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是把兄弟往火堆裡推還是為兄弟們謀個出路。你怎麼看?
1
回覆列表
  • 1 # 今古大觀

    個人認為招安是對的,梁山好漢雖然有一定的實力,但怎麼說也是山大王。梁山好漢有能力自保,但想推翻宋朝,也不是容易的事。名份很重要,招安可以給好漢們正名。最後好漢們死傷很多,但都是為國揭軀,死得其所。

  • 2 # 虹色破敵

    先說說梁山,性質上這是一夥草寇,佔山為王,在朝廷的眼裡這就是一顆釘子,除之而後快,書裡說的個個都是英雄好漢,仗義,豪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我也是非常喜歡,至於招安,宋江是真的想招安,畢竟骨子裡還是想要為朝廷效力,不想留下個草寇的名聲,也是考慮到了眾兄弟的歸宿,或許站到宋的角度來講這是最好的結局,可惜了,草寇永遠是草寇,朝廷才不會管你,像李俊等為代表不想招安的兄弟,其實也是看透了朝廷,也不稀罕朝庭給的官職,八百里水泊,生性自由,受不得拘束,最後也就沒跟著宋了,據說後來還當了國王。

    如果說宋不招安,結局會是怎麼樣,農民階級的侷限性那些話就不說了,聽得太多了,如果宋就是豎起了大旗,替天行道!幹到底,我個人估計吧,聲勢再大些,官府就該來殲滅你了,方臘,田虎就是個例子,我也希望好漢們喝酒吃肉,快意恩仇,一輩子逍遙自在,無奈,這是不可能的,奸臣當道,帝王昏庸,亂世出英雄,如果太平也就不會有這麼精彩的故事了,宋招安個人認為是沒錯的,站到宋的角度考慮,無論他是自私還是真為了兄弟們想,只可惜害了眾多的好漢!這也是個事實,有些好漢並不知道招安圖了什麼,但是宋公明哥哥要招安,我就二話不說跟著他,像李奎。結局是註定失敗的,無論你怎麼做,朝廷的力量來攻打你一個小小的梁山水泊還是不費力的,只是最後死的死,傷的傷,看的好不難受!

    最後,還是時常會想起八百里梁山水泊,爺爺生在那天地間吶……

  • 3 # 炎龍俠9

    宋江如果知道被招安後,梁山兄弟下場悽慘,一定不會去招安的,在梁山上高高興興地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有多痛快啊。可惜出身小吏的宋江腦子已被忠君思想洗腦,侷限住他的思想,只有招安一條可走。

  • 4 # 阿斗不傻

    每次在書中還有電視劇中看到好漢們嘯聚山林,行俠仗義,開懷暢飲,好不快哉!然而,如此108好漢,最後卻因宋江帶領的招安死的死,殘的殘最後支離破碎。

    那時候就會恨恨的想宋江啊宋江,你是個豬嗎?放著逍遙快樂的好日子不過,招個什麼鳥安,最後把大多數兄弟性命都斷送了?也因此,宋江在我心中的形象,義氣無雙,剛正不阿、英氣逼人的英雄變成叛徒,膽小鬼,投降派。每次讀完書,看完電視劇都想能穿越到宋朝去,只為做一件事,那就是抽宋江耳光,讓他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但是,我們無法穿越時代,更別說是小說中的時代,就當然的不能改寫結局。

    宋江是確有苦衷,還是另有隱情,箇中緣由究竟是什麼呢? 今天,我們就聊聊宋江如何踏上招安這條不歸路。

    其實縱觀全書,從很多地方都能看出宋江是有步奏,有計劃的一步步走上招安之路。

    早在晁蓋時期,宋江剛剛上梁山就有招安的舉動。具體如下。

    早期萌芽:《水滸傳》57回。

    呼延灼被捉後,宋江說服其歸順梁山的,說辭如下: “小可宋江怎敢揹負朝廷?蓋為官吏汙濫,威逼得緊…… 權借水泊裡隨時避難,只待朝廷赦罪招安…… 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那時盡忠報國,未為晚矣。” 再呼延灼迴應: “非是呼延灼不忠於國,實感兄長義氣過人,不容呼延灼不依,願隨鞭鐙。”以上對話有沒有很合拍,很登對,這是宋江招安思想第一次表現,也是後來梁山收服其他降將如索超、關勝、彭玘等人時的慣用伎倆,

    晁蓋晁天王因傷去世後,宋江通精心準備,還有一系列政治鬥爭終於成為梁山首領。自然以後他就開始明目張膽的進行招安準備工作。

    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苗頭)

    宋江當首領後實施第一項改革,就是改名,“聚義廳”是短命鬼汪倫命名,並被晁蓋沿用,意思是聚天下義士共謀大業,按名字說,“廳”“堂”無區別,但關鍵在“忠”。忠國君才說忠啊,那忠君幹嗎?不言而喻。

    第二,菊花大會《滿江紅》。(試探)

    經過改名忠義堂,宋江招安的思想已經冒頭,但還比較含蓄,沒有明提招安,之後宋江又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重陽節辦菊花會,以醉酒作為藉口填詞《滿江紅》:“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以試探眾人反應。’

    隨即堅定的反對派出現啦,以武松,李逵,魯智深等為代表二龍山反對派們紛紛現形。就連林沖都不完全反對,這時候的宋江裹挾名義,以大多數人的需求作為道義要求,在一通思想打壓,和內部談判後,安撫反對者心裡。於是招安路上的內部障礙被掃清。

    第三,元宵進京,夜會師師。(行動)

    內部意見統一啦,那麼朝廷意思如何,不能熱臉貼冷屁股啊,於是宋江開始下一步行動,一次跌宕起伏、險象環生的外交斡旋。那就是夜會宋徽宗的小情人李師師,透過李師師將梁山招安的心思回饋給徽宗皇帝。

    這次行動雖然因為李逵的破壞導致導致計劃出意外,但是也向朝廷傳遞了招安訊號,最終促成了朝廷的招安。

    那麼為何宋江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招安咧?這是小說,作者沒有告訴我們,只能自己分析。我個人認為原因不過如下幾條。1-傳統思想作祟

    受長久來忠君思想影響,宋江是生在封建社會,長在儒家文化,活在皇權體制,從始至終他的人生無不飽受忠君思想浸潤,原是鄆城縣押司還是公務員,在他的思想中帶有傳統知識分子最典型觀念——忠君愛國,也因此更渴望主流社會認可,難以接受“賊寇”的標籤,和與天子作對的心理壓力。宋江忠君報國的性格,成提出招安重要前提,可以說,從坐上梁山首領那一天,就註定招安是必然。

    2-生存危機

    梁山並不好過,當時梁山發展面臨兩大壓力。

    第二:軍事壓力,梁山軍事實力,小打小鬧游擊戰還有戰勝可能,但正面戰爭長遠視角看,於宋朝不再一個級別上。“梁山”對眾人而言,不過一時安身立命之所,但絕不是長久之計,也使得招安成為最佳選擇。

    3-人心所向

    與造反派別相比,招安派在梁山佔據了絕對主力,事實上,招安派也都是宋江忽悠上山的,也是他為了招安做點準備工作,比如盧俊義,林沖,柴進,關勝,呼延灼,秦明這些人原本就是軍官出生。對身處主流社會的人來說,上梁山只是暫時決定,並不是長久的之計。在這梁山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做著所謂“替天行道”的事,卻扣著草寇的帽子,不符合他們的價值觀。他們也想光明正大建功立業,報效國家。

    因為以上原因,宋江主張招安變成必然。抬眼間,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最後死傷無數,也是他所料不及的。也許他也後悔過,但是宋江本人無法突破個人侷限和時代局勢,造成貫穿全書的“招安”,是為悲劇,更為宿命。

  • 5 # 如龍得雲13333

    毛主席晚年評《水滸》曾有這麼一句話:《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那麼,《水滸傳》中宋江該不該接受朝廷招安呢?我認為,宋江招安或割據一方都是錯誤的。依據當時的情形分析,招安和割據都沒有前途,正確的選擇應該是與方臘聯手,推翻大宋,建立新政權,並擁戴方臘為皇帝。如果是這樣,不僅梁山好漢都有好的結局,而且國家也會強大,不會發生後來的靖康之恥,徽欽二宗被金兵掠去的悲慘事件。因為方臘是一位有政治眼光的農民領袖,他有自己的政治主張,並建立了根據地,深得民心,是一位難得的好皇帝,比宋徽宗及宋江等人都強。但是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宋江等人走上招安這條道路是由他的指導思想和人員成分所決定的。贊成割據的是晁蓋等人,贊成招安的是歸降的一班舊軍官。晁蓋死了之後,投降派佔了上風,所以宋江才選擇了招安道路。宋江投降後就去打方臘,必然出現兩敗俱傷的結果,而朝廷對宋江等人骨子裡的猜忌和防範之心,又必然使宋江等人落得不得善終的悲慘下場。

  • 6 # 我是趙帥鍋

    水滸傳中,宋江被刺配江州,有次醉飲潯陽樓時,曾作詩云:它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這句詩的意思是說,等到將來實現自己心中理想,甚至敢嘲笑黃巢和自己相比也不過如此。

    大家知道,黃巢是唐朝末年最負盛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他還曾一度攻破長安,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雖然後來失敗,但也徹底動搖了唐朝的統治基礎。 對於這樣的黃巢,宋江卻敢說等到自己理想實現後,黃巢在自己眼裡也不過如此。那麼,宋江的理想究竟是什麼呢?

    對此,如果熟悉歷史是人應該知道,在黃巢起義到北宋建國之間的這近百年曆史中,曾有過一個真敢笑黃巢不丈夫的人,這個人叫做朱溫!

    朱溫與黃巢都是叛亂起家,甚至而言,朱溫當年還是黃巢手下的大將,專門替黃巢衝鋒陷陣,打劫唐朝政府。但是,後來朱溫卻主動接受唐朝政府的招安,隨後開始替唐中央政府鎮壓各地的叛亂,甚至是鎮壓黃巢起義。

    後來,朱溫在四處鎮壓叛亂分子的過程中,不斷取得勝利,他的實力也是越來越大,最終他反過來控制住唐帝國中央政府,後來更是逼迫唐朝皇帝退位給自己,建立了屬於他自己的後梁帝國。

    雖然說,黃巢也曾開過國,但是黃巢開的國,只是一個草臺班子。因為,歷史書中,通常不承認它的地位。而朱溫開的國,就非常出名。因為,歷史上的五代,就是以朱溫的梁帝國開始的。

    當時,宋江在潯陽樓上大醉賦詩云,它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是不是就把朱溫當偶像,我們無從得知了。 但是,按照後來宋江走的路,他顯然沒有打算按黃巢的路子走下去,而是選擇了朱溫的路子。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宋江選擇招安,其實就是想複製朱溫的成功。而事實上,梁山好漢在被宋朝中央政府招降後,所幹的活,就是當年朱溫替唐朝中央政府所幹的活,總而言之,保留梁山軍隊的整體編制,並由宋江直接統帥,而大宋政府則負責給梁山軍隊提供後勤,宋江則率領梁山軍隊充當大宋帝國的打手。

    在南征北戰過程中,往積極方面看,隨著宋江集團不斷取得勝利,他們的實力自然會越來越大,等大到一定程度,大宋政府恐怕也很難再駕馭他們,在這種背景下,宋江或許也有可能複製朱溫的成功。

    但可惜的是,宋江在征討方臘的一戰時,損兵折將不說,骨幹將領也幾乎死傷大半,這樣一來,宋江自然無法再和大宋政府叫板,所以他只能乖乖接受皇帝對梁山軍隊的改編,於是剩餘的梁山好漢都被派遣到不同的地方當官,梁山軍隊也被中央政府分割後收編,而宋江也就只能給人留下一個愚忠的形象。

  • 7 # 牡丹梅花鑫森淼

    說老實話,不同意招安的讀者佔多數,如果我說要招安,不知會有多少人噬之以鼻。我看第一遍《水滸傳》的時候,看到宋江招安也是氣憤難平,以至於看到後面根本看不下去。但後來,我想一本名著這麼多人看,招安二字放在書中從未動搖,究竟是什麼理念支援招安這個關係命運的選擇就赫然在書中屹然不動的呢?帶著對招安這個問題的思考,我才慢慢繼續把《水滸傳》接著看下去,所以才有了我現在的看法。《水滸傳》和其它名著一樣,值得一看再看,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還是在還道村,九天玄女法旨道:“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他日功成果滿,作為上卿。吾有四句天言,汝當記取,終身佩受,勿忘於心,勿洩於世。”娘娘法旨道:

    “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北幽南至睦,兩處見奇功。”

    宋江聽完,再拜謹受。娘娘法旨道:“玉帝因為星主魔心未斷,道行未完,暫罰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失忘。若他日罪下豐都,吾亦不能救汝。……”

    這幾段話透露幾個資訊:一,宋江透過這段話和後面看的天書,他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也知道了梁山一百零八將的前世今生。上輩子因為魔心未斷,所以被歷代天師鎮壓幾百年,如果在這一輩子,還是魔心未斷,那他們的結局將會非常慘烈,他們的命運還是罪下豐都,不得超生,還有可能被天師鎮壓,即便九天玄女也救不了他們。

    二,所以宋江在梁山打的是“替天行道”的大旗。這個思想也源自這段對話。

    三,如果他們能為國效力,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那麼這才是他們該走的正途,用為國為民、建功立業的方式消除他們的罪業,最終重登天庭。

    四,要做到為國為民、為臣輔國安民,只有一條道,那就是招安。

    五,所以宋江抓到高俅沒有殺他,而是款待他、禮敬他,把招安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同時也把希望寄託在宿太尉身上。因為九天玄女告訴他“遇宿重重喜,遇高不是兇。”

    所以後面宋江要走的這些路都應了這些話。雖然這條路兇險異常,艱難不易,但他義無反顧。所以冥冥之中,宋江最後的為官之地是楚州,非常巧楚州南門外也有一個蓼兒窪,梁山的蓼兒窪就是書中開頭出現的“蓼兒窪內聚飛龍”。可以說,還道村的奇遇是宋江一生思想的轉折點,也是梁山好漢集體命運的轉折點。招安思想在這個時候在宋江心裡就已經紮根。

    宋江知道自己中計喝下毒酒,怕李逵再次帶頭造反,損了宋江的忠義之名,所以他把李逵請到楚州一同喝下毒酒,以全忠義之名。他最終死後埋在了蓼兒窪。所以可以知道,他雖然被奸臣害死,但他的罪業已滿,下輩子再不會被天師鎮壓,他是飛龍昇天。如果李逵不死,不僅李逵脫不了魔性,還會連累所有人,所以宋江不得不讓李逵跟著自己一起死。相信李逵一定也跟著上了天庭,到天上做他的天殺星。後面吳用、花榮也一定跟著上了天庭。他們能去,其他的梁山好漢也一定能去,他們終於擺脫了被天師用法術鎮壓的悲慘命運,他們的結局從這個方面看不算太悲慘。

    如果說龍虎山伏魔殿中的伏魔井是這些人的豐都,那蓼兒窪一定是他們脫離地獄飛昇天庭的龍門,從伏魔殿伏魔井到蓼兒窪這條路的路徑是為國為民、建功立業,如果繼續濫殺,繼續作惡,等待他們的將永遠是地獄的懲罰。所以他們必須選擇招安。

    書中最後一章宋江託夢於宋徽宗說:“天帝哀憐臣等忠義,蒙玉帝符牒敕命,封為梁山泊都土地。眾將已會於此……”這一章充分說明宋江的忠義終於使他和眾將脫離地獄之苦,升為神明,宋徽宗敕封宋江為“忠烈義濟靈應侯”並且為宋江等梁山泊眾將建祠塑像紀念。老百姓在蓼兒窪也為宋江等人建祠堂。從此,宋江等人不再是被壓制的妖魔,而是受人敬拜的神。

    功成身退適合小部分人,梁山整個集體歸隱好像不太現實。上梁山的大多都是有命案在身,不徵得朝廷赦免,大家都別想過安靜日子,鬧出這麼大動靜,朝廷不可能輕易放過,經過朝廷赦免,才可以大大方方做人。

    可惜的是奸臣當道,皇帝昏庸,宋江縱有滿腔忠義,結局是這樣悲慘,讓所有讀者為轟轟烈烈的梁山起義這樣落幕而難受、惋惜。也難怪宋徽宗會落得比宋江更慘的下場。

    如果作者不這樣寫,恐怕這本書流傳不下來,早就成為禁書或直接被明清的皇帝派人一把火燒掉,甚至作者自己也別想活,更甚至連他的家人都別想活。依託歷史的小說人物,註定是這樣的結局,因為它寫得再精彩,也不能改變歷史。

  • 8 # 文化一家人

    《水滸傳》中宋江該不該招安?

    這是個複雜的問題,也是個核心問題。因為縱觀全書,前面的無疑都是鋪墊,其重心還是圍繞著是否招安,怎樣招安,招安的波折,招安後的結局展開。可以這樣講,把招安的問題理清楚了,也就弄清了全書的靈魂。

    那麼,宋江倒底該不該招安呢?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要理清這些,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來論證。

    一、招安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

    在封建王朝統治下的北宋末年,皇帝是天子,是一言九鼎金口玉牙的聖上。反對這個體制無疑是無法無天大逆不道。

    那麼,水泊梁山這種反朝庭反體制的大逆不道是怎樣形成的呢?一百單八條好漢雖說情同手足風流快活,但他們是鐵板一塊麼?當然不是。具體分析,可以歸納以下幾種型別:

    1、犯下彌天大罪,唯有佔山為王才是出路

    以晁蓋吳用阮氏三雄加上公孫勝劉唐七人(外加白日鼠白勝做內應),冒天下之大不韙劫取生辰綱,犯下滔天大罪,被官兵追剿逃上梁山。這夥人在當時可以稱為鐵桿的土匪強盜,與朝庭也結下不可調解的樑子。他們佔山為王,純粹是為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分金銀,圖的就是一個風流快活。招安的事和他們不可能沾邊。宋江上山後,根本不敢在晁蓋面前提招安的事。晁蓋也看出了宋江的政治企圖,所以臨終時,也不安排宋江這個本應接班的二把手來接寨主之位。

    2、遭人陷害,無可奈何逼上梁山

    以林沖為代表,是受人陷害走頭無路逼上了梁山。宋江雖然給劫取生辰綱的晁蓋等人通風報信,但本人卻還想在體制內出人頭地,是被外室閻婆惜所逼,才不得已殺了人。既使如此,宋江也沒想上梁山,是後面的陰差陽錯寫了反詩,才不得不上了梁山。青面獸楊志是押送生辰綱被劫無法交差才被迫落草。以上三人所代表的型別,都並非自願上山,實乃形勢所迫。

    3、沙場被捕為保活命,只能叛變上山

    以呼延灼,秦明,索超,關勝,董平等為代表,都是體制內的軍官。而一丈青扈三娘是富家大戶,他們被捉後,書中寫的是看在宋江疏財仗義替天行道,毅然反水投靠梁山。實際哪有那麼一瞬間就改變信仰改變三觀的事,說到底還不是為了保住已成為俘虜的那條命。尤其扈三娘,家人被李逵殺個精光,村子也被一把火燒光,自己被活捉,不僅不反抗,反而還嫁給了色鬼矮腳虎王英為妻,誰看了都覺得做人太窩囊。但施耐庵老先生為了塑造宋江的高大形象,只能讓她這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受委屈了。

    4、殺人放火雞鳴狗盜,投奔梁山能延長壽命

    以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孃為代表,把旅客用麻藥弄昏迷,剁碎了作人肉餡包子賣給顧客吃,聽著就毛骨悚然。你說施耐庵老先生他怎麼尋思編的呢?還有黑旋風李逵,矮腳虎王英,鼓上蚤時遷等。這類人都沒什麼頭腦,更沒有什麼政治主張,都是吃了今天不管明天的主。他們上梁山,就是圖個別犯事被捉,客觀上等於是混吃等死延長壽命。

    5、被坑蒙拐騙,稀裡糊塗不得不上山

    以玉麒麟盧俊義為代表,金槍將徐寧等,純屬於是被坑蒙拐騙上山。尤其盧俊義被蒙得連老婆都賠給管家李固了。坑蒙的手段五花八門,盧俊義是被吳用算卦給算上山的,徐寧是被時遷偷金甲偷上山的。不過有一點必須肯定,這些騙的手段也都留了後路,起碼把家屬都帶上了山,一是體現了人道主義,二是絕了他們下山的後路,招法不可謂不高明。

    6、剛直不阿見義勇為,打抱不平為民除害,上梁山是為了躲避追捕。

    以武松、魯智深、史進等正義形象為代表,殺貪官汙吏弘揚正義。除此之外,還有孫立孫新、解珍解寶兩對兄弟,他們沒有任何劣跡,只是不屈服地方豪紳迫害而奮起反擊。此類上山義士還有許多,限於篇幅暫不一一列舉。他們上梁山的目的既不是圖一時快活,也不是要當綠林好漢,而純粹是為了躲避追捕。

    7、上梁山是為了揚其特長,為故事結構服務的陪襯型人物

    除去以上六種型別主要人物,還有其他如樂手樂和,藥師安道全,水軍頭領李俊張順,轟天LEVIN振,聖手書生蕭讓,神行太保戴宗等人物,純屬為故事結構服務的輔助人物,是否招安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故略去不表。

    綜合以上七種人物,便可以分門別類預測對招安的態度,從而得出招安的作法是否符合情理。

    第一種:堅決反對招安的型別

    以晃蓋為首的劫取生辰綱那夥人,是鐵桿反對招安的。因為他們犯的是不可饒恕的彌天大罪,朝庭不可能放過他們。招安對他們來說是死路一條。毫無疑問,若是晁蓋掌握梁山大權,壓根就不會有招安這碼事。可惜晁蓋早逝,丟下了他那幫弟兄,在宋江的高壓下形不成氣候,只能聽天由命了。

    第二種:對招安持中間派的型別

    以那幫早在體制內當軍官的人物為中心,加上林沖這樣被逼上梁山的人物,還有被哄騙上山的盧俊義等,他們對原有的那份職業是感同身受有好感的。只不過礙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對招安一時無法判斷孰是孰非哪頭輕重,處於猶豫不決三心二意範疇。正因為這樣,他們對招安並未形成阻力。這部分人在梁山都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他們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左右政治路線的實施,非同小可。客觀上,他們那種默許的態度,對招安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三種:雖然反對招安,但形不成氣候

    主要是指李逵等草莽英雄們,他們沒有政治頭腦,只想過快活日子,不想招安受約束。但他的力量實在薄弱,也沒有多少話語權,頂多喊幾嗓子也就消聲匿跡了。

    至於武松和魯智深等正面人物,雖然也不贊成招安,但他們不太計較這些。在他們眼裡,隨我意則可,不隨我意則自尋出路,憑自己一身本事,到哪都有飯吃,沒必要弄得不愉快。從書中後期也足以看出,武松和魯智深在征討方臘後,都沒有回到朝庭,也沒希圖高官厚祿,而是出家了之。

    第四種:兩個特殊人物,很值得單獨列出

    首先就是入雲龍公孫勝。這個道家仙人,當招安事成後,唯獨他一人請求不受官祿,離開體制,歸隱山林。足見其深謀遠慮,胸有城府,預有先見之明。

    其次是軍師吳用。這是複雜矛盾型人物。本來與晃蓋等劫取生辰綱起家,一起嘯聚山林已成氣候,在理論上講,他應和晁蓋等弟兄政治觀念相同。但是,當晁蓋去世後,他竟轉眼變成和宋江一類的招安同謀。這種在大事大非面前的瞬間轉變,顯得生硬不合情理,也是不符合人物性格塑造的。不知施耐庵老先生是怎麼考慮的,是否有敗筆之嫌,如今已無法定論了。

    綜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在安排梁山走向的大事大非面前,走招安這條路,倒底是為梁山弟兄摘掉流民草寇這頂帽子,謀個耀祖光宗是光明正道?還是一廂情願對封建皇帝抱有幻想最終鬧得身敗名裂悽慘收場的結局?這兩條道路,以宋江為首的投降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還是佔了上風的。

    因此可以說,宋江招安是符合當時歷史背景的。

    二、從思想上,輿論上,道義上,甚至是封建迷信上,作者都在《水滸傳》裡做足了鋪墊

    1、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

    宋江從當上梁山寨主的第一天,就把原有的聚義廳改成忠義堂。聚義是聚合義氣,忠義是忠於朝庭,一字之差,政治目標和起義宗旨已差之毫釐,謬之千里。足見宋江的政治目標和晁蓋的主張是背道而馳。這無疑是為日後招安埋下了伏筆。

    2、大造輿論,為招安打下思想基礎

    宋江但凡有機會,總會憂心忡忡念念不忘弟兄們的身家後事和日後前程。不遺餘力地貫輸他那套政治主張,既:接受招安,為國效力,封妻廕子,耀祖光宗。他這種政治理念,具有相當的誘感力,形成了巨大的輿論氛圍。只有李逵,武松,魯智深曾發出反對聲音,但畢竟聲單力薄,很快就被強勢的掌握話語權的聲音淹沒了。

    3、製造神話,假以天意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無端讓宋江在夢中弄出個九天娘娘。娘娘授給宋江三卷天書,法旨道:

    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他日功成圓滿,作為上卿。

    神仙都告訴宋江,要忠於皇上,去邪歸正,功成圓滿,可成上卿。

    更有天言:

    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北幽南至睦,兩處見奇功。

    宋江事後果然按照娘娘旨意行事,兩次與宿太尉接觸,求得向皇帝進言,以求招安。

    捉得大奸臣高俅上山,竟待以上賓,真的把高俅這個惡貫滿盈的小人放虎歸山。

    北討遼國,南征方臘,果然建了兩次奇功。

    由此可見,施耐庵老先生為了讓全書得以合情合理的結尾,真是費盡心機,絞盡腦汁,編排得天衣無縫,珠連壁合。

    事已至此,形勢已經不是宋江該不該招安的事,而是招也得招,不招也得招,已經沒有別的路可走。

    至於招安落得個悽悽慘慘的下場,那已經是又一回事了。

  • 9 # 真書門

    第一,宋江帶領梁山好漢受招安,是一個悲壯之舉,義之所趨,義之所在。當時宋朝政權外部面臨南盛北強,內部文官當權,皇權受挑戰的現象,就有了宋皇帝亂用高俅,臨幸青樓李師師等等局面。任何時期政權的最高層都會有爭奪的局面,大街上穿鮮豔漂亮的衣服,拿著動人富貴的好東西還會招人側目注視,何況萬里江山,無盡好處,這是不好改變,不能改變的。

    朝廷變弱,形如累卵,去招安,這壞處是遠遠大於好處的,形勢好的時候不見來真誠安降,還是用的招安,而不是詔安,玩文字遊戲,詔安那是公告天下,承認身份,流傳歷史的,用招安還是不和法的,從開始就決定的結局,這是大家都清楚的權謀。

    從水泊梁山的角度看,這已經是已知的悲劇結局,一開始,小校被屈辱致死,這幫兇神也不做反抗,就已經表達了立場,明確了態度,厚葬了了小校,也是做了補償,他死後還有墓地,此去多是客死他鄉,做孤魂野鬼了。一時間,前行大軍悲氣漫天,一往無生。不能同生,那便共死吧。

    小說最後還是寫作了重聚蓼兒窪,再豎義旗。不屈也。

    所以,接受招安並不是受榮華富貴,投降的話,誰都願抱條粗大腿,誰願意抱根雞毛。

    都知道或能夠預測到這種情況,朝廷也拿水泊梁山沒辦法,那為什麼還去做呢?江湖草莽,煞漢豪傑,義之所在也。和所有的事物一樣都有兩面性,自古以來,情義二字,風光了多少豪傑英雄,壞了多少英雄豪傑。

    說說情義的看法,重情義是人美好的品德,人群講情義,還是男女間說情,同性中重義。就像是冬天黑暗中的發光的火爐,大家因此聚集,都讓讓地方,都能接受點熱量,不至於凍死。

    義,是天地間的一種規則,社會的凝聚,是天地的化顯,天地的象徵其一,華人敬天地,不尊鬼神,就是這種情況。認為天地是我們的崇高,自己也能成神位鬼,你看歷史上的知名大人物不都被點了香火,被稱作神靈,不過,誰也沒有說見到過。這理論需要據證。

    水滸裡很少講情,對女性的感官差點,也許是作者的原因,也許是山河破碎,身世浮沉,容不得兒女情長,唧唧我我。不想失了銳氣,這其實是一廂之願。女性柔弱,破壞力不小,力量也不容小覷,絕不能廢之。細細想來,中國歷史上,男性真正成功過的幾乎沒有,都是半途而廢,晚節不保的情況存在,很懷疑這片天地的主人是女性。也很少啟用女性,很符合女人的特徵。

    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

    武刀文誅,文字獄,文誅筆伐,就是文人的手段,和梁山好漢對手的對付了。宋朝的統治內部不說,外部的軍事威脅!已經無力迴天,這責任有誰背,黑鍋有誰背?當然有梁山來,誰讓你乾的好,跟有仇呢。

    梁山的處境出現了危機,有了兩個選擇。

    1,受招安,去外部作戰,生死自負,也很可能成功,所以壞其士氣,辱之挑起怨恨。這時去也可以不去,去是天下武者的責任,不去是水泊的利益和生存。但卻是雖死矣,亦往矣!為什麼?就是第二個選擇。

    2,要麼堅守梁山,長活無懼。但是如果宋朝亡了,這個機率大了點,就是: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梁山的主要責任,遺罪千古,禍及後代,連禍所有相牽連的周遭百姓,土地範圍。到時餓死殺人,看你如何快活的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這才是梁山好漢悶聲不語,不得不去的主要原因。不就是讓我們去死麼,這就是梁山水泊小說中的義之精髓,受天地父母百姓之恩惠,然報之。也是這幫魔人殺人殺的多了,爽了,去被人殺,也是碗大疤,直呼痛快,快意恩仇,引刀一快。還要20年後再來,真兇,真雄也。

  • 10 # 潤楊的紅樓筆記

    人如果能從後往回活,每個人都是智者。宋江詔安,在我們看來是自尋死路。在宋江看來這是擺脫配軍身份,成功躋身廟堂,封妻廕子,光宗耀祖的捷徑。他無法預見結局,即使知道了結局,宋江仍然會選擇這條路。

    宋江自己認為自己有匡世濟民的能力,可是他十分努力,也只是一個押司。後來竟然成了配軍。

    一旦成為配軍,這一生的前途就毀了。他再也實現不了封妻廕子的夢想。於是在酒樓他題了一首詞,一首詩。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西江月》寫完,宋江意猶未盡,再寫下四句詩,道是: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沒想到被黃文炳舉報這是反詩,宋江差點被砍頭。

    宋江正常途徑無法實現當官的夢想,到梁山後,他就存了詔安的心思,透過詔安來實現做官夢。

    宋江當上寨主後,就積極採取行動準備詔安。第一件事是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要向皇帝盡忠。

    梁山的影響力越大,梁山詔安的砝碼也越重。因此宋江積極擴大梁山的影響力。

    不可否認,宋江的一系列行為,對於想升官發財的人來說,不失為一條好路子。

    不過,對於清醒地看透了朝廷的腐朽本質的人來說,這不是一天好路。

    既然當初,許多人是因為貪官汙吏逼上梁山的,以後這樣的事情,依然會發生。因此詔安,不僅不能帶來榮耀反而會帶來災難。這些人是武松,李俊,燕青,公孫勝。但是他們沒有堅持己見,他們心中有一個“義”字,大丈夫死則死矣,豈能貪生怕死!因此詔安後,他們南征北戰,助宋江功成名就後,他們不接受封賞,或出家,或出海,或隱居。

    宋江用兄弟們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烏紗帽。他也實現了對兄弟們的承諾,每個人都有封賞,不再是盜賊,而是堂堂正正的大宋官員或者士兵,或者公民,不再像以前一樣只能蝸居在梁山泊。雖然沒有以前那樣快活,畢竟為後代打下了根基。盧俊義,宋江等人,即使被害也心甘情願。

    宋江詔安是正統思想決定的,即使兄弟們紛紛殞命,也在所不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的泰迪狗吃什麼吐什麼,昨天給它噴了人用的香水,能和這香水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