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宥禎

    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二。

    其一,楊修父親楊彪官至太尉,楊家是漢朝的世家大族之一,葉茂根深。楊修是弘農楊氏及其附屬士族集團在曹魏的利益代表,處死楊修,就是對這股政治勢力的敲打和壓制。

    其二,楊修是曹植的人。

    方是時,曹操已有決心立曹丕為繼承人,並封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而其他兒子都封侯(曹操寫過一道手詔,告訴各個兒子:我封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而你們都是封侯,你們應當明白是什麼意思了)。歷來,封王封侯意味著和太子之位無緣了。曹操是明擺著告訴各個大臣,你們該站隊了。

    那個時候,曹操還沒有拿定主意。曹操知道,繼承人他說了不算,還要顧及曹魏集團中各

    勢力的意見。曹魏集團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是各個地區計程車族豪門的角力場。

    最後,曹操發現,重臣們大都擁戴曹丕。立曹丕為世子就順理成章了。

    建安十六年辛卯(公元211年)

    《武紀》:“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裴注引《魏書》:“封植為平原侯,邑五千戶。 ”

    建安二十二年丁酉(公元217年)

    《武紀》:”冬十月,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

    於是乎,曹植的地位變得尷尬起來,一方面他是最受寵的兒子,另一方面卻在明面上被踢出了局。原先丕植二人共同的好友,都對曹植冷淡起來,轉而投向曹丕。

    聰明如楊修,也打算迴避一下風頭,但他是曹植的老師,這種情況下的迴避,只會讓他落下附勢的名聲。另外,曹丕那邊已有吳質一干人等,楊修去那邊所能獲得的地位遠遠低於在曹植這邊。如果曹植最後上演驚天逆轉,那麼楊修不說第一,起碼也是第二功臣。他除了硬著頭皮跟曹植混,並沒有其他更好的出路。

    何況,曹植那個時候幾乎是眾叛親離,著實可憐,相處了那麼久沒有愛情也有感情了,而曹植此時呢,自然也明白父親的意思。一個受寵的兒子最後沒有成為繼承人,要是他還是如同原來一樣優秀不群、事事妥帖、頗具人望,必然會導致繼承人的猜忌,最終兄弟相殘,大家都會死得很慘。

    於是乎,他為了避嫌自保,一方面大寫詩文表明自己只相當輔佐的志向,另一方面開始自汙,什麼司馬門、醉酒之類的事件就出來了(我不相信一個被曹操評價為兒中最可定大事的人,一個有志於奪儲的人,會真的因為一時的瘋狂而去作這種大死。曹植情商低嗎? 看看他寫的《責躬》,每一個字都那麼恰到好即表達了自己的悔恨與卑微,又給足曹丕面子。在曹丕可能會藉口處死他的情況下,利用母親的憐愛和曹不想要保全孝子名聲的心態,在死局裡絕處逢生,這種能叫情商低嗎。

    建安二十四年已亥(公元219年)

    《魏志陳思王植傳》:“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裴注引《魏武故事》載令:”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又令:“自臨菑侯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此兒矣!”

    果然,這些事件之後,曹操有了臺階,順理成章的給了曹植冷遇,曹丕的地位也更加穩固了。

    曹操當真不再喜歡曹植了嗎?

    《魏志陳思王傳》: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並前萬戶。

    非也。曹丕被指定為世子的同時,曹植被他封為萬戶侯。曹操內心對這個小兒子還是心有愧疚的吧。

    曹植以為一切都妥當了,但沒想到曹操還是不放心。可能是出於袁本初、劉景升的前車之鑑,他總害怕自己家也出兄弟鬩牆的事情,他不把曹植的羽翼剪完,心裡就不踏實。

    於是,那些站隊不堅定的曹植的故友們,很多都出了事。楊修,這個表面上堅定的曹四公子支持者,也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丟了性命。

    事實上,他的死不在於他自己做了什麼,而在於他的學生與好友—曹植的身份。

    《魏志陳思王植傳》:“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

    《續漢書》:“人有白修與臨菑侯植飲醉共載,從司馬門出,謗訕鄢陵侯彰。太阻聞之大怒,故遂收殺之。”

    曹植不能保護自己的朋友,心裡十分悲傷,為此還寫過一首詩《野田黃雀行》。他說,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 2 # 企鵝打採找@89550

    職場中有一種人特別會揣摩上意,常被人稱為「馬屁精」。其實「拍馬屁」是一種「理解老闆思維」及「超越老闆期待」的能力,因此容易受到老闆器重。然而,揣摩上意有兩個前提,首先是「不能營私舞弊」,其次是「不可踩踏老闆底線」。在中國歷史上,就有個因踩踏老闆底線遭到殺身之禍的超級天才,那就是三國時代的楊修。

    一個人再怎麼雄才大略,總有思慮難及的地方,曹操也是,他一方面與群雄競逐,一方面要安定領地,多少軍國大事要處理,所以他需要卓越的人才分憂解勞,楊修,就是這麼一個絕佳的幫手。

    楊修獨到之處,在於他能摸透曹操的心意,把事情做得精準到位。楊修擔任曹操的主簿,這個職位相當於幕僚或機要,無論曹營內外大小事,都能處理的井井有條。在《世說新語》中,就提到兩個案例。

    楊修擔任主簿時,曹操下令修建相府大門,屋椽剛修好,曹操親自來視察,巡完之後在門上題了個「活」字,大家不解其意,但楊修一看就叫人把門拆了,人家問他為什麼?他說「門裡頭加個活字,不就是闊嗎?」果不其然,曹操確實嫌門太闊。老闆出題考較,不外乎是想測試手底下哪個是人才,楊修恰如其分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

    另一個故事也是字謎。當時有人送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幾口之後,就在杯蓋上寫了個「合」字,眾人看了沒一個能懂這是什麼意思,唯獨楊修看了大大方方吃了一口,對著大家說「曹公教我們每人吃一口,這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根據《三國志˙曹植傳》裡提到,自曹丕以下,無不爭著與楊修交好,這代表楊修深受曹操器重,前程遠大,但為什麼後來惹來殺身之禍呢?

    很多人把楊修之死,歸咎於曹操忌妒楊修比他聰明,這一說法,未免太小看曹操了。雄才大略如曹操,當然有容人的雅量,但前提是要「聽話」。

    老闆會用的人才分幾種型別,一是聽話又聰明,二是聽話不聰明,三是不聽話又不聰明,最討厭是聰明不聽話。說穿了,老闆需要的是條會聽話、執行命令的狗。楊修跟在曹操身邊至少20年,當然明白箇中道理,因此在他擔任主簿期間,盡心盡力展現才華,又能小心翼翼謹守本分。不過這一切,卻在他涉入曹操接班人之爭後變了質。

    一、老闆沒給的權力,你不準搶

    在老闆心中有一把權力的尺,有些是他認為可以放出去的,有些則否,這把尺沒有標準,完全看老闆自由心證。照理來說,曹丕為長子,是曹操理所當然的接班人,但曹操心中卻有一個更理想的人選,那就是才高八斗的曹植,但是廢長立幼之不可取,是他老早就從袁紹那邊得到的教訓,所以曹操一直沒真正下決定。楊修身為曹操的主簿,當然清楚曹操真正的意向,楊修判斷曹植較有勝出的機會,決定扶持曹植,為他出謀劃策。

    兩個兒子如何培養自己班底那是各憑本事,所以楊修站在哪邊曹操並沒有幹預,但他更在乎的是誰真正有本事,於是他決定出題考驗。曹操下令曹丕和曹植兩兄弟奉命出鄴城大門,但暗中卻吩咐守門人不得放行,他想知道,軍令如山之下,誰能完成使命。先到城門的是曹丕,在被守門人阻擋之後就乖乖回來,曹植隨後也被難倒了,於是跑去問楊修該怎麼辦。楊修告訴曹植:「你就對守門人說,我是奉君王命令出城,膽敢阻擋者,殺無赦。」

    曹植因此順利完成使命。曹操第一時間當然覺得開心,但後來幾次再出難題,也都是曹植勝出,這就令曹操訝異了!曹植雖聰明,但個性相對疏放,怎麼每次面對曹操的考較都能過關呢?曹操暗中派人查探,才發現是楊修在背後捉刀,這讓曹操火大了,接班是我曹家的私事,怎能容他人置喙?

    二、老闆沒下的決策,你不許定

    有些決策影響層面很大,老闆一時委決難下,也許需要有人從旁提點,但絕不容許越俎代庖。曹操在與蜀漢對峙的漢中之戰裡,對是否退兵一直猶豫不決,因為已經連吃幾次敗仗了,孤注一擲恐怕一敗塗地;但如果鳴金收兵,又怕被敵人恥笑,但他畢竟是綜觀大局的人,心底已經做好退兵的打算,只是要想個兩全其美的藉口,既不影響士氣,又能退的漂亮。

    就在細細思量時,看到下屬進了碗雞湯,他心中有感而發,將夜晚口令訂為「雞肋」,哪知道就這二字,讓楊修看破曹操心意,於是他要隨行計程車兵收拾行李,這個動作引來夏侯惇質疑,楊修告訴他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魏王雖不言,不日內必然退兵。」這話後來傳到曹操耳中,讓曹操終於定下殺機。

    說破口令這事,可大可小,以曹操之愛才,未必在乎自己這點心意被楊修察知,但他介意的是,自己沒有授權楊修點破軍機,如果不處理,等於賦予楊修更大的權力,萬一日後假傳聖旨怎麼得了。於是曹操決定殺之而後快,在回師長安之後,以洩漏國家機密、結黨營私為由,殺了楊修。

  • 3 # 過路閒人路過

    楊修離人才有地球道火星的距離,對比荀彧,郭嘉,賈詡,荀攸等等根本不是同一層次,只能說是有點小聰明。

    楊秀之死不用可惜,因為他笨的像豬一樣的在行軍打仗中私發命令,這足夠死上好幾回,另外與曹植長期串通作弊。

    一個部門小幹部之人,死了有何好可惜,何況本來自己就作死。

  • 4 # 尹禾

    自古臣子參與奪嫡都是君主大忌,後果十分嚴重,勝者可享榮華,敗者必死無疑。無論楊修聰明與否,他都在奪嫡之爭中扮演了過於重要的角色,在認定曹丕作為繼承人以後,曹操不會處置親兒子曹植,但是需要處死曹植勢力中的領軍人物,以此來明確自己的決定,安定人心。

    轟轟烈烈的“奪嫡之爭”,因楊修被處死而宣告徹底結束。以曹魏的人才儲備,縱使再聰明的人,也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嗣位人選

    其實曹操想要選定世子,原本不需要這麼麻煩。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庶妻劉氏就為他生了個兒子,後來劉氏病故,就由正室丁氏撫養大,視如己出。這個兒子叫曹昂,自小聰明懂事,且性情剛膽謙和,深為曹操所喜愛,二十歲時即舉孝廉。是再合適不過的繼承人選。

    曹操東征西討,也時常將曹昂帶在身邊。然而天不遂人願,建安二年(197年)隨曹操出征張繡,因張繡突然襲擊,曹昂為救曹操負責斷後,與大將典韋一同戰死於宛城。

    由於曹操長年在外,所以與子嗣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曹昂年紀稍長,自小便對弟弟妹妹們關愛有加,感情極深。這點從曹丕繼位後多次為曹昂追封諡號就可以窺測一二。據載曹丕登基稱帝之後當眾在朝臣面前常說:“孝廉長兄,自然應當繼承這個位置。如果倉舒還在的話,我也當不了皇帝。”

    曹昂死後,對曹操打擊很大,曹昂養母丁氏也因此與曹操斷絕關係,隨後卞氏為主母,曹丕自然就成為嫡長子。

    然而曹操並不中意曹丕,反而對環氏所生的曹衝甚是喜愛。曹衝少年時就敏於觀察,十分聰慧,五六歲時智力心思所達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樣聰明。“曹衝稱象”這一典故就是在讚揚曹衝的聰明機智。據說曹操經常在大臣面前誇讚曹衝,大有立嗣之意。

    只可惜“過智易早夭”,曹衝十三歲時就病逝了。曹操曾經對曹丕說:“衝兒之死對我來說是不幸,對你來說卻是大幸”。可見如果曹衝不死,必然能夠繼承曹操家業。

    奪嗣之爭

    如果曹昂和曹衝不死,曹丕和曹植可能很難進入曹操的視線。但是天命這種東西,要麼是人為,要麼是巧合,總之是不可違抗的。

    曹衝死後,曹操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確定嗣位人選,於是朝堂上下人心思動,開始各自組建聯盟,逐漸形成了擁立曹丕和曹植的兩方勢力。

    其中曹丕方面以司馬懿和吳質等為首,曹植方面以楊修、丁儀等為首。轟轟烈烈的“奪嗣之爭”就此拉開序幕,雙方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不在話下。

    原本曹植是佔盡先機的,因為曹植在文學造詣上更加接近曹操。縱觀曹操、曹植和曹丕三人的傳世詩作,曹操以雄渾壯魄為主;曹植以輕狂灑脫為主;曹丕早期則以多愁善感為主。可想而知,一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老爹,自然是會喜歡“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的曹植,不喜歡“音聲入君懷,悽愴傷人心”的曹丕。

    另外在幕僚身份上,楊修身為主簿,對政事實務瞭解的十分詳盡、及時,因此在幾次考問中,曹植都能對答如流,而曹丕的訊息就滯後了許多。

    如果劇本按照這樣發展下去,曹丕基本上也就涼涼了,好在曹植過於放蕩不羈,頻頻出錯,經常醉酒誤事,逐漸失去曹操的信賴。

    塵埃落定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然而此時奪位之爭卻沒有塵埃落定,曹操依舊對曹植抱有希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困,曹操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帶兵解救曹仁。命令釋出後,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於是曹操後悔,不再重用他。

    同年秋,楊修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的名義,賜死楊修。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曹植一派自此宣告徹底失敗,朝局遂定。

    弦外之音

    當然關於楊修的死因,還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楊修的父親楊彪早年與曹操之間有齟齬,曹操因此懷恨在心,殺楊修是為了報復楊彪。這種說法並不可靠,要想報復楊彪,有千萬種方法,大可不必拿子嗣開刀,再者就算報復,也不用等這麼久才報復,那曹操心理也太不健康了。

    還有人說曹操妒忌楊修的才華,孔融等人也都是因此被曹操殺死的。這個也不準確,孔融之死,是因為他經常公開反對曹操的主張,有時毫無道理,有時惡語中傷,為了保持輿論導向,曹操才不得不殺死孔融。至於楊修,彼時曹操已經統一北方,功蓋千古,位極人臣,用得著嫉妒一個孩子嗎?

    因為《三國演義》的關係,人們誤以為曹操妒忌賢能,然而實際上,曹操對人才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其他諸侯,曹操賬下才是真正的謀士如雲、武將如雨。

    楊修之死,必然是觸及到君王不可容忍之怒。至於才華,可能會有些惋惜,但是絕對沒有達到可以因此放他一馬的程度。

  • 5 # 未鳴讀史

    楊修確實非常聰明,才高八斗,但是聰明不等於智慧,一個人有智慧才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曹操本來也是信任楊修的,不然不會讓他擔任丞相府的主簿,但是楊修聰明有餘而智慧不足,最終才招來了殺身之禍。我認為曹操殺楊修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政治理念不同。

    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袁術的外甥,楊家“四世太尉”,和袁家一樣都是名門望族,楊彪是擁護漢朝的標誌性人物,政治理念和方向和曹操尖銳對立,是曹操以魏代漢的絆腳石,殺死楊修打壓楊家可以殺一儆百,有助於曹操增強自己的政治實力。

    二:恃才傲物,賣弄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有話不明說,高深莫測是曹操顯示其尊嚴和權威的一種手段,也能滿足其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但是楊修卻不懂這些,偏偏要耍小聰明,每次都當面拆穿曹操的用心,讓曹操心懷不滿和猜忌。曹操本來就是一個多疑的人,楊修的表現讓他沒有安全感,什麼事都讓你楊修看明白了,曹操還怎麼混?只能除掉你。

    三:參與魏王奪嫡之爭。

    這一點是曹操殺楊修最主要的原因,曹操為了判斷曹丕和曹植的能力高低,經常出題目考察他們,由於楊修洞察曹操的心機,所以事先都能告訴曹植怎麼回答。後來這事被曹丕發現並報告了曹操,曹操當時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地位和皇帝也差不多,楊修明目張膽地參與魏王的王儲之爭,而且私下陰謀作弊,擾亂曹操正常選拔接班人的程式 ,曹操殺死楊修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楊修和司馬懿都是曹操需要利用和打壓的人物,但是楊修張揚賣弄,司馬懿隱忍不發,一生一死之間兩人高下立判。

  • 6 # 暮雨夜行歸何處

    小聰明和大智慧不是一個概念。

    曹操要的是能治國理政,濟世安邦的大才;

    不是猜測人心,巧舌如簧的聰明人。

  • 7 # 清水空流

    楊修聰明嗎?未必吧,他的聰明是抖機靈,小聰明。不是大智慧。於家國無意。於江山社稷無干。說白了,就是清朝的紀曉嵐。我們就結合《三國演義》來說說。

    楊修家族顯赫,弘農楊氏簡直就是東漢第一門閥,是穎川氏族的代表,高於司馬氏一族,比起宦官之後曹操更是不知道高出多少倍。但為何曹操,司馬懿成就天下。而出身門閥世家門閥楊修卻橫死?首先就是耍小聰明。‘’門內寫活字‘’。‘’一人一口酥‘’。實在是不咋樣。如果是司馬懿他無論知道不知道。他都不會去說。沒意思。在一群工匠和內侍面前顯擺才華實在是有失身份。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北大中文系教授在民工面前做這些是嗎?

    再就是洩露領導‘’隱私‘’這簡直就是作死。不可饒恕。人人都有底線不容突破。而楊修處處給曹操洩底。‘’吾好夢中殺人‘’是曹操預防被刺的故意的說法。就你楊修看的出來?當時的陳群,賈詡二人對此是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了。就你楊修明白,就你聰明。知道就罷了,還到處宣傳。你不該死誰該死。

    這些都好說,就當曹操養了一個文字秘書。曹操也許都可以忍。但楊修萬萬不該介入曹操的傳位之爭。這事別人躲都躲不開,賈詡被曹操逼不過,就說一句想起噹噹年袁紹事。曹操大笑,說文和太謹慎了。陳群是曹丕嫡系,也沒咋在曹操面前說過曹丕如何。但楊修在明知道曹操意許曹丕的情況下,還處處幫助曹植。而曹植也並非可以託付之人。歷朝歷代對於臣子介入接班人的問題都是十分警惕和反對的。楊修的行為就是自掘墳墓。

    楊修一生沒有給曹操策劃一個軍國策略,民生計劃。他不是那塊料,曹操就是拿他當文字秘書而已,但楊修自己卻不認為。他顯擺,露才其實就是想讓曹操委以重任。但曹操重實才,輕虛名。楊修顯然不是治國理政的賢才。楊修出處處顯得筆比曹操高明。曹娥碑之事,曹操說自己比楊修的才華差三十里。楊修以此自得。曹操雖然未必嫉妒。但顯然認為楊修過於輕浮。

    楊修洩露他隱私已經讓曹操厭惡透頂。現在又幹涉傳位的大事。曹操一句‘’匹夫焉敢欺我耶‘’就註定了楊修的死地。楊修的死完全是自找,怨不得曹操。

  • 8 # 唐風宋月

    關於曹操為啥誅殺楊修,學界一般三種說法。第一嫉賢妒能。楊修是文學天才,一生只佩服孔融和彌衡,別人都了了不足道。但是曹操也覺著自己是文學天才,誰都不如他,兩人就此較上了勁。當楊修多次冒犯曹操虎威之後,一根稻草終於壓死了駱駝,曹操忍無可忍,就把他殺掉了。第二楊修參與了曹丕和曹植的儲位之爭。當時兩大青年才子,司馬懿跟了曹丕,楊修跟了曹植,曹操開始是喜歡曹植的,楊修也很對曹操胃口,所以兩人風光了一陣子。但是曹植驕縱,也就是高調,文人氣比較重,和楊修一樣。曹丕雖然也是文豪,但和司馬懿一樣文人氣不重,比較低調。經過好多回合的較量,曹操意識到曹丕才是可以託付曹魏江山的合適人選,於是把曹植放棄了。曹操立了曹丕,楊修作為曹植死忠,肯定是被收拾的物件。反之如果曹植被立為太子,司馬懿肯定死路一條。楊修臨死跟朋友說,我其實死的太晚了。就是認識到自己被曹植牽連。第三據說被袁紹袁術兄弟牽連。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這個原因其實有點扯,因為袁氏兄弟早被剷除了,跟楊修有毛關係啊。

    曹操誅殺楊修之後,給楊修父親楊彪寫了一封道歉信,信中如是寫道:操白:足下不遺賢子見輔,今軍徵事大,吾制鐘鼓之音,主簿應掌,而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謹贈足下錦裘二領,八節銀角桃枝一枚,官絹五百匹,錢六十萬,香車一乘,青牛二頭,八百里驊騮一匹,戎裝金鞍轡十副,鈴苞一具,驅使二人侍衛之。並遺足下貴室錯彩羅裘一領,織成靴一量有心,青衣二人奉左右。所奉雖薄,以表吾意,足下便當慨然承納,不致往返。楊太尉答書雲:彪白:小兒頑鹵,常慮當致傾敗,足下恩矜,延罪迄今;聞問之日,心腸酷裂!省覽眾賜,益以悲懼。曹操意思,你兒子死有餘辜,跟你也有關係。我送你四個人,兩個男的給你當保鏢,兩個女的給你老婆當丫鬟。還有好多小玩意你都收下,聊表我的歉意,希望你不要推辭。楊彪說,我兒子小命就攥在你手裡,你能讓他活到今天挺好了。你的心意我領了,今天收到你這麼厚重的禮物,我是又悲痛又害怕啊。

    曹操自己給楊彪寫信不算,又讓老婆卞後給楊彪老婆袁夫人寫信。信中如是寫道:卞頓首頓首:貴門不遺賢郎輔佐,方今戎馬興動,主簿股肱近臣,征伐之計,事須敬諮。官立金鼓之了,而聞命違制,明公性急,輒行軍法。伏念悼痛酷楚,情不自勝。夫人多容,即見垂恕。故送衣服一籠,文絹一百匹,房子官綿百斤,私所乘香車一乘,牛一頭。誠知微細,以達往意,望為承納。袁氏答書:袁頓首頓首:路歧雖近,不殿淹久,嘆想之情,抱勞山積。小兒疏細,果自招罪戾,念之痛楚!明公所賜已多,又加重賚禮,頗非宜荷受,輒付往信。不愧是一張床睡的兩口子,差別果然都不大。卞後意思,你兒子罪有應得,我老公是個性急的人,殺了你兒子也很後悔,希望你能原諒他。小小禮物不成歉意,請笑納。袁氏回信,我兒做事不謹慎,果然招致大禍。我很傷心。你老公給我們家禮物已經夠多了,你又給我,承受不起啊。

    那麼曹操為啥要和老婆給楊修父母道歉,一是作態,二是真心。楊氏家族是門閥大族,輕易得罪不起。曹操殺楊修殺的不僅是楊修一個人,而是以楊氏家族為代表計程車族集團的氣焰,俗話說得好,物傷其類兔死狐悲,楊修被殺了,司馬懿等人就會感到唇亡齒寒。其實曹操也知道自己苦心經營的寒族集團越來越受到士族集團的反攻倒算,撐不了多久了。因此曹操向楊彪道歉也可以認為是寒族集團對士族集團的讓步。曹操殺了楊修沒幾天就死了,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士族門閥集團很快捲土重來。從另一個角度講,曹操也是個真性情的人,烈士暮年,壯心早死,只剩下舔犢深情。他從楊修身上看到了曹植的結局,曹植和楊修是一類人,自己死後曹植能不能在曹丕手裡活下去都是問題。所以他向楊彪道歉,其實就是給自己懺悔。

    參考書目:《三國志》

  • 9 # 無料小公舉

    因為楊修玩的是小聰明,而不是大智慧,他能像諸葛亮、郭嘉那樣,展現個人的雄才大略,恐怕曹操也會惜如珍寶的吧。。

  • 10 # 野草的沉思

    關於楊修的才能,小說中寫了很多,這裡不再贅述。很多人以為楊修是耍小聰明。我覺得事情不是這樣簡單。楊修是從骨子裡反對曹操看不起曹操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自始至終都是把漢獻帝作為傀儡,為他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加以利用的。曹操的政治目的並不壞,他是要掃平諸侯,統一天下,再造新朝。但是曹操這樣做,必然會遭到忠於漢室的人們的反對和反抗。許多人就是因此而死在曹操手下的。成王敗寇。那些反對者因為失敗了,也就被歷史淹沒了。

    楊修出身於弘農楊氏,而弘農揚氏世代為漢朝公卿,對漢朝的感情是深厚的。但一般人攝於曹操的威勢,都採取了明哲保身的態度。而楊修肯定是漢朝的孝子賢孫,不滿於曹操的專政,且又才能出眾,孤傲不群,加之年輕,雖知自己無力迴天,但也不甘心俯首貼耳,助紂為虐,故每每直言曹操之弊。以他之聰明,決不會不知道這樣會引來殺身之禍,但情蓄於衷,不吐不快,故每每言之。雖死而亦不悔。

    所以,楊修之死,非“身死因才誤,實死於政治理念。而曹操殺楊修,更是"非關欲退兵",而是藉機給了所有政治上的反對者一個下馬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怎樣做奇石木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