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03564729493

    隨著白天逐漸變短,冬眠季節一天天地臨近了。那些生活在我們周圍,在花園中“做客”的小型哺乳動物和昆蟲正在為漫長的冬日深眠做準備。

    秋天過去,冬天的腳步就近了。有多少動物正準備在冬天呼呼大睡呢?熊,還是蛇?如果只知道這些,那你該仔細地讀讀下面這份長長的“冬眠名單”了。

    究竟誰在忙著為冬日長眠做準備?

    刺蝟著手準備著,蝙蝠亦是,甚至連小小的玳瑁蝴蝶也不例外。睡一整個冬天是它們“對付”寒冷天氣、短暫日照以及一年中食物最匱乏的季節的有效方法。

    是的,在冬天,鳥類可以飛到更溫暖的地方。但是,小型哺乳動物和昆蟲卻沒那麼大的本事,所以它們進化出了不同的生存策略。

    冬眠和冬眠不一樣

    冬天,對那些需要每天進食的小動物來說,是一個挑戰。有翅膀,可以飛到溫暖的地方,沒有,就要冬眠。而冬眠有兩種方式。一種稱為“專性”冬眠,比如歐洲刺蝟、山貓及許多齧齒動物,每年的這個時候它們都會自發地、準時地進入冬眠狀態,與食物供應或者天氣夠不夠冷無關。另外一種則稱為“兼性”冬眠,選擇這種方式冬眠的動物,只有感到寒冷或者食物不足時,才會進入冬眠狀態。

    進行專性冬眠的動物會經歷顯著的生理變化。首先,要為數月不吃不喝做準備。冬眠之前, 它們會成為名符其實的“吃貨”,像參加增肥比賽似的來囤積脂肪。除了面板下的白脂肪增多之外,這些動物的腦部、心臟和肝區的棕色脂肪也有所增長。棕色脂肪能夠在它們春天醒來的時候快速燃燒,為身體恢復提供額外的熱量。

    一旦脂肪儲備完成,睡眠地點敲定,哺乳動物的心率會下降95%,同時體溫也隨之下降。如果體溫降得太低,刺蝟也可能在冬眠中醒來,以便喚醒心臟來為身體升溫,不過很快它又會沉沉睡去。至於蝙蝠,它們也是“專性冬眠者”,心跳可以從正常的每分鐘400下降到每分鐘25下,呼吸慢到每小時一呼。偶遇冬眠蝙蝠的人經常會以為它已“死翹翹”了。

    各有各的冬眠樣

    許多小型哺乳動物,像倉鼠和松鼠,會呈現一種“蟄伏”的輕睡眠狀態。沉沉睡過一段時日之後,它們會醒來吃點兒東西,然後再倒頭繼續睡。

    不過,“睡眠之王”還得數榛睡鼠,這是一種喜歡在樹上活動、愛吃榛子的“小可愛”,以特別能睡而聞名。如果天氣太惡劣,它們一年中能足足睡上9個月。為了睡好,榛睡鼠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在睡眠準備階段,它們會蒐集榛果、黑莓、接骨木莓、花和昆蟲等,來豐富食物儲備。然後,它會關掉自身的新陳代謝,降低心率,把體溫降到摸上去身體冰涼,就如同死了一般。《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劉易斯·卡羅爾一定特別瞭解榛睡鼠,才把它寫成蜷縮在茶壺裡睡覺的小精靈。

    爬行動物也是冬眠的參與者之一,但它們的代謝過程與哺乳動物的代謝過程有所不同。當秋天來臨,環境氣溫逐漸下降,要開始為數月冬眠做準備時,青草蛇和其他爬蟲類不是選擇大吃特吃,而是選擇少吃,甚至不吃。不過偶爾,它們會喝點兒水然後再去冬眠。

    蛙一類的兩棲動物需要冬眠以熬過寒冷少食的冬天。天氣變冷的時候,大部分青蛙會離開它們生活了一夏的池塘,去附近的地下尋找能夠躲開天敵的庇護所。青蛙新陳代謝的速度、呼吸和心跳頻率都會降到極致。即使大地被凍得硬邦邦的,它們也能頑強地存活下來。

    一些青蛙會滯留在池塘裡,它們也靠降低新陳代謝的速率來抵禦嚴寒。但如果池水結冰,它們會缺氧,從而出現生命危險。所以,如果你在冬日池塘裡看到一隻冬眠的青蛙,可以將它上面的冰塊敲碎或者澆熱水融化冰層來幫助它。或者,你也可以在冰層表面放一個乒乓球以防池水凍得過於結實。

    昆蟲也要冬眠

    在動物世界裡,許多人認為昆蟲壽命短,可能不到冬天就死了。其實昆蟲也會冬眠的,一些我們熟悉的小傢伙也會以一種休眠的狀態越冬。蜜蜂、蝴蝶以及其他昆蟲入冬時會尋找一處僻靜、不被打擾的“住所”安頓下來。蝴蝶中的一些品種,比如小的玳瑁蝴蝶、孔雀蛺蝶和黃鉤蛺蝶活到深秋並沒有死,只是冬眠而已。多翼蛾、文涅尺蛾、朽木夜蛾這些蛾類會在花園裡選擇黑暗的、乾燥的地點冬眠,有時甚至如小玳瑁蝴蝶和孔雀蛺蝶一樣藏在人類住宅裡。瓢蟲也會冬眠,它們常常成群結隊地在樹根下的縫隙裡或者在成堆的枯葉中過冬。或許,你會在家裡的某個角落裡發現瓢蟲的身影。如果是這樣,那最好把它轉移至室外,因為與室外相比,室內相對暖和,瓢蟲容易醒,但它又不太容易找到食物,會餓死的。

    動物冬眠探秘

    為什麼許多動物選擇冬眠呢?歸根結底,促使大部分動物選擇冬眠的主要原因是外界的環境變化,像日照時間變短,氣溫下降等。寒冬迫近時的一個比較重要的訊號是食物短缺,這讓它們關閉身體的新陳代謝來維持生命。

    至於動物是如何進入冬眠的,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找到誘發動物冬眠的因素,至少可以揭示一些齧齒類,比方說北美地鼠準時冬眠的原因。許多研究認為,夏天結束的時候,參與冬眠的齧齒類動物的血液中會產生一種類似鴉片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給它們的大腦發出訊號,促使它們在生理和行為上有所反應,做好物資和生理上的準備,如心率降低和體溫下降。

    為什麼人類不冬眠

    當動物們爭前恐後地以長眠來抵抗寒冬時,我們人類似乎無動於衷。即使大雪紛飛,人類也沒有選擇窩在鴨絨被裡冬眠,這是為什麼呢?和食物供應有關。

    人類屬於靈長類,而冬眠現象在靈長類動物中並不普遍,只有少數靈長類能夠冬眠,比如肥尾鼠狐猴就是一種選擇冬眠的靈長類動物。其他大多數靈長類動物都能夠在食物減少時,到處尋找食物。而且,我們的祖先生活在熱帶,根本沒有冬眠的必要。

    另外,人類是狩獵者,會隨著狩獵的動物遷徙。夏天,人類可以住在偏北的地區,而在冬天,人類可以搬至稍南的地方。隨著獵物走,無論夏天還是冬天,都可以吃到食物。冬眠?這個招數對人類來說,意義不大。

    雖然在人類歷史上,的確有幾千年的寒冷氣候夠人類受的。但這區區千年,尚不足以讓人類演化出冬眠的越冬模式。更重要的是,人類利用工具的能力突飛猛進,火、保暖服以及具有更好保暖效能的房屋都幫助我們避開了嚴寒。

    有暖和的屋子,有足夠的食物,我們為何還要去冬眠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箱冷藏數字高低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