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可能會不一樣
-
2 # 正能量二毛
過年首先是親人的團聚,然後是暢聊一年的每個人的故事!把所有的好,都分享給親人們,把不愉快的都丟到一邊,總結經驗以利在戰!
-
3 # 黃毛精靈
應該回到過去八九十年代,那時候也小感覺過年就是好,特別期盼,可以放鞭炮,點花燈,穿新衣服,大年初一去給長輩磕頭給壓歲錢的那一刻是真真的幸福開心啊,那時候條件有限給的也不多,十塊五塊不算少了,把整掛鞭炮拆開了裝口袋裡一個一個的點,小賣部還有一種叫老鼠屎的用香點著會轉褲腿,還有一種轉天牛,點著後吱一聲就沒影了,現在想想都是回憶了
-
4 # 飲水思袁5
要有老傳統!比如一家老小團聚,拜年,放鞭炮,政府組織文化活動,民間一些老藝術活動,趕年集等,再就是新文化藝術必須有的。說重點,時間在那裡?放那幾天假,除掉來回行程時間,還玩個屁!!
-
5 # 使用者3936036409509
我感到年味應該是一種感受,一種心情!即使回到過去大家都認為年味濃厚的年代,如果家裡出現了不幸的事,我想他(她)也不會感到年味!正如魯迅先生寫的《祝福》中祥林嫂的遭遇,在年味很重、大家都在祝福的夜晚去世了。我想,祥林嫂是感覺不到年味的,相反,她感到是孤獨和痛苦、無奈。
年味是人們在外部環境和內心世界共同作用於下產生的感覺,它具有相對應。仔細回味,在正常情況下,年味應該是那種在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所產生的新鮮、愉快、和諧、穩定、希望、幸福的感覺:新鮮是因為平時見不到的人在過年見面了,很多平時看不到的行為和禮儀在過年看到了,比如,拜年、紅包、祭祖、貼對聯、放鞭炮、敬拜各位神靈、吃到平時吃不到的美食等等;愉快是因為大家都愉快而創造的愉快氛圍,是因為紅包、美食、相互交流、得到神靈和祖先保佑而帶來的安慰和滿足;和諧是因為大家都高興,大家都說吉利話,大家不勾心鬥角;穩定是因為敬拜神靈和祖先而會得到保佑而產生得那種時代相傳、不受災難襲擊的感覺;希望是因為過了年又是新的一年,新的一年又有新的理想要實現的期盼感;幸福是因為以上種種感覺的綜合而產生的身心滿足的感覺!
現在人們感覺年味淡了,主要因為外部激烈的競爭環境和內心對自己未來很不確定的焦慮感而產生的對人際的冷漠、對節日禮儀和行為的輕視、對自身未來的擔憂綜合焦躁感覺衝擊了過去那種新鮮、愉快、和諧、穩定、希望、幸福感。
太陽和月亮沒有變,地球也沒有變,變的是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隨之而來變的是人們的心情和感覺!但願我們能在合作中共同發展,在包容中相互理解,在競爭中相互坦蕩、在人生大起大落中看淡名利,在緊張的生活中不忘享受人生!!
年味,沒有減輕,沒有變淡,只是我們自己變焦躁了!年味,只要我們願意,就會在我們心中!!
-
6 # 書涯優選
過年有哪些“味道”呢?
1.集年貨。
過了臘八就是年,吃過臘八粥,大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現在的年味淡了,集的年貨也少了。交通的便捷,市場的發展,隨時可以去超市辦年貨,也不在像原來那樣,急著提前囤年貨。
2.貼春聯。
貼出門神,就是過年了,歡歡喜喜過大年,這時候孩子們總樂意給爸爸貼年畫搗亂。現在再貼春聯也簡單多了,窗花直接省掉了,年味也淡了。
3.放鞭炮、年夜飯
放了鞭炮就直接吃年夜飯了,一大家子圍坐一桌,推杯換盞,嘻笑打鬧,各自祝福,長輩們給孩子們發發壓歲錢,甚是熱鬧。現在城市不讓放鞭炮,農村還保留這個習俗。年夜飯有的地方也是簡化,或者不做直接去飯店吃,年味就沒有原來濃了。
4.看春晚
春晚是我們那個年代過年必備節目。那時的趙本山、那時的真唱、那時的純樸。現在各種娛樂節目時時刻刻充斥各大平臺,不再缺少歡樂,不再缺少新奇。所以春晚也不再期待了。
年味濃,大人孩子都歡樂,沉浸在過年的喜悅之中。
還懷念原來的過年感覺啊。
現在社會壓力太大,生活節奏過快,只想歇歇,哪也不去,在家裡安靜的吃吃喝喝,不想太吵鬧。有沒有人這樣的想法??
-
7 # 55金色陽光
過年的味道,豐富多彩。有紅紅火火的味道,紅福、紅對聯、舞龍、舞獅、鞭炮、禮花等;有回家的味道;有團聚的味道;帶著飄個香的味道;守歲除夕的味道;祭祖、訪親朋、赱親戚的味道;有追夢想、謀大計的味道;看大戲,看晚會等文化的味道等等。中華傳統年,血脈裡流淌著歡樂、喜慶、祝福、問候、拜年等眾多味道。
-
8 # 春花秋月愛生活
馬上就到過年了,年味越來越近啦!有空的人都開始準備年貨了。我也開始忙起來,一邊工作,一邊利用空閒時間洗窗簾、玻璃,每到過年我是家裡最忙的人。
每到過年這個時候,就會想念一種味道,一種叫家的味道,一種好吃的味道。小時候,不僅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會很熱鬧,還因為過年有好多好吃的,是父母帶給我們家的味道。
長大以後,過年到了,親戚朋友都會互相走動,親情的味道。同學也會在過年放假大家聚聚,這是同學情的味道。平時大家都因為忙沒有空聚,選擇在過年聚,這就給過年的氣氛又添加了熱鬧的氛圍。
說實在話,我怕過年,過年我又老了一歲啦,歲月不饒人啊。
-
9 # 蘇伯爾1
過年的味道淡了也屬正常的嘛,時代在變遷,與時俱進,心安就是了。如果在假期裡與親人好友相聚,加強親情友情是最好不過了。少喝酒,多吃菜,一些落伍的習俗就不要將就了,畢竟過了農業文化繁榮的時期,別再為此糾結。
-
10 # 使用者正言
過年就應該有濃濃的年味!年味又分年代,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年味。先說說剛解放時農村的年味!在未合作化時,農村農民都是單幹,一進蜡月,家家戶戶就開始為過年忙活。我的老家在河北滄州,過年時家家忙著用輾子壓面,就是大黃米麵,然後蒸年糕,像小窩頭一樣,上面放上三四個滄州小棗,蒸好後,倒在棚上涼,然後裝缸過年吃,一般人家做的量大,十鍋八鍋,吃到年糕上長綠毛。再就是包菜糰子(當地叫齊留)蒸白麵棗糕,各式各樣,有的六七層高。到蜡月二十三大集,家家趕集買鞭炮(當地叫炮丈),大集非常熱鬧,有專門的鞭炮市場,馬車牛車小推車,一車車自制鞭炮上市,走一走看一看喊聲不斷,你放一掛,他放兩掛,比比誰家的響,這是最熱鬧的一天,那時的鞭炮有的叫雷子,又大又響,有的年份放炮不慎造成火燒連營,整個鞭炮市場剩不下幾車,(人無傷亡)再就是戶戶院子打囤,大門弄欄門棍,到三十晚上上供,請神,半夜吃餃子,初一早上,家家戶戶互相拜年,小輩人給長輩磕頭。初五之後走親戚拜年。在我的記憶中,那時的年味最濃,雖然吃喝不如現在。現在人們生活好了,不像從前盼過年吃肉,現在不缺肉吃,所以現代的人年味淡了,不像從前那麼濃了!
回覆列表
過年首先是親人的團聚,然後是暢聊一年的每個人的故事!把所有的好,都分享給親人們,把不愉快的都丟到一邊,總結經驗以利在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