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風嬙遙度天際

    成語秦晉之好,現在主要是指兩個家庭結為親家。這個典故出自春秋時候,秦國和晉國聯姻後,因為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與利益平衡,維持了多年的和平共處局面,史稱秦晉之好。

    秦穆公基於當時形勢考慮,決定與東邊的晉國聯姻,晉國當時沒有秦國強大,根本無法與之抗衡,晉獻公就將自己的大女兒伯姬嫁給秦穆公,出嫁隨夫後改名穆姬。

    獻公晚年偏寵驪姬,太子申生遭驪姬陷害,被迫自殺,然後驪姬的兒子奚齊被立為太子,晉獻公的其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害怕重蹈申生的覆轍,分別逃跑了。奚齊即位後,國內發生政變,奚齊被殺,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達成協議,借兵回國奪權,夷吾做了晉國國君後,便把當時的協議拋之腦後,後來還聯合梁國攻打秦國,最後失敗了,夷吾被俘,最後把兒子公子圉送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係修好。

        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公子圉,不料公子圉和起父親一樣自私自利,忘恩負義,拋棄妻子逃回晉國謀取王位,第二年登上王位,與秦國不相往來。秦穆公大怒,決定幫助重耳重新奪回晉國大權,把重耳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支援下,殺了公子圉,奪回晉國王位,是為晉文公,最終成為一方霸主。

        古時候的秦晉之好是兩國的聯姻,促成的和平共處局面。現在泛指兩家聯姻。

  • 2 # 六年級四班副班長

    這個詞語是個好詞,但是背後的故事還是挺狗血的。

    春秋戰國時期,秦穆公為了巴結當時強大的晉國,就向晉獻公求娶了他的大女兒。

    然後,晉國的這個國君有些昏庸,殺太子,立小兒子為太子,其它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看到這些嚇得就跑了,夷吾後來得到他的姐夫秦的支援,繼位了晉國國君,這個人啊有點忘恩負義,登基沒多久就和秦國鬧僵了,還出兵討伐,最後仗也敗了,兒子還到秦國做人質,真是有點自作孽啊。

    秦穆公也是為了以後,就對他這個兒子公子圉還不錯,把自己的女兒嫁許配於他。後來,他兒子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自己要是不會去的話,國君的位置不知道又要被誰搶走了,就著急忙慌跑回了晉國。

    秦穆公知道了這還了得,就找到重耳,把女兒改嫁給了他,這個重耳也是相當厲害,不讓秦失望啊,最終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

    其實,一開始,秦晉之好是形容政治聯姻,後來演變成男女之間的婚姻。

  • 3 # 奔跑的蝸牛灬

    春秋時期,晉國晉武公之子姬詭諸繼位,是為晉獻公。晉武公晚年娶了齊桓公女兒齊姜,晉獻公繼位後又娶齊姜為夫人,生女兒伯姬,兒子申生。

    後來秦穆公為了與中原友好,便與晉國聯姻,娶了晉獻公的大女兒伯姬。這便是“秦晉之好”的開端。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為立小兒子而殺了太子申生。另外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別國。

    夷吾後來得到秦穆公的幫助,做了秦國國君。夷吾與秦國關係破裂後攻打秦國,慘敗而歸,並將公子圉送到秦國做人質。秦穆公為了籠絡公子圉,又將女兒懷嬴嫁給了他,後來公子圉跑回晉國做了國君,與秦國不相往來。

    而流亡在楚國的重耳被秦穆公接到秦國,並將自己的女兒懷嬴改嫁給重耳,幫助重耳做了晉國國君,也就是“春秋五霸”的晉文公。

  • 4 # 奚譽賢

    《秦晉之好》

    秦、晉,春秋時兩個諸侯國,分別在今陝西和山西一帶,兩國王族好幾代互相婚嫁。後泛稱兩姓結親為秦晉之好。

    成語·秦晉之好·典故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納女五人,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昔秦伯嫁其女於晉公子,令晉為之飾裝。從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晉,晉人愛其妾而賤公女。”春秋時,秦 晉兩國世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三國演義》十六回:“胤到徐州見布,稱說:主公仰慕將軍,欲求令愛為兒婦,永結秦 晉之好。”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蔡敦祺《林則徐》上:“鄭大謨早已料到林賓日必有此一層顧慮,當下修書一封,坦陳自己對林則徐鍾愛之意,願與林家結秦晉之好。”→秦約晉盟 朱陳之好 也作“秦晉之匹”、“秦晉之緣”。

    【成語】秦晉之好

    【解釋】: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姻。

    【出處】: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成語接龍】

    好丹非素 好為事端 好為人師 好為虛勢 好義急公 好亂樂禍 好乾好羞 好事之徒 

    百歲之好 百年之好 兵不逼好 重修舊好 重歸於好 從吾所好 奪人所好 阿其所好 

  • 5 # 小南史

    秦晉兩國間的相互嫁娶由來已久,秦女嫁給晉人,也曾鬧出過笑話,《文心雕龍》中說:“昔秦女嫁晉,從文衣之媵,晉人貴媵而賤女”,陪嫁女子的比新娘子漂亮,晉人看上了陪嫁的,配角搶了主角的戲,看來一場戲主角和配角的選擇上要慎重。

    最早的一次“秦晉之好”,是在公元前654年,當時晉國早已是大國,秦國也到了秦穆公時期,秦國已經可以和當時最大的諸侯國匹敵了,但為了實現霸業,秦穆公主動與晉國結好,晉獻公先將其女兒伯姬嫁給了秦穆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秦晉之好”的開端。

    這種聯姻的用途是:合作時入股份,鬧翻時做人質,秦晉兩國到底有多好呢?舉例子,秦晉的殽之戰。 

    當時秦穆公把女兒懷贏二次出嫁,嫁給了晉文公,但是隨著晉文公一死,秦穆公不僅不去弔唁,還趁晉國國喪發動戰爭,結果被秦穆公的親外孫晉襄公,在崤山伏擊並大敗秦軍,而且還活捉了秦軍三員大將,主帥百里孟明,將軍西乞術和白乙丙,當時已經是晉國太夫人的穆公之女文嬴,向兒子討人情放回了幾個被俘將領,晉將先軫因之大怒:“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

    秦晉二國之間就是這樣翻雲覆雨,相愛相殺,這一對長期以來互相聯姻的“秦晉之好”的國家,表面的下面其實充滿了陰謀和算計。

    這就是“秦晉之好”的由來,以及背後的故事。

  • 6 # 重慶李凌雲

    秦晉之好的典故,來自於春秋時期。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男女雙雙舉行婚禮時,主持人都會說:“願你們百頭偕老,和和滿滿,兩家永結秦晉之好!”並且,在結婚的人家貼的對聯上,也可以看到“秦晉之好”的詞語,“秦晉之好”的典故由來是什麼呢?人們為什麼愛用這個成語祝福或讚美結婚男女雙方呢?我就仔細介紹一下“秦晉之好”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使大家熟知“秦晉之好”這個成語典故。

    中國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是兩個相鄰的強國,秦國比晉國要強大。所以,晉獻公即位後,為了加強與秦國的關係。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秦國的國王秦穆公。就是“穆姬”。兩國因為有了這姻親的原因,關係更好了。也沒互相之間發生戰爭了,百姓安居樂業,生活穩定。

    晉獻公死後,留下遺囑:由他的兒子夷吾即位當晉國的國王。而夷吾此時卻在秦國遊玩。他很害怕回去晚了,晉獻公的其他兒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其他兄弟霸佔了他的位置。於是請求秦穆公派兵護送他回晉國。並且承諾把挨近秦國邊境的河外五個小城割讓給秦國。

    秦穆公派兵護送夷吾回到晉國當上了國王,號晉惠公。晉惠公當上了國王后,反悔了,並沒有按照承諾割讓河外五城給秦國。秦穆公大怒。準備派兵攻打晉國。這時,穆姬(就是晉惠公的姐姐)求秦穆公。請他看在自己的份上,不要去攻打晉國。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求秦穆公不要去攻打他自己的舅子。秦穆公同意了,但心裡總之是不舒服,認為晉惠公言而無信。

    但是,另一件事情徹底激怒了秦穆公。那就是在公元前641年,晉國發生產重的災荒,秦穆公送去了大批糧食,幫助晉國渡過難關,而巧的是,秦國在第二年也發生了災荒。可是晉惠公卻一點糧食都不給秦國,加上以前晉惠公言而無信,所以徹底激怒了秦穆公,派兵攻打晉國,把晉惠公抓到了秦國。

    穆姬知道後,知道很難勸說動秦穆公,於是帶上自己生的四個兒女,準備好一大堆乾柴,派人去通知秦穆公。秦穆公來到後,只見自己的妻子穆姬舉著火把,與四個兒女靠在一起,站在乾柴堆上。穆姬對秦穆公說:“夫君啥時候放了晉君(就是她弟弟晉惠公,我母子就不用死了,您也不用背上殺妻弟的罵名了)”。秦穆公只好按照她的意思,放了晉惠公夷吾。但心裡越加對夷吾瞧不起了。

    四年後,也就是公元前637年,晉惠公患病不治身亡,他的大兒子即位,(名叫子圉yu)。就是歷史上的晉懷公。晉懷公即位後,生性殘暴,經常怒殺忠臣,弄得人心惶惶。晉惠公的另一個兒子重耳勸他,他大怒,把重耳逐出了晉國。

    重耳來到秦國,投奔姑父,也就是秦國國王秦穆公。秦穆公見他知書識禮,德才兼備。決定幫他奪取晉國,擁立重耳為晉國國王。

    由於晉懷公為人殘暴,大臣們都向著仁厚的重耳,又加上秦穆公帶兵相助,重耳很順利的當上晉國的國王,晉懷公被秦兵殺死了。

    重耳當上國王后,禮賢下士,重用賢能。百姓安居樂業,與秦國關係十分親近,從此以後,兩國的太子和公主經常聯姻。百姓們也紛紛效仿,兩國之間互相通婚聯姻。“秦晉之好”在那時就廣為傳頌開來,成為了人們對男女雙方結親的最美代名詞,沿用至今。

  • 7 # TonyDeng

    “秦晉之好”是指春秋時秦、晉兩國長期通婚的狀態,即表示世代交好。這種政治婚姻形式,古今中外都有,很普遍。你留意一下上層婚姻,看看夫妻雙方是不是都是名門之後,說誰誰誰是誰誰誰的兒子、女兒,幾乎是一個圈的,這就是秦晉之好。

  • 8 # 老貓談史

    我來給大家說一下秦晉之好的由來吧。

    春秋時期,晉國武公的兒子姬詭諸繼承君位,又稱為晉獻公。獻公的父親晉武公晚年娶了齊桓公的女兒齊姜,但畢竟晉獻公晚年不太行了,所以時間一長,齊姜在當時就與晉獻公的兒子姬詭諸有這私情,但一直沒有洩露出來。 姬詭諸繼位後,把他老爸的妻子齊姜娶為夫人,沒過多久齊姜就給他生了一雙兒女,女孩叫伯姬,兒子叫申生。伯姬在後來的秦晉政治聯姻中嫁給秦穆公為夫人,這便是秦晉之好的開端。 後來秦穆公為求將來與中原友好,便主張與當時中原力量最強大的晉國聯姻,並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

    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並腦子一熱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於是,他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一看勢頭不對,為了保全性命分別逃往梁國和翟國避難。 再後來,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

    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發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係修好。

    秦晉之好到了現在泛指兩家聯聯姻,它代表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聯姻,也是國家之間的聯合,但後來漸漸將男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結為秦晉之好。

  • 9 # 老帥了

    公元前676年,晉武公之子姬詭諸繼承君位,即晉獻公。獻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齊桓公女兒齊姜,齊姜則與當太子的姬詭諸有私情。姬詭諸繼位後,把庶母齊姜娶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後來的秦晉政治聯姻中嫁給秦穆公為夫人,這便是所謂“秦晉之好”的開端。

    後來秦穆公為求將來與中原友好,與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聯姻,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從而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於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分別逃往梁國和翟國避難。 再後來,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發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係修好。

    秦穆公為了籠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係應該是很穩固的了。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國滅亡,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跑回晉國。

    秦穆公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嬴改嫁給他,第二年,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成為晉懷公,跟秦國不相往來。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

    因此秦晉之好代表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聯姻,是國家之間的聯合,但後來漸漸將男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結為“秦晉之好”。

  • 10 # 中國歷史故事

    秦晉之好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qín jìn zhī hǎo,泛指兩家聯姻。出自元·喬孟符《玉簫女》第三折。

    春秋時期,晉國和秦國是相鄰的大國,晉獻公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秦穆公,稱“穆姬”,以加強同秦國的關係。獻公死後,公子夷吾即位。夷吾因長期在外,於是請秦穆公派兵護送自己回國,承諾割讓河外五城給秦國作為報酬。誰料,夷吾(晉惠公)即位後,食言了。

      

      晉惠公言而無信,引起秦穆公的不滿。但公元前641年,晉國發生饑荒,秦穆公還是送去了大批糧食,結果幫助晉國渡過了難關。第二年冬天,秦國遇到了同樣的饑荒,晉惠公卻一點糧食也沒有支援。秦穆公氣憤極了,便親自率軍討伐晉國,活捉了晉惠公。

      

      穆姬得到訊息後,身穿喪服,帶著四個兒女登上一座堆滿乾柴的樓臺,並派人對秦穆公說:“上天降災,使秦、晉兩君兵戎相見。現在晉君被您俘虜,他什麼時候來到京城,我就什麼時候死去,請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聽著了慌,決定寬恕晉惠公,把他安置在靈臺,待以上賓之禮,兩國國君還締結了盟約。

      

      之後,秦、晉兩國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晉惠公把太子子圉(yǔ)派到秦國去當人質,秦穆公將宗女懷嬴嫁給子圉。但子圉擔心當不上晉國的國君,就於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晉國。第二年,晉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稱晉懷公,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這時,晉公子重耳來到了秦國。穆公決定幫助他回國奪取政權。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國軍隊的護送和國內群臣的擁戴下,回到都城曲沃,派人殺死惡劣的懷公,即位為君,史稱晉文公。

      

      晉文公才華出眾,忠厚謙遜,深得秦穆公的歡心。從此,秦晉兩國在整整六年的時間裡一直友好相處,沒有發生過嚴重的衝突。“秦晉之好”由此而來。

      

  • 11 # 一直在路上的小張

    公元前676年,晉武公之子姬詭諸繼承君位,即晉獻公。獻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齊桓公女兒齊姜,齊姜則與當太子的姬詭諸有私情。姬詭諸繼位後,把庶母齊姜娶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後來的秦晉政治聯姻中嫁給秦穆公為夫人,這便是所謂"秦晉之好"。

            秦晉之好是一個漢語成語,泛指兩家聯姻,後比喻兩姓聯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清麗麗是不是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