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哥哥123

    老羅為了突出關羽,如果諸葛亮處理了,老羅如何突出關羽?說他重情重義,說白了還是抗命,無視軍紀,這也是諸葛亮北伐一敗再敗的原因啊,沒有一個嚴明的軍紀,如何帶好一支隊伍。而且歷史上是劉備親自追擊曹操,追到華容道,劉備慢了一步,被曹操跑了

  • 2 # 星海拾史

    關羽放曹是羅先生杜撰的,其實是因為曹操跑得快,沒追到。馬謖失街亭倒是真的,這是因為馬謖特別狂,本來王平提了一個較為妥當的建議,築營堅守,他不聽,要把軍隊帶到山上去,不知道想什麼,結果被張郃鑽了空子,大敗而歸。

    關羽放曹我覺得根本不會發生,關羽礙於情面也不會答應去截擊曹操,誰會讓自己陷入忠義兩難全的困鏡呢?就算真發生了這樣的事,諸葛亮也沒有權利去審問關羽,劉備可還在呢,一切都由他做主,他說鹿是馬你都得照著說;憑藉劉備的性格,肯定不會殺關羽的,頂多重罰一下做做樣子。古人雖然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這是要皇帝同意的情況下才行,生殺大權還是在皇帝手上的,人家只不過做做樣子,給百姓看而已。

    馬謖失街亭為什麼不能被原諒呢?因為他和諸葛亮走得特別近,諸葛亮又是以執法嚴明聞名;現在他的親信犯了殺頭罪,又姑息不管的話,諸葛亮就成了居心叵測的權臣,這勢必導致軍心渙散、朝野動盪。要知道馬謖還是諸葛亮力保的,還讓行軍多年立功無數的王平當他副將,失了街亭真是丟盡諸葛的臉了。

  • 3 # 啦啦啦19316

    我看完三國後的觀點是,關羽傲氣很重,對諸葛亮的諸多行為都有意見,心裡不服氣,諸葛亮知道這一點,需要給關羽一個下馬威。所以讓他立下軍令狀,而且,他也知道關羽是不會殺曹操的。曹操不能死,諸葛亮也是知道的,需要用曹操牽制孫吳,否則以劉備實力,當時肯定不能到後來三國鼎立

  • 4 # 漁岸踏歌

    關羽自傲,曾受過曹操恩惠,對於華容道放過曹操,有謝恩的意味。羅貫中先生將此事是作為關羽仗義的一個事例來描寫的。劉備是一把手領導,以他對關羽的倚重,諸葛亮哪敢殺關羽!關羽這個個性給他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埋下了禍根。馬謖則不然。他儘管是諸葛亮好朋友馬良的弟弟,但畢竟沒有關羽那樣的後臺。只有殺他立威,成本較低!法度不嚴謹也是蜀漢失敗的原因之一!

  • 5 # 李合書友會

    時間不一樣,一個是在劉備創業初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另一個是,諸葛亮已經聞名天下。人在什麼時候最不能犯錯,就是自己已經出名了的時候。“人怕出名豬怕壯”,這話一點沒說錯。用在這也很合適,如若關羽不放走曹操,可能他就沒有那麼火;守荊州哪些年,他就是靠著自己的威名才使江東俊傑不敢靠近。關羽給曹操恩惠,江東人想著曹操一樣會給關羽恩惠。加之他是老闆的生死兄弟,結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而馬謖不一樣,馬謖是馬良的弟弟,哥倆來蜀國就跟諸葛亮學習文韜武略。可惜馬良在跟隨劉備東征時亡故,不然後來諸葛亮可能沒那麼累,當然到最後劉備也沒有對此作出任何評價。馬謖就像諸葛亮的乾兒子一樣,隨軍出征,學識也不少。關係不一樣,諸葛亮是給老闆工作的,自己的親屬犯錯怎麼可能不作處罰呢?除非你也不想幹了。

  • 6 # 張永科38

    各有三種原因:O甲,關羽立軍令狀,①關羽傲物氣高,孔明要與其睹軍令狀,主要是煞一煞關羽的傲氣!根本就沒想殺他!②創業初期,將才難得,因這事若殺關羽,就顯得孔明不知事體之輕重,因此,孔明不會這麼做!③關羽是主人的結義弟兄,孔明若殺之,張飛豈能容忍?再說,劉備寧可不要諸葛亮也不能殺關羽!這點道理孔明又豈能不知?O乙,馬謖立軍令狀。①當時戰事吃緊,孟達新敗,司馬懿乘勝來取街亭,馬謖主動請纓,並誇下海口。結果根不聽諸葛亮所囑,又不聽王平之諫,幾′乎造成全軍覆滅!孔明幾被司馬所擒,幸以空城計逃生,不殺,這口惡氣難出!②追思先主所囑,馬謖言過其實,視三軍性命如兒戲,此等無用之人留之無益,該殺!③即立軍令狀,必當執行,嚴肅軍紀,以儆效尤!必殺無疑!主要是馬謖能力太差,留你白吃乾飯!若有相當能力,雖敗,孔明也不會殺他。OO有以上三不能殺,和三必殺,所以同為立軍令狀之人,而生死有天淵之別!

  • 7 # 眾裡尋她仟百渡

    羅貫中先生寫《三國演義》的手法非常高超,三分虛構七分史實,所以,虛構的部分需要很巧妙地與史實銜接,至少不能出大的差錯。

    捉放曹,就是一個虛構的情節,目的就是要突出關羽的忠義。歷史上並無此事,曹操根本就沒走華容道,當然也就不可能有所謂的軍令狀的事情。更何況,赤壁之戰時諸葛亮還沒掌權(諸葛亮真正掌權,要等到劉備託孤後了),所謂的借東風,連環計,都只是虛構的故事。當然草船借箭是有的,但那是人家魯肅乾的,跟他沒半毛錢關係。既然是虛構的,那就要跟後面的“七分史實”銜接上,如果虛構期間弄死了,那後面怎麼銜接,怎麼編?後面的“單刀赴會”(這也是魯肅乾的,嫁接給關羽了),水淹七軍就沒法寫了,所以,在這個虛構的情節裡,關羽是無論如何不能死的,否則就圓不回來了。

    馬謖則不同了,失街亭這個情節,除了很少的一點細節是經過修飾的,大致情況就是史實,馬謖也的確受到了追究。同時受到連累的,還有《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他爹。

    而且,馬謖之敗,諸葛亮是負有極大責任的。馬謖與諸葛亮私交很好,《三國志》記載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然而,劉備臨終前曾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當然,馬謖的才能還是有的,諸葛亮在南征前,馬謖就曾提出過很好的建議,諸葛亮也採納了,獲得了很好的收效。據裴松之引注《襄陽記》載:謖對(亮)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

    或許,正是因為有這件事,諸葛亮才會對馬謖青眼有加。並且不顧其他人的反對,越級提拔馬謖,讓他在諸葛亮出岐山時擔任先鋒。據《三國志》記載:“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可見,破格提拔已經犯了眾怒,如果再不追究馬謖,那諸葛亮就真下不來臺了。

    馬謖的特長在於戰略謀劃,領兵征伐,實非其所長,再加上對手張郃是魏國五子良將之一,身經百戰,經驗豐富,馬謖的失敗完全是諸葛亮拗違眾意,一意孤行,最終導致街亭之敗。所以,街亭一戰,非但處置了馬謖,連諸葛亮自己,也“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

    當然,至於軍令狀之類的,也是虛構的,至少史書上無載。

    綜上,羅貫中先生著書,最大的特點是故事不管怎麼編,最後都能與史實有交集。所以,關羽必須活著,因為歷史上此時的關羽還不當死;馬謖必須死掉,因為歷史上他的確是死了。

  • 8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關羽華容道捉放曹,是諸葛亮設下的計謀,故意透過關羽之手縱走了曹操,還給關羽戴上了罪名。

    而街亭之戰,是諸葛亮欲送給馬謖一份大功,但馬謖卻辜負了諸葛亮的厚望。

    咱們先來看看華容道事件。

    諸葛亮此前一直在東吳,七星壇祭風后,諸葛亮已經知道,赤壁之戰曹軍必然大敗,而劉備集團此時的重中之重應該放在戰後。

    劉備集團的任務是什麼呢?

    一是要保住曹操不死。曹操若死了,曹操集團中沒有任何人能夠替代他,幾個兒子尚羽翼未豐,也沒有誰功高望重到能夠將敗軍重新凝聚起來,朝廷中必然大亂,而曹操集團也必然分裂,從此勢力大減,而最大得利者必是東吳。沒有曹操在一旁的虎視眈眈,東吳再要擴充套件,首當其衝的就是劉備集團。

    二是要阻住東吳勢力的擴張。東吳赤壁大勝,必然會繼續向外延伸,劉備本就無立足之地,東吳挾此大勝之勢,直取荊州,劉備集團又豈能抵擋?

    三是藉機增強實力,擴大地盤。曹操大敗,東吳與之相爭,誰也難顧及劉備的動作,劉備集團正好趁火打劫,迅速充實自己的兵力和擴大地盤。

    所以,曹操不能死。而諸葛亮的種種安排,都是為了保障曹操能夠活著回去。

    看一下諸葛亮的軍事部署:

    1.趙雲對趙雲的安排:“等他軍馬過,就半中間放起火來”,這很明白,曹操若敗,肯定不可能親自留在後面斷後,讓趙雲攔腰截住,就是要保障曹操能在前軍逃走。

    2.張飛對張飛的暗示很明顯了,“雖然不捉得曹操,翼德這場功料也不小”,這就是告訴張飛,你可千萬別捉曹操啊!

    張飛會怎樣想呢?張飛會認為,捉曹操這份最大的功勞是留給二哥關羽的,我可不能太過份,搶了二哥的功勞,讓二哥空手而歸。這個面子必須得給。

    所以,張飛這一路是肯定要放走曹操的。

    3.糜芳、糜竺、劉封這路人馬是繞江而行,任務是奪取器械,根本就遇不到曹操。

    4.劉琦劉琦所部“陳於岸口”,負責擒拿散落的敗兵,還專門叮囑,“卻不可輕離城郭”,千萬不要去捉曹操。

    5.關羽 諸葛亮很瞭解關羽。關羽與曹操有舊,曾經降漢不降曹,上馬金下馬銀,封漢壽亭侯,贈赤兔馬。而關羽是個忠義之人,吃軟不吃硬,曹操到了他這裡,肯定會被放走。所以,從關羽這裡被放走,再適合不過。

    放走曹操,戰略目的達到了,還給關羽的心裡戴上了一幅枷鎖,再有什麼事情,就要惦量後果了,這也符合劉備的意願。

    而立下軍令狀,則把劉備和諸葛亮的責任就摘出去了。東吳再追究過來,理由是很充分的,我們派了整整五路人馬都沒能擒住曹操,真是怪不得我們,連軍令狀都立下了,我們是有決心的啊!

    這種情況下,關羽是在諸葛亮和劉備的操縱下完成了劉備集團的戰略目標,他實際上是有功的,還戴了罪,當然不能殺。

    咱們再來看看失街亭事件。

    當時諸葛亮率軍北伐,設計牽住了魏軍主力,形勢一片大好,就等著收穫成果了。

    街亭雖小,但並不難守,諸葛亮的要求是在街亭堵住魏軍的偷襲,打成僵持狀態,蜀軍主力趁此時機將勝利果實收入囊中。

    這份功勞很大,送給誰呢?馬謖是荊州派的人,幾位兄長都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諸葛亮與馬謖雖為上下級,但如同師徒,又情同父子,諸葛亮對馬謖寄予了很大希望,非常想讓馬謖承擔起蜀漢二代的領軍重任。但馬謖在軍中資歷較淺,功勞不多,這份功勞給了他,就能夠迅速提高馬謖在軍中的威望。

    所以,諸葛亮要把這份功勞掰開了,揉碎了,嚼爛了,送到馬謖嘴裡,捅到馬謖胃裡,讓他萬無一失的消化掉。

    看看諸葛亮的安排:

    1.馬謖請戰諸葛亮派令,馬謖請戰。諸葛亮說,“街亭雖小,干係甚重”,這是強調此項任務不簡單,很重要。

    諸葛亮又說“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這是強調這項任務的難度,誰要能守住了,就證明他的軍事水平是很高的。

    然後又說敵將張郃很厲害,能守住實在是不容易。

    當然,這些都是說給眾人聽的,主要還是為了抬高馬謖。

    2.立軍令狀為了怕眾將不服,諸葛亮又讓馬謖立下軍令狀,堵住悠悠眾口。讓馬謖的功勞拿得讓人心服口服。

    3.王平輔助王平經驗豐富,又對魏軍兵將和戰術十分了解,讓王平做為馬謖的副將,把握就更大了,還奪不了馬謖的功勞。

    3.高翔策應諸葛亮仍然不放心,怕馬謖在僵持戰中吃虧,又派高翔率一路人馬策應,隨時提供增援。

    4.魏延後援諸葛亮還是不放心,又把魏延哄過去,讓他率本部精銳在後支援。

    這下諸葛亮終於“適才心安”,這份功勞已經捅進馬謖的胃裡了,就等馬謖消化了,諸葛亮高興地等待著愛徒馬謖立下大功。

    但馬謂仍然把街亭丟失了。因為馬謖不但想立下守街亭的大功,還想發揮一下自己的才華,佈陣于山坡上,欲居高臨下,擊潰張郃。

    但這個難度實在太大了。

    街亭之失,諸葛亮非常痛苦,不僅僅是大好戰局急轉直下,勝仗打成了敗仗,更痛心的是,他對蜀漢第二代的美好期望落空了,他不得不面對一個蜀漢人才青黃不接的態勢。

    這樣的馬謖,辜負的不僅是諸葛亮,而是整個蜀漢的未來。

    所以,馬謖必殺。

  • 9 # 尹禾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後臺不硬千萬別逞能。

    諸葛亮真的敢殺關羽嗎?只不過他剛剛投奔劉備,想要藉此立威。他又真的想殺馬謖嗎?只不過必須拉他出來背鍋。因此同樣是死罪,卻要用不用的標準去對待。

    那邊那位看官可能要問,哪有那麼複雜,一次是大勝,心情好了啥都行,一次是慘敗,所以直接拉出去咔嚓啦。非也非也,起聽我一一道來:

    我看你還敢瞧不起我?

    眾所周知,劉備與關張情同兄弟,地位超然,諸葛亮則是在劉備創業中期方才加入,當時年僅26歲。此時關張早已成名,而諸葛亮不過是個種地的,無論在資歷還是名氣上,都無法和關羽相比較。然而諸葛亮偏偏一來就壓了關張一頭,還總是指手畫腳,任誰心中能沒有怨氣呢?

    這位看官又要問,諸葛亮不是號稱“臥龍”嗎?傳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啊。那我倒要問你,“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你送不送?

    沒錯,“臥龍鳳雛”僅是一個噱頭而已,就算他吹的再厲害,不試過怎麼知道效果?關羽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不看廣告,看療效。

    於是在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時,關羽說: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

    劉備請回諸葛亮後,對他十分禮遇和依仗,關羽嫉妒,於是說:孔明年幼,有甚才學?兄長待之太過!

    隨後曹軍來攻新野,關張二人又不聽號令,諸葛亮無奈只能請劉備賜劍印。這劍印是何物?乃是主公的信物,相當於兵符和帥印,見之如見主公,關張這才不情不願的領命,但是也不是分客氣,反問諸葛亮:我們去拼命啦,你在家幹啥呀?諸葛亮這個氣啊,此時劉備出來解圍,說這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好在孔明的計策在接下來的實戰中相繼應驗,關張二人這才有所信服。張飛是直爽的脾氣,服了就是服了,但是關羽性格高傲,口服心卻不服。

    因此,關羽和諸葛亮的關係一直也不是很好,但是礙於劉備的面子,兩人還不能鬧得太僵。直到赤壁之戰,諸葛亮終於迎來一次整治關羽的機會。

    話說曹操遭受赤壁慘敗,諸葛亮火速回到夏口與劉備回合,佈置下一步的追繳任務:先叫趙雲帶三千人馬守烏林小路,並料定能截殺曹操一半人馬;然後又叫張飛,領三千人守彝陵,雖捉不到曹操,但是收穫也定然不小;隨後又安排劉封等人圍剿散兵;最後交代劉琦親自鎮守武昌,擒殺曹軍逃兵。

    風風火火佈置一番,唯獨漏了關羽:“時雲長在側,孔明全然不睬”。關羽自然就不樂意了,質問道:關某自隨兄長征戰,許多年來,未嘗落後,今日逢大敵,軍師卻不委用,此是何意?

    孔明沒有直接回答他,反而說,倒是還有任務,但是不適合你,因為我已經算定曹操會經過華容道,此處必須有放心的人把手,才能一舉將其擒獲,你與曹操有私情,肯定不行。

    關羽這脾氣當時就上來了,我豈是那種公私不分之人?我還偏要去,立軍令狀,不抓到曹操就砍了我。但是你也別嚇唬我,萬一曹操不路過華容道咋辦?於是諸葛亮也立了軍令狀,曹操不去你可以砍了我。

    這樣一來一回,足見關羽依舊不信服諸葛亮,而諸葛亮則是故意設計關羽。

    這話怎麼講呢?前面說,諸葛亮已經先後安排四股守軍,各個都能有收穫,而且還不用承擔放走曹操的責任,為什麼不安排關羽在前四股?偏偏要在這最後一道把手。如果讓關羽和張飛互換任務,那麼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或者直接不守華容道,不就萬事皆休了嗎?

    連劉備都看出這個問題,於是問孔明: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

    劉備沒有繼續說,意思是到時候你真要把我義弟咔嚓了?

    孔明回答說: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

    劉備這才放下心來,說: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劉備是不希望關羽被殺的,當然諸葛亮也不敢殺關羽,因此提前給劉備吃了一顆定心丸。

    到這就基本破案了,諸葛亮料定關羽會放曹操,還故意激他立軍令狀,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你事先不說,直接派關羽去守,那該放不也得放嗎?

    諸葛亮就是讓關羽欠自己一個人情。

    如果關羽自己放了曹操,那這事兒和諸葛亮也沒啥關係,反而劉備會埋怨諸葛亮選人失誤。現在好了,我話說在前面,你自己非要去,完事兒還得求我開恩。如此一來,不僅顯得自己神機妙算,未卜先知,還寬宏大量,不計前嫌。讓你還敢瞧不起我?

    兄弟出來背個鍋吧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劉備已經不在了。

    但是在劉備臨終之際,在極度有限的時間裡,特意囑咐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對諸葛亮用人的眼光不放心。

    至此,各位觀眾有必要從上一段故事裡回過神來,因為那畢竟是杜撰的內容,屬於講故事,而此段故事絕大部分源自《三國志》等史料。

    史載諸葛亮十分器重馬謖,經常與他一起探討軍事策略,儼然是參謀的角色。而在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並沒有將他的這一叮囑放在心上。

    培養勢力也好,培養接班人也罷,總之諸葛亮想要提拔提拔馬謖,於是就打算外放他出去立功。其實此時守街亭是有其他人選的,比如趙雲、魏延、馬岱、張苞等等,至少還沒到真正無人可用的地步。說白了就是相當於省長秘書外派個縣長職務一樣,出去歷練一圈好提拔。

    然而這馬謖,果然是不負劉備重望,天大個功勞沒搶到,反而是辦砸了差事。

    於是諸葛亮只能:戮謖以謝眾。

    其實諸葛亮看人的眼光本身就沒有劉備精準,但是他卻不聽劉備勸告,這是他身為領導者,在用人上失誤,本來也應該承擔責任的,但是他拿馬謖開刀,大家自然就沒話說了。

    三國類的故事,往往會在演義和正史之間發生混淆,因為演義本身就是基於歷史的推測。因此,不必刻意強調史實,記錄者也未必瞭解當事人真正的內心想法,因此只要您認為合理即可。

    你喜歡的,就是真正的歷史。

  • 10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只是《三國演義》的情節,蒼茫大地揣摩羅貫中老爺子的內心世界,原因如下:情況不同,處置手段,自然不同。

    一、孔明讓關羽守華容道,目的不是捉曹操之身,而是收關羽之心。

    關羽,是一員虎將,曾經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和張飛一樣是萬人敵。和劉備是盟兄弟(依小說),孔明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燒新野、火燒博望、火燒赤壁,關羽對孔明已很佩服,但心高氣傲的關羽仍沒有到完全唯軍師馬首是瞻的地步,他對曹操也還心存感激,作為劉邦集團的第一虎將的關羽,這兩點對集團來說都是大忌!於是孔明在徵得主公同意後設局,和關羽簽訂軍令狀。

    華容道一仗,關羽率五百士卒完全可以活捉兵疲將衰的曹操殘兵,但關羽明知已立軍令狀,押上項上人頭,但仍義薄雲天,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犯下殺頭之罪。軍師孔明知道殺不了關羽的,更不想殺猛將關羽。於是讓主公劉備出面求情,關羽逃過一劫,從此和曹操兩訖了,對孔明也服貼了,孔明一舉而兩得!

    二、失街亭則情況不一樣。孔明全力培養心腹晚進、來自荊州集團的馬謖,但馬謖違抗軍令,至使北伐失敗,孔明不殺他不足以穩定軍心。

    蜀漢集團有三股勢力:一股是劉備起兵後一直相隨的老資格的從龍之臣,一股是荊州集團、一股是益州集團。劉備死後,蜀漢政權進入孔明時代,他對同樣來自荊州集團的馬謖全力培養,原因如下:孔明與馬謖兄長馬良情同手足,馬良以兄侍孔明,馬良死於夷陵戰役,孔明自然更關注義弟的弟弟馬謖;馬謖是個極為優秀的參謀人才,他和孔明交談甚歡,在孔明徵討雲南孟獲時,馬謖提出了極好的建議,更為他加分,孔明在考察他身後的接班人;加之,孔明認為馬謖只要依計擋住街亭大道,張郃插翅難飛,守街亭並非難事。結果書呆子馬謖讓開大道,上了山,被老將張郃截斷水源,馬謖兵潰,至使北伐失敗。這時如不殺馬謖,蜀漢軍紀必然潰爛。孔明不聽劉備遺令在先,再徇私舞弊在後,孔明將何以立足?反對派將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呀!孔明含淚殺了馬謖,又自貶三級,朝野歎服。孔明得以繼續凝聚全國之力北伐中原。

    三、至於文友們說的不放曹操,對孫權有力,我不敢苟同。

    即便退一萬步說, 殺了曹操曹魏會內亂,讓孫權乘亂攻城略地,劉備孔明也可讓他將捉了曹操當肉鏢,向曹魏索要土地呀!劉備孔明趁赤壁大勝餘威,乘勢北伐,也是有油水可撈的呀!

    號稱奸絕的曹操南征前,已完全控制朝廷大局,後方不可能沒有適當安排,鍾繇、夏侯淵等曹氏心腹文臣武將已安排妥貼,曹丕作為王世子已經成年。內亂無從談起。曹植、曹彰等內亂也已經沒戲了!

    說白了,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只是羅貫中的向壁虛構,是羅老爺子意淫的情節,目的無非是塑造關羽義絕、孔明智絕、曹操奸絕的需要,在歷史上是不可能發生的,這種情節設計在政治軍事上是個敗筆,如孔明料定曹操走華容道,不是隻派關羽帶五百士卒去應對,而是劉備、孔明帶全部主力一起上,曹操,才是劉備最大的戰利品呀!劉備、孔明哪可能故意放走曹操呢?

  • 11 # 田長旺

    兩個人背景天地。馬稷只是參軍。況且劉備危時曾告誡孔明,此人不可大用。關羽乃劉備義弟,立軍令狀只是軍威形式罷了。

  • 12 # 釋懷1665955

    一個是意料之中,一個是意料之外……

  • 13 # 偷偷笑5

    華容道放曹是杜撰的情節,馬謖失街亭是真實事件。

  • 14 # qfmcwsk9

    背景,背景,背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15 # 藍月之魂995

    因為歷史上關羽在赤壁之戰後沒死,馬謖失街亭以後死了,羅貫中又不懂穿越所以不能在赤壁之戰後把關羽寫死

  • 16 # 自由的鷹28185386

    關羽的軍令狀是沒有的,華容道那是演義故事。

  • 17 # JACK傑克

    小說家編造或篡改的歷史,歷史上並沒有發生的華容道放曹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之悵然的為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