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啊咯來自煙臺

    道教的籙是有其含義及功用的。在《雲笈七籤•秘要法訣•明正一籙》中記載:“籙者,三天妙炁,十方神仙,靈官名號,與奉道之人修行。”這裡說的就是把上天的仙官、神仙的內秘與名號等不公開傳的內秘的書文傳授給奉道者,以方便奉道人去修行。透過授籙,我們就可以沿著這個升真的航梯,透過修行,最後成為仙宮的神仙靈官之一。因此,“籙”首先可以引導人們修行。

    其二,籙可以明證道位。明證道位有兩個方面,第一,《三洞修道儀》中說“授正一籙,方可以為人章醮。”就是說受完籙以後才是法師,才可以去主持齋醮活動,因此授籙很重要。為什麼受完籙以後才可以去主持齋醮活動?因為受完籙以後,你才有神職神位。授籙是為了明確自己的位置,也就是有了神職之位,在主持宗教活動中透過變身,通到神仙那裡,這樣我們上陳表章才能上達到神明。第二,道經說“生無道位,死為下鬼”。也就是說在生的時候就應有一個道位即奉道修行的神職之位,這樣死後就有了上升之路而不至於淪為下鬼。從表象上來說,授籙以後,我們就有了一個道位,在仙宮裡有了一個名號、位置,透過我們的修行,最後就能成真成仙,歸位到那個地方。在這個過程中,你要積功德的,你要度人濟世。反之,如果不做善事,你有那個位置也沒用,因為你“不正”,你奉的已經不是正教了。也就是說,這裡面是有修行要求的,如果我們不去行善修行,這條路就不通。

    第三,籙是如此重要、神聖,我們都想受籙,但籙是分為很多階的,如唐朝有七階,正一、洞神、高玄、升玄、洞玄、三洞、大洞。這在一般人看來應該是得受的品階越高越好,但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因為授受的品階有規範和要求。經書中早就說,“初門不可頓受”,初入門的時候不能馬上就去受籙,按照現行規定,必須要三年以後才能初授籙,受太上三五都功經籙。“若修奉有功”,才可以升授,升到“太上正一盟威經籙”,然後是“上清三洞五雷經籙”。但是必須有功,有功才可以升籙。“上古真人尋按經籙,唯受一二階,修行便登上真。”所以授籙不在進升的高,也不在進升的快。有的人一入道門就要授籙,有的人沒有功就要授到三洞五雷經籙,雖然名得到了,但是沒有功行,是會適得其反的。所以經中說“不明修行之由,於身未能有益”。而其要“道在用心真”,我們修道,心要真,即真一不二,如果再加上“而又正修行”,以正的道路去修行,這樣才能“契合於道”,與道合真,“其應如神也”,這樣才會有神來感應。所以授籙不在快、高,而是要按規定來循序漸進,有功有行才能“更升”。

    第四,受籙是要促使人“戒律情性,檢束身心,止塞衍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怎樣才能做到?很多經典裡面都有這樣的內容,比如說,《度人經》裡面有“十不”,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恨,這些都是這樣的要求。《道德經》裡面講,“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這些都是很重要,很高的要求。另外,道經裡面說,受籙也要受戒,先受三戒、五戒,再受八戒、二十七戒,我們現在是受五戒、九戒,就是讓大家透過戒律撿束自己,止塞邪偽是非,制斷誘發惡的根源,使我們向善的方面、契合道的方面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費玉清是人紅歌不紅,你同意這種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