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上看風景
-
2 # 漢宮霜月
當然能改變生活,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從書中汲取智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書中獲得某種靈感以完成一種創新;從書中培養出更高的境界以改變自己的心態;從書中滋養出美的情懷以脫離鄙陋不堪的精神狀態。等等,我們的生活不就改變了嗎?
-
3 # 全民美育報
我想說的是讀書改變生活,自古就有,今天更是如此。
我們先從一個真實的故事說起:古代文人的窮困潦倒是讓人心酸的,生活在城裡的文人謀生手段有限,除了代寫書信、當個私塾先生、算卦、搞中醫好像就沒有什麼別的出路了,特別是底層的文人連這個機會都撈不到。而生活在農村的文人好歹也還有個農田維持生計,下地幹活勉強有口飯吃。但話又說回來,生活在城裡的文人機會總是多一些的,這和現代社會差別不大。
有些文人都把希望寄託在給達官顯貴寫詩上,這個是需要一定人脈和臉皮比較厚才能辦得到,比如說宋仁宗時期,一個叫做張秋的文人生活就很潦倒,自己餓肚子不說,一家人上下老小都吃不上飯。張秋的壓力也很大的,於是他就去找當時的丞相呂夷簡,為了說明自己的難處,張秋自然需要展現一下自己的才華,他寫了一首詩給呂丞相:“近日廚中乏所供,孩兒啼哭飯籮空。母因低語告兒道:爹有新詩上相公。”
這首詩讓呂丞相看了很是感嘆,就給了他一些錢渡過難關,而且還給他找了一份工作,當然了,以張秋的現實情況肯定是沒法去當公務員的,呂大人讓他去一家官宦人家當了家庭教師,薪資待遇也是不錯的,認識的人也都是高層,張秋很高興,家裡的困難也就因為他的一首詩改變了。
這還不說,因為寫詩寫的好,張秋後來混的不錯,在詩歌界小有名氣,結交的也都是文人雅士,一家人在首都生活的也很幸福。
窮人的孩子把讀書當出路,
富人的孩子把讀書當鍍金。
窮人不讀書,就只有靠力氣吃飯,有時候還容易被賣了還幫著別人數錢。
富人不讀書,可以靠關係吃飯,有時候讀書還能讓他們多做點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