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oulder1

    海瑞太耿直!張居正是徐階的學生,徐階對海瑞一直很善待,所以張居正以不用海瑞的方式,避免和海瑞發生正面衝突,有利自己的施政!客觀的說,張居正是保護海瑞。

  • 2 # 大叔小劇場

    海瑞太耿直!張居正是徐階的學生,徐階對海瑞一直很善待,所以張居正以不用海瑞的方式,避免和海瑞發生正面衝突,有利自己的施政。

  • 3 # 山澗一清泉

    老子說:

    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

    失義而後禮

    失禮而後法

    法之不存不得已而用兵!

    嘉靖皇帝時雖有短暫中興,但各種問題已積重難返,已不僅僅是失道的問題了。

    海瑞為人做事一味重德,不自主的走入的清流一黨,自以為德是萬法之法,他不知“三代不同禮,而五霸不同法”的道理。夏商周三代為什麼採用不同的禮,而春秋五霸為什麼採用不同的法,蓋因時世已變!變是永恆的,不變是暫時的。用靜止的方法去解決動態的問題,怎麼能成功呢?

    中國自古帝王皆採用兩法,王道與霸道,兩者融而處之是為上策。盛世用王道亂世用霸道,張居正所處之萬曆一朝,既非盛世亦非亂世,且可只用王道教化?

    作者提出海瑞現象,當今亦甚有借鑑意義,感謝!

  • 4 # 明史林泉

    海瑞在隆慶年間就已經做到了南直隸巡撫,正三品。那時內閣裡面有張居正,不過他還不是首輔,任命海瑞的決定是由內閣和吏部推薦而皇帝許可的,所以海瑞是靠自己就做了正三品。

    不過海瑞一上任就開始了他的大張旗鼓的土地治理,期間南直隸幾乎所有官員都不合作,請求離職或者外調,富戶縉紳們也對海瑞恨之入骨。為啥?如果說海瑞的36款條約是對官員節儉的要求,而干預田地的所有權則對於當時的官場是一場巨大的風暴,無情的摧殘著官員們富戶們縉紳們的既得利益(他們憑藉巨量田地地獲取高利貸),海瑞決心對於每件事都追查到底,甚至查到了徐階家族。

    海瑞的做法老百姓當然拍手稱快,但很快遭到了六科給事中和御史們的彈劾。吏部迫於壓力,只能給出“志大才疏”的評語,而內閣則建議皇帝讓海瑞調任閒職,海瑞做了不到一年的巡撫就只好憤然辭職了。這時候,張居正仍然是內閣一員但非首輔,所以這是內閣的集體決定而非張居正一人阻礙了海瑞的仕途。

    接下來的事情,或許關係到海瑞能否重新做官。

    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做了首輔。海瑞可能想起了這位不太熟悉但也有些接觸的宰相,或許也可能知道了張居正對他的離職是有著同情心的,於是海瑞給張居正寫信,希望張可以主持正義。不過張居正的回信很是理性或者說絕情:

    三尺之法不行於吳久矣。公驟而矯以繩墨,宜其不堪也……大意是說,南直隸一直就是官員地主縉紳的法外之地,你海瑞用藥太猛,大家怎麼受得了呢?

    所以海瑞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他一直以為張居正也痛恨南直隸的地主們,他想的沒錯,可是張居正不想用海瑞的方式解決問題,他有自己的方式。

    綜上,海瑞官宦生涯前期,其升官,張居正沒起大的作用,後期,海瑞本來有機會重新做官,不過由於張居正知其正義之心但政見不合,所以海瑞15年沒能回到官場,一直到張居正十年內閣首輔做完後,海瑞才得以擔任了南京僉都右使和禮部右侍郎的官,官品很高,不過是閒職。

    所以,海瑞如果生在明太祖時代,必定以爵顯。可是即使沒有張居正,海瑞恐怕也不能得意於官場,因為理性而有效率有手腕的張居正都不能接受海瑞的極端的行政方法更別談別的官員們了。

  • 5 # 狐筆春秋

    原因很簡單~因為海瑞只適合做大明王朝的招牌,而不適合波詭雲譎的官場生態~

    一:海瑞其人

    海瑞,字汝賢,自號剛峰(希望自己能夠象山一樣剛正不阿),海南人~幼年喪父,由母親謝氏撫養成人,侍母至孝,道德感和責任心非常強烈。個性狷介不屈,剛正有餘而優容不足,是朱元璋薄俸養廉理念的擁護者和執行者,在整個大明官場中猶如一把利劍,既傷人也傷己。

    政治履歷:

    1550年,任福建南平教諭,由於見官長而不拜,得筆架先生牙好“雅號”

    1558年,受排擠而被遷任浙江淳安縣令,在當地清丈土地,嚴懲貪官汙吏,深得民心,海青天的名聲開始流傳

    1560年,經浙江地區官員聯合“推薦”轉任江西興國縣知縣(原本應該擔任浙江嘉興府通判,因浙江地區官員積極運動而轉任江西)

    1566年,痛心於嘉靖皇帝的荒唐,海瑞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痛罵之~被大怒的萬曆關進監獄,眼不見心不煩

    1569年,升任應天巡撫,登上個人政治生涯最高峰,同年開始清丈土地,在此過程中得罪告老還鄉的恩人徐階,成為高拱打壓徐階的棋子,在徐階俯首認輸之後被撤職,心灰意冷之下,辭官歸隱~

    1582年,被萬曆拔擢為南京吏部右侍郎,不久即被遷任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明升暗降,讓他安心養老~自此,海瑞心灰意冷,在萬曆十五年(1587年)病死任所。

    總攬海瑞的政治生涯,我們發現一個很吊軌的地方:在官場上處處碰壁的海瑞卻能夠不斷的升官;但每升官一次就帶來一次重大的打擊,而生性剛直的海瑞卻依舊百折不撓,既不迴避也不妥協,即便是身處虛職閒職也能夠攪動官場風雲。毫不過分的說,向海瑞這樣的人,在中國數千年官場之上也是極為少見的。

    二:張居正其人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湖北人。自幼機敏聰慧,能言善辯,23歲考中進士,入朝為官。是明朝中期的救時宰相,他的“一條鞭法”一度使行將就木的大明王朝青春煥發,應該說他是繼嚴嵩、徐階、高拱之後最有作為的一代權相。身處那樣一個波詭雲譎,爾虞我詐的官場上他依然能夠遊刃有餘,左右逢源~這種強大的交際能力和圓融秉性是海瑞一輩子都難以仰望的~

    1569年,在海瑞剛剛悲觀的時候,張居正曾寫信海瑞表示同情:

    三尺法不行於吳,久矣。公驟而矯以繩墨,宜其不堪也。訛言沸騰,聽者惶惑。僕謬忝鈞軸,得與參廟堂之末議,而不能為朝廷獎奉法之臣,摧浮淫之議,有深愧焉。

    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的張居正是一身凜然正氣,對海瑞更是激賞之至,但誰又能知道,這不過是張居正借海瑞清名來自我標榜而已,一方面可以獲得海瑞及其背後所代表的萬千百姓的好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將自己從高拱的陣營中摘取出來罷了~

    1573年,萬曆皇帝繼位,張居正取高拱而代之,於是朝中言官紛紛上述請求起復海瑞,對此,張居正做出了一份批示:

    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鯁之節,天下信之。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鎮雅俗,不當重煩民事。

    意思就是:“海瑞品性純良高潔,足以取信於民,但是做事不知變通,一根筋到底,這種人只適合做招牌,享受高名厚望,不適合執政地方”。將這段話和海瑞剛剛罷官時候所說的聯絡起來。我們發現,即便張居正很欣賞海瑞,但那也僅僅只是欣賞,對於海瑞他有著明確的認知定位——坐鎮雅俗而已。

    但這並不僅僅只是張居正的看法,當朝天子,年紀輕輕的萬曆皇帝也是這樣認為的:

    瑞在世廟時,直言敢諫,有披鱗折檻之風;清約自持,有茹櫱飲冰之節。雖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之以鎮雅俗,勵頹風,未為無補。合令本官照舊供職~

    從張居正到萬曆皇帝,我們看到的是當時整個大明官場對海瑞的態度,原來赤心耿耿的海青天過是腐化透頂的大明王朝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三:且讓海瑞封神吧

    因該說張居正對海瑞的定位是相當準定和精緻的。海瑞的剛直冷硬收盡了天下民心,對於這樣一個愣頭青殺是殺不得的,用卻也用不得,官場有自己的遊戲規則和生態系統。而海瑞對此卻明顯的水土不服~所以像這種人他就適合被當做一個典型,製成一塊牌坊,不僅可以用來標榜朝廷的用人之明,還可以用來點綴盛世,激勵人心。所以在朝廷的有心無心之下,海瑞被典型化了,他超脫了現實的束縛,成了公正廉明的象徵~走向神臺接受香火,從此,海瑞成了絕響,海瑞精神也就成了死氣沉沉的文字,苟活在字裡行間~

  • 6 # 謝峰聊影視

    第一,海瑞是一個極端的道德潔癖的人,不適合做地方大員。他不懂為達成目標,要在博弈中尋求妥協,靈活處理和其他官員的人際關係以及工作方式。海瑞覺得自己道德高尚,別人也必須如此,但人是千差萬別的,不可能苛求責備,這樣的人怎麼能為錯綜複雜,派系林立的朝局中,為萬曆新政做出貢獻呢?

    第二,海瑞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推行的一些政策並不符合實際情況。佃戶不敢向業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貸方還款,致使當地法律判決案件久拖不決。

    第三,海瑞執法傾向性很強,並不是按法律條文來判決的。“與其冤屈兄長,寧願冤屈弟弟;與其冤屈叔伯,寧願冤屈侄子;與其冤屈貧民,寧願冤屈富民;與其冤屈愚直,寧願冤屈刁頑”。這樣的為官作風,張居正怎麼能放心海瑞呢?

    張居正用循吏不用清流,要的是能幹事的官員,不願意使用道德楷模,從對海瑞的個案上就能看出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杜蘭特當年選秀的時候不是狀元,那一年力壓杜蘭特當選狀元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