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鶴鳴於旦

    教育這件事,若要人人滿意,孔子做不到,老子,也做不到!

    戒尺交到老師手裡,就能解決數千年來教育不平衡的問題?

    如果說能,我舉雙手贊同,並捐贈一百把戒尺予學校支援。

    若依然不能改變,或者效果適得其反,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由此看來,老師,是不敢接下戒尺的。

    敢接,就說明,這位老師之德、之能,或勝於聖賢。

    教育事業,是全國、全民的事業。

    舉國舉民之力,尚且矛盾不斷,非議四起。

    僅靠戒尺,便能萬事悠悠?

    買把戒尺,十塊錢而已。

    可使用後的代價,又是什麼?

    比如公平問題?涉及的範圍問題?誰制定規矩問題?牽扯到的法律問題?師生之間的不平等問題?家校之間的關係問題?……

    要是如此的簡單,早三十年前的前輩們,又在幹嘛?難道都是吃白飯的人?

    歷史傳承,需要有的放矢。

    切割歷史,是不孝,更是不忠。

    但是,農耕時代已經發展到工業時代、資訊化時代。

    所以,愚忠愚孝似乎是再也不必。

    任何擔心都是多餘的。

    戒尺懲罰學子理念沒落的近三十年,也正是我們國家經濟、科技、教育飛速發展的三十年。

    因為個例,因為失職,而用戒尺育人的方法,去光復舊世界的受禁思想,到底是時代的尷尬,還是現代人的恥辱?

    教育是塊聖地,不容褻瀆。

    當教育界成了經濟侵略的目標之後,銅臭味會影響到人們的感知。

    功利主義也會使教育工作者迷失方向。

    育人為國之本的崇高精神,也會因為金錢,而產生病態分裂。

    可這一切,不是社會,不是學校,也不是老師們和家長們所能左右。

    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政治清明,以及資本力量的良心扶助。

    戒尺,並不萬能。僅僅是,某些不想挑重擔的人,寄予的奢望而已。

    任何規矩的制定,都必須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之上。

    只講規矩,不講平等的教育理念,培育不出國家需要的人才,因為,學子們早已失去了創新能力。

  • 2 # 晏爔月

    至少我不要。因為現在這個中國社會風氣是這樣了,誰弱誰有禮,誰無賴誰厲害。況且。媒體沒有到底底線,為了博眼球。會顛倒黑白。再說了。別人的孩子。用得著老師操心嗎?老師就是一份職業。養家餬口的工作。只要問心無愧。對得起這份工資就行了。這

  • 3 # 閱讀的天空

    一說到戒尺,我們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電視劇中演的舊時先生用木板體罰學生的畫面。“心存敬畏,不妄為”,戒尺在中國多年的傳統教育中,發揮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社會,人們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不只是大人,連孩子都振振有詞:“動我一下試試,我告訴我媽”。加上現在家庭都是一兩個孩子,父母、爺爺奶奶都格外寵愛。“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孩子要什麼有什麼,恨不得去天上摘顆星星給孩子。所以孩子不能受一點委屈,哪怕是老師也不行。

    有個家長曾經說過:“雖然我們都表面上對老師說,要打要罵隨你管,可真要有老師打我孩子,我跟學校沒完。”這就是家長矛盾的一面,一方面想讓老師好好管孩子,另一方面,老師管的重了還不行。只要孩子回家哭啼告狀,家長就開始向學校討說法,直到讓老師道歉,嚴重的停職等等。

    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下,把戒尺還給老師,我想老師即使接了,也是戰戰兢兢的。2019年7月9日,《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將保障教師依法享有教育懲戒權。這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老師有管理學生的權力。但老師真的怕了,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哪一句話侮辱了學生,哪一動作傷害了學生。網路的發達,我們見了好多這方面的負面報道,有二十年後掌摑老師的,有因為老師批評跳樓的,有拿刀捅老師的,還有因為輿論壓力逼著老師自殺的等等。教師行業儼然成了一個高危職業。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把教師這個職業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形容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們說老師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正是因為這些美好的讚美,成千上萬的人才甘願投身到這個行業中來。當然,每個行業,都有形形色色的人,老師也不例外,但既然是老師,都是盼著學生能好好完成學業的,都是盼著自己能桃李滿天下的。哪一個老師也不會教學生學壞的。既然這樣,家長們又何必與老師水火不容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米note7好還是小米6X好,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