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雲之語摺紙大全
-
2 # 歷史土根愛好者
王朝初期為了鞏固皇帝的權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行動。朱元璋選擇的則是最簡單的一種,他大肆誅殺功臣,看起來動搖了王朝的根基,其實卻都有自己的理由。
洪武年間,朱元璋分封諸王,使得宗親的力量遍佈天下,這是朱元璋敢於殺功臣最根本的保證,明王朝的根本是勳戚以及宗親。
其次,殺功臣也不是無緣無故所誅殺,洪武九年變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大大削弱了中書省的權利,這樣才以謀反罪殺了胡惟庸,誅連上萬人。不論胡惟庸是否謀反,只要那上萬人套上了謀反的帽子,自然就能夠說得過去。
後面的郭桓案也是如此,殺貪官百姓高興,國家根本反而穩固了。
最後的藍玉案,這是真正的為了鞏固皇權對功勳痛下殺手的案子。在那時明王朝已經經過了20多年,江南也已經統一了30多年,根基以穩,再加上宰相廢除,透過錦衣衛監視朝廷各處,朱元璋大權獨攬。太子朱標一死,朱元璋認為朱允炆壓不住那些驕兵,於是開始大肆株連,李善長都死於這一時期。現在已經無關善惡,完全是為了給新皇讓路而已。
洪武四大案,第一個案子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第二三全部是為了鞏固大明朝的統治,而藍玉案,則是為朱允炆清楚障礙,全部都不是無端放矢,有理有據,讓人信服,再加上王朝根本沒有動搖,所以朱元璋成功了。
-
3 # 百念心生毒雞湯大師兄
首先明確一點,
朱元璋不是昏君,他殺功臣,是為了保他的大明江山,雖然初期並沒有人反他。
朱元璋是所有皇帝裡出身最卑微的,他懂得,理解農民的苦,所以他是所有皇帝裡最勤奮的。
當然也因為他出身低微,小時候沒怎麼讀過書,所以格局就小。
格局小,猜忌心就重,於是就有了東廠,密切監視著朝中大臣。
一有風吹草動,就大開殺戒,官場之人噤若寒蟬。
於是,就有了每天早上上朝,官員都得和家人做生離死別,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永遠回不來了。
再看前面的皇帝趙匡胤,人家從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當了皇帝后,也沒亂殺功臣,弄了個杯酒釋兵權,大家客客氣氣的,多好。
總的來說,朱元璋是小時候慘痛的經歷才造就了後期的暴虐,他深深的知道,下面的官吏是怎麼欺負百姓的,所以他不相信任何官員,他只信自己。
昏君是不會顧及下面百姓死活的,他只會娛樂自己。
朱元璋卻恰恰相反,是個工作狂,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所以他絕不是一個昏君,明朝也不可能毀在他的手上。
-
4 # 木頭男
朱元璋並不是對功臣趕盡殺絕,也不是昏君,作為大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他殺的那些功臣很多都是立國之後,居功自傲,結黨營私,成立各自的利益集團,相互攻訐,貪汙腐敗對國家的長治久安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正是因為有朱元璋在位時期的大治,才有大明立國276年的國運。
-
5 # Chieveakongowner
在我看來,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開國之君是昏君。
(還記得小時候嗎?我們有時和三五夥伴聚在一起談論我們眼中歷史上的壞人和好人,長大後我們才會發現當時的觀點是多麼稚嫩,因為我們知道了要學會用批判的目光去審視歷史人物。論明君還是昏君?我們仍要用現在的目光去批判的看待。)
首先,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之君,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滅元復漢”,實現了當時漢人重新統一中原的夙願。
其次,朱元璋作為皇帝政績也是有所作為的,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使社會生產力恢復並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最後,要說的便是朱元璋最為後人所詬病的一點——誅殺功臣,其中我以胡惟庸為例,朱元璋當皇帝前他們是拜把子兄弟,但成為皇帝后,洪武六年,朱元璋疑胡惟庸造反殺之。不僅如此,為了鞏固君主專制,他甚至廢除了丞相這個職位,這也為明朝後期宦官專政埋下隱患。
綜上所言,我眼中的朱元璋,雖可能稱不上是明君,但也不至於成為昏君。
-
6 # 一生平安5902705975714
明朝開國皇帝那裡是昏君,他坐江山的時候,他用低微的手段,火燒慶功樓,把多半的功巨給燒死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天意在低處,在人間,他慧眼識物,慧眼識人,用一切的手段來殟顧他的江山,所以明朝沒有亡在他手裡
-
7 # 鎏小狸
首先,不能簡單的以是否殺戮功臣來定奪一位君主是否是昏君。所謂朱元璋殺戮功臣,勢必便要說到洪武四大案,因為多數被殺的功臣是在胡惟庸案和藍玉案中被殺的,後來的李善長案是胡惟庸案的延續,也併入胡惟庸案中,這兩個案子中,或者有人的確冤枉,比如傅友徳、唐勝宗,也許真的絕無謀逆之意,但是,被殺者確實與胡惟庸、藍玉關係密切。
胡惟庸毫無軍功還敢構陷賢良,權慾薰心,藍玉雖然是有功之臣卻恃寵而驕,欺壓百姓,這一點是朱元璋決不允許的,功高震主還不知收斂,簡直找死。而那些與之親近之人或者在當時確實對朝廷產生了威脅,畢竟明初太過人才輩出來,試問如果是你,你會放心嗎?
功臣,不會無緣無故被殺,有些冤屈,自己也有責任滴
徐達、李文忠、沐英、常遇春、湯和等等很多功臣怎麼就沒事?
至於空印案確實存在翫忽職守,郭桓案也確有貪汙腐敗。
一位君主從鞏固政權和為百姓國家考慮而殺犯錯之人,哪裡不對嗎?
要我說,帝王就該有帝王的殺伐決斷。
其次,如何界定一個君王是昏君還是明君?天啟帝倒是不殺人,也沒見大家說他不殺人就是明君了。難道界定一個君王是昏君還是明君難道不應該看他對這個國家和百姓所做的貢獻?太祖起於青萍之末,於亂世中撥亂反正,大明建國之後,制定刑法,於民教化,恢復生產,強化國力,這些不都是明君所為?
基於以上,很奇怪為何會發出明朝沒有滅亡在太祖手中?這樣的問題,讓我很不理解啊
-
8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天曆元年,1328年10月21曰朱元璋出生在濠洲鍾離,就是今安徽鳳陽孤莊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叫朱世珍,母親陳氏,家裡排行老四,家族兄弟裡排行第八,大家叫他朱重八,後來改名朱元璋,由於給地主種地,家裡窮沒錢讀書,從小給地主放牛,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第二年又發生蝗災和瘟疫,他的父親,母親,大哥先後去世,只剩下二哥和朱元璋,為了不被餓死,與二哥大嫂侄子分開,各自逃生,朱元璋投奔了皇覺寺,剃度為僧作了小和尚,由於鬧饑荒,只好出去雲遊化緣,邊走邊乞討,在外邊流浪三年,他走遍了淮西,汝州,陳州等地,開闊眼界見了世面,也積累了社會經驗,使他變得堅毅,果敢,但也變得殘忍,猜忌。由於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激化,加上天災不斷,農民挺而走險,朱元璋參加郭子興起義隊伍,以上說了這麼多,因為不能不說朱元璋成長史,朱元璋對功臣斬盡殺絕,但朱元璋自尊心極強,由於家裡窮從小沒有學習的機會,對有知識的人尊重和重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七十一歲去世,每天就是學習,外理完政務後,就是讀書,讀書就是朱元璋最大的快樂,有時和文人學士一起學習,在大明朝代最善於學習而且從始至終也就朱元璋一個人,勤奮學習,水滴石穿,使他的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關鍵是學以致用不讀死書,是朱元璋最大目的,比如他用老百姓能聽明白的大白話下聖旨,奉天承運,皇帝昭日,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所以他對知識分子讀死書不能學以致用相當反感,他在位時廷杖大臣,廢宰相,設錦衣衛,大殺功臣,堅決懲治貪贓枉法的開國元勳,抗擊外侵,草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有力加強皇權專制和國家中央集權統一,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傳奇也是最有爭議的皇帝之一,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七十一歲,廟號太祖。
-
9 # 奕天讀歷史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後,所謂的大殺功臣,主要就是明初“四大案”。“四大案”中,的確有很多人是冤枉而死的,但因此就得出朱元璋是昏君的結論確實錯誤的。因為朱元璋的這些殺戮都有明確政治目的的,而且朱元璋大部分的預期目標都達到了。
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朱元璋時期的“四大案”就會明白,朱元璋到底是昏君,還是稍微有點殘暴的明君了。
“四大案”分別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這四大案,牽連人員數十萬,因案而亡者十萬有餘,可見影響的規模之大。而朱元璋時期還有另外一件大案,南北榜案,雖然因此案而死的人不多,但是很多名仕受到了牽連。
“空印案”,就是每年各地官府要上繳賦稅錢糧等入京城,因為路途的遠近不同,加上天氣等意外因素,途中的損耗不可避免,也很難估算。所以,各地進京的官員就帶著蓋好官印的空白檔案進京,到達後依照實際所剩填寫。負責此事的戶部知道因由,也並未多加干涉。但是朱元璋認為這是官員相互勾結,行貪汙欺君之實,所以,一道令下誅殺了很多相關的官員。這個案子,刑法的確過重了,很多清廉盡職的官員都被冤殺了。但是,朱元璋此舉,並沒有動到百姓的利益,民心依舊穩定。
“胡惟庸案”,這個牽連的比較廣泛,而且多為實權的大吏。胡惟庸到底是不是造反了,可能存疑,但是朱元璋透過此舉廢除了宰相的職位,將宰相的權利分散到各個部,各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加強了皇帝中央集權的力度,這是有利於國家統治的。
“郭桓案”,這個案件是朱元璋查辦的徇私舞弊、貪汙受賄的大案。朱元璋透過此案整飭了明朝的吏治,也讓普通百姓有冤有怨,可以直接扭送貪官汙吏到上級官府懲辦,可見此案並未傷及最底層百姓。但是,此案還是傷及了無辜百姓,就是那些納糧的地主富商大戶,他們交的糧食除了被貪官貪沒的之外,應該交給國家的一點沒少,卻被朱元璋直接按協從查辦,很多都被抄家,朱元璋這點的確做得有點過分了。
“藍玉案”,這個主要是太子朱標突然去世,而朱元璋為了讓皇太孫朱允炆順利繼位,開始收外姓大臣的兵權。所以,藍玉極大可能是被冤枉的。但是,朱元璋透過此案,的確收回了兵權,但是朱元璋還是棋錯一招,他讓他的兒子們幫他的孫子守四方,結果他卻沒料到,他的兒子篡了他孫子的位。不過,皇位總算還是朱氏的,朱元璋的大目的達到了。
“南北榜案”,主要就是科舉考試中,對於錄取考生地域的平衡。因為這次會試,破天荒的出現了錄取的考生全是南方的考生,北方考生無一人上榜的局面,這就造成了北方考生的不滿。所以,朱元璋要求重新評判,並由此開創了南北分榜錄取的先例。類似於現在高考分省份錄取的形制,雖然不能保證絕對的公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地方之間的矛盾,同時擴大了影響範圍,增大了統治基礎。
由朱元璋大開殺戮的各大案來看,朱元璋並不是因為心情的好壞,或者個人好惡而隨意殺戮,每次都是有明確目的的,只是有點用刑過重,牽連無辜太多而已。這也只說明朱元璋有點殘暴,但並不昏庸。特別是朱元璋針對的大都是官員和富人,並沒有傷及底層的窮苦百姓。朱元璋因為有了底層百姓的擁護,那些即使想造反的官吏或者富商、土豪,也沒法像明末一樣,快速的號召大量百姓支援,他們想造反也缺乏群眾基礎,明朝的江山基業當然會繼續存在下去了。
-
10 # 莫非是54188
你見過哪個大統一的開國皇帝又是亡國皇帝啊?
這麼說吧,凡是統一中華領土的開國皇帝都是那個時代的南波灣,都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牛皮哄哄上天的角色。天下間能跟他叫板的都被他整死了,剩下的小角色不夠格啊!
我們來看老朱同志,當時能和他叫板的只有陳友諒一個,後來把他幹掉後,老朱說了一句:天下我的了。為啥?剩下的都是菜!一個一個摘就行!怎麼樣大明公司立馬就上市了,當上老總的朱元璋就是天下第一(至少是天下第一能打的),誰造反啊?誰有這能力?你再厲害能比巔峰時期的陳友諒還厲害?你能打你能比蒙古鐵騎還能打?你有錢你能比鹽販子張士誠還有錢?天下間最有勢力、最有武力、最有財力的都趴下了,你還敢嘚瑟?老朱的口號現在就是:還有誰?我要打十個!
這就是為啥老朱同志想宰誰就宰誰的資本,老子厲害,你沒法,宰你那是給你面子,沒誅你九族就算不錯的了。你能怎樣?只能後面罵罵我,說我是昏君,我不怕!來啊!來親我啊!
再者!老朱知道民為本的道理,自己就是因為吃不上飯才造反的,所以老朱的目標就是讓天下老百姓都能吃上飽飯。這樣下來,老百姓吃飽了誰跟你造反啊?這樣穩定了基層,上層的你們又打不過我,誰來亡我的國?我殺你你說我忘恩負義、過河拆橋又能怎樣?誰來給你主持公道啊?你們這些人都是武將出身,善於破壞,不善於建設,整天沒事吃飽了撐的為非作歹,天天引發群眾上訪案件,激化社會矛盾,我宰你們那是順應民意,維護人間正義,群眾都說好。有人民站在我這邊,誰能折騰?誰敢折騰?所以說當時的情況是一片大好,外面蒙古人被打散架了,從集團公司破產為個體小散戶再也沒戲了。內部民心所向一致擁護,不服的想鬧事的沒那個膽子,我老朱對大明公司的控股是絕對的百分百,想給我摘牌的人還沒生出來呢!
回覆列表
誅殺功臣不是朱元璋首創,俗話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開國皇帝為什麼這麼熱衷於殺開國功臣呢?主要是開國功臣手中握有兵權,對皇權造成嚴重威脅,有些大臣功高蓋主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一旦造反不但皇位不保,國家還會陷入內亂,老百姓又要生靈塗炭。所以對開國皇帝而言不殺功臣更有滅國被奪權的可能。
誅殺功臣的有越王勾踐,攻下吳國後迫不及待的把有功於他的文種殺了,幸虧范蠡跑得快才得以倖免。劉邦登上皇帝后也開始收拾功臣,武將大多沒逃過他的屠刀。樊噲因為是他的連襟所以可免一死,張良也因為急流勇退才得以善終。趙匡胤性格比較仁厚,杯酒釋兵權讓他在歷史上贏得美譽。
不管是誅殺功臣還是以美酒的方式奪取功臣們的權利,都沒有使國家陷入戰亂或者滅亡,反而是國家文治的開始。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打江山國家靠武將,治理國家卻要靠文人。
朱元璋殺功臣的手段是劉邦的升級版。朱元璋殺功臣卻把自己的兒子們都封為藩王讓他們領兵鎮守邊關。朱元璋這樣做難道就不怕自己死了擁兵自重的藩王們會造反嗎?這個問題朱元璋當然想過,所以才規定沒有皇帝的允許藩王們不得入京。就算藩王們造反得了天下,那坐在皇位上的照樣是姓朱的,總比異姓王當皇帝好吧?就因為有了這個想法,朱元璋誅殺功臣絲毫不會手軟。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登基,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把朱允炆趕下了皇位,燕王朱棣稱帝。就如朱元璋所想那樣,就算藩王造反,坐上皇位的依然是他朱家人,大明依然不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