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味聊教育
-
2 # Mmmnnn920
胡扯蛋!教師輪什麼崗?!
業精於專注,精於穩定!
你讓鑽頭不停的移動位置,一個“洞”都打不開!
-
3 # 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22
關於跨校讀博士的腐敗問題,考博沒有全國統考,只有各個學校各學院自主命題經常漏題,不按分數錄取,只要及格就可以,主要是碩導和博導之間的私人關係介紹,其中多有權錢交易。所以一個普通大學的研究生透過導師介紹可以到清華大學等名校去讀博完全憑關係私人。甚至有的人研究生考不上,讀在職研究生,然後憑家裡關係到名牌大學讀全日制博士,一個連碩士都考不上的人也能讀博士。所以跨校考博士的學歷涉嫌入學手段非法應該取消。
-
4 # 一箇中學教師
輪崗交流?沒有聽說過,可能是跨校交流吧。幹部可以(只要不涉及專業)輪崗交流,教師不可能。
跨校交流應該值得提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育不公的問題,也可以論證學校教育結果的質量究竟與老師有關還是與教育物件的素質有關。
還可以考驗老師的教學水平,如果一個老師在甲校教學非常棒,而到了乙校怎麼就教不好了呢?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應該“因才施教”,我們的教學物件變了,教學方法必須改變,這就是對老師教學水平的考驗。
我比較贊成老師實行跨校交流。
-
5 # 聖山一佛尊天法師
切身體會!一點用處都沒有!!!!!!!!!!!!!!!!!!優秀的教師走到哪裡都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偷懶耍滑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是騙人的!!!!!!!!!!!!加強師德教育培訓!強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敬業愛崗精神有所提高什麼事就會迎刃而解的
-
6 # 採山時光碎片
開學在即,學校對輪崗教師安排又在進行中。
對這教師輪崗制度我有話想說。
一、為什麼要教師輪崗呢?
目的是為加強鄉村學校、薄弱學校師資,促進城鄉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做法是城鄉學校之間、優質與薄弱學校之間教師與管理幹部相互交流、崗位互換。
二、現在多數學校的做法是怎樣的?
好的學校去差的學校叫支教。教育部門為鼓勵老師去支教,每年給這些輪崗的老師一筆補貼,對城鄉老師聘高階職稱必須有多少的支教年限要求,或強制性要求考核成績尾巴幾名的老師去支教,也有的是安排不了老師去支教就按進校時間先後輪流去。
然後差的學校老師到好的學校叫跟崗。意在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管理方法。一年也給補貼一定的金額。
三、實際作用怎樣?
我是從農村學校經過選調考試進的城。曾經在鄉下學校看到了城裡、鄉里來支教的老師,進城後也看到了鄉下來城裡跟崗的老師。看到他們是怎樣呢?這輪崗制度有可以促進教育公平,體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嗎?
1、首先是城裡來的老師非常不情願呆鄉下,各種嫌棄,教學水平在城裡也可能還行吧!但是對付農村的教學可能比這村裡的老師好不到哪裡去,然後就各種抱怨,你們這學生素質差呀!不好教呀!說個不停。有的老師買部車早出晚歸的,來去匆匆。這就教一年不管教好壞,下學年不是他們教了,沒有後顧之憂,所以成績不見好。再加他們在鄉下支教就一年,離開有盼頭,學年快結束時就在那裡倒計時。你們說這給本校的農村老師造成心理陰影面積多大?
2、說的鄉下到城裡跟崗的,都叫跟崗了,意思就是來學習的,教不好又怎樣呢?你說這來一年水平就高了嗎?即使有學些東西,回校後真就可以用到農村教學中嗎?就會帶動他們鄉下的學校老師改進教學了嗎?這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其實搞來搞去,像是在瞎折騰。
-
7 # 鷹眼看教育
教師輪崗交流,是教師隊伍管理上的創新之舉,在沒有提出教師‘’縣管校聘‘’之前,多地已經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教師輪崗交流的形式,包括本區域內(城區或鄉鎮區域)校際間的交流、鄉鎮教師到城區學校任教的交流和城區學校教師到鄉鎮學校任教的交流等。輪崗交流的時間,從一個學期到一年、兩年不等。
以上幾種形式的輪崗交流,各有優勢,但共同特點是:促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不同點在於:鄉鎮教師交流到城區學校任教,更能開闊視野,接觸到更先進的教學手段,學到更多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也能瞭解城市孩子的學習情況。所謂一級有一級的水平。城區教師交流到鄉村學校任教,更多的是接觸到農村孩子的實際,瞭解環境條件的艱苦,體會鄉村教師的艱辛和不易,更容易激發自己在城區教學的滿足感,從而激發教學工作的熱情。
總之,教師輪崗交流是個好辦法,長期看,能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資源的均衡,彌補鄉鎮教師短缺、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質量差的短板。應儘快規範,形成制度,大力推廣推進。
-
8 # 文軒閣
“教師輪崗交流”在我們這叫“支教”,城裡老師到鄉下去任教,中心學校到小學去,中心小學到教學點去任教,都叫“支教”。
“支教”的指導思想是源於“教育均衡”,變相的意思就是城裡教師水平高,中心學校老師水平高,中心小學老師水平高。讓水平高的老師到相對薄弱的地方去,從而起到“支援”和帶動作用。
不知道為什麼,筆者聽到“支教”一詞,總感覺很不舒服,有點叫花子討飯——求施捨的感覺。來支教的老師高,那麼自然而然那就是上頭認為鄉村教師低人一等了,很多鄉村學校教師不論教學水平和業務素養都不比城裡的和中心學校的差,為什麼會被看的低人一等呢?這很不公平。
有人或許會說,你太小題大作了,太敏感了。但事實就在那擺著,不能不由人從這方面想。比如城裡老師到鄉村來支教,國家一年補助兩萬塊錢,農村老師也要派人但城裡交流,一分錢補助沒有。這就是明顯的對於農村老師的歧視,似乎只有城裡老師是人,而農村老師就是後孃養的。
鄉村學校的老師之所以沒進城,大多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源於沒關係或者機遇,而他們的同學很多透過各種各樣的關係進了城,一晃過了幾年,倒成了受到特殊優待的“支教老師”,心理的不公的感覺時常有。
筆者原來一熟人,民師轉正,原來在鄉鎮這一直是教小學,之後透過關係進了城,還教中學,去年聽說也去另一個鄉鎮中學支教,週一去趕午飯,週四晚上回城裡,儼然是專家待遇。想想真的好笑。
當然進城老師有很多進入城裡後,在學校的逼迫下,成長了不少,再回到鄉村學校的確能起到引領作用。但這並不是全部,只是部分老師,有一部分支教老師依然素質平平。
即便是優秀的支教老師到了鄉村能發揮的作用有限。
1、支教老師沒有主人翁感覺。往往來的是一年,工資關係等都在原單位,他們來時臨時的,有點象客人,沒有主人翁的感覺。
2、支教老師帶動作用有限。現在的鄉村學校老師年齡結構兩極分化,要麼年齡大思維固化學不進,要麼是年輕的沒有教育情懷的老師不願意學。
正因為如此,我認為“支教交流”不是均衡教育的好辦法,其想法是一廂情願,其作用有點象隔靴搔癢,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真正起作用的方式很簡單。大力保障教師待遇落實到位,吸引優秀人才從教;同時,越是艱苦的別人不願去的地方越是待遇高,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均衡問題。大家說呢?
-
9 # 尋隱者不遇34337085
在公司,輪崗是變相開除的一種手法。我有一認識的,在青島上班多年幹到經理。老闆估計嫌他工資高了,要調他去另一個城市分公司,他就自覺辭職了
-
10 # Shirleygogogo
輪崗交流肯定製定者是深思熟慮才定的政策,但是下邊落實似乎有些偏差。我身邊的交流情況是,誰符合年限了,誰的近幾年考核倒數第一,誰去!其他的我不說,大家也會懂了。
回覆列表
這種"縣管校聘"制下的"教師輪崗交流"措施,網友們已有諸多評議。前幾天,得到學校通知,"三味"終於已被列入到2018--2019學年度學校"教師輪崗交流”名單之中。透過對本縣"教師輪崗交流"方案的認真閱讀,談幾點看法:
一、"教師輪崗交流"究竟是什麼東西?“教師輪崗交流”是以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最佳化師資配置和結構,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進一步建立健全“縣管校聘”管理機制,實行縣域內校與校間的校長、教師交流制度。
通俗點講就是:相同類別義務教育學校(初中或小學)之間,每年必須相互間“交換”一定數量的教師(實質上已不侷限於縣鎮學校向鄉下學校流動)。
二、"教師輪崗交流"究竟能不能平衡薄弱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師輪崗交流”的指導思想是為了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從我縣實行2年來的實際效果看,應該是沒什麼效果。當然,“三味”沒資格懷疑這項制度,關鍵是學校在具體操作它時,與“方案”偏離太遠。學校基本保持保守態度,極少能將本校的“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農村薄弱學校流動。
以我校2018年秋季學期“輪崗交流”在列名單看,絕大多數是年齡已接近50歲的老教師,當然也就很難保證教師的“優秀和骨幹”性。
至於校長或行政領導,已習慣性被排除在“輪崗交流”的範圍之外。
顯然,對被交流學校而言,實際上並沒有得到他們所希望得到的“優秀”、“骨幹”、“年輕”師資。相反,從某種意義上講,還打亂了原來正常的教學安排。
三、"教師輪崗交流"為何存在"自願"與"不願"?為了鼓勵“輪崗交流”,上級在方案制定時,也充分考慮了它的“激勵”措施。
從這些“激勵”措施看,一個最為明顯的“誘惑”就是職稱的評與聘條件放寬。
因此,對於那些希望解決“職稱評聘”問題的老師而言,基本上還是願意去“輪崗交流”的,而對於那些已經解決“職稱評聘”問題的老師(多數為年齡偏大的),鑑於工作精力不足和生活不便的原因,基本不太樂意去“輪崗交流”。
四、"教師輪崗交流"究竟能走多遠?“教師輪崗交流”制究竟能走多遠,關鍵在於它“均衡教育資源”的實效如何?作為交流主體的教師認同度怎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某些學校或領導將“教師輪崗交流”演變為“末位交流”、“績劣避難”、“異己排除”等手段,可想而知,將會給農村薄弱學校帶來“毀滅性”打擊。
“三味”認為:要想讓“教師輪崗交流”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越走越遠,最根本的,還是要切實加大對交流教師的獎勵和優待力度,讓更多更優秀的教師自願加入到“交流”的洪流中去,自願為農村薄弱學校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