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夕陽下濁酒一杯
-
2 # 逢春太郎
我喜歡魯智深。智深金身羅漢下凡一遭,功行圓滿又歸正果!古往今來?誰會無緣無故為一社會底層的小三陪女人而殺人?智深潛意識之中真的是“眾生平等”!智深五臺山出家,在世活佛智真長老入定(元神出竅進入仙界)看了他的來歷後,賜他名為“智深”!智真智深,師兄弟嘛!
-
3 # 九門提督你楠姐
必須得是武松,就他反對宋江“招安”這一點,絕對的爺們。
武松急俠好義、剛猛不屈、敢作敢當(在張都監府殺人後留名“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嫉惡如仇、正義、勇敢(對蔣門神)
恩怨分明,知恩圖報(對宋江,對施恩),不向惡勢力低頭(怒殺西門慶)。
其中敢作敢當(陽穀私設公堂審王婆,張都監府)是武松這個人的最大的人格特點殺人留名武松的主要性格特點是:(一身虎膽,武藝高超,疾惡如仇,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武松:一身虎膽,武藝高超,疾惡如仇,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1、他武藝高強。不僅能一人打虎,而且在梁山上也是名列前茅。2、他為人正直,剛正不阿。3、他主張正義,嫉惡如仇。4、他對腐敗政權、貪官汙吏認識深刻,不抱幻想。5、他生活嚴謹,作風正派。6、他不貪財、不好色。7、能體諒貧困群眾之苦。
-
4 # 清泉書生
我更喜歡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魯達。
以下是我喜歡他的原因:
1、魯達,法名“智深”綽號花和尚。法名“智深”,但魯達本人,怎麼看都和智慧不搭邊,若愚卻有深智慧,和“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相映。“花和尚”素來指那些除了不遵守佛家戒律的行為,還會特指不遵色戒的出家人。這個“花”字給了魯達,其中深意:世界繁華,魯達自清。酒肉穿腸,看似心中無佛,然而卻是非分明,所謂大善,正是懲惡揚善,在《水滸傳》108將中,魯達對於善惡的理解和出手方式和主題曲中的“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相契合。不計後果的懲惡,唯有魯達一人。魯達真英雄。
2、佛家的“清心寡慾”全沒有入魯達的心,但智真長老認為魯達心地剛直,稱其“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果然,魯達終得正果。《紅樓夢》中有一首詩形容魯達,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魯達確實沒有任何牽掛,他只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絕不會和兄弟們分金銀。魯達的無牽掛正是不會受身外物所累,不會被世間繁瑣的事纏身。然而我覺得,魯達又有大牽掛,他心中自有一杆稱,有一把衡量是非的尺,有一顆掛懷兄弟情的心。
3、兄弟情最珍貴的是惺惺相惜。但魯智深卻並不需要兄弟掏心掏肺,他只把自己的一腔熱血付出。和林沖初見,兩人只相談甚歡,就結拜為兄弟。而後為了林沖痛打高衙內,林沖被陷害後,一路暗中隨行保護。魯智深為兄弟真可謂情深意重,在被逼上梁山後,與眾兄弟們天真快活,一起劫富濟貧,懲惡揚善,心中淋漓暢快言詞竟無法形容。
當然,武松和其他的英雄也被作者描寫的非常的可愛,梁山108將少了誰都會讓《水滸傳》這部名著失去色彩。讓我們一起徜徉在文學的海洋,去感受名著中那些英雄的魅力。
-
5 # 複方醋酸
魯達。
魯達更善良
善良這這種品質是水滸傳中最少見的。像其拳打鎮關西,為了良家婦女報仇,大鬧五臺山,也是為民除害。都是些行善積德的事。而且魯達殺人更加挑揀,不濫殺無辜,像李逵去劫法場殺的人當中有一半的百姓。武松去大鬧鴛鴦樓時也殺了無辜的人,而魯智深相對而言好比較冷靜。
所以相對而言更喜歡魯達,所以魯達結尾圓寂,這是對他行為的肯定,魯達最終成佛。
-
6 # 麥嘟影視故事匯
更喜歡武松我們從他們處世事對比看一下。
先看武松:
(2)城府很深。在尋找西門慶在何處,當時是何等的禮貌。心中的殺氣沒有半點顯露出來。這點魯達做不到吧!
(3)江湖經驗豐富。面對母夜叉孫二孃的詭計,則將計就計把對方制服。
再看魯達
(1)做事缺乏準頭,往往率性而為,在三拳兩腳打死鄭屠戶,不是他想要的結果,最後狼狽逃走。
(2)做事過於魯莽。在史進被賀太守捉入大牢,自己獨自去救人,結果被捉。
(3)面對江湖的經驗不足。缺乏細心,險些被母夜叉孫二孃做成包子。
所以這麼對比下我更喜歡武松。
-
7 # 2020一成哥
和魯智深做朋友是一種圓滿 林沖落難 一路護送 見情見義
潘金蓮愛憐武松 是武松的簡單粗暴毀掉了 嫂嫂呀
-
8 # 阿土198
魯智深和武松是大家喜歡的人物,一方面兩人武功都很高,同時都有神力,在水滸中也都是主角擔當。另一方面,魯智深的俠義、義氣、夠兄弟,武松的快意恩仇,不服就幹分別聚集和很多粉絲。
但是魯智深和武松卻又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儘管都是強人,但無論是性格,還是處事做事方式都完全不一樣。
對於這兩人,主任的總結是,魯智深更接近完美,更有佛性,人性之中時常散發出熠熠光輝。而武松在水滸中雖然佔了十回,但是看完之後你會發現,武松更接近生活中的人物,他有性格,有自己的底線,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幫助施恩黑吃黑,比如愛面子,也就是說,武松更像一個真實的人。
具體來說,魯智深可以毫無負擔地幫助完全不認識的人,這點在金翠蓮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金翠蓮只是一個流落街頭的女子,魯智深見了她一面,聽了她一番陳述之後,就贊助了一大筆銀子不說,還為此打死了鎮關西,從一個提轄官變成一個通緝犯。
同時為了幫助劉太公,他完全不害怕得罪桃花扇的周通,甚至假扮劉太公女兒,戲弄周通。
而武松卻不是這樣,武松要幫助人,或者說他要出手,一般對方是要付出代價的,不見兔子不撒鷹。體現得最充分的是,施恩和蔣門神爭奪快活林的生意,這原本是一場黑吃黑的商業糾紛,但是武松在得到施恩的高帽、一些好處之後,就幫助施恩搞定了蔣門神。
武松這種做法,老實說,和今天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更接近。而魯智深那種人,在現實生活中是找不到的,別說你無緣無故給一個陌生人銀子,還幫助她打死了人,就連馬路邊倒下一個老太婆,也沒人敢輕易上前扶起來啊。
誰願意、誰又敢承擔這種責任?所以說,魯智深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不存在的,而武松這樣的進行利益交換的卻充斥生活。
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人,到底誰更受人喜歡呢?
如果我們都是理想主義者,當然會更喜歡魯智深,誰都喜歡那種正義滿滿、打抱不平、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誰都希望在自己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有人能出手相助,哪怕是在下雨天,一個陌生人給你遞來一把傘,當你身體不舒服躺在路邊時,你多麼希望有人幫你打個電話。但是,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卻成了奢侈品,每個人都在小心翼翼地過自己的生活,不敢有任何多餘的動作,因為風險和成本太大。
恰恰相反,武松的存在卻是生活中大多數人的影子,他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保護自己的利益,有虛榮心,為了朋友才出頭,這種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對比這兩人,你覺得你是更喜歡魯智深還是武松呢?為什麼?
-
9 # A趙芬芬
在《水滸傳》中,魯智深和武松,都是梁山上錚錚鐵骨的好漢。他倆有很多共同點,比如說,都擅長“馬下”戰鬥,或者說是布軍猛將吧。 首先魯智深做事情敢於擔當,喜歡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為人非常仗義,甚至願意為陌生人出頭。 而武松呢更像一個獨行俠,讓他去帶領團隊鬥爭的話,顯然是不如魯智深的。不過武松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人狠話不多,遇強則強,能動手的,絕不動口。 所以,綜合比較來看,魯智深和武松之間,魯智深更適合當大哥。
-
10 # 奇書異錄
要將武松和路達來那個個人放在一起對比,得先對兩個人有一個詳細的瞭解。
武松
武松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在梁山排行第十四位,人稱行者武松。武勇非凡,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猛虎,“武松打虎”的事蹟也在後世廣為流傳。
武松特徵: 1、他武藝高強。不僅能一人打虎,而且在梁山上也是名列前茅。2、他為人正直,剛正不阿。3、他主張正義,嫉惡如仇。4、他對腐敗政權、貪官汙吏認識深刻,不抱幻想。5、他生活嚴謹,作風正派。6、他不貪財、不好色。7、能體諒貧困群眾之苦。8、他反對宋江“招安”。
武松性格:急俠好義、剛猛不屈、敢作敢當(在張都監府殺人後留名“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嫉惡如仇、正義、勇敢(對蔣門神)恩怨分明,知恩圖報(對宋江,對施恩),不向惡勢力低頭(怒殺西門慶)。其中敢作敢當(陽穀私設公堂審王婆,張都監府)是武松這個人的最大的人格特點。一身虎膽,武藝高超,疾惡如仇,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金聖嘆評武松,有所謂“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魯智深
魯智深,原名魯達。智深,是他出家做和尚後的法名。又稱魯提轄,此名因他職位所稱。綽號花和尚魯智深。生活環境是北宋年間。 魯達是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漢,十員步軍頭領第一名。因為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臺山削髮為僧,改名魯智深。
疾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見義勇為、豁達明理、 粗獷豪放、慷慨大方、粗中有細。
(1)愛憎分明,剛爽豪邁,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疾惡如仇:他非常同情關心被當地惡霸鎮關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傾聽完金氏父女的控訴後,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他才來到鎮關西肉鋪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己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這些表現了他扶危濟困、濟人濟貧、疾惡如仇的優秀品質。
(2)慷慨大方,重義疏財:與金家父女沒有任何關係,但當傾聽完金家父女的控訴後,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家父女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銀子覺得不夠時,便向旁邊的李忠求助銀兩,當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到後來不慎失手打死鄭屠,他也是隨機應變,遇險不驚:“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這些都表現了魯達的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
兩人風格近似,同是歩軍統領,在梁山好漢中人氣都很高,結局卻不同。施耐庵好像更喜歡魯智深吧,聽錢塘江潮汐,今日方知我是我,最後大徹大悟,圓寂成佛。最後一戰少了一條胳膊的武松,最終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出家人,青燈古佛了此殘生,活到了80歲,倒是很長壽,但是也寂寞。似乎魯更加圓滿一點。
-
11 # 星月82497737
兩個人都喜歡,都是忠肝義膽的英雄,嫉惡如仇,頂天立地
-
12 # 張巖芳
更喜歡魯達,對朋友膽肝相照是真英雄也
-
13 # 歸愚倦客
像這樣的血性男兒我都喜歡!
-
14 # 二月裡的山茶花
魯智深比較“粗魯”,武二郎比較“理智”,我比較喜歡武松。
-
15 # 譚少盛老鴨
魯智深是結劇最好。為了金翠蓮打死鎮關西。為了林沖大鬧野豬林。連和尚都做不了。
回覆列表
梁山英雄歷來被作為反抗精神的代名詞,魯智深、武松兩個自不例外。要說這兩個更喜歡誰?我來說道說道,大家姑且聽聽。
魯智深出身軍官,拳打鎮關西是他出於對地方惡霸鄭屠欺壓金氏父女的強烈不滿和憤怒,對金氏父女遭遇的同情。從這點上說,魯智深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正因如此,他的反抗精神也就更強烈更深刻,更具有社會批判意義。他為了剷除人間不平,打死惡霸鎮關西,被當時反動地主階級和封建統治者的聯合勢力逼得無地容身,不得已做了和尚;為了打抱不平和忠義豪義,他歷盡幹辛萬苦,大鬧野豬林搭救林沖,高俅不許他再在相國寺“掛搭”,而且差人去捉拿他,弄得他連和尚也做不成,不得已“一把火燒了那菜園裡的廨宇”,到二龍山去“落草為寇”。可以看出,魯智深對當時封建統治階級採取的是積極的進攻態勢,決不向任何惡勢力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就比俺的直裰染作皂了,洗殺怎乾淨。”魯智深的反抗源於一種社會責任感和對當時社會腐朽衰落的清醒認識。
武松的生活經歷融合著對社會、自然、命運甚至自我的強烈反抗。他反抗自然、抗爭命運、怒殺惡霸、誓除奸人、反抗朝廷、聚義二龍山、劫富濟貧,甚至反抗一心想受招安入朝為官的宋江,無不顯現出硬漢本色。在第七十一回,梁山泊排座次之後的重陽節,忠義堂上舉行菊花之會,乘著酒興,宋江寫了《滿江紅》,高唱:“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時,“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們的心!”,此後類似的描寫也有很多,這裡不一一列舉。
總之,無論是魯智深還是武松,甚至是梁山的其他英雄好漢,都充滿著對當時封建王朝的不滿和反抗。武松、魯智深等人物身上集中體現了英勇、豪爽崇尚正義、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行俠仗義等性格特點。說白了這兩個角色都是我喜歡的,沒有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