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史今鑑
-
2 # 活馬當作司馬懿
你百度一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全部都有!另外我提供幾個方向:
1.特洛伊木馬;(機智戰術)
2.二戰義大利軍隊;(搞笑投降)
3.小米加步槍等
-
3 # 耕讀閒話
首推赤壁之戰。在戰前曹操就雄心勃勃,自比周公的他認為統一天下指日可待,大軍一出孫劉勢必引頸就戮,曹操可以說擁有壓倒性的優勢。而孫劉兩派只能抱團取暖,幾乎沒人認為孫劉會打贏這場戰爭。誰知數月之間,形勢陡然翻覆,赤壁一場大火,徹底打碎了曹操統一天下的宏圖偉願。神州大地從此三分,也開啟了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混亂狀態。曹操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全佔,如果贏了戰爭並不稀奇,反倒是輸了卻令人感到懵逼。試想一下,若是曹操贏了這場戰爭,漢朝之後應是多了個魏朝,而非魏國。
次推淝水之戰。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北方長期處於群雄割據狀態,最終在前秦苻堅手中歸於混一。苻堅滅掉北方諸國,勢頭猛不可擋,意欲一舉拿下偏安江南的東晉。以秦軍百萬虎師,淝水之險何以當之,轉瞬間即可生擒司馬王謝。東晉久居東南一隅,為應付苻堅北來的攻勢,勉強湊齊幾萬士兵,朝臣上下俱是心驚膽戰,寢食難安。就連東晉主帥謝安,也是毫無把握,只好故作鎮定,以安人心。似乎歷史的天平已然傾向前秦一邊,然而世事詭譎,變幻莫測,前秦最終一敗塗地,至於亡國滅種。
末推解放戰爭。抗戰結束之時,解放軍與國軍兵力和裝備相差幾何,簡直不可以道里計。當時西方諸國皆以為若內戰又起,國軍必勝。孰料短短一年時間,敵我形勢即行顛倒,再求挽回已不可得。至於最後意圖劃江而治,再現南北朝,豈不是痴人說夢。迫不得已遁到夷洲做起鄭克塽來,實在是逍遙又快活。正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
4 # 歷史寶藏
中外歷史上著名的戰役舉不勝舉,總有那麼一些戰役的結局讓人意想不到,我今天給大家舉一個抗美援朝中的例子——抗美援朝戰史中的第一次戰役。
我們知道,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出兵幫助北韓打退美國等國家侵略的正義之舉。抗美援朝發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也就是新中國剛成立不久。那個時候,新中國百廢待興,國內也存在很多反對出兵援助北韓的聲音,其主要顧慮就是美國的軍事實力特別強,中國軍隊對美軍作戰能否取勝很難說,要是一旦失敗,美軍藉口長驅直入侵略中國那樣的話中國的國際環境將會很危險。這種顧慮有一定的道理,但唇亡齒寒,毛主席等下定了決心:打!彭德懷率兵援助北韓,剛到北韓的時候志願軍就發動了第一次戰役。
其實,美國也是那樣想的,壓根就沒做過中國會出兵的準備,他們的軍隊在仁川登陸後將北韓人民軍打得丟盔棄甲,美軍和南韓等軍隊長驅直入,將戰火都燒到了中國的鴨綠江邊,消滅北韓人民軍似乎指日可待。打順手的美軍統帥麥克阿瑟甚至放出豪言:感恩節(當時的11月23日)之前佔領北韓全境。
初次遭遇志願軍的美軍被打得落花流水,很快敗下陣來,不過在美軍眼裡,志願軍就算是來了威脅也不大,依然無法阻擋美軍前進的腳步,因為他們有精良和充足的武器裝備,尤其是火炮和空中力量,結果呢?在第一次戰役中,美軍遭遇到了五個軍的志願軍的打擊,連戰連敗,最終被迫從鴨綠江邊撤退到了清川江以南地區。
第一次戰役不僅出乎了美軍的意料,還讓志願軍司令部和國內毛主席很是欣喜,他們一開始也沒有想到志願軍會打得如此精彩。這真可謂是結局特別讓人意想不到的戰役。
-
5 # 深度工場
在1944年12月16日凌晨5點30分,德軍8個裝甲師和13個步兵師向美國第1集團軍的5個師發動了全面進攻。
這是一場經過精心策劃,完全可以取得成功的戰役,但是結果卻是德國慘敗。在戰役的左翼,德國裝甲第5集團軍遲遲無法形成突破,而阻止他們的就是巴斯托尼小鎮。德國裝甲教導師和第二裝甲師,還有原來打算從後面支援的德國第二、第一一六裝甲師的元首警衛旅也都轉向巴斯托尼,參加攻城戰鬥。
一度德軍投入巴斯托尼的兵力達兩個軍部、九個師。第六黨衛軍裝甲集團軍迫不得已將部分兵力撥給第五裝甲集團軍,於是德軍的進攻計劃徹底完蛋。因而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巴斯托尼防禦戰就成了西方盟軍防禦計劃的決定性勝利。
在巴斯托尼擔負此次防禦任務的主力是美國第101空降師,僅擁有10000多人的兵力。擔負支援任務的是第10裝甲師的B作戰群。
雖然,德國空軍在聖誕夜空襲了巴斯托尼,給美軍造成重大損失。12月25日凌晨3時,德軍向美軍陣地發動了全面進攻,突破了香巴村莊附近的兩處防禦陣地,但是最後還是被美軍阻止住。
巴斯托尼戰鬥堪稱是一個奇蹟,美軍1個輕裝步兵師,在只有簡單野戰工事的情況下阻擋住德軍第5裝甲集團軍和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幾個裝甲師的連續衝擊,最終導致德軍無法在左翼形成突破。最終,德軍沒有成功上演兩翼突破合圍美軍的戲碼。
-
6 # 於左
我們說一場結局奇特的戰役,就是南梁的臺城血戰,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可以在戰爭史中寫上一筆。
南梁武帝太清二年的八月,大將軍、河南王侯景反叛。侯景原本是北齊的一員悍將,騎射精良,驍勇善戰,而且殺人不眨眼,手段狠毒。但他處事很大方,每次打了勝仗,得到的財物全部分給部下,將士們很願意為他賣命。
北齊的高歡擔心自己的兒子對付不了侯景,臨死前想親手把他除掉。侯景只帶了八百人投奔南梁,以後他迅速壯大力量,舉兵反叛,率軍渡過長江,直指南梁都城建康。
梁武帝蕭衍一共有八個兒子和一個養子,其中四子早死,此時只有皇太子蕭綱和他在建康城中。養子蕭正德統領京城的軍隊守衛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名為朱雀航,位置十分重要。結果他與侯景秘密聯絡,派出一些空船接應侯景,幫助他順利渡江,迅速殺入建康城中,團團包圍了皇宮所在的臺城。
梁武帝的另外三個兒子,在荊州的蕭繹、徐州的蕭綸、益州的蕭紀得到消極,率領援軍前來救援,人數號稱百萬,從外圍包圍了建康。
如此大好形勢,按照我們一般人的理解,必定是裡應外合,把侯景的軍隊包了餃子,將其全殲,或者最起碼把他徹底擊潰。
但結果不是這樣。
侯景軍隊對臺城進行了猛烈的進攻,建造飛樓、橦車、登城車、登堞車、階道車、火車等機械,同時使用火攻、水攻,堆壘土山。
臺城的守軍沒有任何退路,只能利用地勢的優勢,居高臨下,頑強反擊,苦苦等待援軍。
而建康城外的援軍雖然人數眾多,優勢明顯,但大家各懷心事,彼此之間號令不一,出工不出力,沒人真正想打仗,會打仗的人也不多。
於是形成一種奇特景觀,重圍之外還有重圍,臺城內外僵持苦戰,死傷累累,而外圍的援軍卻消極觀望,不肯積極向前。
長期的僵持,臺城內外糧草斷絕,城中百姓開始互相殘食。侯景也縱兵劫掠,以安定軍心。同時,城內外死者大半,疫病流行。
到了太清三年三月,臺城的守軍崩潰,臺城陷落。曾經一片繁華的臺城內外變成了一片廢墟,死屍累累,如同地獄。
梁武帝蕭衍落入侯景手中,侯景掌握了實權,以梁武帝的名義命令城外的各路大軍退兵,至此,救援行動徹底失敗。五月,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憂憤而死,皇太子蕭綱即位。
在兵力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南梁的大軍沒有救下自己的皇帝,這樣的結果出人意料,很有戲劇性。
-
7 # 歷史伶俜者
現在馬拉松賽事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行,我就說一個關於馬拉松運動起源的戰役——馬拉松戰役。
公元前490年,強大的波斯帝國已經控制了所有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又開始打起來希臘城邦的主意。為了一舉打敗希臘,波斯帝國出動了近十萬人的軍隊,其中五萬人為作戰部隊。我們都知道,希臘是城邦制,為了對抗波斯軍隊,各城邦組成了聯軍,總數約為一萬一千人。所以雙方兵力對比為5:1,兵力的優勢加上波斯當時的對外戰役的勝利,使的波斯軍隊從上到下,全部都信心滿滿。
當時希臘城邦中,雅典和斯巴達實力最強,但當時斯巴達正巧是斯巴達人一年一度的卡爾納尼亞月祭典,斯巴達人必須等到15日月圓,祭祀活動結束之後才能發兵。再加上國內政權不穩定,使得斯巴達分身乏術。所以馬拉松戰役主要是雅典在打。
雙方在馬拉松平原展開決戰,馬拉松平原地勢廣闊,兩邊高,中間緩,雅典軍隊雖然人少,但是利用馬拉松獨特的地形和著名的希臘密集戰術來攻擊波斯步兵方陣。而這種密集陣戰術,對波斯步兵的殺傷力極大,最終波斯軍隊六千多人傷亡,雅典卻陣亡不到兩百人,波斯軍隊輸了。
波斯人逃跑後,一名名為費裡皮德斯的戰士被派回雅典報告這個好訊息,為了儘快傳達,他一口氣跑了四十多公里,只說了一句,“我們勝利了,雅典得救了” ,就力竭而死。於是後人就設立了一項長跑運動,稱為馬拉松,依次紀念馬拉松戰役和費裡皮德斯的壯舉。
-
8 # 世界歷史唯物觀
歷史上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戰役就是黃海海戰,雖然知道不是日本聯合艦隊的對手,但是沒想到會輸的這麼慘。
開戰之初,李鴻章就意識到了北洋水師不如日本聯合艦隊,而且這種不如還是體現在整體上,航速、噸位和火力都已經落後日本聯合艦隊。
但是李鴻章之所以敢出擊,主要就是因為當時北洋水師還有兩艘殺手鐧。
其實開戰之後,戰術就是以鎮遠和定遠為中心,迎頭痛擊日本聯合艦隊,按理來說鎮遠和定遠,完全可以扛得住聯合艦隊那速射炮的功擊。
正因為如此,所以李鴻章一開始認為北洋水師尚且可以一戰,估計也是李鴻章不清楚北洋水師當時的具體情況。
事實上北洋水師出海出擊的做法,還是當時在翁同龢和光緒的堅持下才出戰,李鴻章當時認為北洋水師炮彈尚未滿額,有些軍艦也沒完成檢修。
但是不懂水師的光緒,卻在翁同龢的挑唆下,命令李鴻章快速出戰,說什麼要拒敵於國門之外。
這種戰術是正確的,但是選擇的時機卻是錯誤的,因為北洋水師不是最佳狀態。
可就算不是最佳狀態,為何北洋水師在黃海交戰,會失敗的如此徹底和悲壯?
歸根到底其實還是瞎指揮惹的禍,也就是丁汝昌不懂水師,加上朝廷的官員們“深謀遠慮”。
翁同龢就說過,要北洋水師直接開到日本海域去,在哪裡就將日本艦隊給消滅掉。
從戰術層面看來,翁同龢這是以攻為守,採取積極的進攻,進而搶先摧毀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
然而從當時的水師情況出發,翁同龢真是不要臉的典範,因為明明就是他的戶部,連六十萬兩的彈藥費都撥給北洋水師。
所以說翁同龢簡直就是奸臣,禍國殃民的罪人,正是他同李鴻章的私人恩怨,導致了北洋水師失去了最重要的一次彈藥補給。
黃海海戰的訊息傳到清廷的時候,光緒居然依舊是認為這是李鴻章消極怠戰的原因,一度想要罷免李鴻章。
此時光緒剛剛親政不久,而李鴻章是慈禧的舊人,這樣一來兩人之間是有嫌隙。而翁同龢又是光緒的老師。
整個甲午戰爭就是這般,在三個人的嘴炮中失敗,這背後不是將士們不賣命,而實在是朝廷官員太“高明”了。
日本聯合艦隊勝利的訊息傳到歐洲的時候,歐洲人徹底驚訝了,不是驚訝別的,而是驚訝北洋水師這個號稱世界第九的海軍,居然被排名第17位的日軍打敗。
-
9 # 一枚明粉
袁崇煥寧遠成名之戰,皇太極的己巳之變結局都出人意料。1、寧遠之戰
經過薩爾滸之戰、開原鐵嶺之戰、沈遼之戰、廣寧之戰,明軍已經徹底喪膽,別說野戰能力不足,守城士氣也不足。
(寧遠之戰)
孫承宗以內閣大學士身份督師遼東,整頓軍心,整編部隊,改善裝備,明軍的元氣得到一定的恢復,但也僅僅是能出關。並沒有誰指望能打敗清軍。
1626年初,努爾哈赤率軍西進,明軍連續放棄寧遠以北城池。袁崇煥只是保定必死決心死守。
戰前:
明朝高層不認為寧遠能守住,甚至都覺得沒必要派援兵過來救寧遠。
女真高層還沒有攻不破城池的先例,寧遠只是探囊取物。
(寧遠之戰)
寧遠守將在爭論賭不賭城門,火炮能不能放到城牆上(戰術的重大變化,應該是築城技術轉變),只能保定必死決心死守。至於勝利,沒誰敢斷言。
結果就是守住了。就這麼簡單直接。
2、己巳之變皇太極想入關作戰,還實踐了,還取得巨大成功,每一步都是出人意料。關鍵是明朝人也沒想到。
有入關作戰的想法,本身就有戰略家的潛質。在行軍到達今日熱河一帶,幾位貝勒不同意入關,怕進去被明軍包了餃子。
(皇太極的大迂迴行軍)
在入關後,比較順利的獲得中協一帶城堡,很出人意料;在京師城下進入困境,袁崇煥被抓了,關寧軍東潰,戰局逆轉,出人意料;關寧軍剛剛整頓集結完畢,準備西進,這一點灤州因內部不團結丟失,東西聯絡切斷,戰局進一步惡化。
這幾點太出人意料了。
在入關前,袁崇煥的哨探一般是出邊外三百里巡邏,完全沒想到皇太極會距離邊外五百里行軍;薊州的明軍以為蒙古人攻擊邊口,在反擊失敗後,才知道是清軍來了。
(己巳之變)
戰爭就這麼多出人意料,這也是偶然性在歷史程序中的存在吧。
-
10 # 西堤讀文史
讓人意想不到那必定是結局令人大跌眼鏡,你以為你能投鞭斷江,靠口水淹死對方,結果被人反殺!
淝水之戰,苻堅自認必勝,結果一敗塗地!
苻堅得志苻生原本是前秦之主,苻堅是他的堂兄弟,苻生忌憚苻堅,想除去苻堅而後快,苻堅胸懷大志,也不甘於人下。最後還是苻堅技高一籌,率先發難,殺死苻生,登上前秦國主之位。
苻堅掌握前秦後任用王猛,勵精圖治,改革吏治,抑制地主豪強,消滅了幾個割據政權。
苻堅十分得意,常存南下之意。
王猛十分清醒,他在死前告誡苻堅前秦兼併幾個小國不久,人心不齊,國家並不穩定,需要先安定後方再圖大計。
苻堅不置可否,王猛死後他征戰八年統一北方。
此時的他野心勃勃,積極謀劃南下吞併東晉,完成大一統壯舉,流芳千古。
舉兵南下,與東晉相持苻堅不顧眾臣反對,起兵南下,徵發兵丁無數。這為他以後失敗埋下了種子。倉促間徵來的兵丁戰鬥力不強,而且其中夾雜了不少其他民族的人,這些強徵來的壯丁並不願意為苻堅效命。
他的大軍虛有其表,戰力並不強大。進攻襄陽的先頭部隊和東晉打得有來有回,佔不到多大便宜。
這時候又有大臣建議回兵,然而苻堅聽不進去,他認為自己多少年來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此刻又坐擁幾十萬大軍,打敗弱小的東晉簡直有如探囊取物。
反觀東晉這邊,兵力雖然薄弱,但都是精兵,而且上下一心對抗前秦。
不過畢竟弱小,東晉的文武官員們也是盡人事,聽天命,對此戰的結果並沒有太多的把握。
決戰廢水,一潰千里,霸業不再383年前秦和東晉軍隊在淝水展開決戰。前秦一方決策失誤,被東晉鑽了空子,前秦軍隊退後時,東晉一方抓住機會大喊前秦敗了。前秦士兵本就軍心不問,經這一喊,立刻陣腳大亂,四散奔逃。
東晉乘勝追擊,大獲全勝。
苻堅早年滅掉其他少數民族政權後,心腸太軟,沒有對這些政權的貴族階級趕盡殺絕,留下了禍根。看到苻堅大敗,他們趁機起兵反叛,北方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
苻堅本人被羌族首領殺死。
這個結果,恐怕是東晉也無法預料到的,當苻堅大軍壓境的時候,東晉形勢危如累卵,全國上下陷入一片凝重的氣氛當中,可沒想到前秦軍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東晉沒有費多大的功夫就把他們打得一敗塗地。
成大事要殺伐果斷,苻堅的婦人之仁導致了自己陰溝翻船,他如果穩定好內政,就算白了也不至於在瞬間失勢。
回覆列表
鉅鹿之戰
秦軍40萬VS楚軍3萬
在鉅鹿之戰中,項羽率領3萬楚軍,和章邯,王離所率領的40萬秦軍展開了大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經典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也留下了破釜沉舟的典故。項羽率領楚軍全殲王離的20萬秦軍,在數月後迫使章邯的20萬秦軍投降。透過鉅鹿之戰,秦軍的主力喪失殆盡,項羽也確立了在各路起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梁國之戰梁軍7000VS北魏軍7萬
陳慶之是歷史上的一位傳奇名將,經常以少勝多。陳慶之趁著北魏在征討邢杲起義軍的時候,北伐中原。率領的梁軍只有7000,但是足有7萬的北魏軍卻一直處於被動地位,被陳慶之的梁軍打的落花流水。
淝水之戰東晉軍8萬VS前秦軍80萬
淝水之戰相信各位喜歡歷史的小夥伴,都不陌生吧。這場戰役中東晉的謝安和謝玄,領導8萬的東晉軍,擊敗了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軍隊。前秦在此次戰役之後,國家走上了迅速衰敗滅亡的道路,北方少數民族紛紛脫離前秦統治,分裂為了後秦,後燕等政權。而東晉趁機北伐,在此後的數十年間再無外族侵略。
彭城之戰楚軍3萬VS漢軍56萬
公元前205年,發生了著名的彭城之戰,這場戰役是劉邦起兵以來遭遇過的最大的慘敗。在項羽的領導下,3萬楚軍在半日內以銳不可當之勢,擊潰了多達56萬的楚軍,瓦解了劉邦的主力部隊。彭城之戰開創了古代戰爭速戰速決的典範,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昆陽之戰綠林軍1.7萬VS新軍42萬
公元23年,當時還是偏將軍的劉秀率領1.7萬綠林軍,在昆陽擊敗了擁有42萬新軍的王莽。此次戰役不僅讓劉秀一戰成名,還為其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據說在昆陽之戰中,王莽有42萬部隊,還曾經驅使猛獸助陣,而總兵力不足二萬人的綠林軍,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居然能夠全殲敵軍,離不開劉秀的英明決策。
今天一共選擇了五場比較經典戰役,其實類似的戰役還有很多,就不一一羅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