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哥129472092

    在徐母得知,徐庶為自己而來!悲憤交加,懸樑自盡!可見,徐母也是漢朝一賢母,徐庶則忠孝難以兩全!

    自此以後,徐遮沒再為曹操獻一計,也沒再回去投靠劉備,我認為徐庶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劉備已有諸葛亮扶持,徐庶若再回去,不會有太大的作為!另外,好馬不吃回頭草,走過去的路,不必回頭!

  • 2 # 小南史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進攻荊州,劉表之子劉琮不戰而降,劉備率領二十餘萬軍民南遷,行至當陽長坂坡之地,被曹軍追上,劉備軍因為要保護百姓,大敗逃遁,糧草全失,徐庶母親也不幸被曹軍抓住,曹操派人送去書信給徐庶,徐庶得知痛不欲生,徐庶是個大孝子,只好含淚向劉備辭行,劉備不忍,徐庶說到:本打算和將軍共圖霸業,耿耿之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擄,方寸以亂,即使我留在將軍身邊也無濟於事,請將軍準我辭別,北上侍奉老母。

    劉備雖然心中不肯,但也沒有辦法,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要是因為自己強行留下徐庶,導致徐庶之母被害,難免會落個離人骨肉的罪名,只好放行。

    徐庶為什麼在母親過世之後沒有回到劉備陣營,我覺得有四點原因:

    第一、徐庶是一個大孝子、母親過世之後,古代人最講究入土為安,徐庶之母在曹營過世,安葬必定也是在曹操的地盤,如果徐庶打算回到劉備身邊,徐庶難免不會害怕曹操挖墳,畢竟曹操手下可是有“摸金校尉”的,作為孝子的徐庶,肯定心有羈絆。

    第二、徐庶辭別劉備之前,曾經為劉備推薦過諸葛亮,“三顧茅廬”的事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諸葛亮也出山輔佐劉備了,劉備有諸葛亮的輔佐,徐庶也就安心了,畢竟有了“臥龍”,劉備對徐庶的需求也不是那麼大了。

    第三、徐庶在辭別劉備之前,一直是作為劉備的智囊軍師的,要是現在回去,劉備已經有了諸葛亮這個軍師,徐庶回去之後,位置也會比較尷尬,而且徐庶的思路和諸葛亮的思路不一致,這個也是個大問題。

    第四、曹操不肯放行,既然徐庶有才,但又和曹操不是一心,曹操勢必不肯放入,但是殺也不好,這樣會寒了其他人才的心,以後就不好招降,這樣的話,曹操最好的辦法就是扣留,我既不殺你,你也別走,曹操養一個閒人還是養的起的。

    《三國演義》裡徐庶自進入曹操陣營,不獻一計,“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個歇後語就是反應了徐庶自進入曹操陣營的最好寫照。當然,這只是羅貫中眼中的徐庶,《三國志》裡面並沒有徐庶傳,只有在《諸葛亮傳》裡面提到了徐庶此人,但是也是不多,魏略裡面稍微提過徐庶,但後期徐庶官職不算太大,最高好像是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這說明徐庶在曹營還是出過力的,不然不可能升官。

  • 3 # 老夥計162720415

    徐庶與孔明是先相識後認識劉備的,彼此都很瞭解對方的性格和人品。只要孔明在劉備處,徐庶去了無意義不如不去。看看後來龐統法正不都早亡?

  • 4 # 啊南有話說

    從社會道德方面來考慮:

    漢以孝治天下,當時人把孝看得比我們想象中還要重。 所以,即使徐庶、諸葛亮知道這是曹操的計謀,又有什麼辦法。 只古忠孝難兩全,怎麼可能有兩全的辦法。

    從他自己本身來考慮:

    第一,徐庶不回去更能突出一臣不事二主,自己不是反覆小人。

    徐庶和關羽的境遇略有相同,都是被曹操控制,無法脫身。徐庶有一個母親,關羽有二位嫂嫂;劉備對徐庶有知遇之恩,對關羽有手足之情;徐庶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關羽約三誓要回到劉備身邊… …

    但關羽和徐庶處理的辦法又不一樣。

    關羽選擇為曹操建立功業,到時候才能全身而退,所以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而關羽回到劉備身邊也甚是不易,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而徐庶則是直接冷暴力,一言不發。

    如果關羽用力,徐庶用計最後都回到了劉備的身邊,那劇情不但同質化,而且顯得太故意為之——無論文臣武將,劉備對他們的吸引力已經大到了,就連遠隔千山萬水也要帶著自己垂垂老矣白髮蒼蒼的老母親回到他身邊,這已經超出了“貶曹褒劉”能容忍的範圍。

    相反,羅貫中讓日後還有華容道、戰長沙、單刀會、水淹七軍、刮骨療毒、走麥城等重頭戲的關羽回到劉備身邊。讓日後幾乎沒什麼戲份,在赤壁之戰時隨口提一嘴的徐庶留在曹操那裡,既符合歷史,又讓大家知道,縱使被曹操給予恩惠多年,也無法改變一個忠孝之人的底線,讓大家更敬佩徐庶氣節——老子就是知道了周瑜的計策,也不告訴你!

    第二,徐庶回去了,對諸葛亮神機妙算形象的刻畫不利。

    徐庶的走更多的是為諸葛亮的出做鋪墊,結果因為題主想讓徐庶回來,徐庶就回來,那你置諸葛亮於何地?諸葛亮能想到的事,徐庶要是也能想到,好像諸葛亮就沒那麼厲害了;諸葛亮能想到的事,徐庶想不到,徐庶又沒啥用了!再加上後頭龐統還得來,人家跟張飛有戲份、法正配合黃忠殺夏侯淵也有戲份、張松給劉備獻圖也有戲份、馬良陪關羽下棋也有戲份、馬謖離間司馬懿也有戲份、李恢說降馬超有戲份、諸葛亮那戲份就更多啦,舌戰借箭借東風六出七禽五丈原!個個形象鮮明,個個有血有肉,徐庶回來太擠了不說,故事都不夠分。

    第三,諸葛亮的名言

    諸葛亮有句話比較有名,“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說的就是徐庶和石韜,在諸葛亮看來,魏國給他們倆的官職太小了。

    那到底小不小呢?

    其實不小!石韜任郡守、典農校尉。郡守是地方行政長官,雖不是封疆大吏,但也下轄好幾個縣;典農校尉,軼比兩千石,雖不是“真兩千石”和“中兩千石”,但已經不是小官了。相當於地市級一把手兼一個省副級幹部。

    徐庶任御史中丞。這比石韜還大。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並稱“三獨坐”,地位雖不及三公,但實權比九卿還大。東漢的時候皇帝為了集權,設立了三獨坐,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則更多的代表一份榮譽了。御史中丞掌蘭臺圖籍秘書事,綜領十三州刺史和侍御史,指揮他們監察天下郡國官吏、審計上報的各類檔案帳簿等,對三公、九卿有彈劾之權。漢哀帝更是廢御史大夫,由御史中丞執掌御史臺!這可不是小官啊。

    當然,他倆比諸葛亮這位丞相當然是不如了。其實諸葛亮說這句話,也就是為石韜和徐庶沒有當上更大的官而鳴不平,畢竟公卿這種官職,還是更有地位。

    迴歸正題,徐庶做為御史中丞,在曹魏的降臣裡可為數不多啊,而且人家不獻一計一策,以倔強的方式躋身朝中,可能是他這位忠孝之士最好的歸宿。

    曹丕:既然你看不慣奸邪之人,且從不與他們同流合汙,那這個檢察官,就由你來做吧!徐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你會選擇去雪鄉旅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