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或者周圍的人是否嘗試過?有什麼感受?企業HR角度來看,遇到這類候選人(感知或瞭解到候選人的意圖後),會怎麼做?
2
回覆列表
  • 1 # 小生君王

    我做HR十多年,在這中間,主動尋找過幾次面試機會。我把我自己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為了學習。雖然我也接受過專門的培訓,也進行過認真的案例分析研究,但做人力資源的工作靈活性很大,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才能真正領會理論的真諦。

    我半路出家做HR,而且是60後,知識結構陳舊,但我有豐富的工作閱歷和經驗,又有60後做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品質,所以我抓住一切機會來學習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二是及時掌握行業動態和發展。儘可能地參加行業的論壇,去大公司和好的公司及同類公司應聘,瞭解和掌握新的發展思路和動態,也可在其招聘工作中學到其經驗。

    三是想發現自身的不足,便於在以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改進。

    四是也想驗證自己的價值。想知道自己每天招聘員工,自己能不能應聘到合適的崗位。做到自己心中有數。

  • 2 # 上啥班App

    我暫時沒有嘗試過這種方式,也沒有聽說周圍的人有過這種嘗試。但是讀過你的文字之後,的確也讓我感到驚喜,因為我覺得這種方式對自己來說真的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但從公司方面來講,員工時常去體驗這種方式,對公司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員工偶爾的去別的公司面試,可以直接的瞭解其他公司在本行業崗位的崗位要求,可以很直接的瞭解到公司的一些內部資訊,方便回公司後提升公司的招聘方面的要求,包括待遇、晉升等等,也可以學習一下別的公司在招聘方面的的技巧,總體來說就是可以借鑑別的公司好的地方來改善自己公司的不足;其次弊端就是:在這整個過程中,去參加面試的員工心理是不好掌握的,於公於私,員工也會為自己的前途而考慮,一旦有了很合適的機會,包括待遇、晉升、環境的優勢,一旦比之前公司的都好,那麼有很大的可能會導致這位員工的流失,因此,公司會衡量這種利弊,如果發現公司員工在職期間去別的公司參加面試,是我的話,我們人力資源部也要找他談談話了,聽聽他的想法。

  • 3 # 拈花一笑萬山橫

    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可能不太討喜,可能容易招人不快,但真話在喉,不吐不快。

    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那不以應聘為目的的去面試算什麼?我覺得至少是浪費別人的人力精力。

    古語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釋出招聘資訊的公司,都不以招聘員工為目的,僅僅是想透過應聘反響,估量自己公司的受歡迎程度,把眾多應聘者當猴耍,那應聘者會是什麼樣的感受?浪費時間金錢,浪費精力準備,最後才發覺只是一個陪別人玩一場遊戲,估計人人都會很不爽吧?

  • 4 # 春風HR

    我支援這樣的行為,能這樣做的人一定是對自我有要求且有強烈的學習成長慾望的人,與這樣的人交流,哪怕只是面試這樣的淺交流,都是對彼此來說是難得的一個機會。

    一、職場最怕坐井觀天。

    這個變化太快的世界,我們只有奮力奔跑才能努力跟得上,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行業能夠永遠常青,更沒人保證我們在未來的5年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固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到的也就是那一小片有可能會被隨時淘汰的天空。

    新的觀念從哪裡來,新的社會思維模式在哪裡建立……這些都是透過與人的交流產生的,有趣的靈魂終將相遇,人影響人,才是我們最應該時刻把握在手的資本,找到那些有趣的人,有能力的人,有追求的人,讓他們的勵志故事成為我們職場的座標。

    總是坐井觀天,哪一天想跳就再也跳不出去了。

    二、走出去,是為了更好的請回來。

    走出去面試,去見識,去驗證,對自己來說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第一瞭解市場行情,看市面上一些好的公司好的崗位都有哪些需求。

    第二向內探索自己,看自己與社會期待之間是否還有差距,是否還有提升空間。

    第三是結交新的人脈關係,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這個時候的走出去,是為了未來有更大的機會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

    三、對自己有要求的人任何時候都不會被拋下。

    能主動走出去面試為自己提升技能的人,都是對自我很有要求的人員,這樣的人呢是不會被時代拋下的,他們更加關注這個世界的變化,更能擁有新思想新思維,更能接受新的觀念,他們永遠是具備市場競爭力的一類人,畢竟能在面試上都這樣有想法,到哪裡都不會太差。

    不說了,我也要趕緊去更新簡歷準備面試去。

  • 5 # 錦瑟談職場

    做為一個企業的HR,我是非常反感這種做法和行為的。

    對他們個人來說,這種做法有很多優點:

    一是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資歷和技能在人才市場中的定位,和單位談薪資的時候,更有把握和底氣。

    二是可以根據面試情況,知道自身修養的不足和知識技能的欠缺,透過不斷的完善和總結,從而有針對性進行提高。

    三是有可能在面試的過程中,尋找到更合適自己的機會和平臺,有一個新的開始。

    但這些不斷面試的人們,你們考慮過HR的感受嗎?

    HR在招錄人員的時候,首先要進行不斷的篩選,把進入視野的人才留下來,然後再進行各種筆試、體檢、面試,能進入面試這個環節的,HR已經進行了很多前期工作,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但參加面試的人員,本意卻並非是新職位,只是為了檢測一下自己。一旦HR知道了你的真實目的,那麼恭喜你進入了他的黑名單。

    每個人所從事的行業,單位是有限的,好單位更有限。如果這種行為被很多的HR知曉,那麼你以後面臨的選擇範圍會越來越小。

    如果想知道自己薪資水平的高低,找幾個同行打聽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欠缺和不足,多聽聽上司和同事們的意見就好了。

    得到這些結論,面試並非是唯一的途徑,但HR們對這種為了面試而面試的行為卻是非常反感的。建議有這種想法的人,適可而止。

  • 6 # 樓神研究所

    這個問題,讓阿贊來答一下。

    很多人將這種行為看成是有上進心的表現,但阿贊不這麼認為。阿贊覺得,這種行為恰恰是缺乏自信心、甚至自卑的表現。

    阿讚自己也曾在職業低潮期,做過這樣的事情。

    那段時間,阿贊在一家集團公司總部做HRG,負責整個集團某一條專業線的招聘、培訓等人事相關工作,涉及下面100多個分公司,300多人。

    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我明顯覺得自己在能力、經驗等各方面跟不上,內心非常受挫,於是就萌生了出去找面試的想法。那時,我迫切地希望透過面試來證明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那次面試是通過了,但這個結果卻讓我高興不起來,因為面試官是這麼和我說的:“以你的工作年限和經驗來看,你離我們這個崗位還有點距離,不過看你之前的學歷和公司情況,我們認為你具有成長潛力,可以被培養。”

    我對“看你之前的學歷和公司情況”這句話非常敏感。我認為,這個面試官之所以願意錄用我,只是出於985大學的名聲,和那家集團公司的名氣,完全不是因為我這幾年的工作經驗。得出這個結論之後,我非常憤怒地拒絕了面試官的錄用邀請。因為我原本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來的,結果被錄用卻完全不是這個原因。

    後來,阿贊沒有跳槽,在不斷的反思與自省中,阿贊終於承認自己的能力尚沒有達到這個崗位的要求,於是選擇了集團內部轉崗。

    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的阿贊,一方面無法很好的勝任那份集團HRG的工作,得不到來自上下的認可;而另一方面也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產生了疑慮,同時又不肯接受這個結論,因此才會選擇去外面尋找面試,來證實自己,認可自己的。可偏偏事與願違,面試結果雖被錄用,卻不是因為我的工作能力,所以當時的自己豈止是自信心受挫,可以說是非常自卑了。

    因此,阿贊認為,想要證明自己的實力,最好的方法不是去外面找面試,不是在別處,而是在當下,就在這個公司的這個崗位上。如果你能把當前的工作做得非常好,又何愁沒辦法去證明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呢?

    與其偷偷摸摸地去找面試,暗中打探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倒不如踏踏實實的把業績做出來,然後堂堂正正、自信滿滿地出現在面試官面前。

    正如《詩經》中說:“潛雖伏矣,亦孔之昭!”儘管自信這種東西好像潛藏隱匿在水下看不見,但事實上卻清晰可見,相信只是上面這兩種不同程度的自信,都能將人分出個高低上下來。

  • 7 # 史蒂芬的專欄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回答,回答的問題是“如何時刻了解自己的職場競爭力而防止被社會淘汰”,能夠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都已經非常不簡單了。

    話說回來,這的確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甚至都不需要真的去面試, 只要把簡歷往網上一放,設定為公開,每天重新整理一下就可以了,不投都可以,自然就會有人打你電話。

    招聘網站的演算法是這樣的,如果你最近更新了簡歷(重新整理也算),HR搜簡歷的時候你的簡歷是排在前面的,因為越近更新的肯定都是近期要找工作的,新簡歷排在前面是最符合最大利益的。

    就連Linkedin這種,以我自己的經驗,哪怕你改動一個詞,也算更新,過幾天馬上就會有人發站內信給我。

    為什麼不投簡歷也有人打電話給你呢?因為

    1)獵頭

    獵頭沒有招聘渠道,只有靠自己主動出擊去搜簡歷才有資源,所以你經常更新就會經常被獵頭看到。

    2)HR

    HR不是自己能收到別人的簡歷麼,為什麼還要自己去搜呢?因為總有急招人的時候,這時候收到的簡歷數量不夠或者質量不佳,這時候只能主動出擊了。

    以我自己為例,剛畢業三年的時候,定期會重新整理簡歷,其實我也不是想找工作。那時候每個星期至少都能收到一個獵頭/HR的電話,因為我之前工作過的公司是汽車行業外企,比較吃香,我都會試探性的問一下對方能開多少錢,但基本都達不到我目前的薪水,於是我覺得自己目前這份工作還是挺好的。之間還拿到過蘋果公司的面試機會,還跑到上海去面試了,不過因為專業知識不過硬,面試還是沒透過。

    後來工作六年了,在這家公司也工作四年了,再怎麼重新整理簡歷,三個月也只有稀稀拉拉幾個獵頭打我電話,而且提供的工作也不是那麼令我滿意。這時我就開始警覺了,這份工作雖然價效比很高,但是讓我失去了競爭力,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必須得要有所改變了。

    於是我開始主動出擊,瘋狂投簡歷了。

  • 8 # 傑傑職場

    人固有自知之明。

    能知道自己有多大屁股,能穿多大褲衩。

    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是做招聘的,經常遇到這一類的應聘者。

    這些人往往都是非常優秀的。

    因為不斷的探知自己的高度,不停的尋找適合自己的機會,才會有動力不斷的前進。

    記得我之前面試的這些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就是來看看。”

    千萬不要小看這句話,

    看看不僅僅代表的是看自己有多少水平,更多的是看機會。

    如果你不出去看看,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也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而機會是不等人的,有太多的人一直不斷的說,“我要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

    卻呆在原地一動不動,要麼是懶,要麼是傻。

    真正的辦法就是常出來看看。

    記得看電視連續劇《獵場》裡面有個人物叫惠成功,從一個底層的小打工仔,到cbd的白領,是怎麼成長的?

    靠的就是一步一個臺階,從一個平臺跳到另一個平臺,機會怎麼來的?

    不是等來的。

    在老闆看來,員工有了成長就到處跳槽是不忠誠,其實哪裡能想到,

    沒有資源和人脈的員工,從職場最底層成長起來,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和尋找什麼樣的機會呢?

    就像電視劇裡,惠成功這個小人物被刻畫成了一個在主角最低谷的時候落井下石離開的人。

    卻沒想過,現實中的小員工,都是一個個的惠成功,你不到處看看,就不會有機會,機會錯過了就沒有了。

    這個名字起得也有深意,只有惠成功=會成功。

  • 9 # 天元說事

    我不贊成這種做法,為什麼?

    第一,頻繁的去面試,去測試自己的能力,看上去應對面試官遊刃有餘,覺得自己收穫多,其實傷害的是自己的潛力,普通人我不建議這樣做,當然精英人士除外

    第二,頻繁面試,我是說假如,如果被應聘上了,各位HR要考慮一個問題,這樣的人真的有那麼優秀?會是語言上的巨人嗎?

    第三,頻繁面試,一旦失敗多次,對於普通人,尤其內心不夠堅強的人,是一種巨大的陰影。精英人士都有工作恐懼症,何況比精英還不如的普通人,一旦罹患此症,克服不了的話,後果不用我說

    第四,他的出發點,到底是打折瞭解職場的行情去面試還是僅僅因為他只是在各種工作中不斷徘徊的失敗者呢

    所以,大家還是要慎重,3到5年換個工作還是可以接受的,太過頻繁是否會廢了呢。當然,只是個人淺見。

  • 10 # 管理魔法堂

    謝邀,說實在的,我不太認可這種行為,一是不尊重招聘方,企業在招聘過程中,面試選撥是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的,特別是優秀精英人才,企業會安排高層進行面試接待,成本很高,而且當招聘方認可你後,他們可能就不會再招聘他人,結果你沒有去,會打亂對方的計劃安排。假設HR這樣對你,你又會怎樣想?我們很多的社會問題就是因為不職業、不道德的行為多了所造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自己想成為一個優秀人才,首先優秀的不是才識,而是品德,而相互尊重是品德之基!

    二是這種體驗式面識很難真正識別自己的價值,這受多種因素影響,首先是首輪面試多為HR面試,HR的面試焦點多是在對求職者基礎素養、資格條件的評價,這是很難真正涉及到一個人價值的評價,所給出的薪酬都是基於崗位常規薪酬,而不是一個人的價值薪酬,這種薪酬在招聘網站上都能查到,有參考,但意義不大。真正的應聘者價值評估是在各方面專業人員都複試合格後,才能真正給出的針對個人的薪酬水平。而且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你在這裡談的薪酬,不代表在別的公司還能拿到。他認同你,不代表我也認同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算是遇見了一本好書?怎麼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