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秣陵校尉

    太不一樣了!

    要是一樣的話,宋朝能那麼弱嗎?

    就先說宰相的待遇吧。

    唐代群臣朝見, 宰相得有座位, 並賜茶,這就是古代所說的“三公坐而論道”。但是到了宋代, 宰相上朝, 也是和其他大臣一同站著了!

    可能有人會說, 不就一張凳子一杯茶嘛, 有什麼大不了。

    那我告訴你, 可真的沒這麼簡單!這張凳子這杯茶, 代表的是地位,是職權!

    坊間流傳的那則趙匡胤“廢座撤茶”的故事,可能大家看到的都只是宰相範質從此再也不能和皇帝平起平坐了,而沒有注意到, 宰相範質失去了很多履行相權所必須具備的權力。

    這導致宋廷比唐廷低效很多。

    唐朝中央政府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具體怎麼分工執行的就不贅言了, 這裡集中講一下宋朝的不同。

    宋朝也是有三省六部制的, 只不過變味了。

    門下、尚書兩省被趕出皇宮, 並且時設時廢,已無多大實權。只剩下中書省仍留宮中,單獨取旨,秉承皇帝名義辦公, 稱政事堂。政事堂長官稱左右僕射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是宋朝的左、右相。但是政事堂的組成人員, 不僅僅是左右相,包括原尚書省的六部長官,即禮吏戶刑兵工,甚至後來竟然包括了三卿長官。

    簡單點說,唐朝的宰相, 只有三位: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太宗以後廢),門下省長官侍中。而宋朝的宰相至少8位:左右僕射加六部尚書,最多的時候, 徽宗同時有十三位宰相!

    人多了, 權肯定就分了; 需要協商的人多了, 效率肯定就下降了。

    還不僅如此。

    宋朝的政事堂, 是管不了軍事的。

    管軍事的,是樞密院,和政事堂合稱“兩府”,互不統屬!

    漢唐之時,文武向來可以通用,打仗好的人, 政治方面照樣不會太差, 反之一樣。正所謂“出將入相”。狄仁傑在朝時為宰相, 率軍出征滅了後突厥;裴行檢仗打的好, 入朝之後禮部尚書做的也好 。獨獨到了宋朝來了個“抑武”!

    還不僅如此。

    再說財權。

    唐代的時候, 宰相一向兼任司職!什麼意思呢?

    司,本來是尚書省六部下面的官名。有三個司,分別管理國家的財政大權。一個是戶部司,一個是鹽鐵司, 一個是度支司,這三個部門總稱“三司”,安史之亂後, 財政困難, 為了方便管理提高效率, 一般都是由一個宰相直接兼管一個財司。

    到了宋朝, 三司地位提高, 除了戶部尚書, 其他宰相對財政事務無法插手也無法管理。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 曾經設定“制置三司條例司”,把戶部司、鹽鐵司、度支司統一起來集中管理。但是遭到司馬光的堅決反對,人走政息,隨著王安石去職, 這項改革也不了了之。

    還不僅如此。

    在用人選拔方面也有不同。

    唐時政府用人制度, 隸屬宰相職權之下。什麼人該用, 什麼人該提拔, 由宰相下面的吏部決定。

    但是到了宋朝, 卻又另外設定了“考課院”,專門負責官員的考績,直接對皇帝負責!

    實在難以讀懂宋朝的皇帝是怎麼想的!

    所以, 宋朝和唐朝, 官職體系變動很大。

    上面說的, 還只是圍繞著宰相的變化。

    臺諫制度方面, 變化更大。

    臺, 指的是“御史臺”,漢唐兩朝都設御史大夫,地位相當於副丞相。主要職責是監督百官,糾察過失。

    諫,指的是“諫議大夫”,屬於門下省,是皇帝的近侍,專門用來諫諍和諷議皇帝的。如大詩人杜甫就做過玄宗的“拾遺”,也是門下省的一種諫官。

    你看, 本來很好的制度, 一個監督百官, 一個諫諍皇帝, 全覆蓋無死角的監察制度。

    但是到了宋朝, 又變味了。

    前面講過,宋朝的門下省廢了,那諫官怎麼辦呢?

    獨立!

    本來是門下省的侍中(也是宰相)管的,現在獨立了,宰相管不到了,由皇帝直接管!

    任用、提拔、免職,全皇帝直接管。

    這就逐漸造成臺、諫不分,諫官的諫議也慢慢把矛頭對準了百官,皇帝卻失去了監督。

    范仲淹的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和這一制度的改變關係很大。來自諫官的阻力使范仲淹王安石聲名狼藉,疲憊不堪。

    更糟糕的是地方官制的改變!

    唐代地方官制分三級:道、州府、縣,每個道起先是派一個觀察使,最初這個觀察使就是看看,觀察一下,沒實權。後來慢慢有了權力,變成道的實際長官。

    宋朝表面上看差不多,也分三級:路、州府、縣,區別在於,宋朝竟然給每一路配備了帥、漕、憲、倉四名長官!

    帥:安撫使,掌軍務。

    漕:轉運使,掌財賦。

    憲:提刑按察使,掌司法。

    倉:提舉常平使,掌救恤。

    總之還是那個主題:分權

    分權這個觀念,是根植於趙宋歷代官家每一滴血液中的!

    對皇帝,是集權,對地方,則是弱權!

    在唐代,地方收入,一部分送中央,一部分留地方,而在宋代,地方收入全部送中央,地方一絲一毫都不得存留!

    記得吧?安史之亂叛軍攻破東都洛陽,殺氣騰騰奔向大唐財賦重地江淮平原,但是在睢陽被張巡擋住了,張巡為什麼能堅守睢陽十個月?因為地方有糧,有兵!

    唐晚期,南詔、占城相互勾結進犯安南,高駢能順利反攻,也是因為地方有糧、有兵!

    宋朝呢?

    金兵過了大名府之後,東京汴梁的陷落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宋徽宗再也無處可逃,只能任人魚肉。

    再看看金兀朮的“搜山撿海捉趙構”,更明顯。商丘到紹興,一千餘里,幾十個州府,竟然沒有一個有一抗之力,金兵如入無人之境,宋高宗跑海上躲了幾個月才扛過去!

    為什麼?

    因為宋朝各地方州府,無錢無糧無兵!

    拿什麼抗擊金兵?

    宋弱,宋亡,乃至靖康之恥,不怨!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化騰如果將自己在騰訊的3000多億全部套現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