐統中箭身亡,劉備只得讓諸葛亮入川,並留關羽守荊州。成都城前,馬超加入,並勸降了劉璋。214年劉備遂自領為益州牧,並於其後連克數十州縣,蜀國的版圖初步形成。218年,劉備因兵馬整齊,便起兵攻漢中,欲收東川。定軍山一戰,黃忠因法正之謀,斬殺了曹軍大將夏侯淵。漢中已得,劉備自封為漢中王。
其後,關羽起兵攻樊城,卻不知見好就收,東吳呂蒙趁機用“白衣過江”之計取了荊州,使關羽走投無路,最後在麥城被俘。建業城中,關羽被孫權殺害。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繼任魏王之位,其後廢漢獻帝,建立了魏國。次年,劉備以“漢室宗親”之名在成都稱帝,立國號為“漢”,史稱“蜀漢”,蜀國政權正式建立。
次年,為爭奪荊州,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出兵30萬攻打東吳。卻不料在起兵前夜,張飛被屬下所殺,屬下投奔東吳。這更堅定了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陸迅堅守不戰。時過一年,劉備在長江岸邊擺下八百里連營。陸遜趁蜀軍戰義已無之時用火攻,連營被燒,劉備只能狼狽逃走。逃至白帝城,劉備以此為行宮,暫時住下。
次年,劉備病情惡化,從成都招來蜀相諸葛亮,以後事、孤兒託之。見諸葛亮無反意、只願一心撫佐太子劉禪後,劉備方才放心。言訖即逝,終年63歲。
-
5 # 古屋歷影
關羽關雲長,被稱為“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
劉關張為了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這就是著名典故“桃園三結義“。受此影響,到了清代,一些社會組織比如三合會等,在他們頗為莊重的入會儀式上,必定不會忘記插上桃枝,以此象徵他們是在桃園結義。
關羽一生忠肝義膽,俠義心腸。作為最欣賞他的一代梟雄曹操無不稱讚道:“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
從幾個精彩案例就足以說明:第一就是關羽護嫂。關羽幫曹操斬了顏良文丑後,劉備為了自保,給關羽寫了一封信要求他投靠袁紹,關羽隨後決心迴歸袁紹(劉備的身邊)。他不顧曹操的勸留,護著二位嫂嫂毅然過五關斬六將,這就是他忠的一面。
另一個經典案例,就是赤壁之戰華容道,他顧念舊情,也深知當初之所以能夠“過五關斬六將“,完全是曹操惜才,才得以順利透過,所以放走了曹操。雖然華容道截曹是諸葛亮故作安排,但那是戰略平衡的考慮,劉備是不可能抓曹操的,更別說殺曹操了。但是由此考驗出關羽的“義“的一面。
由於關羽唯才恃傲,大意失荊州,最後敗走麥城,為孫權所殺。但仍然掩蓋不了他的歷史功績以及深遠影響。
關羽去世後,曹操加以厚葬。後來逐漸被民間神化,尊其為“關公”。歷朝歷代也多有褒封,清代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
6 # 使用者4308519446186戰
項羽!一代霸王,力大無窮,在楚漢相爭中展示了自已約英勇和無畏!只是在四面楚歌時沒有選擇突圍,烏江自刎!英雄氣慨,今人惋惜!生當人傑,死亦鬼雄!
-
7 # 傳承古帖筆法章法的人
劉邦讓我感觸很深,因為劉邦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臉皮厚,經常蹭吃,歲數大了卻未結婚成家。他幸好生在秦朝,婚姻大事由父母作主,呂公眼力過人,能看到劉邦有“帝王之相”,於是把女兒取配給劉邦。呂雉在結婚後挺委屈的,因為劉邦經常夜不歸宿,遊山玩水不管家務事。
-
8 # 瀟瀟雨歇2000
實在數不勝數,古今中外,或有名或無名、或壯烈或陰險、或高尚或低下,總有一個靈魂可以與現在的自己相比擬。哪怕只是一時。
回覆列表
我也答一下。我喜歡讀歷史,就說一說歷史上最著名的關於史官的故事,講一講什麼是真正的史家風骨,什麼是真正的秉筆直書。。
一、在齊太史簡春秋時期,齊國的大臣崔杼弒君齊莊公,齊太史乃秉筆直書:“崔杼弒其君。”崔杼就殺了齊太史。太史的二個弟弟也如實記載,都被崔杼殺了。崔杼告訴太史第三個弟弟說“你三個哥哥都死了,你難道不怕死嗎?你還是按我的要求:把莊公之死寫成得暴病而死來寫吧”,太史弟弟正色回答“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崔杼無話可說,只得放了他。
太史弟弟走出來,正遇到南史氏執簡而來,南史氏以為他也被殺了,是來繼續實寫這事的。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齊國大臣崔抒弒君後,其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二、在晉董狐筆同樣也是春秋時期,晉靈公是個昏君,而晉國正卿(宰相)趙盾是個正直的大臣,經常諫勸晉靈公。晉靈公嫌趙盾礙手礙腳,派刺客去暗殺趙盾。趙盾只得出走,不過在尚未逃出境外時,趙盾的族人趙穿便起兵殺了晉靈公。
晉太史董狐便在史書上寫道:“趙盾弒其君”,並且公佈於朝堂之上。趙盾對董狐說:“我並未弒君。”董狐說:“你是正卿,逃亡沒有出境,國君被殺了,你回來後又並未法辦弒君的人,當然就等於是你弒君了。”趙盾毫無辦法,只好嘆口氣,聽任董狐寫自己弒君了。
《左傳·宣公二年》晉國太史董狐之事:“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雖是文天祥以古人的氣節勉勵自己,但這兩個故事也從側面說明,中國古代的史官有著極強的職業操守,他們隨時準備為了真實記錄歷史而獻身。
再強大的暴君也不能改變古代史官的這個職責和信仰。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中國古代絕大多數的歷史都是信史,史官的原則成為數千年曆史中不能更改的慣例。中國歷史上也很少有皇帝可以刪改、銷燬史官的檔案記載。
注:以上回答參考《中國檔案報》及雲牧南山的文章《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史家秉筆書風骨今安在》
19.04.26 晚 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