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蟲蟲的小窩
-
2 # 大山愛小河
這位媽媽問題中的“怕”,應該是孩子不把你的話當回事的意思。如果想讓孩子怕你,那說明這個教育方向就是錯誤的。我認為應該想辦法立威於孩子,而不是讓孩子怕媽媽。只有在孩子面前有威信,孩子才能心服口服。
要想立威,先得立信;要想立信,得從立規矩開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沒有給孩子立規矩,孩子心中就沒有形成規則意識,只憑口頭上嘮叨,孩子高興了就聽一次,不高興了就可以不聽。如果大一點的孩子還會覺得媽媽總嘮叨,很煩。這種情況下,媽媽的話是蒼白無力的,沒有任何威信可言。
那要立哪些規矩呢?下面是我家給兒子立下的幾條規矩,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要有禮貌。2,做錯事,要道歉。3,別人說話時,不可以隨意打斷。4,不可以隨意拿別人的東西,除非爸爸媽媽同意的情況下可以拿。5,吃飯時,不看電視,不玩手機,iPad等。這些規矩不是同一天定下的,而是平時發現問題後,就立下這條規矩,立完規矩後,要注意以下兩點。
1,務必要給他講明白為什麼要定這條規矩,首先得讓孩子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然後強調規矩是必須要遵守的,不僅孩子要遵守,爸爸媽媽也要遵守,並且家長還要以身作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點特別重要,立下的規矩,家長都做不到,若命令孩子必須做到,孩子怎能心服呢?有的家長會說,不聽話就揍一頓,看你聽不聽!或許孩子當時是聽話了,但是孩子是迫於大人的淫威下屈服的,口服心不服,心裡是逆反的,這不是個好辦法。只有家長以身作則,才能立信。
2,如果孩子破壞了規矩,不論什麼時間或地點,立刻進行即時教育,給孩子指出錯誤,告訴他已經破壞規矩了,及時改正。如果孩子不聽,就給以適當懲罰。懲罰也是要說到做到的,讓孩子知道底線在哪裡。如果表現的好,要給以表揚和鼓勵,也可適當給以物質上的獎勵,這個可以靈活掌握。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規則意識,提高孩子的人格修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需要父母培養的。隨心任性,無視尊長要不得。媽媽給孩子母愛的同時,也要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而不是怕。 -
3 # 育兒與修行
孩子為什麼要怕媽媽呢?
題主說的怕,應該是為了更加方便控制孩子,減少帶養壓力?
家庭教育研究學家認為,一個家庭裡,孩子總會對父母中的一個會比較懼怕,這是正常的情況。如果是男寶寶,怕爸爸而親媽媽的話,對培養其陽剛之氣是有阻礙的,因為在一個正常的情況下,男寶會模仿爸爸而成長,女寶會模仿媽媽而成長,所以同理,如果女寶親爸爸而怕媽媽的話,對於培養女性陰柔一面也是會有阻礙的。
我身邊就總有這樣的例子,女生親爹怕娘,或是從小沒有媽媽的情況下,往往容易成長為假小子,容易發展成為女同性戀。在我的經歷中,遇到過的女同性戀,扮演男方的那一方通常都是因為沒有母愛支援。而扮演女方那位又往往是因為父親太過嚴厲,導致她會害怕其他男生,從而選擇了親近一個並不是男生的“假小子”。這無疑對孩子的情感發展,人格健全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其實,家庭成員中應該相互尊重的,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應該理智的帶養育孩子,教育中有松有弛,該嚴格時嚴格,該輸出愛時就不要吝嗇。孩子能從父母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如果一味的想讓孩子怕自己,那只是想在教育過程中偷懶的表現,以後
只會自食其果。
-
4 # 水上晨陽
我們得承認,不同的孩子之間是有差距的。有的孩子天生聽話,有的則比較費心。
孩子從呱呱墜地到學會吃飯、走路、上學,無一不與媽媽的付出有關係。
生活中孩子不聽媽媽的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為媽媽,疼愛孩子要有度,超過了就成了“溺愛”。不要讓孩子覺得媽媽這裡是最沒有原則,最沒有立場的地方,有些事情,媽媽一定要“狠下心來”。有些孩子對要求做的事情,新鮮勁一過,就不能再堅持,哭鬧,耍脾氣,這時候心軟的往往是媽媽。疼愛孩子,會讓媽媽失去正確思考。孩子養成任性、自私甚至霸道的脾性都與此有關。
比如有的孩子一不如意,就掀桌子、打滾,孩子一鬧,家長就妥協,特別是媽媽會在一旁“勸”想發火的爸爸,不要為難孩子。這種溺愛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最好“搞定”,孩子大了,這種表現會更加突出。可以不去理會媽媽的要求,因為媽媽不會怎麼樣他。是媽媽的做法,造就了不聽自己話的孩子。
正確的做法是,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媽媽同爸爸攻守同盟,一起給點“顏色”,孩子會消停很多,就會收斂類似做法。
二.家庭內部對孩子要形成教育的合力,不能彼此拆臺、“唱反調”。有很多媽媽也比較理性,對待孩子能夠從嚴要求,一旦孩子犯了錯,會有相應的“懲罰”,但卻失敗在有長輩的家庭裡。長輩們寵愛、袒護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錯,孩子的父母也不能正確教育孩子。因為長輩受不了孩子“挨治”,甚至面對媽媽的嚴格要求,長輩的做法是背道而馳,在背後拆臺,說媽媽這不好那不好,極力討好著孩子。這種環境下,孩子自然覺得有人“撐腰”,更加有恃無恐,不聽媽媽的話很正常。
如果媽媽是幫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養成良好習慣,就得有其他家庭成員的通力合作,千萬不要互相拆臺,彼此指責,否則對孩子的教育將前功盡棄。
三.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它需要時間和耐心。父母不要動搖,在孩子不能堅持,尤其看到看到孩子不想做而鬧情緒時,媽媽不要動搖、妥協,放棄堅持的原則,要明白其實這是孩子在“討教還價”,試探大人的底線。
堅持不變的立場,孩子就會被引導到習慣養成上來,有很多孩子就是媽媽行為做事的縮影,比如有的艱苦樸素,有的懂生活有情趣……這些都是來自於媽媽的影響。
四.如果孩子不聽話,媽媽也不要生氣或嫌棄,比起爸爸,媽媽要更細心。反之,孩子一旦無法從家長這裡得到認可,他會向“未知”的領域探索,爭取展現自我的機會。比如透過結交不當的朋友,學會喝酒吸菸、穿奇裝異服等來彰顯個性,從而獲得關注,得到心理上的一種滿足,所以媽媽這時候的細心與關心就特別重要。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其他人可以推卸責任,唯獨父母不可以,做一個失敗的媽媽尤其痛苦。
媽媽可以透過善意的謊言來,在細節上培養起孩子的自信,讓他明白你是欣賞他的。有位媽媽的孩子屢次違紀,為了幫助孩子徹底扭轉逆反的心理,兩年來,每次家長會回來她都說老師表揚了他,孩子身上缺少什麼,她就從哪方面進行表揚,這樣的教育效果出奇得好。
第五.媽媽面對家庭生活等的問題時,不要養成嘮叨的習慣,給家人造成壓力不說,也讓孩子產生不悅。孩子會把一個嘮叨的媽媽,當成一個沒有遠見的家庭婦女,心裡是不怎麼尊重的,即使媽媽說得再對,也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所以建議媽媽多用行動來影響孩子,話不在多,而在於精,聰明的的媽媽懂得靠點“小手段”、“小技巧”來“籠絡”人心,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比如有的媽媽,對青春期的孩子束手無策,這裡建議媽媽要多和孩子交流,多關心他們,瞭解到孩子的情況,尊重他們,幫他們擺脫困擾而不去指責。聰明的媽媽對孩子要“費盡心機”,事實證明,在愛與關懷中成長的孩子更富於責任心和上進心。
第六.媽媽做不到的,就不能要求孩子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很重要。試想一個生活懶散、不愛做家務的媽媽,怎麼要求孩子每天把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物品擺放有序呢?細節上反映一個人的習慣和生活品質,媽媽要想讓孩子成長為精明強幹、生活有序的人,要先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到。
有個小夥,青年有為,家境優渥,他本人永遠都是乾淨利落的樣子,辦公桌上物品擺放整齊,就連手機充電器都纏起、別好,整整齊齊地擺放。原來這位年輕人的媽媽就是位特別細緻的人。家裡的管道有問題了,水管不通了,她會寫好紙條,貼在顯眼處,提示忙碌的家人注意,這種溫馨有愛的做法,也影響著她的兒子。
為了幫助孩子成長為你希望的樣子,媽媽還需要多學習,從書本中得到更多的幫助,媽媽優秀了,孩子也會很優秀,因為老舍說過“……慈母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根對花一樣重要”。
-
5 # double寧寶
孩子不怕媽媽,這樣的提問,我理解是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媽媽與孩子處於對立面,媽媽無能為力的情況,記得以前的一個鄰居是一位年經的媽媽,有一兒一女,男孩特別調皮,在樓上就經常聽到那位媽媽的河東獅吼功,但是貌似每次都沒什麼作用,男孩依然我行我素,只有打,並且狠狠地揍一頓才產生一些不盡人意的功效。我想那個男孩就是不怕媽媽的型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1、媽媽脾氣比較暴躁,遇到什麼事情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習慣使用吼的方式來處理,日子久了,吼就不管用了,就用打的方式,孩子尚小,打還有用,如果孩子長到十歲+後,打肯定都收效甚微了;
2、媽媽在孩子心裡沒有威嚴,內心藐視媽媽,一個家庭不可否認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盡相同的,如果媽媽在家人面前是不受重視的,不太被尊重的,那麼孩子也會見風使舵;
3、“吃百樣米,養百樣人”,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較調皮不好管教,我家孩子小的時候包括現在也讓我大傷腦筋,二歲的時候,每次睡覺前睡醒後都要扯著嗓子哭鬧,到三歲就好了;四歲的時候,去親戚朋友家做客,離開的時候由於沒有和小朋友玩的盡興必然要狼嚎般的大幹一場,到了五歲就好了,即使心有不捨眼含眼淚,但也會不吵不鬧乖乖地告別;到了六歲的時候,別人家孩子都愛問為什麼問個不停,我家的似乎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我一直做好耐心為他解答跟他一起尋找答案的準備,直到他上了四年級才開始喋喋不休地問個不停。每個孩子花期不同,我家就屬於心智開竅比較晚的那一種。
那上面三種情況怎麼解決呢?
1、媽媽最有力的教育是心平氣和,最無能的教育肯定就是河東獅吼,建議年輕的媽媽們多看看育兒書籍,在看書的過程要讓自己結合實際情況多思多想,如果不能讓書中的方法著陸,那麼再高深再智慧的育兒經也是沒有用的。
2、一個美好的家庭最基本是每位家庭成員間都是相互尊重的,如果媽媽不被親人尊重首先要自省,我相信一位獨立,堅強,智慧,善良的女性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社會都會受人尊重的。
3、同等年齡的孩子,有的靜如處子,有的動如脫兔,這種現象太正常了,我們要接受我們的孩子,不但是優點,更要包容孩子的缺點,在遇到孩子的缺點時,我們要靜下心來找原因,針對原因定方法,改變不是一時半刻,也許是三個月,也許是一年,只要堅持你會驚喜的發現孩子越來越優秀,雖然會比別人家的孩子晚那麼些時間,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修行,這樣的孩子才是更好的天使。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希望在這面鏡子的對映下我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的小家庭生活更幸福,讓孩子成長更健康,以上內容,與君共勉。
-
6 # 妤婷的育兒感悟
現實中很對家長經常有個錯誤的做法:熊孩子不怕爸爸或媽媽,處處“惹事”,總想著要讓孩子怕誰,於是總是忍不住衝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加。殊不知這種野蠻和暴力往往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倒讓孩子心裡上有陰影,有的叛逆的孩子甚至反過來報以暴力,久而久之,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野蠻和暴力還會延伸到學校、社會,這就是許多問題少年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反,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比學校、老師和其他人佔了個先天優勢,就是可以領先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自己的孩子。父母禮讓謙和,教育得當,孩子大多積極Sunny,大有作為。
所以,孩子不聽話,你首先要分析是哪些原因導致的,是隔代老人專寵,還是自己本身做得不夠。教育學家曾經提到過,3歲之前是孩子養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3歲之前父母就應該以身作則,在這個關鍵時期多給予一些陪伴,在孩子面前做到嚴格自律、禮貌謙和,用適用小孩子的方式(如做遊戲等)簡單通俗地告訴他一些做人、處事規則及良好習慣,我現在就動輒跟3歲的女兒講規則,她比我想象中要配合得好,久而久之就有了一些好的習慣,這讓我很是欣慰。
這樣看來,陪伴、溝通是基礎。從現在就行動起來吧,祝你成功。
回覆列表
孩子不應該怕媽媽呀,怕媽媽的孩子心理多少應該有點沒安全感吧。對於孩子,媽媽是最溫暖,最安全,最好的夥伴。媽媽對於孩子,要培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判斷,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