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嘗歷史百態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搞清楚劉邦、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功臣?當然是為了維護皇室尊嚴,健全法制國家,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集中權利,實現國家的大一統。

    那麼這個問題就明朗多了。

    第一、劉邦朱元璋屬於農民起義,而李世民是屬於兵變,二者起點就不一樣,所在在漢、明建國之後,跟隨主上一起起義的功臣,因為本身出生於農民,所以不免會出現大量的“不法事”的人,為了穩定統治,二人不得已實行大清洗

    而李世民本身就是關攏集團的,屬於兵變,跟隨一起發動兵變的也是貴族,懂法理,知政治,明白新皇登基之後會幹什麼,應該幹什麼,一個個的都知道該怎麼做,沒有觸及到新皇的利益。李世民自然也沒有理由進行殺害。

    第二、年齡

    我們來看看他們三個人登基的年齡。

    李世民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後,被立為皇太子,2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這一年李世民27歲。

    劉邦出生於公元前256年,登基於公元前202年,所以劉邦54歲登基為帝。

    朱元璋於1368年正月在金陵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時年40歲。

    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出,登基時年齡差距比較大,在古代平均壽命過50就算高壽了,而劉邦朱元璋登基都是4-50歲了,已經屬於老人了,他們更多考慮的是下一輩如何守天下。劉邦、朱元璋自知下一輩的守成天子肯定幹不過打天下的老臣,為了防患於未然,一個字就是“殺”

    而李世民登基才27歲,不怕,有的是時間耗,既然能帶領他們進行兵變,同樣也能對這些大臣進行鎮壓控制,更不會擔心後一輩的事情。

  • 2 # 日慕鄉關

    中國古代的開國皇帝,一旦江山坐穩就開始屠戮功臣,比如說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越低殺人越狠,以至於有人懷疑朱元璋是不是有什麼心理疾病。

    但也有許多皇帝對開國功臣尤其是武將比較溫和,比如說漢光武帝劉秀,宋太祖趙匡胤等等。

    唐太宗在這方面可以說是開國君王的典範,不但沒有殺功臣,還實實在在的繼續使用他們,君臣合力創造了“貞觀之治”,李世民不殺戮功臣有以下幾個原因:

    (1)劉邦朱元璋屠戮功臣主要考慮自己年事已高,而繼承人相對柔弱,無法駕馭他們,擔心大權旁落。例如韓信小劉邦二十五歲,被殺的時候也只有三十五歲,英布出身時間不詳,從其經歷來看應該較劉邦年輕不少。而劉邦的太子劉盈,十六歲即位,生性軟弱,守成都是問題。

    而朱元璋更是把話放到檯面上,他對太子朱標說道:今所誅者,皆天下之刑餘也,除之以安汝,福莫大焉。

    李世民卻絲毫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他二十七歲即位,起家的將領大多年紀較大,只要不出意外,熬也能熬死他們,所以沒有必要著急鳥盡弓藏。

    (2)唐朝開國以後局勢不穩,依舊需要這些將領。

    李世民上位以後,尚有梁師都未歸附,羅藝跟著反水,此外還有吐蕃、突厥、高句麗等邊境問題,尤其是突厥,李世民剛上位,頡利可汗就帶著20多萬軍隊衝到長安來給新皇帝賀喜,搞得李世民只能御駕親征。但縱然三頭六臂,李世民也不能每次都自己去,所以他需要這些將領。

    (3)唐朝初期制度健全,不會發生武將專權的現象。

    唐朝初期實行的是府兵制,該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常備兵力有限,且掌握軍權的大將軍經常互換,類似與今天的軍區司令對調,兵不識將,將不知兵,避免某個將軍擁兵自重尾大不掉,保證了皇帝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 3 # 春風十里颳風下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三位皇帝的出身和上位過程。

    劉邦,漢高祖,原是沛縣一亭長,芝麻小官,得蒙上天眷顧,加上自己努力,一路走好運,最終走到權利的巔峰,成為漢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明太祖,身世悽慘,少時放牛,做過行童(寺廟裡的小和尚),當過乞丐。25歲參加紅巾軍起義,歷經萬難成為明朝開國皇帝!

    李世民,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李世民出身就比較好了,他父親李淵,襲位唐國公,是太原總兵,所以李世民的起點很高,人家是官二代!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有很大的功勞,但是開國皇帝,還是他的父親李淵,這一點是跟前兩位不一樣的。

    這樣,我們可以看出來,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草根出身,都是開國皇帝。李世民是官二代,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我們知道,新建立的王朝,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政權的穩定性,為了穩固皇權,而誅殺功臣!但是為什麼李淵父子新建立的唐朝,卻沒有殺功臣呢?反而李世民還建了凌煙閣,繪製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時長懷念?

    我們先來說劉邦和朱元璋為什麼殺功臣!這跟他們的出身有很大關係。

    劉邦起兵之後,各地都有百姓揭竿而起,一時間勢力割據。劉邦勢力弱小,但是劉邦知人善用,會籠絡人心,跟隨劉邦的人越來越多。建國後劉邦根據各位功臣在反秦滅項中的功勞大小,封了145個列(徹)侯(其中只有6人為劉邦的親屬)這麼多諸侯,當然不利於君權的穩固。

    劉邦建國稱帝時已過半百,步入晚年變得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特別是那些異姓王們。結果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等先後被廢殺,英布還起兵反了,劉邦抱病親征才平了他。之後其封國則轉入劉氏子孫手中。只有吳氏的長沙國倖免。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曾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就是歷史上的“白馬之盟”。

    不僅如此,他還對蕭何起了疑心。逼得他設法自汙聲名以繹帝之疑,最後也差點不得善終。其逝前還打算殺了忠直的樊噲,因他同是呂氏之婿,擔心他助呂作亂。後因陳平的保護及劉邦駕崩才躲過一劫。

    朱元璋和劉邦發家史很像,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分封諸侯,漢承秦制,而到原末明初已經不是那一套了!既然沒有諸侯威脅,劉邦為什麼還要殺功臣呢?這跟朝廷內鬥和朱元璋嫉妒自卑的心理有很大關係。由於早年的經歷,使他對於“僧”、“賊”、“光”、“禿”等挖苦他過去歷史瘡疤的字眼,變得相當敏感,因此大興文字獄,受害者不下數十萬,明朝初期優秀的知識分子,因“文字獄”一案,幾乎為之一空!

    朱元璋的太子朱標,三十八歲病故身亡,朱元璋為了給自己年幼的孫子朱允炆掃清障礙,避免上演北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翻版,所以除掉能臣宿將,尤其是居功自傲的大臣,就成了必然的。

    總之,劉邦和朱元璋誅殺功臣,都是封建政權為了加強皇權,穩固自家江山地位,所採取的策略!

    而李淵父子,並沒有受到諸侯和權臣的威脅。唐初,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成功上位。這其中離不開當初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支援。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皇帝,很善於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恩威並施,雙管齊下,把一個個能人異士治理得服服貼貼,卻又使名將功臣多半得以善終。

    而李淵和李世民權利的交接還算順利,李世民在位時間又很長,唐初一片繁榮穩定的盛世景象,大家日子都過的很好,所以不存在殺功臣的!

  • 4 # 仁勇校尉

    這個問題可以改為為啥唐初殺功臣相對比較少,答案是最大的功臣李世民成功奪權了。

    唐朝的開國功臣體系,和其它時代差別比較大。李淵建國時,在很短時間內確立了比較大的優勢,有條件實行了宗室領兵政策。唐初功臣,並無功勳特別大的外姓功臣,因為外姓功臣沒有獨領方面的機會。

    李淵本人是西魏北周隋這一脈統治集團內地位較高的人物,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的孫子,家族勢力相當龐大,家族成員也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文武教育和行政訓練,出素質較好人才的機率比較大。李淵的宗室領兵政策,總體上比較成功,宗王們雖有水平很差的,但沒搞出特別大的亂子,更出了幾個水平很高的,以自己兒子李世民最為傑出。

    (李世民)

    相比其它宗室,李淵肯定更信任自己兒子,而李世民也有傑出的軍事才能。雖說總體態勢來說唐的優勢很大,但也只有李世民這樣的軍事天才,才能打出類似洛陽虎牢之戰這樣的經典戰役。

    論建國之功,唐朝功臣裡韓信彭越這樣級別的功臣都是宗室。排名第一的自然是李世民,李靖的老上司李孝恭可以排名第二。李神通和李媛曾經掌握比較大的權力,但沒啥特別大的功績。

    宗室領兵政策避免了外姓功臣的問題,但也造成了宗室勢力的膨脹,最主要的就是秦王李世民。外姓將領當然不缺能獨領方面的人才,如李靖,但只能在宗室下屬工作,最大功績肯定是宗室。

    玄武門事變,除了皇家爭位外,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功臣與皇帝的衝突,只不過這個功臣是皇帝兒子。

    李世民繼位後,李孝恭沒有再掌握過軍權,李世民也還年輕,自然沒有有威脅的功臣。李靖和徐茂功受到一定疑忌,但沒鬧到翻臉的地步。

  • 5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首先,你把李世民和劉邦,朱元璋拿來比較就有點欠妥,因為劉邦和朱元璋是開國皇帝,李世民不是開國皇帝,他是二代,無論怎麼說,唐的開國皇帝是他老子李淵。作為功臣集團裡的人來說,隨著玄武門事變的爆發,輔助太子李建成的那波功臣不是被殺,就是逃亡,或者變成李世民的人,他們的開國功臣地位就被淡化了,而失勢的李淵那波人一是都老了,二是跟著李淵一起失勢了,就不用殺了。主要的開國功臣是李世民這波人,李世民真心不用殺他們,原因主要兩點。

    第一,士族門第。隋唐雖然開了科舉,但科舉真正起作用是武則天以後了,唐初還是以士族勢力為主的,李世民什麼出身?他祖上李虎是北周的八柱國之一,家裡世代都是高官,就他的家勢,比隋文帝楊堅他們家還高,李世民手下這幫功臣,誰有他的出身啊,造反?那是不可能的,社會認門第,能跟著李世民做個將軍就夠高興了,哪還有別的心思,所以李世民包括他的後代都控得住局面,有什麼理由屠殺功臣?

    第二,李世民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將帥合一的人才。李世民不光皇帝當的好,開創了貞觀之治,那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常常自己突襲數萬大軍背後,從來都沒受傷過,消滅竇建德,幹掉吉利可汗,那都是一仗就搞定,多打都是浪費,別說這些開國功臣願意跟著他,突厥的阿史那家的,還有很多少數民族傑出的將領都願意跟著他混,他還用殺功臣?那些功臣有幾個能打過他的?

    你像劉邦殺韓信,那是他真幹不過人家,不殺睡不著,朱元璋殺功臣,是怕子孫壓不住功臣,他倆都是布衣天子,瞬間拔高得了皇帝,當然要提防著點有本事的外人,可這些問題在李世民那,那就不是事,李世民他們家不當皇帝也是士族大家,至少副總理級的,他們還用殺功臣嗎?沒道理的!就一個侯君集,那是他自己作死,非得和太子搞一起,真不是當功臣來殺,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 6 # 東風一一15

    投李世民的人多是中下層次人員,而李世民則是貴族,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主子與奴才的關係;而朱元璋與部下的關係則是平等關係,有的人地位甚至比朱元璋高,革命勝利了,互相不服氣是人性使然,發展下去就是你死我活。看透了這一點就會覺得,這是一種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樂觀和悲觀的信念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那麼該如何培養具有樂觀信念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