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星閃閃93092693

    中醫裡的五臟六腑不可等同於西醫的解剖學臟器名稱,完全不同的兩套理論體系,不可以用中醫的臟器對應西醫裡的實質器官。中醫裡面沒有胰腺這個臟器,按照臟腑學說來分,胰腺的功能被概括進了肝臟和脾臟裡去了。所以中醫學說體系治療胰腺類相關疾病,大多從中醫的肝膽脾胃考慮治法治則。

  • 2 # 整合醫學李洋

    胰腺在中醫裡屬於脾的範圍。胰腺有分泌澱粉酶脂肪酶的功能,也有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中醫裡對臟器的分類更注重功能,兼顧解剖結構。西醫更注重解剖結構。中醫裡凡是有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都屬於脾的範疇。中醫講脾主肌肉,所以肌無力患者中醫從脾治。小兒哮喘中醫也治脾,因為脾為肺之母,土生金。這些治療效果都很好。這些西醫都解釋不了。比如一個感冒中醫分6種方法治療(傷寒論六經辯證法),西醫這點確實比不了。

  • 3 # 浪擊天1

    關於胰腺在中醫裡沒出現過嗎?的問題我來回答一二。

    關於胰腺這個稱謂在古代中醫裡確係未出現這個名詞,因為這是西醫的稱謂。

    但是!!!在中醫的五臟六腑中確係把胰腺歸屬到脾的範圍之內。

    1.在近代個別的傳統中醫手抄本中亦有將胰腺不稱胰腺,而稱為“副脾”的。

    2.在近現代中醫中亦認為胰與脾臟功能作用同主運化,在老中醫中亦有稱胰為“胰臟”的。

    3.在中醫傳統的耳針穴點陣圖中,就有明確標識將胰膽劃為一起,同主運化(消化系統)見下圖。

    4.中醫的“消渴”症,俗話說“消渴,消渴,消瘦人渴”,其症狀三多一少,多喝、多尿、多飢,一少即消瘦,體重減少。中醫的消渴症與西醫的糖尿病極為相似,幾乎同出一轍,但對病名稱謂不同罷了。一個稱消渴症,一個稱糖尿病而已。

    5.中醫在消渴症辨證分型中又將消渴症症狀的不同型別又細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消又與三焦相對應,相關聯。上消為上焦,中消為中焦,下消為下焦。民間亦有稱“三消病”三焦症”。又將消渴症上消、中消、下消症狀分為上消為肺熱傷津型。中消為胃中燥熱型。下消為腎陰不足型。或混合型等。在治法上根據不同型別採取不同方劑而辨證施治。

  • 4 # 易海泛舟

    中西醫在臟腑的認識和分類上之所以不同,主要原因是中西醫各自醫理產生於不同的世界觀,中西醫的世界觀有非常大的不同,西醫的世界觀來自於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是哲學的本源。而中醫的世界觀來自於太極、陰陽、五行,認為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是哲學的根本,從而產生了陰陽和五行,中醫中的臟腑分類是按相互作用關係來分的,比如,肝膽為什麼同屬木?脾胃為什麼同屬土?五行為什麼要這樣分?是因為肝膽的功能都是對脾胃起到制約作用,對心臟眼目系統都是起到促進作用,當肝膽的功能長時間出現異常時,就會引起脾胃或心臟眼目等出現問題,所以才會出現脾胃出問題了,卻去治療肝膽的治療方法,或者心臟眼目有問題時也去治療肝膽,是因為肝膽才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脾胃之所以同屬土是因為,脾胃兩個臟腑都對腎臟起到制約作用,對肺臟系統起到促進作用,所以中醫中才會出現當腎臟或肺臟出現問題時,卻治療脾胃的治療方法,因為引起腎臟或肺臟出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脾胃。所以中醫的臟腑分類是看一臟腑對什麼臟腑起制約作用,也就是“克”,還要看這一臟腑對什麼臟腑起促進作用,也就是“生”,也就是即要看“我”對那些臟腑起制約或促進作用,還要看什麼臟腑對“我”起到制約或促進作用,也就是說一個臟腑要分別看與別的臟腑之間的四種關係,這四種關係是決定臟腑五行屬性的重要標準,並不是那個人隨意亂指定的。

    而西醫因為是透過解剖來認識人體的,在解剖中你是無法看到器官與器官之間是一種什麼作用關係的,因此把每個器官孤立起來看,中醫認為沒有那一個器官是孤立存在的,器官與器官之間是相互作用的,有些是制約作用,有些是促進作用,而且這種作用關係並不是亂作用,是有方向性的,器官與器官之間的作用關係並非實體,是無法肉眼看到的,只能透過檢測或分析能認識到器官之間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西醫到現在還沒認識清楚器官之間的關係,所以西醫認識的是器官,中醫認識的是臟腑,臟腑是器官之間透過作用關係分類的總稱。所以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是中西醫在醫學理論上的根本區別,很多人,包括很多現在的中醫都沒認識到這一點,因為這一認識上的不同,不但在臟腑分類認識上不同,而且在藥理、病理、診斷、治療也因為這一理論的不同,而產生了不同診斷和治療方法。這一理論在《周易》繫辭,《黃皇內經》上都有大量介紹,只是現在很多人已經看不懂了。

    也因為這一理論的原因,雖然現在很多人恨不得把中醫打到在地,再踏上一萬隻腳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透過自身的體驗,本能的認識到,中醫能治慢性病和治疑難雜症,只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其實原因就在中醫的這一理論上。西醫因為沒有這一理論,所以現在都還沒認識到臟腑之間的關係,比如,檢查時發現胃有炎症西的治法就是消炎,認為沒有炎症了就算病治好了,但過一段時間又會復發,然後又消炎,總之就是斷不了根。而中醫如果發現胃有炎症時,首先要分析是慢性還是急性,急性一般是飲食不當引起,這種好治中西都是一樣消炎就能治好,如果是慢性,中醫就要分析是肝膽引起的,還是心臟系統引起的,為什麼是這兩個臟腑而不是別的臟腑呢?是因為這兩個臟腑,肝膽對脾胃起制約作用,肝膽功能太強或太弱都會引起脾胃疾病,肝膽功能太強對脾胃制約太過造成脾胃功能低於正常水平就是脾胃虛弱,如果肝膽功能不足,制約脾胃的為量不足,就是脾胃的實症。而心火對脾胃具有促進作用,心火不足也會引起脾胃的功能低於正常水平,稱之為虛症,心火太過會引起脾胃功能過強稱之為實證,這兩個臟腑引起的脾胃病,肯定治療方法也就大不相同。但西醫就沒有這些認識,所以總是治不斷根。不過西醫這樣掙錢不錯,你一輩子都要吃他的藥,才可以不斷掙你的錢,西醫很多疾病的治療都是這個思路。而中醫因為找到了病根,一次就治好了,也就沒下次了,所以掙錢不行,很多人認為中醫能治慢性病就是這麼來的。

    其實中西醫,在醫理、藥理、病理上有很多認識上的不同,只是現在學中醫的都不學習太極、陰陽、五行這些根本的理論了,就更不用說用這些理論去認識、解釋分辨中西醫在這些理論上誰是正確的誰是錯誤的,當你真正懂得太極、陰陽、五行這一中國的哲學理論後,自然就能分辨中西醫理論誰對誰錯,到那時你就再也不會認為西醫是科學的。

    再我看來近代以來或者說在西醫大發展的這段時間裡人們在醫理、藥理、病理的認識上是到退了,而不是進步了。很多人把藥物製造能力的提高,把診斷和治療儀器的大量增加稱之為醫學發達了,總之只要有高大上昂貴的儀器就是先進,醫學儀器的製造能力強大了就等於醫學理論的正確與先進嗎?錯,這兩者是不能等同的。只是現在根本沒有人能分清楚,醫藥、醫學儀器製造能力的加強與醫學理論是否正確有什麼分別,常常把這兩者混為一談。

    以上這些問題要講清楚,恐怕要寫一本書,這裡也無法一一展開說,只能隨性的談談。

  • 5 # 喇叭與利劍

    古典中醫沒有胰腺這一說法。按功能,胰腺屬於脾統轄,脾胃主運化,今天的說法就是消化吸收。胰分外分泌和內分泌。外分泌由腺管胰腺泡組成,胰腺泡產生胰腺,胰腺管是胰腺的通道。有消化澱粉酶,有蛋白酶原,有糖酶,有脂肪酶,碳酸氫鈉,消化糖脂肪蛋白質。內分泌有胰島,胰島由細胞團組成,有四種細胞:A細胞,升高血糖,B細胞,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D細胞,分泌從旁抑制,抑制AB兩種細胞,從旁抑制,PP細胞管胃的執行。五行土脾胃主運化,土生木,肝屬木,肝膽互為臟腑,肝藏精,有些圖又把胰腺歸到肝膽,有的說肝炎有黃膽的肝炎。中醫會根據辨症施治。肝膽木又會克脾胃土。

  • 6 # 包慧沐

    中醫理論之精妙,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很多人說中醫不懂解剖,肯定也是錯的,一個以前的好中醫,肯定懂得人體結構,只是沒西醫那麼精細,中醫講究整體性,用陰陽五行的哲學思想去了解整治人的毛病,用陰陽五行的哲理哲學去自然界的所有物質來辨證用藥,所以中藥裡面有自然界所有的物質,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物質的相生相剋之道,所以中國看病分內外上下,五臟六腑也用相生相剋來制約,來治病,就說身上生毒瘡,中醫一般外敫用毒藥,含有天然生物鹼毒性的草藥,而內服一般都是扶正祛邪的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能快速治癒瘡毒,這種方法往往事半功倍,關於胰腺在中醫裡不是很祥細,但是中醫裡面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溫度,身體裡面最要緊的是溫度,如果陽氣不足虛火旺,溫度不足,脾陽胃陽都不足,那麼消化運作就不能達到精微,胰腺,肝,膽都不能配合執行,那麼消化肯定會出現功能降低,膽解毒不足,胰腺分泌各類酶和胰島素都不足,這樣一切功能的降低所造成的後果就是,肝造血不足,十二指腸等吸收營養不足,並因消化不透留下的垃圾增多,更容易產生更多的毒素,所以人生病也就非常正常了,如果中醫不知道胰臟的功能就不可能知道消渴症,也不會分上中下三消,就像西醫分為幾期的糖尿病,糖尿病最大的病因是兩個,貪吃膩厚之高熱量之食物,還有就是夏天吃冷飲而傷脾胃,因為肝膽胰和脾胃同屬於消化系統,所以脾胃一弱,胰腺出毛病也就正常了,因脾胃虛寒功能弱,胰腺弱而不能分泌正常量的胰島素,所以不能轉化蛋後和澱粉多糖的物質,透過腎臟排洩的尿變成了糖尿,所以五臟六腑的正常的溫度都是良好運作的前提,過高了燒壞了內髒,過低了這個精細化工廠因為溫度不夠,而不能正常運化精微,導致所有的內臟器因營養不足而失常,滋生各種毛病,然後肝造血不足,致使心臟氣血不足,泵血無力,肺融血融氧的功能減弱,經脈氣血不足導致血管的垃圾滯留而產生高血壓.高血脂,所以中醫講究整體,相生相剋,相剋是為了內外平衡,相生是為了發展,人體的陰陽五行和自然界的物質的陰陽平衡,都是為了中醫的哲學理論達成共識,為人類而用,這就是世間萬物的造化養人,中國的中醫要講實在太浩海了,所以我只是說一點點,謬誤之處,敬請見諒

  • 7 # 使用者5525332644892

    中醫應該認真研究五臟六腑約形態與功能的問題。過去沒提到器官:胰臟,是一個消化腺,又是一個內分泌腺,從過去有人把它稱為副脾,其功能歸脾胃系是有依據的,現在很多中醫在治療下2型糖尿病使用的是健脾運溼之法,大多能較好的控制好病情。在臟腑的研究方面既要保持中醫糸統性,也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把它們的解剖清淅化,形態與功能的內在聯絡,應加入神經調節:液體調節,臟器分泌物間的相互影響等因素,中醫要發展這才是最好切入點。

  • 8 # 彩花雨

    但是,中醫會叫我們吃豬胰腺(廣東人叫:豬橫脷)。廣東人經常用它煲雞骨草:清肝毒。以形補形。所以,中醫對胰腺是有認識的,可能過去的認識水平沒有西方完善而已!

  • 9 # a1414中國欽依

    早就有,與現在的病名不同。古人錄了四百四十症,是不盡的,關建在於讀中國古典不留而與。請檢視中醫籍貫,諸病源候論,針灸書,外科,還有單行等書。

  • 10 # 黒芝麻

    古代中醫對胰腺的論述很少,參考古代醫學文獻從胰腺功能上來看,當歸屬於古之脾腎二髒的觀點,如《難經.四十二難》

    中說:"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血脂,主藏意"。此處所指的"㪚膏"實乃現代醫學之"胰腺"。現代醫學的胰腺是位於腹腔後壁的一個狹長腺體。質地柔軟,呈灰紅色,胰腺是人體第二大消化腺,它由內外兩大分泌部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胰酶等多種消化酶,以消化澱粉、蛋白質丶脂肪等,內分泌部即為胰腺實質內和胰尾部,主要分泌胰島素,調節血糖濃度,與胰腺相關的疾病有糖尿病,急性丶慢性胰腺炎丶重症胰腺炎及胰腺癌。而古中醫對胰腺疾病均以治療脾胃功能為主。直至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胰生兩腎中間,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門,三焦發源處也⋯蓋頤養頼之,故作頤,亦作胰。李時珍將胰認作人之命門。淸.張山雷先生在《讎難經匯注䇳正》說:"腎後有甜肉一條…所生之汁如口中津水,則古所謂散膏半斤也,蓋之即指古之稱脾者。固並此甜肉而言。…可見張山雷考注"㪚膏者為胰"。張山雷不僅考證了"㪚膏"即今之胰臟,又名甜肉,而且提出甜肉能分泌其"汁"的功能,且認為的甜肉之汁,運送入小腸,即以化食物中之脂肪質者。"由此可見古人已對胰腺的位置丶形態丶功能的瞭解得已與現今現代醫學相接近了,瞭解得清楚明暸,爾後中醫也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予以提高和充分發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一個很皮的女朋友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