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中客gg

    雍正帝經歷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子奪嫡,終取得帝位,這場爭奪戰也是非常殘酷的,經歷這等殘酷的雍正為了不再發生奪帝之事,正式確立了秘密立儲,秘密立儲皇帝生前不立皇太子,但是透過遺詔選定將來即位之人,這樣避免了奪位大戰。

  • 2 # 小輝品歷史

    雍正皇帝深刻體會到了康熙朝後期九子奪嫡的殘酷性。為此,雍正採取了秘密立儲制度,將傳位詔書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同時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證秘密立儲制度的順利執行。

    一是在逐步給弘曆以處理國政的權利,及時的讓其參與並掌握朝政大權,並且在後期給予其“監國”大權,為日後登基稱帝打好基礎。

    二是消除弘曆的競爭對手,如最有實力參與爭奪太子之位的弘時就早早的被雍正用一杯毒酒解決掉。

    三是留下另外一道輔政詔書,親王允祿、允禮和上書房大臣鄂爾泰、張廷玉等大清最有實力的親王大臣為弘曆保駕,確保萬無一失!

  • 3 # 三七配紅花

    具體的做法是,並不公開宣佈誰是未來皇位的繼承人。而是把這個皇帝心目中的繼承人的名字寫在聖旨之中。然後把寫好的聖旨放在太和殿正大光明牌匾後面,日夜守衛。皇帝也隨時可以對這個名字進行修改。

    這樣想做儲君的人必然要表現得相當的好。誰能成為最後的儲君,那就要看誰的能力最強,誰表現的最好,所有的人都有當皇帝的機會。這樣就需要各自努力。而以前的那種公開立太子的制度,會造成沒有成為太子的人,合起夥來攻擊太子,抹黑太子。總想把太子拉下馬來。而太子一方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也會組成小團體互相爭鬥不休。

    秘密建儲制度無疑是皇位繼承史上的創舉,既保證了國家有儲君,萬一老皇帝有個三長兩短,國家不至於無人領導,同時又使儲君侯選人不敢懈怠,因為最後誰優秀誰才能當上皇帝,不但是對儲君的一種鞭策,同時也保證了未來皇帝的質量。雖然雍正的這個制度非常好,但是在封建時代,權力一旦落到別有用心的人手裡,他就不會再執行你這個制度,例如咸豐皇帝死了以後。清政府的實際權力落入了慈禧太后的手裡。她幾乎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囚禁並最終毒死光緒皇帝。到了這種地步,什麼制度都不起作用了。

  • 4 # 夢圓史話

    皇帝這個位置雖然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並不是在位越久越好,往往有很多皇帝前期認真執政,後期就昏庸無道,殘害忠良,讓百姓過不上好日子,這都是很多問題。還有很多皇帝因為子嗣不優秀也很是頭疼,家裡的兒子太多,幾個兄弟都在自相殘殺,沒有顧及兄弟手足之情。康熙時期九個兒子爭奪皇位,

    雍正這個人自持,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他也不會隨便發脾氣,處心積慮了很多年,雍正不是對皇位不感興趣,而是一直在籌劃,因為他知道康熙不喜歡他,康熙一直喜歡的都是太子,因為太子是他喜歡的女人生的孩子,雖然無用,但是一直也被皇帝寵愛著,皇帝還封了他為太子之位,足以可以看見康熙有多麼愛這個兒子,康熙以前並不喜歡雍正,一直冷落著他,別人也一直都能看的出來,他的母親也不喜歡他,只寵愛十四阿哥,但是所有人都被皇帝騙了,康熙並不是不喜歡他,而是在保護他,因為他知道有很多想要得到皇帝之位。為了保護好雍正他就一直冷落著他。 表現出不喜歡他,只是為了不讓他捲入這場紛爭中。因為奪嫡的紛爭太大了,而他背後又沒什麼勢力,為了保護他,康熙一直沒有將他捲入這場紛爭中。最後康熙還是將位置給了雍正。

    雍正的文治武功其實不比康熙差。他是很有建樹的皇帝

    第一,整頓吏治。康熙晚年,身患中風,標榜寬仁,吏治鬆弛,貪汙腐敗,已然成風。雍正在長年皇子生活中,對皇父晚年弊政,看得較為清楚。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他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地連續頒佈11道諭旨,訓諭各級文武官員:不許暗通賄賂,私受請託;不許庫錢虧空,私納苞苴(jū);不許虛名冒餉,侵漁貪婪;不許納賄財貨,戕人之罪;不許剋扣運費,饋遺納賄;不許多方勒索,病官病民;不許恣意枉法,恃才多事等。嚴誡: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嚴懲。二月,命將虧空錢糧各官即行革職追贓,不得留任。三月,命各省督、撫將幕客姓名報部。禁止出差官員縱容屬下需索地方。後以戶部庫存虧空銀250餘萬兩,令歷任堂司官員賠補。同年設立會考府,進行審計,整頓收支。這一年,被革職抄家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其中有很多是三品以上大員。與曹雪芹家是親戚的蘇州織造李煦,也因為經濟虧空而被革職抄家。《清史稿·食貨志》說:“雍正初,整理度支,收入頗增。”史家評論說:雍正“澄清吏治,裁革陋規,整飭官方,懲治貪墨,實為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說明雍正整頓吏治的成效。

    第二,密摺制度。什麼是密摺呢?密就是機密;折就是將奏文寫在摺疊的白紙上,外面加上封套。康熙朝有奏摺,雍正朝密摺制度加以完善。皇帝特許的官員才有資格上奏摺。康熙朝具摺奏事的官員100多人,雍正朝增加到1200多人。奏摺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諸如颳風下雨、社會輿情、官場隱私、家庭秘事等。皇帝透過奏摺可以直接同官員對話,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面的實際情況。奏摺運轉處理程式,因“閣臣不得與聞”,而避開閣臣干預,特別是官員之間互相告密、互相監督,強化了皇帝專制權力。雍正朝現存滿、漢文奏摺41600餘件,是研究雍正朝歷史的重要檔案資料。

    第三,設軍機處。雍正創設軍機處,作為輔助皇帝決策與行政的機構。地點在紫禁城隆宗門內北側。軍機大臣沒有定員,少則二人,多則九人。主要職掌:每日晉見皇帝,商承處理軍政要務,以面奉諭旨名義,對各部門、各地方釋出指示;面奉諭旨,起草公文,由朝廷直接寄發,稱為“廷寄”,封函標明“某處某官開拆”字樣,由兵部捷報處傳送;謄錄儲存公文,就是將皇帝批閱的奏摺,謄錄副本,稱為“錄副奏摺”。這項制度使大量檔案得以儲存。在清初,重要的軍政機構有三個:一是議政處,二是內閣,三是軍機處。議政處源自關外,主要由王公貴族組成,稱議政大臣,參畫機要。後設內三院,即後來的內閣。軍務歸議政處,政務歸內閣。議政處的權力逐漸減弱,到乾隆朝撤銷。內閣,仿明朝制度,逐漸排斥議政處於機務之外。而軍機處建立後,軍政要務歸軍機處,一般政務歸內閣。軍機處權力遠在內閣之上,大學士的權力為軍機大臣所分,逐漸排斥內閣於機務之外。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才有一定實權。內閣宰相,名存實亡。軍機處的建立,標誌著皇權專制走向極端。明代內閣對皇權有一定的約束,如詔令由內閣草擬、經內閣下發,閣臣對詔令有權封駁。但是軍機處成立之後,排除了王公貴族,也排除了內閣大臣。軍機處的設立,使清朝皇帝乾綱獨斷——既不容皇帝大權旁落,也不許臣下阻撓旨意。

    第四,改土歸流。在雲、貴、粵、桂、川、湘、鄂等省少數民族地區,主要由世襲土司進行管轄。此前已有“改土歸流”的舉措,但雍正全面實行“改土歸流”制度,就是革除土司制度,在上述地區分別設立府、廳、州、縣,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襲的“流官”進行管理。這種管理體制,同內地大體一樣。雍正帝的改土歸流,打擊了土司的世襲特權和利益,減輕了西南少數民族的負擔和災難,促進了這一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進步。民族與邊疆問題,東北地區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已經解決;東南的臺灣、北方的蒙古,到康熙時已經得到解決;西南的民族問題,雍正時已經解決;新疆和西藏,到乾隆朝得以解決。

    第五,攤丁入地。中國過去土地和人丁分開納稅。康熙五十年(1711年)後,實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但此前出生的人丁還要繳納丁銀。雍正推行丁銀攤入地畝。這項賦役制度的重大改革,從法律上取消了人頭稅,減輕了貧窮無地者的負擔。就這一點來說,攤丁入地制度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自“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之後,特別是實行“攤丁入地”制度之後,社會人口,急劇增長。道光年間,人口之數,突破4億。

    第六,廢除賤籍。賤籍就是不屬士、農、工、商的“賤民”,世代相傳,不得改變。他們不能讀書科舉,也不能做官。這種賤民主要有浙江惰民、陝西樂籍、北京樂戶、廣東疍(dàn)戶等。在紹興的“惰民”,相傳是宋、元罪人後代。他們男的從事捕蛙、賣湯等;女的做媒婆、賣珠等活計,兼帶賣淫。這些人“醜穢不堪,辱賤已極”,人皆賤之。在陝西,明燕王朱棣起兵推翻其侄建文帝政權後,將堅決擁護建文帝的官員的妻女,罰入教坊司,充當官妓,身陷火坑,陪酒賣淫,受盡凌辱。安徽的伴當、世僕,其地位比樂戶、惰民更為悲慘。如果村裡有兩姓,此姓全都是彼姓的伴當、世僕,有如奴隸,稍有不合,人人都可加以捶楚。廣東沿海、沿江一代,有疍戶,以船為家,捕魚為業,生活漂泊不定,不得上岸居住。江蘇蘇州府有丐戶,也為賤民。雍正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樂戶、惰民、丐戶、世僕、伴當、疍戶等,命令除籍,開豁為民,編入正戶。

    雍正皇帝作為一代政治家,他留給後人的歷史遺產,還有兩點值得特別提出:一是勤政,二是選儲。

    勤政,是雍正區別於其他帝王的一個顯著特徵。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像雍正那樣勤政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在位期間,自詡“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僅以硃批奏摺而言,雍正朝現存漢文奏摺35000餘件、滿文奏摺6600餘件,共有41600餘件,他在位12年零8個月,實際約4247天,平均每天批閱奏摺約10件,多在夜間,親筆硃批,不假手於他人,有的奏摺上的批語竟有1000多字。

    選儲,是雍正留給清代的一份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就是建立秘密立儲制度。清朝皇帝的繼承人問題,康熙以前沒有制度化。清太祖死後,因皇位繼承演出大妃生殉的悲劇,害得多爾袞從小失去母親;清太宗死後,尚未入殮,幾乎演出兵戎相見的慘劇;清世祖死後,倉促讓一位8歲的孩童繼位,大清出現一位英明的君主實屬幸運;清聖祖死前儲位未定,演出了雍正兄弟骨肉相殘的鬧劇。大清皇朝,是家天下,用什麼辦法在家族內確立接班人,是清朝建立100多年所沒有解決的問題。用嫡長制?雖可以避免兄弟之爭,但不能保證選優。明亡教訓,已有前車之鑑。用太子制?康熙帝失敗的教訓,雍正已經親歷切膚之痛。怎麼辦?雍正想出一個辦法,既預立皇位繼承人,又不公開宣佈,這就是秘密立儲。即將傳位詔書置密封錦匣中預先收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這是建儲制度的一項重大創革。其積極的方面是,既有利於在皇子中選優,又避免皇子們爭奪儲位,相對地保證了皇位繼承的平穩過渡。

  • 5 # 小崔說歷史LanyaLanya

    有清一朝十二位皇帝在其皇位繼承問題上,處理得較好的當數康熙繼順治位,乾隆繼雍正位次之,嘉慶繼乾隆位殿後,其餘都不怎麼樣,無論是公推確定,還是預立太子,抑或是秘密立儲,不是引發骨肉相殘、明爭暗鬥,就是荒廢朝政、貽誤社稷。皇太極繼努爾哈赤位、順治繼皇太極位、雍正繼康熙位屬於前者;道光繼嘉慶位、咸豐繼道光位、同治繼咸豐位屬於後者,同治後邊的兩位就不用提了,直接把大清生生給弄黃了。

    順治傳位於康熙,成就了一代英主明君,但嚴格意義上來講,康熙繼順治位不能算作是皇位問題處理得最好的,這是在當時的孝莊皇太后和順治皇帝及其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屬於“中大獎”,實屬偶然,不可複製。康熙雖然有千古一帝的美名,當然也確實開創千古偉業,但其身後事——皇位繼承問題上則也確實處理得不咋樣,兩立兩廢太子,引發九子奪鏑,後世人人皆知,成為千古笑柄。

    重點說說雍正的獨到之處,無論是歷史資料看,還是從影視劇情來看,雍正皇帝明面上是採取秘密立儲制,言下之意就是幾個皇子誰都有可能繼承大位,成為未來的皇帝,前提是你只要幹得好,而實際上,弘曆早就在雍正的心目中牢牢佔據了太子的位置,無論是朝堂聽政,還是外出公幹,都能從中看出雍正倚重弘力而輕視弘晝等其他皇子的蛛絲馬跡。朝中張廷玉,隆科多,廉親王,怡親王等一班軍機大臣都看懂了雍正的心思,只不過雍正皇帝表面工作做得好,對待弘曆是明裡重用,暗裡保護,沒有點破言明這人天大的秘密,其他誰也不敢亂說亂道就是了。其實這個問題,就連雍正不太能看得上的弘晝都看得明明白白,否則他也不會輕信八叔做了一系列的蠢事,最後招致雍正痛下殺手要了其小命。

  • 6 # 幽燕狄更斯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從康熙的心理來說吧。

    本人是千古一帝,兒子眾多。在這麼多兒子裡,除了精心培育的太子,就是老四和他最親近。那麼多孩子裡,因為老四是過繼給佟貴妃的,從小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長大,比起從小在外長大的大阿哥,由惠妃撫養的老八,自己孃親養大的十四,很小時失去母親的十三,那都是幸福的,而且半嫡之子的身份,可說是除了太子之外,他是最尊貴的。想想,對於你自己帶大的孩子,和從小隻是看看沒帶過一天的孩子,哪個更疼愛?那自然是你自己帶大的,有感情。同樣,你也可以理解德妃對於十四的感情,那也是小兒子更貼心。

    對於這麼多孩子,皇位只有一個,他知道嗎?他那顆心,對於自己的兒子如何,那肯定心裡有數。但是選繼承人,是需要耐心和眼光的。太子這件事上,他已經耗費了太多的心裡,最後仍然保全了太子,可見他內心是知道,自己和太子之間的問題的。江山不是靠智慧,更多是能力和心機。這點上說,他不會允許老八可以收買人心,或者也清楚,十四和老八之間的關係。

    在兄弟裡,老四是個異類,曾經以為自己遠離了權力,安心做富貴閒人,或許是這種能力,或者是對兒子的理解,讓康熙有了自己的選擇。從史料上看,要作假也不會那樣容易,他的心思,難道就看不出誰好誰壞?

    其實歷史真相是什麼,只能是考證和證據說明一切。雍正本人在歷史上是冷麵Quattroporte,悶騷,不喜歡解釋,不同於其父親的大度和開闊,名聲自然不好不招人待見,但他不在乎,確實是守住家業的一把好手,康乾盛世如果沒有雍正的積累, 沒法有後來的天朝物產豐富,但也不能否認,一些因素在起作用。只能用一句歌詞,再拒於溫柔的骨,難逃愛的命數,在歷史是,再拒於冷酷的帝王,難逃歷史發展的趨勢,該登基的人始終會登基,天命難違。這個是事實,沒法說如果。

    我們知道雍正,在選擇接班人方面就容易多了。原因就是雖然貴為皇帝擁有四海,但是他清心寡慾只有十個兒子四個女兒,而十個兒子中有六個是早夭的。成年的只有弘時 弘曆 弘晝 弘曕這四個皇子,而弘曕生於雍正十一年,(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所以弘曕可以排除在外了。那麼就只有弘時 弘曆 弘晝三個了。用現在職場的說法就是三選一,那麼我們雍正平常的一些做法能看出他心有所屬嗎?

    作為長子的弘時在雍正繼位的時候已經二十歲,而當時的弘曆只有十三歲,弘晝十二歲。從這裡看弘時可以說頭七年是雍正的對子,而且古時候有傳長不傳幼的說法,按照我們正常想法弘時應該是優先選擇的物件這也是弘時的優點。而弘時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他的母親是漢人,大清沒有立漢人子嗣的先例,從這方面可以說弘時已經被排除在外了。

    雍正為了防止出現他老子時期九子奪嫡的悲劇重演,設立了秘密建儲制度。雖然是秘密建儲但是從雍正平常的做法中就已經揭曉了謎底。例如雍正元年 二年都是讓弘曆去祭掃康熙的景陵,而這樣的做法基本上當時的官員都能猜的出來,雍正讓弘曆繼位。作為哥哥的弘時肯定心裡難以接受(估計和現在要二胎的小孩一樣的心情)所以他時不時的倒向雍正的政敵他的八。

    弘時的做法顯然觸及了雍正的底線,在雍正三年把弘曆過繼給了老八,直接剝奪了弘時繼位的可能性,而且把弘時劃到的敵對面。

    縱觀雍正王朝,雍正可以說是雷厲風行,對該打擊的絕不手下留情,而他的這種做法對當時的貴族社會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損害,而且他的繼位者弘曆也可能有些許的不滿,在繼位後釋放了老十四,恢復了弘時的地位。而弘晝或許是目睹了太多同室操戈的劇情,直接乾脆當了一個糊塗王爺。

  • 7 # 蔓食記

    封建皇朝的主流傳統,就是不論賢愚,立嫡立長,早立名分,絕了其他人的念想。到了清朝,因為滿人入主,對中原文化並沒有完全融合。雍正之前,皇位繼承問題也是比較混亂。到了康熙朝,因為老子活得太久,太子作亂被兩立兩廢,一大幫兒子們都開始蠢蠢欲動,拼殺得頭破血流。隱忍的四阿哥,好容易才撈著了皇位。

    飽經九龍奪嫡的殘酷競爭之後,雍正大帝對於廢立太子、骨肉相殘,也是心有餘悸。暗中痛苦追憶,反思之下腦洞大開,他為自己的兒孫們,量身定做了新的秘密立儲制度。主要方式就是,你猜我猜大家猜。

    具體的做法是,不按古制,太子之位空懸。既不立長立嫡,也不公開推選,大家都是選手進行時。表現賢德能幹,最得老爹眼緣的,才有可能被皇帝選中,把這個心目中的繼承人的名字,悄咪咪地寫在聖旨之中。

    然後把寫好的聖旨,藏起來。具體位置,就不告訴你。只有死忠心腹知道。

    要是看繼承人不適合了,隨時可以改聖旨換人。跟富豪家的遺囑,大概差不多,也更簡明,主題就一個,誰是老子昇仙之後的皇位接班人。

    不到最後一刻,太子之位花落誰家,誰也看不到謎底。用繼位人這根水嫩嫩的胡蘿蔔,懸在眼前,叫兒子們:來,看著評委皇阿瑪,好好表現。別成天盯著兄弟,相煎相殘窩裡鬥。

    這樣的好處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大家心裡都憋著股勁兒,生怕被皇阿瑪發現厭棄,抓到不足,不都得可勁地積極表現嗎。不立太子,沒有了拉幫結派的爭鬥目標。也就沒有擋在明面上的靶子,很好地避免了兄弟鬩牆的血雨腥風。

    至於什麼情況下公開謎底,讓我來給大家腦補一場清宮大戲。

    龍榻前,一群辮子黨哭號著,圍觀老皇帝駕崩後,場景轉眼就會切換到太和殿門口。

    朝臣躬身列隊,身穿白色孝服的皇家種子選手們,位居前排,翹首期盼。一個銀髮老太監,指揮人架起梯子,從金光閃閃的“正大光明”的牌匾後,請出一個密藏傳位詔書的明黃錦盒。

    這時候,會有朝中元老們簇擁著一起確認,然後宣讀繼位聖旨。皇子隊伍中,那個一臉謙恭哀慼的孝子,越眾接旨。

    轉身立馬成了高冷範,眼神睥睨、揚著下巴,接受群臣山呼跪拜。

    新的帝王,就此新鮮出籠了。其他的兄弟握拳乾瞪眼,再多的失望不甘,也得忍著。塵埃落定,跪安吧。

    以上,就是雍正皇帝設計發明的繼承人解決方法流程。雖然這個方法保護了能當候選人的皇子,對兄弟過早出手相鬥,起到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但是受益人也就那麼幾位皇帝,第一位享受秘密立儲制的是乾隆。從他這個巔峰開始下落,後面的皇帝水平,實在是每況愈下。大概沒有明確的立儲準備,儲君的培養來不及從娃娃抓起,多少還是會影響當皇帝的基本素質吧。

    凡事各有利弊,再好的制度,遇到具體情況,總是會有不完美的一面。

    不久的後來,大清都滅亡了,皇位沒了,什麼繼位制度都不需要了。

  • 8 # 作家客凌溯

    眾所周知,康熙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帝,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滅葛爾丹,可謂是光環圍繞一身。康熙大帝的總體上是以“仁”治國,比較溫和,對於犯錯的人也不會追責太深,以至於有些人結黨營私,甚至勾結了皇子,出現歷史上精彩而又殘忍的一幕——九子奪嫡。在影視劇中《雍正王朝》中體現最深。

    雍正在“九子奪嫡”中勝出

    雍正皇帝排行老四,名胤禛,是大清的雍親王,人稱“冷麵王”。他能夠在人才濟濟的皇子中脫穎而出,足以說明他的手段高超,能力卓越。但由於九子奪嫡,也給他繼位後帶來了許多的麻煩,更是讓人懷疑他繼位的合法性。從“雍正”這個年號中也能看出,他想表達的是,他是正統,而非篡權。所以,他也深知這爭儲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利於朝廷與國家。

    康熙不僅對大臣們比較溫和,對於皇子也是一樣,所以出現九子奪嫡。這也能從側面說明,他生出的子嗣太多,當然能力也是都很強的。

    雍正皇帝的皇子們

    雍正皇帝的子嗣並沒有康熙那麼多,也沒有他的子嗣們那麼優秀,所以爭儲並不是那麼激烈。比較有名的是三皇子弘時、四皇子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五皇子弘晝。

    首先說五皇子弘晝,他是一個情商智商都非常高的人,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表現出與世無爭的樣子,做了許多“荒唐”的事。雍正看在眼裡,時常誇讚他懂得自保。弘晝在這三個人裡是爭儲之心最弱的人。

    再說一下四皇子弘曆,也就是未來的乾隆皇帝。他由於自己父親雍正的運作,讓爺爺康熙與他見面,康熙一下子便喜歡上了弘曆,並讓他來到宮中學習生活。可以說,他是一手被康熙培養出來的人,也是眾人心中預設的繼位人。

    最後說三皇子弘時,弘時對於權力,那是無上的嚮往,他是弘曆稱帝路上的最大絆腳石,也是微不足道的一個。他的能力與地位比不上弘曆,卻一直在爭鬥,當然下場也是十分悲涼。他的下場,有人說是被圈禁,也有人說是被自己父親雍正皇帝處死,眾說紛紜。

    雍正皇帝最終解決奪嫡的做法

    而雍正皇帝在選儲的問題上是十分謹慎的,為了吸取教訓,他宣佈秘密立儲,把心中預設的繼位人寫在傳位詔書上,並放在正大光明匾的後面,以待雍正駕崩後再由大臣取下宣佈繼位人。

    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爭鬥,卻並不是那麼徹底,讓所有人都猜來猜去,但這種立儲的方式一直延續到清末,也算是解決了康熙年間的奪嫡問題。

  • 9 # 青燈問史

    大清的皇位繼承問題,一直是困擾前清皇帝們的一個頭疼的問題。皇位的誘惑是如此的巨大,可是繼承人卻永遠只有一位。

    女真人組建的後金遊牧部落興起本來很原始,因為他們的文明還處於最低端,和漢王朝想必,已經落後了將近兩千年,他們還在為基本的溫飽問題而戰。

    在這樣的境況下,遊牧部落的人們為了獲取足夠的資源,只得推舉有才幹的人當他們的首領,來領導他們獲得更多的財富和食物,由此,具有原始民主色彩的八旗制度在女真族產生並獲得新生。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旗制度,並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在長達三十多年的奮戰中,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後金貴族政權。

    努爾哈赤不再滿足於他所在的部落區域,他頻頻向大明發起挑戰,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的野心不再止於女真各族,他要拿下大明的江山。可是在征戰遼東的時候,一粒炮彈將他送上了西天。

    努爾哈赤的突然離世,給繼承人的問題帶來諸多懸疑,但是作為第一代,尚有八旗推舉制度在先,皇太極脫穎而出,成為女真族首領第一代繼承人。有人把皇太極的繼位看成是勢力均衡下的陰謀,可是有誰還能記得八旗推舉制度才是女真政治的基礎呢?

    隨著皇太極建立大清王朝,單一的女真政治文化顯然難以支撐起龐大的帝國政治,漢文化的不斷融入讓滿清的統治者們不斷汲取漢族政治的精髓。漢化,成為擋不住的“風情”時刻影響著滿清的統治者們,女真八旗制度在漢化的過程中不斷被稀釋。皇權獨尊的格局開始在皇太極的心裡埋下開花結果的種子。

    皇太極崇德元年,皇太極組建“國議”,即議政王大臣會議,增加參政議政的諸王大臣人數,以此稀釋八旗制度。

    皇太極的猝死,讓繼承人的問題再度擺到滿清統治者的面前,此時的滿清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政治基礎與努爾哈赤時期都有巨大的改變,八旗推舉制度已經逐漸稀釋成議政王大臣會議,皇權在皇太極手裡已經得到極大的尊崇,這個繼承人,按照漢族的政治制度,應該由皇權產生,可是皇太極猝死並沒有允許他有時間來決定這一切,那麼,按照滿清祖上的規矩,即應該由已經被稀釋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來決定。

    但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各方勢力叢生,以皇子豪格為主的集團和以皇太極兄弟為主的多爾袞集團對帝位趨之若鶩,爭鬥一觸即發,為了穩定大清的基業,平衡各方的勢力,在代善的主持下,擁立了皇太極只有六歲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是為順治帝。

    順治帝繼位之後,多爾袞攝政,入主中原,建都北京,大清王朝推翻了大明帝國,完成大清帝國的統一。在此過程中,議政王大臣會議進一步增加人數稀釋,皇權進一步加強。順治二十四歲去世的時候,指定玄燁繼承皇位,是為康熙皇帝。

    到了康熙皇帝手裡,皇權獨尊已成現實,議政王大臣會議遂成擺設,康熙皇帝甚至設立了南書房,繞過議政王大臣會議,實現皇權獨大。

    本來,在這樣的體制之下,皇帝實行漢族的太子制度完全可以實現,指定一名太子便可以定下國本,然而,康熙晚年卻因為九子奪嫡搞得焦頭爛額,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原來滿清有個優秀的傳統,為了鍛鍊皇子們的執政能力,當他們成年之後,就讓他們參與政務。康熙皇帝在平三藩的時候,迫於政治的需要冊立了大清第一個皇太子胤礽,隨後,當其他皇子們長大之後,分別委派任務和差使,參與到朝廷的方方面面。

    這的確有利於皇子們的成長,為君分憂,為國分憂,要是沒有參與政務的能力,是達不到的。

    而恰恰相反的是,漢族的太子制度(嫡長子或者兄終弟及)卻規定,確立了皇太子之後,皇子們是絕對不能參與政務的,並且,作為儲君的皇太子,只有見習權,沒有決定權,以此保障皇權的獨立性。

    滿清的皇太子,皇子和皇帝紛紛踏入政治事務,必然形成對皇權的侵蝕,皇權獨尊便成為一句空話,皇子與儲君,儲君與皇帝之間的矛盾便油然而起,相互爭奪,黨派叢生。

    這就是滿清繼承人問題紛繁複雜的根由所在,康熙沒有辦法,直到駕崩也沒有解決好。雍正皇帝是經歷過九子奪嫡的,知道繼承人問題要是沒有解決好,一定會造成諸多問題。雍正上臺後,在萬般無奈之下,打擊八爺黨,打擊老九老十,皆因繼承人制度的問題。

    康熙皇帝子嗣眾多,爭奪嫡位之勢給朝廷和國家帶來的動盪顯而易見,所以,雍正皇帝在這個問題上加以重視,也算是汲取前人教訓。

    雍正實行了秘密立儲的制度,這樣,皇子們和大臣們都不知道誰是儲君,便少了爭鬥,朝中的大臣也不會亂結黨羽,因為站隊的風險比不站隊更大。皇子們也在參與政事中磨練了才幹和能力,誰能當儲君,你若爭,不是你的你也得不到,你不爭,是你的也逃不掉,所以,這也避免了皇子們相互爭鬥的局面。

    這相比於漢族的嫡長子或者兄終弟及來講,更為科學,很多史學家說,大清的皇帝沒有出過昏君暴君和庸才,就是因為秘密立儲制度執行得好,如果是嫡長子或者兄終弟及,要是繼承人是個呆子傻子或者暴君昏君,受傷的將是國家和民族。

    秘密立儲,說到底是帝王專制時代的產物,雖然巧妙,但是國家大義,終究在時代與人們的潮流之中,大清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帝王專制王朝,在國際大環境之下,走向毀滅也是必然的。

  • 10 # 愛看愛思考

    這個和滿清朝廷建立起來之初的,清太祖努爾哈赤有著巨大的聯絡。由於努爾哈赤處死了大兒子,後來又是由老八皇太極繼承了王位,當然了,滿清朝廷建立起來之初?並不是確定了嫡長子繼承位的,是由八旗旗主王爺貴族會議共同推舉出來的,到了皇太暴斃而亡。皇位的傳承?又是一番龍爭虎鬥。由於多爾袞沒有子嗣,同時也是為了滿清朝廷避免內鬥。多爾袞又不想讓對頭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當上皇帝,於是皇帝的位置被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撿到手裡)主要是他媽博爾濟吉特氏的運作的。這個女人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由於滿清入主中原了,博爾濟吉特氏由於福臨早死於是比較順利的讓玄燁(這個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登上了皇帝位置。玄燁在位六十一年,兒子終多,又極少甘於平庸之輩,於是乎,滿清朝廷又沒有規定過皇帝位必須要由嫡長子繼承,於是諸皇子們各顯神通大搞陰謀詭計互相傾軋。最後讓胤禛在最後勝出了,成為雍正皇帝。所以?要避免皇帝的位置繼承不出現意外?或者說,實現平穩的政權連線,雍正皇帝胤禛毒枕長子,幾乎就是指定了,皇帝位就是傳位給皇次子弘曆的。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搞笑的段子,能博君一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