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中視界
-
2 # 小井筆記
小時候的我們,多的是放肆的開心;長大後的我們,多的是長吁短嘆。
1、沒有人喜歡嘆氣,只是生活無奈中的不經意。
當我們開始為了生活去奔波,為了填飽肚子去上班,難免會遇到不舒服的事情,別人說你一句,瞪你一眼,我們為了生計的舟車勞頓,而選擇了默然承受,不去辯駁。
不是我們不想去辯駁,是因為我們寄人籬下。
所以,我們只有在下了班後,茶餘飯後,望著租住的房屋窗外,那無端漂浮的柳絮,以及向晚的落寞夕陽,才唉聲一嘆。
嘆生活不易,嘆夢想無期。
2、我是什麼時候開始嘆氣的。
自己上班之後。
自己獨自一人面對生活之後。
自己湊不齊家人上學的費用的時候。
-
3 # 年輕隨熱淚
年過18,18歲就像人生的一個分水嶺,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遇到的人和事不再是以前想的那麼單純,或許這也是不想長大的原因吧。
-
4 # 金色希望
嘆氣是心情無奈、煩悶、悲傷時的一種表現,上述心理、情緒狀態顯然是一種負面的狀態。應該說人人都不可避免地經歷負面情緒,當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透過嘆氣等形式把不良情緒表現、發洩出來有利於起到調節心情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嘆氣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如果經常性嘆氣,頻繁嘆氣就另當別論了。這是因為,經常性頻繁嘆氣本身說明心情經常、頻繁地出於不良狀態,是不健康的標誌,同時嘆氣會對心情起到一種暗示作用,即一嘆氣就提示了你現在心情不好,你也透過嘆氣這種方式預設或者接受了自己的不良心理狀態,從而不採取其他策略去克服、阻止不良情緒的出現。一旦形成習慣性嘆氣,就會出現一種可能:你不是因為心情不好才嘆氣,而是因為嘆氣而心情不好。這就是很嚴重的不良影響了。 你提到你最近不喜歡說話了,這和你嘆氣有聯絡的。人是群體性動物,需要交流溝通,健康正常的人應該保持與外界、他人適度的開放和交流,人在心理受到某種挫折、抑鬱的時候,往往傾向於自我封閉,迴避與人的溝通交流,也變得不自信。(也不知道你近期是否遇到了什麼特別不順心的事)實際上你目前常常嘆氣已經說明你的情緒出於一種不良的狀態,相應地你迴避說話。你能提出這個問題也說明你已經隱約意識到了這樣對你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那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第一客觀分析和麵對自己遇到的問題,小事情不要主觀放大了,若果真是重大事件,也要學會正面認識,沒有過不去的橋,看開點。 第二、學會正確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方法,比如有什麼想不通的可以找個親近的朋友傾訴一下,獲得親人朋友的支援,萬一不行,可以去看心理醫生,獲得專業的幫助和建議。 第三、針對現在經常嘆氣這點,以後想嘆氣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嘆氣,心裡對自己說我沒有這麼難受,不必要嘆氣,嘆氣又不起什麼作用,還不如笑一笑,然後自己對自己笑一下,可能就轉移了。重要的還是從思想深處走出來,不再痛苦。多和別人交流、說話。 第四、關於說話的問題,一定不要給自己畫地為牢,把自己囚禁在狹小的心理空間裡,你要主動與朋友聯絡、交流,如果身邊的朋友一時不能很好聯絡交流,可以給遠處的朋友打個電話呀什麼的,問候一下情況,也會讓你感覺很好的。試試吧,現在就可以拿起電話。 祝儘快走出煩惱,愉快面對精彩生活。
回覆列表
從古至今,我們任何人都會嘆氣,思維的變化影響導致我們做出了嘆氣的動作!嘆氣會分別在~喜怒哀樂裡面表現出來!
作為21世紀的我們,生活,工作,愛情,友情,親情,也許這就是我們從畢業出到社會上,所接觸到的事情讓我們喜歡上了嘆氣。
回到年少無知的我們,也許就在懂事的那一刻喜歡上了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