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秋史
-
2 # 瘋趣樂園
秦檜的遺囑出土了!真相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秦檜跪像的腦袋應該換成書本”
中國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發現,終於隨著引人爭議的拆遷開發工程而誕生。
在建設過程中發掘的一宋代古墓,日前出土了包括秦檜親筆遺囑在內的一批重要文物。
據未經證實的訊息透露,有關文物部門已經初步確定該批文物中包括有秦檜親筆書寫的“政治遺囑”,對其生前的引人爭議的行為作了一定的辯解,並對中國知識分子(士大夫)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據瞭解,國家文物局鑑定專家和各研究機構的著名宋史專家均已雲集現場。
自稱秦氏後人的多名人士表示,將密切關注該文物的鑑定,如確定先祖罪名不實,根據疑罪從無和無罪推定的司法原則,將可能入稟法院要求取消岳飛廟中的秦氏夫婦跪像,如仍要設立跪像,則應“將跪像腦袋換為書本,代表食書不化、空言誤國的腐儒們該為中國的落後而懺悔”。
該份被專家初步認定為秦檜“政治遺囑”的文物,書寫在一塊長達2.2米、寬約50公分的綢緞上,這也是其能保持至今的主要原因。
出土該批文物的村莊位於本市郊區,早先名為麓洱,現名為壺侑,因風光優美,出產茶葉,宋代時一度是高官們的莊園。此次所發掘的宋墓,專家估計為秦氏子侄輩的墓穴,時間應在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為岳飛平反昭雪)後,秦氏此時逐漸失勢,一些身前文物成為族人累贅和朝野忌諱,乾脆採用殉葬方式掩藏。
巧合的是,隨本次墓葬發掘一起出土的地契資料表明,此地莊園基本為嶽秦兩家分領。兩家比鄰,這也是宋史研究的研究的新發現之一。
據訊息人士透露,初步鑑定秦檜該份遺囑作於高宗紹興十四年(1145年),時年55歲(秦檜生於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即其死前(1155年)十年,岳飛含冤被殺(紹興十一年臘月,1142年1月)後三年。
秦檜在該份遺囑中,首先告誡子孫遠離政治,自己深知將“獲譴汗青”,“蒙羞萬年”,叮囑子孫在他死後萬莫貪戀祿位,急流勇退,也不可在風暴來臨後為他爭辯,“庶幾可得苟全性命”,並對幾個已身據高位的族人詳細指示了退出政壇的方略。專家正是據此認定此書信為家族內的政治遺囑。
據已經詳細閱讀該份文物的一位匿名專家介紹,秦檜在該份遺囑中表明自己堅信對金議和是當時的“國情”下保全家國的唯一出路,也曾經和岳飛直接探討過此問題,但岳飛表示“要為不可為之事”。而宋高宗其實並不反對北伐作戰,因為戰爭在很大程度上令他“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顯然皇帝很陶醉這種救世主的感覺。高宗也是有戰略眼光的,在位幾十年,同金國一直是打打停停,邊打邊談判,邊備戰。高宗還非常善於聽取臣子的意見,自己又非常有主見,到他駕崩的時候,南宋絕對是個強國,經濟和軍事方面已經遠遠超越了金國,說他是除宋太祖趙匡胤以外大宋第二明君也不為過。
但高宗為什麼卻在關鍵時候阻止岳飛收復失地呢?
而且宋太祖曾立下“誓碑”,規定“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子孫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因此有宋一朝,所有皇帝對大臣均十分寬待,而殺像岳飛這樣一位有赫赫戰功的功臣,在宋朝更是絕無僅有。
高宗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因為岳飛在規復舊河山之外,經常公開宣揚要“迎還二帝”,而金國也不斷在戰爭失利時派密使威脅高宗要“送還汝兄”,並不斷暗示囚在五國城的宋欽宗與岳飛有秘密來往,令高宗疑竇叢生,甚至到了“寢食不思”地步。高宗12道金牌召回征途中的岳飛,就是因為金使送來了岳飛與欽宗聯絡的“確切證據”,欽宗甚至揚言返國復辟後將清洗“老九”(高宗為徽宗第九子)的人馬,高宗因此需要和岳飛對證確認。
據瞭解,秦檜在遺囑中說,高宗與岳飛的晤談一概秘密進行,他也不能與聞。但事後高宗告訴他,岳飛一再表態自己只想規復北方迎還二帝,私心最多就是成就功名,待成功後願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歸田。至於帝位歸屬,岳飛表示那是“皇家手足間事”,沒有旗幟鮮明地表態。
秦檜在遺囑中對岳飛的戰功給予很高評價,認為岳飛的善戰為其議和提供相當大的便利空間,以打促談效果很好。但岳飛有功名心,性格也比較耿直,與人不好相處,容易招疑招忌,好多次甚至與皇帝言語不合而撂挑子走人,與皇帝結了深怨。岳飛不大考慮高宗本人的利益,不僅和被囚敵國的欽宗有謠傳中的來往,還多次當面勸高宗立嗣,高宗本人因有隱疾(據後世醫學推斷是陽痿)而無子嗣,因此十分懷疑岳飛擁兵欲立擁立之功,犯了人臣的大忌,違背了祖宗傳下的抑武揚文的宗旨,估計也是因此引發高宗殺機,不惜破除“有宋以來不殺大臣”的祖訓。
秦檜表示,他已竭盡全力至少保全岳雲和張憲,但高宗指示全殺,他亦無奈。同僚們在岳飛被殺後不敢質問皇帝,都來質問秦檜,秦檜也不敢和不便說皇帝的意思,只好說“莫須有”含糊應對。
據透露,秦檜在遺囑中激烈指責中國知識分子(士大夫)空言誤國,“不知兵而好言兵事、不知國而好言國事”,以為慷慨激昂就能救國救民,更以為說過就等於做過了。自己不挑擔子,還好以大帽子壓人,政府只要提出一韜光養晦,就會被指賣國;只要一與金國議和,就會被指媚外,而戰爭需要大量積累,需要“暫息兵戈勤稼穡”與民生息。秦檜說自己不得不以強勢壓下這種言論,斷了不少空談者的仕途和財路,但“開罪言路罪在身後”,國事艱難又難免掛一漏萬,身後的名聲是不可指望的。有意思的是,秦檜說岳飛對知識分子的空言比他還反感,並認為岳飛本人究竟並非讀書人出身,更注重實戰成效。
秦檜在遺囑中辯解說,帝位一旦有紛爭,內戰必起,國家必亡,因此不如保全半壁江山;而即使帝室無恙,但畢竟皇帝已經對擁兵大將起了猜忌,此隙一開絕難彌合,即使岳飛本人無所謂,但手下驕兵悍將也難保萬一。至於自己事後為皇帝分謗,從公議而言,高據相位責無旁貸,為江山社稷只好犧牲自己的令名;從私情來說,高宗於他有“知遇之恩、信任之專”,他也只能為知己者死。所以,教誨子孫,高宗在位或可保秦家富貴,而高宗百年後秦家必將被清算,“民忿欲洩終需洩”。他感慨,“生逢亂世家國顛沛”,總想做點經世濟國的實事,但“為實事者均不見容於當下”,岳飛難以見容於皇帝,而他必將更難以見容於言官史冊,後世只有那些維持亂世危局的當局者才能體會他的苦心了。
據專家介紹,民間形成定見的秦檜是金國“奸細”的看法,都無實證,卻有很多反證。
南宋的史學家就留下很多資料,如李心傳寫的《要錄》說,秦檜不是金人“奸細”,只是主和派而已。徐夢莘寫的《三朝北盟會編》說,前御史中丞秦檜和家屬從金軍佔領的楚州孫村中逃歸至漣水軍丁祀水寨,只使用“逃歸”二字。熊克寫的《中興小記》說,秦檜從敵中歸來,也沒說他是“奸細”。
只有張邦昌友婿朱勝非寫的《閒居錄》說,秦檜全家及婢僕從金國歸宋,不是“逃歸”。朱勝非是擁護張邦昌的,而秦檜是一直反對金人立偽張邦昌,秦檜與朱勝非矛盾尖銳。秦檜執政時,朱勝非被廢居八年,有利益衝突,因此專家認為可以斷定朱勝非《閒居錄》所記是對秦檜的打擊報復。另有《金人南遷錄》說,天會八年,金國諸臣害怕宋朝君臣報復,主張放縱秦檜歸宋朝。然而《金人南遷錄》是一本謬誤百出的書,此書對秦檜的敘述是“曉然傅會”,是錯誤的。
而從宋高宗的詔令中可以看到趙構是熱烈歡迎秦檜逃歸宋朝,他將秦檜比作漢代的蘇武,常持漢節。秦檜自己寫的《北征紀實》中,可以看到他在金軍中想盡千方百計,最後才能逃歸宋朝,情節十分具體,絕難杜撰。秦檜逃回宋朝,皇帝趙構稱讚秦檜“忠樸過人”,比作蘇武,朝中宰相重臣如範忠尹,李回等人說秦檜是忠臣,使許多朝臣不再懷疑秦檜是“奸細”,李綱書寫讚揚秦檜“精忠許國”,“立大節於宗社傾危之秋”。這充分說明金人並不是縱使秦檜歸宋朝。
-
3 # 大何大何
這是網路上的調侃語,帶有幽默和諷刺之意。其實真正歷史上,南宋高宗趙構的性格是聰明軟弱、苟安猶疑,與英明神武是不沾邊的;秦檜為迎合高宗趙構之意,害死了民族英雄岳飛,說他忠君還是可以的,說他愛國就有點勉強了。
-
4 # 史道驛站x
歷史對於一個人的評價往往有許多因素,作為帝王丟失土地就是恥辱,其它的功績都是其次。作為臣子賣國求榮,坑害忠良,也是不可饒恕的,所以宋高宗再英明神武,秦檜再忠君也是枉然,肯定會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宋高宗趙構(1107~1187),字德基,南宋的開國之君,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的弟弟。史料記載趙構天資聰明,記憶力特別好。靖康之變宋徽宗和宋欽宗被擄,北宋宣告滅亡,康王趙構因在外駐守,躲過劫難,國不可一日無主,於是他在眾人的擁戴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建立南宋政權。
按說靖康之恥的家仇國恨,應該激起趙構的鬥志,他要想辦法救出父母和兄弟姐妹,可他竟然沒有這樣做。雖然迫於形勢,任用岳飛和韓世忠等名將抵禦金軍,但同時又重用主和派王倫和秦檜等人,讓打擊金人的戰爭處處受阻。在主和派的唆使下,宋高宗用十三道金牌令調回岳飛,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成為歷史的罪人。
趙構的生母是韋賢妃,1108年,趙構封被為廣平郡王,1121年,封康王。趙構從小就非常聰明,知識面很廣,記憶力又特別強。這都說明趙構不是個沒有能力的人。1126年,也就是靖康元年,金人入侵大宋,幷包圍了都城開封。趙構曾代表北宋同金人談判,趙構去到金營,被金軍扣留,但趙構並不計較個人安危,他義正言辭,使金人對趙構刮目相看,後回到大宋。從這點上看,趙構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當金人再次包圍開封時,趙構臨危受命,成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靖難發生時,宋欽宗急令他救援,可趙構卻帶兵轉移到了山東,真有點見死不救的意思,後來直接導致宋徽宗和宋欽宗二帝被金人擄去。
靖難發生後,趙構帶領他的人馬,一路南逃,在應天府稱帝后,再逃到揚州,直至逃到臨安(今杭州)才算安穩。當時南宋的軍事勢力並不弱,而且有韓世忠、岳飛等一批名將,完全有能力打敗金軍,真不明白趙構為什麼一味地退讓議和。
說到這裡我們還是來了解一下趙構其人,趙構實際上和他父親宋徽宗一樣,也是一位藝術家。他精通詩詞歌賦,懂得韻律音樂,擅長書法、繪畫也是他的拿手好戲,在北宋文化的影響下,他也非常厭倦戰爭,想偏安一隅,做他的安樂皇帝。加上身邊有秦檜等小人的挑唆,致使他只求安逸,當然我也不否認他的愛民之心,戰爭是需要經費的,這些都需要老百姓負擔。
既然秦檜出場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大奸臣。秦檜(1090~1155年),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115年,秦檜中進士,先後被任命為中詞學兼茂科、太學學正、左司諫、御史中丞等職務,當時也是滿腔報國熱情。靖康之變(1127年)後,同宋徽宗和宋欽宗一起被俘。受到金人的酷刑折磨,有人說他此時已變節。1130年,秦檜回到南宋都城臨安,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力主宋金議和。1131年,升為參知政事,隨後拜相。秦檜雖有才學,可他卻打擊陷害抗金將領。
南宋定都臨安後,由於一直主張同金人議和,割地納貢,得到相當一段時間的安寧,人民的生活相對穩定,出現了繁榮的局面,秦檜為相近二十年,也做了一定的業績,但都不能掩蓋他和宋高宗趙構一起坑害岳飛的事實,因此說趙構談不上英明神武,秦檜也說不上是忠臣。
-
5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黑變紅)
英雄也有假英雄,騙了千年中華空。
文章與書任人寫,強盜論證黑變紅。
-
6 # 星夜的眷戀
我們通常說到岳飛,就會想到一個非常大的奸臣,那就是秦檜。人們對秦檜的印象,那就是十足的奸臣,又只會想到自己的利益不管國家利益,還害死了岳飛。如今的岳飛墓前跪著的兩個鐵人,即秦檜夫婦二人,成為後人唾罵譴責的元兇。後來透過戲劇、演義、小說等等的文學加工宣傳的影響,秦檜殺害岳飛的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也成為了不容爭論的鐵案。
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秦檜正名,岳飛到底是不是秦檜所害的呢?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定都南京應天府,建廟稱帝,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南宋政府初立,宋高宗趙構剛剛登基,而金國經常到來南宋境內燒殺搶掠一番。趙構對這件事情是非常的忌憚的,但是又沒有什麼好的計策可以來對付,朝廷的官員不團結,有的人說要和金國開戰,有的人說要求和,可謂是外憂內患。
紹興十年七月十八日,岳家軍在郾城、臨潁等地大敗金兵,兵臨大宋故都開封城下。就在此時,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急腳遞,詔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本欲抗命,奈何詔令措辭一道比一道激烈,劉琦、張俊兩路大軍已經後撤,同時又斷絕了岳家軍糧草供應。岳飛仰天長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趙構為什麼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呢?
一:功高震主
因為趙構覺得岳飛在軍中的威望超過了自己,功高震主,感覺到了威脅,便生殺岳飛之心,但畢竟岳飛是功臣,不能親自出手,寒了其他文臣武將的心。
二:迎二聖
一旦岳飛打敗了金國,並且接回了“二聖”也就是宋微宗和宋欽宗,威脅到自己的皇位。皇位只有一個,而皇帝卻有三個。為爭奪皇位,自古以來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的事例還少麼?
這是秦檜也感到岳飛的軍功對自己仕途的威脅,於是,兩人一拍即合,秦檜也就當了替罪羊.所以呢,皇帝發了18道金牌,迫使岳飛退兵,秦檜又以"莫須有"之罪名誣告,皇帝就可以借秦檜的手殺掉岳飛。
岳飛一死,自己的所有顧慮都可以消除了,秦檜認為自己很聰明:不但得到了趙構的恩寵,還殺了岳飛,去除心腹大患。趙構更聰明,既解除了威脅,又不擔心遭受世人罵名,退開一萬步講:假如秦檜沒有得到趙構的許可,他敢對南宋的擎天之柱岳飛下手嗎?所以趙構這位南宋最高的掌權者才是最後殺死岳飛的那個幕後黑手。
-
7 # 95後佛系貓小白
靖康之變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建立南宋。並且在建立初期,任用抗金派李綱為宰相,這一點上,宋高宗趙構,還是對宋朝的延續是作出了貢獻,是值得肯定。
但是在隨後的金兵奔襲揚州,他出現了“建炎南渡”等一系列舉措,這就不可能稱得上英明神武了。甚至在後來,居然還繼續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訴自已逃到南方後的困境,要求金朝統治者“見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進軍,從而不對抗金作戰做出有力的部署。九月,金兵再次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甚至後面一度漂泊海上。 等到建炎四年,金兵撤離江南後,他才又回到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後將臨安府定為南宋的行在。
雖說宋高宗也曾經安排岳飛等抗金將領作出抗金的軍事部署,但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作為與金國求和的籌碼,壓根沒想收復失地。而後又重要秦儈等投降派,牽制岳飛等人。並與秦檜製造岳飛父子謀反冤案,以“莫須有”的罪名加以殺害,而後同金朝簽定了屈辱投降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
-
8 # 今古大觀
北宋末年的康王趙構,確實英明神武!他和張邦昌同去金營為人質,張邦昌嚇得身似篩糠!趙構面對金帥,毫無懼色!金帥斡離不看趙構像將門虎子,以為趙構根本不是什麼親王,要求換人,趙構才免過一劫!趙構做了南宋皇帝后,與以前判若兩人!金人搜山檢海捉趙構時,成了善於逃跑的皇帝,哪管百姓死活,自己能逃命就萬事大吉了!真實的南宋皇帝趙構,畏金人如老鼠見到貓,還因此落下病根,不能生育!康王趙構和南宋皇帝趙構,真是沒法比,真是皇權把人改變得面目全非!
無獨有偶,秦檜和宋高宗一樣:北宋末年的秦檜也是忠君愛國的主戰派!南宋初年的秦檜,大權在握,位高權重後,成了自私自利的小人!應該說他們都是權力的犧牲品!因為權力把他們變成了魔鬼!
-
9 # 為國釣魚
謝小蜜及諸位邀
研究兩宋之交最重要的三部基礎史料是《宋史》、《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在這三部史書中,北宋末年的趙構的確英明神武,秦檜的確忠君愛國。可歷史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漫談——趙構與秦檜的自我救贖“英明神武”趙德基趙構英明神武的形像來自於靖康元年初出使金營的表現
朝廷議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遣宰臣授地,親王送大軍過河。欽宗召帝(趙構)諭旨,帝慷慨請行……
靖康元年正月趙構、張邦昌接受了一個出使金營割地、納款、護送金軍撤離的任務。我們注意到,先有欽宗命趙構出使,再有趙構慷慨請行。也就是說,趙構並沒有主動要求出使,在欽宗當面下令時,趙構也沒有退縮的餘地,就如後來換上肅王一樣,談不上慷慨不慷慨的問題。那麼趙構在金營的表現如何呢?
金帥斡離不留之軍中旬日,帝意氣閒暇。二月,會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夜襲金人砦不克,金人見責,邦昌恐懼涕泣,帝不為動,斡離不異之,更請肅王。
~《宋史》高宗一
趙構在金營中“意氣閒暇”,姚平仲夜襲金營失敗,金軍統帥向被扣留在金營的趙構和張邦昌問罪,張邦昌嚇尿了,趙構卻依然是一幅山崩於眼前而不變色的從容態度。
實際上故事中的人物就三個,金軍統帥斡離不當年八月打了一場馬球后洗了個冷水澡就病死了;張邦昌當年九月被趙構賜死於潭州平楚樓。
當事人就趙構一個人還活著,他在金營的表現就完全取決於他自己的表述,即使趙構說斡離不跪在他面前涕泣求饒,咱也沒辦法反對。
但是,趙構真的有膽氣嗎?我們看兩件事
1.曲線行軍
汴梁被圍後,靖康元年十二月欽宗任命唯一不在京城的皇子趙構為兵馬大元帥,統領諸路勤王軍隊解汴梁圍。至靖康二年二月,趙構身邊陸續聚集了宗澤、黃潛善、汪伯彥、楊惟忠、梁揚祖、高世則、趙哲等路八萬兵馬,另有劉光世、範致虛、向子湮、趙野、趙子崧、範訥等聽從元帥府號令的勤王軍隊。趙構控制的軍隊人員規模在二十萬以上,對外號稱百萬之眾。
趙構聲勢浩大到使金軍如逃跑一般離開汴梁。
(靖康二年四月辛酉)是日,敵營始空,其行甚遽,以勤王兵大集故也。~《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4
但是趙構並沒有試圖解救汴梁向金軍發起主動攻擊,也拒絕了宗澤奪取李固渡切斷金軍歸路的建議。留給宗澤五千士兵和兩千新招降的盜賊後,趙構帶領元帥府直屬主力由磁州→相州→大名府→陽穀縣→東平府→濟州,繞著汴梁走出了一道優美的弧線。
2.隱疾
趙構在北宋時期生了四個女兒,跟他的元配康王妃邢秉懿一起都被金軍擄走了,建炎元年六月趙構還生了一個兒子趙(上甫下方)就是元懿太子,因苗劉兵變時曾被擁立改元明受,也稱“明受太子”。可後來為什麼他會連一隻蛋都生不出來了呢?
比江都宮中方有所御幸,而張浚告變者遽至,矍然驚惕,遂病董腐。故明受殂後,後宮皆不孕。~《朝野遺記》
建炎三年二月三日上午十點左右,趙構正在揚州行宮中與宮女劇烈地為愛鼓掌,突然聽聞張浚派來的信使嚷嚷著天長軍失守的訊息,嚇得趙構扔下百官,胡亂套上褲子就跑路去了。這一驚給趙構留下了終身遺憾,患上了“董(陽)腐(痿)”隱疾,從此再也不能正常地做他愛做的事
英明的趙構沒有想過如何挽救北宋於未亡,他跑到了山東去阻擊北返燕雲的金軍;趙構也沒有想過如何化解迫在眉睫的存亡危機,他上午十點還賴在床上做他愛做的事
神武的趙構沒有考慮過如何與金軍作戰,他圍繞著金軍走出了一道令人十分懵逼的行軍路線;趙構的膽量如果真的“山崩於眼前而不變色”,他應該可以淡定從容地啪完再跑,反正也耽誤不了幾分鐘
可以肯定的是,紹興議和前趙構英明神武的形像都還沒有確立。直到紹興十三年二月秦檜的親信李文會告訴他
癸亥,殿中侍御史李文會入對。文會以朝廷方守和議,不言兵,乃奏仁義之說……
李文會在高度讚揚了趙構信守和義、不言兵事、實乃曠古仁君後,話鋒一轉,談到靖康之難時的趙構
“曩者金人犯闕,陛下毅然請行,志存宗社……”
李文會的話使趙構頓覺醍醐灌頂,五天之後他跟秦檜談起與李文會這次愉快的奏對時說:
此後五日,上謂秦檜曰:“文會力陳仁義,甚善!朕令錄一本置之几案,欲常觀覽。”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8
趙構命人把李文會的話詳細地記錄下來,放在辦公桌上時常欣賞。當然,在時常觀覽中趙構會牢牢地記住自己在北宋末年幹過些什麼
李文會這段話是目前能找到的趙構擔任割地出使金營時從容神武的原始版本
“忠君愛國”秦會之我曾經說過,秦檜這一輩子從來就沒有幹過一件有益的事。這句話依然有效
從靖康元年正月至靖康元年十一月秦檜的升遷之路我們看到,秦檜一直在押寶
正月初三欽宗下“親征詔”,初四秦檜上疏“論邊機四事”,搭上了主戰的主旋律,由“太學正”升為“職方員外郎”,成為朝官
二月初三主戰派失勢,李綱、种師道被罷,同日秦檜借職禮部侍郎,與李(木兌)、路允迪、程瑀一起擔任大宋割地使“奉地圖交割三鎮”
秦檜態度誠懇,割得一手好地,不但金人高興,北宋朝廷也很滿意,在主和派李回、主降派吳開的共同推薦下,秦檜正式升任殿中侍御史,成為臺官
在主和、主降派當政時,秦檜混得風生水起,升為左司諫
八月种師道得到複用;十月欽宗下哀痛詔;命河北、河東諸路帥臣便宜行事;金軍已不滿足僅割三鎮,割地失敗;種種跡象顯示國策常變的欽宗已經不再完全相信主和派和主降派,欽宗終於認識到一昧議和並不能得到和平。十一月七日北宋議棄三鎮,秦檜是三十六名反對者之一,再次變身主戰派。秦檜果然再次押對了寶,得到欽宗賞識,升為試御史中丞
十一月二十六日,汴梁被圍,城破在即,北宋[遣濟王栩、何慄、秦檜、李若水、司馬樸相繼至金軍議和。《甕中人語》],這一次秦檜的差遣是納款使。
城破在即,這個納款使並不丟臉,相反還有那麼一點承擔責任努力爭取的味道。不過,與秦檜一起任納款使的其他四位,要麼被擄守節而死,要麼捨身護君被毆而死,沒有一個避事的。只有秦檜從金營回城後便強烈要求退休,所以我們在“存趙書”中看到秦檜的署名是“試御史中丞致仕”
秦檜的升遷之路就是一場偷雞遊戲,他既不主戰也不主和,他只管如何才能暗合上意獲得升遷;秦檜在北宋將亡時要求退休,意思就是你們快玩完了,老子就不玩了,別踏馬連累我
這些事沒有一件與“忠君愛國”有關係
剛才我們提到的“秦檜存趙書”其實是一場秦檜主導、由趙構、張邵、和秦檜的親信李文會、餘堯弼、楊願等人參演的歷史騙局。這個騙局不但騙過了南宋以來絕大多數史家,也騙過了近現代所有的宋史大腕
秦檜存趙書南宋版見於《宋史》秦檜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三朝北盟會編》卷80。歸根到底一句話,主張金人復欽宗之位,[復嗣君之位,以安四方之民。]秦檜上金人書的時間被標明是靖康二年二月癸酉,靖康二年二月辛酉朔,癸酉就是十三日
秦檜存趙書金國版見於《大金吊伐錄》卷3,秦檜乞求金人[於趙氏中推擇其不預前日背盟之議者,俾為藩臣。]立宗室子弟中沒有從政經驗的人作金國的傀儡。秦檜在書尾的落款是天會五年二月十四日,朝散郎、試御史中丞致仕秦檜狀。
兩個版本的內容和時間都不同,哪一份才是真正的秦檜單獨上書呢?
李心傳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採用的底本是《高宗日曆》,而《高宗日曆》經過秦檜祖孫三代反覆修改,早已面目全非。李心傳一邊抄錄引用一邊十幾次在書中吐槽這玩意真不能信。例如
逮其擅政以來,凡所記錄,莫非其黨奸佞之詞,不足以傳信天下後世矣!~《要錄》卷148
天下後世果可欺哉!?臣考其故,紹興十二年以前,日曆皆成於檜子熺之手。~《要錄》卷122
李心傳在考據《日曆》的同時,對有爭議的問題他大多廣泛引用其他人的著作進行補充說明。
錄完秦檜乞立趙氏狀後,李心傳引用了王明清的說法
王明清《揮塵後錄》雲:秦會之靖康末議狀乃馬先覺建議,會之不答。少焉稿就,呼臺吏連名書之,會之既為臺長,則當列為首,會之猶豫。先覺率同僚合辭力諸,會之不得已始肯書名。所以秦氏藏本猶雲檜等也。
紹興中,先覺甥何(王充)上其稿,會之大怒,竄(王充)嶺外。
秦檜乞立欽宗書流傳開後,馬伸的外甥何(王充)把自己家藏的乞立欽宗書交給朝廷。兩份內容相同署名不同的上書放在一起比較,任何有智商的人都會知道秦檜撒謊,竊人之功,這不是公然拆秦相公的臺嘛。秦檜見書大怒,忿然將何(王充)貶到了嶺外。
李心傳錄完王明清的說法後認為這種說法簡直太荒謬了,令人不可思議。李心傳認為南宋樹立的忠君愛國的典型“秦檜乞立欽宗書”經過趙構親自稽核,廣為流傳,不可能是假的。所以他批評王明清,此段毀檜太甚。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
真的是王明清在刻意詆譭秦檜嗎?其實不是,是李心傳自己沒有把自己記錄的史料融會貫通,得出了一個錯誤結論。我們來看一看在李心傳記錄的史料中,“秦檜乞立欽宗書”是怎樣出爐的吧
前面我們提到,紹興十三年二月秦檜的親信李文會主動為趙構洗了個澡,秦檜此舉不過是投石問路,希望趙構能投桃報李,為洗自己打下基礎
(紹興十三年閏四月)己酉,吏部員外郎王揚英乞命史官編《靖康建炎忠義錄》。這個王揚英就是和秦熺一起編修太后迴鑾始末被李心傳吐槽的前秘書省著作郎。他升官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趙構把靖康~建炎間的話語權全權授予當時由秦熺把持的史館
(紹興十三年九月)丙寅,給事中兼修玉牒官楊願言:“本所見修玉牒,合載靖康末推戴趙氏事。竊慮太師秦檜有當時建議文字,可見本未,望令抄錄封送本所照用。”從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0
楊願是秦檜的鐵桿親信,秦檜和万俟卨交惡後指使臺諫交疏彈劾万俟卨,迫使万俟卨辭職出守外郡,臨行前趙構對万俟卨百般撫慰,再次激怒秦檜。秦檜指使楊願出面封還錄黃,把万俟卨的委任狀還給了趙構,迫使趙構改命万俟卨出守宮祠。楊願是為了秦檜不惜得罪趙構的官員之一。
(紹興十六年八月)庚戌,秦檜奏:“臣昨準玉牒所取,臣曏者圍城中推戴趙氏事蹟,乞經聖覽,降付本所。”上曰:“卿忠義之節,書之信史,萬世不朽。”
檜(足叔)(足昔)退避。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5
從楊願提議到秦檜乞立欽宗狀最終完成花了整整三年時間,基本上可以肯定這份文稿並不存在,否則別說抄寫,繡也繡完了。而符合“忠君愛國”主題並且與秦檜相關的還是拿馬伸寫的那份
有意思的是趙構猛誇秦檜忠義之後秦檜的態度
恭敬可以理解,在趙構的協助下,秦檜在南宋史書中他乞立趙氏藩臣這個黑點洗乾淨了,配合表演一下恭敬在情理之中。但是,這樣一個忠義書於信史,可以讓秦檜萬世不朽的光輝點被收入史館,本應是一件天大喜事,秦檜在不安什麼?
大機率是秦檜仍在擔心“天下後世果可欺哉!”
綜上,兩宋之交時趙構“英明神武”,秦檜“忠君愛國”,不過是趙構一夥和秦檜一夥互相吹捧,配合洗白的結果。
-
10 # 使用者3919268242451
趙構是趙宋王朝的中興皇帝,是南宋漢人政權的旗幟,是漢人劃地立國的理論基礎。張俊、韓世忠、秦檜等人再有本事也只能在趙構這面旗幟下發揮,想自己獨樹一幟不好使,或者難度相當大。至於岳飛一介武夫就更不值一提。並且趙構為中興之君,使及及可危的漢人政權起死回生,也須是有非凡的能力和智慧。從趙構給岳飛的親筆手詔,可以看出趙構駕馭群臣的能力和智慧,不卑不亢恰到好處。
秦檜做南宋宰相十八年,至忠至勤協助高宗趙構治理及及可危的南宋漢人政權,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充裕國庫,為南宋的抗金斗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前線作戰,士兵要吃飯要武器要軍餉,岳飛級別的軍官月薪合現幣三、四萬元,錢從何來?秦檜協助高宗皇帝治國富民,至死無貪無腐,可為文不愛錢的典範。死後被高宗朝庭封申王,諡號忠獻,名副其實。
宋金議和是宋金兩國長期戰場對峙的結果,金不能吃掉宋,宋也無法驅逐金。長期的戰爭大量消耗著兩國的人力財力,兩國朝野百姓都有休生養息的願望,這是宋金兩國議和的基礎和根本原因。
在秦檜、岳飛問題上,元修宋史、金史有著鮮明的立場和直接偏見,處處以貶低他人、汙衊秦檜吹噓岳飛為主線,這是修史史上最大的不公正。
岳飛被判罪處死,大理寺判決寫的清清•楚楚,完全是其咎由自取,從頭到尾都依法行事稱量。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制度下,皇帝殺大臣的唯一的合法行為。秦檜身為治國宰相,對國家朝庭負責,依法懲治犯罪,職責所在,無可非議。
回覆列表
縱觀古今,歷史的發展總是異常相似,一個鼎盛王朝的衰敗,必然使整個國家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拿大漢來說,漢朝繼承大秦的根基,勵精圖治,在此之上足足發展了400餘年。然而漢朝被滅國,也讓偌大的一個帝國分裂。同樣,唐朝之後的宋朝也不免有些相似之處——強大之後必有衰退!原因也是,漢唐都是有中原民族建立起來的鼎盛王朝,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壓力著實不小,加上一些強制性的思想觀念轉變,在中原民族衰敗的時候,各少數民族為擺脫束縛,反客為主是必然的,同時,中原王朝處在統治力最弱的時期,被蠶食,加上內政的腐敗,被動是必然的。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在唐漢這樣的大王朝之後,並不是被一個國家打敗,而是經過長期割據之後才能再次統一。宋出現在唐朝衰敗之後,中原民族從上至下對戰爭是非常抗拒的。各個地域的反抗中可看出,在這樣的環境中想要勵精圖治,再創輝煌是比較難的,至於說趙構和秦檜的功,我覺得沒有可述性,這兩個人只不過是加速了宋的滅亡而已。當然,歷史如果可以重寫,誰又不希望大宋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