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幽默講

    對於曹操這個人我還是十分崇拜的,我們先說一下曹操的事蹟吧!

    20歲,當縣令。29歲打黃巾軍,之後官職一路飆升到了典軍校尉,這個典軍校尉權利已經很大了。35歲討伐董卓,然後被打的落花流水。37歲因為討伐董卓得到了鮑信的賞識,鮑信讓曹操從30萬戰俘中挑選精壯計程車兵,估計是看曹操的人被打沒了可憐他吧,這就是後來名聲大噪的青州兵。41歲挾天子以令諸侯!52歲經過火燒烏巢、官渡之戰之後終於完成了對北方的統治。也算是事業晚成,估計曹哥心裡想的是好飯不怕晚!

    至於曹操為什麼被刻畫成梟雄可能是受封建時代的思想限制 ,因為他做的事情違背了那些,君臣之道,封建王朝一直認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亂臣賊子。但是曹操一直都是曹丞相啊!曹丕廢漢稱魏管曹操什麼事!歸根結底人們對於曹操的不認可是因為羅貫中於是取了劉皇叔做正統皇室。

    曹操臨險不驚的軍事才幹,氣壯山河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的詩詞文賦這些在中國歷史上鮮有人能與之匹敵。引用魯迅的那句話,“他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

    所以本人認為曹操算是一代英雄!

  • 2 # 勇戰王聊歷史

    大家好,我是老王。

    英雄者,光明磊落,做事坦蕩,但是英雄易折。

    梟雄者,無道之雄。梟是飛的,所以無道。所以,梟雄善用計謀,能屈能伸,懂得變遷。論成敗,梟雄強於英雄。

    我認為,梟雄是英雄的一種。自古亂世出梟雄,因為英雄易折。劉邦就是梟雄,項羽是英雄。項羽勝劉邦一百次,劉邦都不死。劉邦勝一次,項羽自刎!

    曹操煮酒論英雄,天下諸侯,只有他和劉備稱得上英雄!我覺得曹操說的不準確。劉備是英雄,但曹操是英雄,更是梟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尊漢室,爭霸天下。殺漢朝老臣,以鞏固曹魏統治。曹操殘暴,卻放走“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曹操,橫掃北方諸侯,降伏匈奴鮮卑,穩定北方。雖然官渡之戰失敗,但是一統天下的雄心顯露無遺。

    古語有云“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曹操自稱英雄卻不拘小節。自古以來,立國者必要有大胸懷。

    民間有諺語“慈不掌兵,善不經商”。劉備束縛給自己的條條框框太多,而曹操善謀斷而且敢做,所以曹操比劉備強。

    曹操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大梟雄!

  • 3 # 關叔看世界

    關叔不同觀點:用古人的話來說,這叫“蓋棺定論”。當我們定論歷史傑出人物時,時代背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數,在不同的政治空氣下人們會對同一個人物作出不同的歷史定位,當你側重點看到的視角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

    最早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曹操是一個血肉豐滿的正面形象,文韜武略、功勳卓著。陳壽是站在曹魏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人物的,所以曹操時為英雄!

    此後《通鑑綱目》一反《三國志》的立場,以蜀漢為正統的角度,曹操變成了一個篡奪皇權的奸雄形象。此時在民間,曹操是一個有優點、有缺點,功勞很大,罪孽也不小的人物。缺點和罪孽很快放大!民間對曹操的評價迅速倒向貶斥的一面,曹操的奸詐、狡猾、多疑、殘暴不僅被坊間藝人塑造的淋漓盡致。此時曹操時為奸雄!

    再後,曹操形象經歷再次貶抑,在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曹操是負面形象塑造的,因為這時期羅貫中吸收了大量的民間傳說,最終我們見到的是一個既狡詐又老實,既溫情又狠毒,既寬容又報復的曹操!此時曹操屬於奸雄含有梟雄的成分!

  • 4 # 妖大就是仙

    曹操在青梅煮酒時以龍喻英雄,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升雲吐霧,小則隱介其形。龍為何物,可比英雄。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英雄和梟雄共同之處都有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不同之處,英雄做事光明磊落,不屑使用卑鄙手段,而梟雄無道,已脫離常規道義,很強大,但無法用通俗的道義支援。你看殺董皇妃,並殺兩個皇子,(戲劇舞臺表述)多疑殺劉伯奢一家,殺完還自我解嘲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負我。一副小人嘴臉暴露無遺。其行經多為華人所不齒。

    曹操是梟雄也。

  • 5 # 史光荏苒

    謝邀。梟者,兇猛之謂。英雄者,多類於聖賢。英雄並及梟雄,皆心慕仁義,胸懷天下。然英雄懷抱仁義,以至仁德化天下,能讓天下人負我,心無我求,故能從始至終,時時踐行仁義;梟雄襟包四海,以壯志橫掃河山,寧使我負天下人,心無障礙,視時勢而行仁義,故不徹底。從這一點看曹操可以說是一代梟雄。

    年輕時曹操,也曾想當英雄。最初的最大夢想不過是想當個漢徵西將軍,以圖死後能在墓碑上刻下“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這幾個字《讓縣自明本志令》。身為宦官子弟,卻一當官就痛陳時弊、搏擊豪強,在洛陽當北部尉居然直接就杖斃了違法夜行的十常侍之一蹇碩的叔父。見董卓擅權時,就“散家財,合義兵”,倡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見其他關東諸侯按兵不動,各懷鬼胎,,“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以羸弱之兵對抗強敵,最終失敗,若不是曹洪讓馬,估計歷史上就會少了一位著名三國英雄。面對一次次的失敗,曹操終於醒悟過來,亂世英雄是沒有前途的,只有不擇手段的梟雄才能橫掃河山,結束亂世。他最終成了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梟雄曹丞相。縱使被世人謗我誹我,我終究是見不得這天下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是偉大的,唯才是舉,改革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督促開荒,推行法制,提倡節儉,正是因為這位孤獨的踐行者的努力,才保證了北方的穩定,讓那個白骨皚皚的中原大地恢復了生機。“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曹操也是殘酷的,殺荀彧,許攸,華佗,楊修, 崔琰,滅孔融一門,殺呂伯奢一家,兩次屠徐州,活埋官渡俘虜7萬。

    所以說曹操是一個梟雄,一個不擇手段卻心懷天下的梟雄。

  • 6 # 懷冰先生

    對於我來說曹操才是真的英雄。

    古代改朝換代的事情有很多,都是成者王,敗者寇。曹操也成功了,可是曹魏王朝的短命被後人扣上了梟雄的字號。曹操有雄才大略,不僅在政治上,軍事上有成就,還有文學上,書法上都是成就不菲。可以說曹操才是文武雙全的人物。

    曹操出身不好,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是寒族。這成為當時很多人瞧不起他的原因,但是曹操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激勵著曹操。其酷愛讀書,經史子集無所不包,武藝高強,軍事素養,詩詞歌賦都是強項。是個學霸級人才。

    曹操是在熹平三年被舉為孝廉,後出任洛陽北都尉,其在位時候嚴肅法紀。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被曹操用五色棒打死。當時洛陽沒人敢犯曹操的法紀。後來任頓丘令。

    公元189年,漢靈帝病逝,劉辯登基為帝,後被董卓廢除。曹操逃回陳留,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此後曹操正式開始登上逐鹿中原的舞臺。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大的諸侯。

    曹操在政治上推行全面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並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其人才選拔上實行唯才是舉,提拔大量寒族子弟。

    軍事上治軍嚴整,法令嚴明。用將能根據各人所長做出合理安排。

    經濟上先後採取招懷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復農業生產。

    文化上更不用說了,其《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等。

  • 7 # 三思堂

    英雄是正面的,梟雄亦正亦邪,曹操當屬後者。

    三國演義,顧名思義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國際關係的演變。英國有位名人說過,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和好,只有永恆的利益。三國之間也是如此,先是蜀國與吳國相合抗曹,後是魏國離間蜀吳關係,魏國坐收漁翁之利。自然,當是時,他們並沒有立國,只是衰敗的大漢王朝下的三股軍閥政治勢力。也正是這三股勢力,先後立國,大漢王朝最終解體。也就是說,先前所有的所謂匡扶漢室之舉,只不過是高擎的一面旗幟而已,而曹操正是這三股勢力中最強大的一支!

    曹操首先是一位有為青年。曹操家族是宦官的門下,自然沒有好名聲。以至於,曹操也得了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稱號。曹操是主管京城治安的一位官吏,如果大漢興盛,曹操很可能一路高升,做個大官,這便是治世之能臣了。但宦官亂政,外戚專權,皇帝羸弱,大臣無能,以至於招致董卓進京,天下大亂。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這位低階軍官,能做什麼呢?他會首先反漢嗎?自然不會。他會一路擁漢嗎?會的,至少到死曹操都沒有稱帝。同時期的袁術、劉備、孫權早就稱帝了,後來曹丕也稱帝了,曹操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為了曹家,所以這就是所謂的奸雄了。曹操官至丞相,魏王,穩定北方,堪稱有為青年!

    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諸侯,而不是“挾”,這與董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董卓可以隨便廢立皇帝,穢亂後宮,自己做尚父,馬上就要登基稱帝了,結果被呂布一戟刺死。而曹操勢小力單,要想有所作為只能奉迎天子,甚至後來曹操還將女兒嫁給了皇帝,雖然只是為了控制皇帝,但與董卓的所作所為已有天壤之別。也就是說,當此亂世曹操首要的目標是使其代表的勢力能夠生存發展壯大,曹操的戰略是正確的,曹操無疑是一位政治家。

    曹操是一位詩人,有悶騷的一面。凡是攻滅的諸侯,曹操必要霸佔其老婆,這似乎是其一大癖好。但曹操並沒有像董卓那樣在梅塢收羅天下美女,而只是把處死的諸侯的老婆收入其帳下,這似乎也是這些寡婦的最好下場。其實,曹操目的並不在此,諸侯的老婆都是名門大族,曹操是為了穩定降軍,聯絡各方勢力,實在不是好色二字可以簡單解釋的。

    曹操堪稱兵家,也就是軍事家。曹操無論是戰袁紹,攻劉備,都拿出了“王者之師”的氣勢,顯然是正規軍的戰法。劉備若不得諸葛亮,恐怕真無法與曹操抗衡。都說曹操多疑,恐怕是他把兵家的思想用在了日常的待人接物中,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總之,曹操的性格是複雜多變的。

    曹操非常愛惜自己的生命,自命不凡,這也是那句“寧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的緣由。如果曹操與劉備一樣也姓劉,那他一定統一天下,也就沒有漢賊一說了。正是曹操開創的基業,為以後司馬氏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而這個時候同樣有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話,似乎與曹操“奸雄”的稱號有一比,但人們好像已不那麼在乎名分了。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

  • 8 # 紅色星河

    曹操是漢末三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在漢末亂世,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北戰,一統北方,但同時又殘酷殺戮,多次屠城屠俘,殺害名士,屠滅他人家族,兇殘暴虐。曹操是一個雄才大略、奸詐兇殘的英雄人物,更是一代奸雄。

    曹操依靠漢獻帝的金子招牌,高舉“匡扶漢室”的旗號,大力吸引人才,套取地盤,得以實力暴增,同時利用漢獻帝給自己加官進爵,並“奉天子以討不臣”,佔據政治“正確”的制高點,大殺四方。但他對待漢獻帝則是飛揚跋扈,專橫霸道。不顧漢獻帝嚎啕大哭,對漢獻帝的貴妃、皇后先後廢除、殺害並一撥撥屠族。

    曹操是一個具有雙面性格的人物。一方面唯才是舉,重賢任能,對一些曾經背叛他的人既往不咎,如對待張繡、賈詡等人,但另一方面又妒賢嫉能、不斷地殺害人才。其中僅僅因為邊讓不願意出來給他做事,他就屠殺邊讓全族三百餘口,造成嚴重後果。

    曹操一方面哀憐民眾,在其詩《蒿里行》中如是寫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但另一方面他在實際戰爭中大肆屠殺百姓、戰俘,視民眾如草芥。他的一些詩歌也體現了人生虛無的思想,如在《短歌行》中寫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顯然,這包含了他漠視生命、殘酷屠殺的思想緣由。

    曹軍有史可查的屠殺行為至少有十三起,大概有上百萬平民、戰俘死於曹軍之手。其中徐州兩次屠城,不分男女老幼,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

    曹操在治國方面,將原來只在軍隊中實施的屯田,首次大規模社會化、制度化實施,嚴禁其他人破壞、干擾屯田,使得大批中原流民定居、安頓下來,並使得曹魏實力迅速增強,但是其屯田制同時也是一種殘酷的掠奪。

    【《三國志》卷11《袁渙傳》言:是時,新募民,開屯田,民不樂,多逃亡。】

    【《晉書》卷109《慕容皝載記》言:以牧牛給貧家,田於苑中,公收其八,二分入私。有牛而無地者,亦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 】

    對比漢朝的漢高祖實行十五稅一,文帝時實行三十稅一,光武帝把田租恢復到三十稅一,比起同時期的袁紹、劉備等等只抽取少量佃租,則曹操抽取超高佃租而導致民怨 ,也就不足為奇了。

    【張悌在《辨亡論》中也認為:『曹操雖功蓋中夏,威震四海;然崇詐杖術,征伐無已!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

    這就是曹操的治國之術。正因為如此,以致民眾時常大批逃亡至劉備處或孫吳處,並時常爆發民變,叛亂不斷。

  • 9 # 虹貓大俠

    先看看這兩個詞是什麼意思!

    梟雄:強橫有野心。

    英雄: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對英雄的解讀就非常好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英雄為後人所敬仰,梟雄為成大事無所不做。人品上有著巨大的差異。

    一、曹操是梟雄嗎

    先說是不是梟雄,因為這個是沒有爭議的,肯定是!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東漢末年正值亂世,曹操平定北方,最終加封魏王,打破了漢朝不封異姓為王的規定,為兒子曹丕篡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野心(最終篡位)吧?夠強橫(統一北方)吧?

    長久以來,曹操被當做白臉奸臣的形象,反對曹操者眾多,曹操本身性格多疑,為鞏固自己的地位,排除異己,可以說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所以曹操是梟雄這是早有定論的!

    二、曹操是英雄嗎

    是不是英雄這個就有點爭議了。按曹操本人對英雄的定論肯定是,有大志,有手段、有辦法、有抱負。但是從後人敬仰,人品好這方面考慮他又不是。

    首先作為白臉奸臣的形象,肯定做不到讓後人敬仰。做事不擇手段盜墓,誅殺大臣,跟人品好也相去甚遠。

    但是曹操在大宴銅雀臺時有過這樣一段話,值得再重新考慮!

    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操使北方迅速接結束戰亂,在內政方面,實施屯田,鼓勵農耕,使人民生活歸於安定,是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在亂世讓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是做不到這些的。所以不考慮不擇手段(人品)方面,曹操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 10 # 簡譜斯遊戲原創

    曹老闆的人品大家各有各的結論,喜歡他的人多,想殺他的人更多。上校個人觀點,曹操絕對算英雄,而且是認小說《三國演義》再怎麼扣屎盆都無法抹去其功勞的英雄。曹老闆有句話說的好,如果沒有他,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從漢末開始,天下,年年戰亂,民不聊生。董卓過後,各路諸侯並起。其中勢力最大的莫過於袁紹集團。袁紹乃名門望族,手下文臣武將,都是其他諸侯,無可比擬的。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絕非偶然。敵強而不懼,臨危而不亂。

    而曹老闆在官渡之戰之後呢~整個人就跟開了掛一般,一路是打怪升級呀。可以說北方的副本讓他很快的都打完了,統一北方後的曹操,胸懷天下。要準備開通南方副本。現實是美洲狼狠狠的打了他一耳光,碰了壁的曹操並沒有因此而洩氣,而整個曹魏集團呢,依然是三國時期,實力最強的一方。遇挫折而不棄。

    曹老闆作為父親的一面也是多變的,他對,曹丕,曹植,曹衝,曹彰,截然不同。可以說這裡面最幸福的就是曹植,曹操作為一個父親,幾乎把他的所有的愛,都給了曹植。而對曹丕而言呢,簡直就不是親生的,有木有。可以說,作為詩人的曹植,曹操給了他更多的創作空間。作為武將的曹彰,曹操又給了他實實在在的兵權。聰明的曹衝,曹操有信心的培養他為接班人,可惜他掛的太早了。而對於最像他的曹丕,曹操,又將王位傳給了他。他為人父,因材而施教。

    為人臣子呢,他好像確實不怎麼給獻帝面子,但自古以來,強臣都是這個樣子。當時的漢朝氣數已盡,獻帝也只是一個棋子,獻帝最後沒有死,就算曹老闆和他的兒子對漢室做的最後一點貢獻。至於曹老闆喜歡別人的老婆嗎。作為男人都可以理解,誰讓他好這口呢~( ̄▽ ̄~)~謝謝大家觀看,如果喜歡上校,記得關注哦,每天都有更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激戰場決賽圈空投砸臉,該不該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