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冰先生
-
2 # 觀海雲遠3006
首先更正下,應為險遭鞭屍,事實上張居正生前已經是位居人臣至極,權傾天下,但死後數月之間,改革措施盡否,十年新政夭折,張府後人幾近滅門,這個問題一直是個迷,是什麼原因讓萬曆皇帝對他的老師態度發生如此之大的轉變呢?
從《明史·張居正傳》裡可以看出一些蛛絲馬跡,“慈聖訓帝嚴,每切責之,且曰:使張先生聞,奈何!於是帝甚憚居正。及帝漸長,心厭之。”而萬曆醉酒調戲宮女事件的發生,可當做萬曆對張居正關係的轉折點,面對一個“霍光”,很難說萬曆心裡究竟是什麼滋味,此前,朱翊鈞對張居正深為倚賴,信任有加;此後,他對張居正除了敬畏,更在內心中潛藏了一份不滿。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張居正與李太后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係”。不管究竟有沒有這些捕風捉影的事情,萬曆對張居正的清算之所以那麼殘酷,除了皇權與相權之爭,大概也是受了些“緋聞”的蠱惑,從維護皇室尊嚴的立場出發而施以雷霆手段。
-
3 # 向敬之
萬曆首輔張居正並沒有被萬曆帝開棺鞭屍!
《明史·張居正傳》記載:“後言者復攻居正不已。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萬曆帝為之輟朝,下諭以九壇祭祀,視同國公兼師傅,贈上柱國,追諡文忠。這已是明朝大臣去世後的最大哀榮。
就在張居正死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張推薦的新任武英殿大學士潘晟。萬曆帝命潘致仕,使之還未入閣上任就遭到罷黜。這是萬曆帝要對前首輔張居正清算的訊號。
言官們把矛頭直接指向張居正。神宗下令對張居正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張居正險遭開棺鞭屍,還是萬曆帝最後網開一面。
張居正不失為一位改革大才。無論在朝政處理、財賦改良、經濟繁榮上,還是邊疆治理、民族矛盾、海防防禦上,他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明朝官修的《明神宗實錄》公開承認張居正“受顧命於主少國疑之際,遂居首輔,手攬大政,勸上力守祖宗法度,上亦悉心聽納。十年內海寓肅清,四夷讋服,太倉粟可支數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成君德,抑近幸,嚴考成,綜名實,清郵傳,核地畝,詢經濟之才也”。
《萬曆首輔張居正》明神宗與張居正劇照
但是,張居正幹了欺主年少之事。他當國十年,高度集權,實為絕對攬權,充分利用萬曆之母李太后、太監頭子馮保的支援,不但包攬了萬曆帝的軍政大權,而且對年輕的皇帝十分嚴苛,借首輔兼師傅之職苛求萬曆敬畏,如此一來,“威權震主,禍萌驂乘。何怪乎身死未幾,而戮辱隨之”(《明神宗實錄》)。
至於後來萬曆帝同太監張鯨、張誠,言官羊可立等弄出的張居正諸多非法問題,如構陷遼王下獄,侵佔王府財物,那都是打擊張居正的政治需要。畢竟,張居正權力大了,柄政獨專,日益偏恣,也是事實。
-
4 # 卡農朝
張居正是明代最出色的政治家,張最高光的時刻是擔任萬曆首輔的十年,他無疑是掌握著政黨和國家的兩道權力並對社會歷史發展起著重大影響作用的領導人物。這期間體現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幹和政治遠見。
但為什麼張居正這樣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卻招人痛恨,以至於死後還被差點被挖出來鞭屍。原因在於他把所有文官擺在他個人的嚴格監視之下,並且憑個人的標準喜好加以升遷或貶謫,因此他嚴重威脅了文官的安全感。這些文官之間關係複雜,各有他們的後合老闆及提拔的後生。他們又無一不有千絲萬縷的家族和社會關係,因此得罪了一個人,就得罪了一批人,得罪了一批人,也就得罪了全國。正如他同年的王世貞所說,張居正一套偏激的做法,就是和全國讀書人作對。
在他擔任首輔的時候,他用皇帝的名義責令各縣把稅收按規定全部繳足,這一空前的壓力使全部文官所終身不忘。批評張居正的人說,他對京城和各地庫房中積存的大批現銀視而不見,卻還要用這種方式去斂財,必然會致使地方官敲撲小民,甚至鞭撻致死。這種批評也許過於誇大,但張居正的做法和朝廷一貫標榜的仁厚精神相背也是事實。因之張居正雖沒有獨裁者的權位,卻有了獨裁者的神通,要不是在他執政之日有這種普遍被壓抑的恐懼和怨恨,以後的反張運動就不會動員這麼多的力量,產生這麼多的枝節,張居正下場也不會這麼的慘。
張居正的一生,其實是很特立獨行的,他的思想領先於那一代人,所以不被大多數人理解,他的弟子不能,他的同僚不能,甚至一向重用他的萬曆皇帝,對於他的銳意改革也不是很理解。
所以說,張居正的一生是很孤獨的。
-
5 # 明史林泉
張居正作為明朝臣子,應該是萬中無一了。
萬曆皇帝作為明朝著名的摳門皇帝,賞賜張居正的次數,有記載的居然有幾十次之多。張居正在萬曆朝成為明朝第一位文臣生前加三公稱號的宰相,萬曆還讓他領伯爵的俸祿,這在明朝"生不封公"的制度下,更顯得鶴立雞群。十年內閣首輔,萬曆一天不見到張居正就難受,張居正回鄉,萬曆寧可把朝政檔案堆積在那裡等他回京再辦理,這是怎樣的一種君臣關係?
看看張居正臨終那幾個月裡萬曆皇帝給他的手諭,表面上仍然是:先生啊,您的病快好起來吧,朕還指著你處理朝政呢,你可不能有任何的三長兩短啊,先生願意的話可以先在家裡辦公。等先生病體有好轉,請即刻回內閣辦事啊。請收下朕的點心,好好養病。
可這些手諭全是官樣文章,張居正死的那年,萬曆對他已經非常厭惡了。那年,萬曆二十歲了。他比十年前登基時成熟多了。十年前他母親早上四五點親自去東宮叫醒夢中的兒子並送他去上早朝,可如今,這個兒子幾乎不再踏入慈寧宮半步了。
張居正死後風光大葬,榮譽等身,可是沒多久,他的政策幾乎全被萬曆廢除。接著,下詔奪去張居正的上柱國,太師稱號,諡號文忠也被奪去,把他兒子從錦衣衛使貶為平民。萬曆玩政治真的很有一套了呢。
明史記載: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就是有人趁熱打鐵,說應該對張居正開棺戮屍,可是這是最重的罪(謀逆)才有的懲罰,張居正的錯還沒到那個地步。
但還有旁邊人的推波助瀾,說張居正非法收了大量金銀珠寶,於是貪婪的萬曆決定對其進行抄家,張家共抄出黃金一萬兩白銀十萬兩,張的一個兒子也在抄家時被逼死。
張居正的結局是他自己導致的。當然客觀上當權讓張居正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當國十年,大權盡攬,攬的是皇帝的權,居正當權,則萬曆失位。萬曆能很容易的回憶自己小時候犯錯時如何被母親逼著寫檢討書給張居正,還能想到這十年裡自己母親居然絕對的支援張居正讓他主持外朝,心裡狠狠的。加上馮保主持內朝,母親是個佛教徒兩耳不聞窗外事,於是張居正死後萬曆復仇之火一發不可收拾。
-
6 # 苟或
1、“貪錢”。
明朝最大大貪官絕對不是劉瑾,而是張居正。論排場、論財富、論權勢劉瑾哪能跟張太師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連皇帝都懼他七分。萬畝良田,豪宅遍地,三十二人大轎,家族各個腰纏萬貫。張居正自己貪就算了,還要在萬曆面前賣清廉的人設不讓萬曆花錢,等他死後就暴露出來了。除了萬曆不記恨才怪。
2、“貪權”。按照制度,萬曆未成年之時由大學士輔政那是很正常的,比如正德時期的“三楊”。但萬曆成年之後張居正不僅沒有歸政,還不停的給自己加各種頭銜。這擺明了有要架空萬曆的趨向。當萬曆正式掌權之後回過頭來想這些事情的時候就難免心有餘悸。
3、李太后也坑了張居正。萬曆不聽話的時候李太后總拿張居正唬他。這讓萬曆從小就有了陰影,不僅如此李太后還曾嚴厲呵斥過萬曆說不到三十歲不得掌權。這也能萬曆嫉恨心頭
4、樹立政敵太多。張居正執政之時,內閣、六部、地方官絕大多數都是他自己的門生,就連他的幾個兒子也在中央做事。那些反對他的人被罷官的罷官,被庭杖而死的庭杖而死。他死後這些政敵不攻擊他把他的門生和子女拉下水才怪。
張居正的執政能力很強,但個人私慾也很大,從所作所為就知道,他是一個合格的改革家,但他不是一個道德凜然的政治家。他有非常出色的才幹和抱負,也有非常強大的野心和私慾,正因為如此張居正能把明朝推向中興,但躲不過身後之名!
-
7 # 眼觀世界
張居正確實是個能人,他擔任首輔期間,大力進行改革,提高了明朝的國力,緩和了社會矛盾,為明朝續命幾十年。
但張居正掌握了國家大權,原本屬於明神宗的權利就沒了,對張居正自然有怨恨。而且張居正身為明神宗的老師,自小就對明神宗管教嚴厲,不允許他有絲毫的鋪張浪費,一個皇帝日子過得連下面的大臣都如此,你叫明神宗他怎麼能接受?好不容易等到張居正死了,明神宗自然要報復一番,才能解氣。
張居正對明神宗花錢有著嚴厲限制:公元1579年,明神宗向戶部申請十萬兩用來籌備光祿寺御膳,遭到張居正的堅決反對,說戶部實在沒錢了,而且全國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要求皇帝身為全國表率,能省則省,於是把宮內一應享樂之物全給撤銷了。不僅如此,連正常的燈火費也想省了,明神宗本來在晚上有課要講,被改成在白天講,這樣就不用點燈,連小小的燈火費都要省,可想而知對明神宗的要求有多麼嚴厲。明神宗心想,我堂堂一國之尊,你張居正卻如此待我,實在可恨。
還有一件事,公元1577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古人有士大夫忠君盡孝的觀念,按照慣例,不管多大的官都需要辭官回家守孝三年,但張居正擔心自己一旦辭官,他實行的改革立馬就要停止,因此堅決不辭官。這一舉動遭到大批官員的反對,紛紛上疏彈劾張居正,認為他貪念權位,理當下臺,最終明神宗出面制止,這件事才消停,但已在明神宗心中留下壞印象。
公元1582年,張居正去世,僅僅四天後,“倒張運動”就轟轟烈烈地開始了,一切跟張居正有關的人和事都受到清洗。
-
8 # 一本夏
總記得老師說過:凡事的發生都有其根由!張居正做為萬曆首輔,改革功臣,在歷史上也留下了他的功績!可為何在死後卻慘遭抄家,甚至開棺鞭屍的下場。
張居正,江陵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荊州,字叔大,由於他的出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也曾名張白圭,成名很早!嘉靖二十六年,只有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進士。隆慶元年出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不久入內閣,任次輔,兼任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明神宗登基後,張居正代替高拱任內閣首輔,從此登上他的權力巔峰。
張居正能做到內閣首輔,除了他個人的才華及人際關係的處理得當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李太后和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援。第二、他是萬曆皇帝的老師。萬曆登基時年幼,不能親自處理朝政,李太后看中張居正,加上張居正又是萬曆的老師,讓他輔佐那是再合適不過的,大太監馮保也與張居正結成同盟。馮保做為萬曆的大伴,也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在朝廷裡也是呼風呼雨。這樣的聯盟也給張居正足夠的信心進行了改革!
改革就會動某些利益集團的乳酪,張居正硬是頂著壓力推行了萬曆新政。新政推行的考成法,對政府機構進行了重組,對官員進行了考核。經濟上推行了一條鞭法,新政取得巨大的成功。萬曆新政不但給張居正帶來了巨大的榮譽,也讓萬曆出現了興旺的景象,歷史上稱之為‘’萬曆中興‘’。由於張居正是湖北江陵人,也有人把這次改革叫做‘’江陵柄政‘’!
萬曆新政奠定了張居正在歷史上的地位,同時也給了他崇高的權力,權力是把雙刃劍,它能傷害對手,也會傷害自己。
張居正工作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萬曆登基時年僅十歲,不能親政,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代替萬曆皇帝處理朝政,達到權力的巔峰,萬曆作為他的學生對他也是言聽計從,從不敢有自己任何的主張,加上馮保天天把萬曆伺候的舒舒服服的,還不時替張居正說些好話,小的時候萬曆也沒有想太多。隨著年齡的增大,萬曆皇帝也有了自己的人生觀,有了自己的個性和脾氣。雖然他表面上對張居正還是很尊敬,但在內心對張居正的專權恨之入骨,仇恨的種子在心裡埋下啦,可老謀深算的張居正此時並沒有發覺萬曆對他的不滿,一如既往的獨權。
十年的改革張居正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他為了不讓新政中斷,甚至在父親去世都沒有回家守孝,這也在朝廷中產生了非議,可他硬是讓萬曆小皇帝下詔讓他奪情,可見張居正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改革決心!
公元1582年,長期勞累的張居正病逝。可就在他下葬的第四天,他的家族就慘遭被抄,六個兒子死的死,發配的發配,甚至連他自己都差點被開棺鞭屍!
不得不說人生就是一場戲,一時的風光並不能長久。張居正位極人臣,權力達到巔峰,但也正是由於他這種過於貪戀權力的行為,在他死後,給他的家人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直到天啟二年,明熹宗才給他及家人平反。歷史以鑑!
-
9 # 王不二說史
張居正(1525-1282年),字太嶽,又名“張白圭”(是張居正的父親根據自己做的一個夢取的名字),湖北江陵人(今湖北荊州人),小時候就顯得異常聰穎,五歲入學,十歲就通六經,有“神童”之稱,又稱“張神童”。明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是明朝唯一一個在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銜”,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大學士等,輔佐萬曆皇帝開創“萬曆中興”的局面,死後諡號“文忠”。一生主要成就有“與高拱促成隆慶和議、整頓吏治、推行一條鞭法”,這一系列措施,極大地促進了萬曆年間的經濟發展,財政收入不斷增長,他的這些改革措施,史稱“張居正改革”。那麼,這樣一位偉大的改革家,死後為何被清算了呢?我們來看看具體原因。
第一,張居正從小對萬曆嚴加約束,在擔任萬曆的老師期間,甚至有些事情達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在很多事情上使萬曆皇帝下不來臺,不僅得罪了萬曆皇帝,而且也得罪了不少皇親國戚,這也為他死後被清算埋下了伏筆。如果說神宗早些時在張居正面前還是個孩子的話,那麼隨著他一天天長大,這種長時間受壓抑的逆反心理也會一天天膨脹,直到張居正去世,這種心理狀態終於爆發了出來,最終導致張居正被清算。
第二,在萬曆皇帝的教育問題上,張居正時常教育他要勤儉節約,效法聖賢之道,勤政愛民,效法祖宗,善於納諫,要以天下為重。但張居正本人卻手握權柄,把持朝政,大肆斂財,甚至有人給他專門訂做了一個六十四臺大轎,奢華五比,每次回家探親的時候都是做足了排場。簡單來說,就是張居正對萬曆皇帝僅僅是言傳,而無法做到身教,試想一下,皇帝都沒有這麼大排場,你一個臣子卻生活比皇帝還奢華,不清算你清算誰?
第三,改革得罪了當時的反對勢力,張居正在改革過程中,嚴格推行“嚴考成,核名實”的政策,得罪了太多的人,等他死後,那些受他打壓的人個個出來反撲,上書參劾張居正的人不計其數,最終使張居正身敗名裂,死後也沒落得一個好下場。
最後,引用《萬曆十五年》中的一段話來做結尾。
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雖然內閣的權力不斷上升,但依然只是皇帝賦予的,二者一旦發生衝突,閣權在皇權面前是不堪一擊的。明神宗登皇位之前,只是深養在裕王府的小皇子,還沒意識到他所擁有的權力有多大。登上皇位後,母親的嚴厲管教和張居正等的嚴格儒家教育,都使他的個性受到了極端的壓制。但隨著張居正的逝世,早年備受壓制的皇權在失去節制後,迅速膨脹起來。皇帝的權威竟是如此大,而自己竟然被張居正壓抑了這麼久,神宗的複雜心理也就可想而知。以上,就是小編總結的張居正被清算的原因,歡迎大家討論。
-
10 # 歷史洋
最近正在讀《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剛好看到這個問題,所以就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張居正生前官至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更被封為太師,這在明朝歷史上都極為罕見。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重臣,生前得到無限榮耀,而死後卻被冠以多種罪名。
1582年底,張居正去世僅僅半年,他已經被蓋棺定論,罪狀有欺君毒民,接受賄賂,任用私人,放縱奴僕等等,歸結到最後就是結黨營私,妄圖把持朝廷大權,居心叵測。
張居正言行不一,生前滿口節儉,但死後從抄沒的家產證明他的私生活極其奢侈。不僅積聚了許多珠玉玩好和書畫名跡,而且還養了許多絕色佳人。萬曆皇帝對此感到十分傷心,萬曆身局九五之尊,但是被限制到沒錢賞賜宮女,以致不得不記錄在冊子上等以後有錢再兌現,萬曆皇帝的外祖父因為收入不足被迫以攬納公家物品而被張居正彈劾。但是,這位節儉的倡導者,以聖賢自居的張居正,竟然如此的口是心非。
最讓皇帝無法饒恕
讓萬曆皇帝無法寬恕的是張居正對別人奉承他為當今的伊尹居然安之若素。伊尹是商朝的丞相,輔佐成湯取得天下,成湯去世又輔佐其孫子太甲,太甲無道,伊尹就廢之而自代,直到太甲悔過,伊尹才允許他再做君主。萬曆皇帝豈能容忍張居正自比伊尹,而自己更不是無道的太甲。
正是以上原因使得張居正死後被皇帝抄家。
回覆列表
這個可以用漢宣帝的“如芒在背”來形容了,自古以來相權和帝權都是對立的。我們看《明史》是如何形容張居正的:“居正為政,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這是一種相權達到頂點的標誌。可以說這種權力的巔峰,萬曆如何不是“如芒在背”。
在張居正生前,萬曆是拿他沒有辦法,可是死後卻要出這口氣。“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揮居易、子編修嗣修,俱發戍煙瘴地。終萬曆世,無敢白居正者。”
明史也對張居正死後慘遭萬曆的清算做了評價:“而威柄之操,幾於震主,卒致禍發身後。《書》曰“臣罔以寵利居成功”,可弗戒哉!”這也是張居正死後造到報復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