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底相同冪相加

    明中期以後,武將地位嚴重沒落,甚至到了五軍都督府將軍見了內閣成員都要下跪彙報工作的地步,所以,在明朝中期以後,想要安心地做好總兵,必須在朝中找一位內閣、六部或者太監做靠山才行。戚繼光也不能例外,鑑於戚繼光的威名,張居正做他的靠山正合適。既然是靠山,當然少不了向張居正納頭上供。這種行為在明中期之後十普遍現象,不足為奇。

    我在以前的回答中多次說過,張居正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改革家,但是張居正的萬曆新政到也算是推行的比較順利,原因如下:

    1、新政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明中期之後,土地兼併嚴重,特別是五軍都督府所掌管的衛所土地,多數已被朝中大臣私佔,但這些被私佔的土地,雖然佔有人擁有土地收益,卻沒有合法所有權,而張居正萬曆新政規定,只要交納稅負,就承認土地所有權。如此這般,侵佔的衛所土地合法化,可以傳之子孫後代,既得利益者誰還傻到去反對新政?

    2、萬曆時期,朝廷窮到連工資都發不下來,張居正所推行的新政,可以短期內增加財政收入,官員們不僅及時領到了工資,且薪金還漲了那麼一點點,自然樂於推行新政。

    3、新政推行後財政收入大幅增加,皇帝不僅不用為政府和軍隊開支犯愁,還有餘錢賞賜嬪妃,自然也是滿心歡喜地推行新政。

    總而言之,大家都從新政中得到了實惠嚐到了甜頭,再不快速地推行新政還有天理嗎?

    後來,萬曆突然發現,所謂的新政不過是打了皇帝家的秋風,只不過是把朱元璋老祖宗視為私產的衛所土地無償地分給了權力貴族,他怎不雷霆大怒?把張居正扒出來鞭屍也難解心中之氣。

  • 2 # star我1

    張居正不是清官,很愛享受。戚繼光也不乾淨,受賄行賄估計都沒少幹。但是他們都是有理想的人,有作為的官,他們從沒忘記自己的理想,張居正銳意改革,中興大明,戚繼光東南抗倭,救民水火,鎮守北地,保家衛國,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不完美,但他們仍是我華夏的英雄

  • 3 # 清泉遺夢

    首先,在明朝那種極端摳門的工資制度下,你想有更多的經費來打點來社交是幾乎不可能呃呃,而走到了張居正戚繼光這種位置的人更是不可能完全乾淨,戚繼光當年也想幹乾淨淨可是他發現的現實是水至清則無魚!你只有達到了高位才能施展抱負,張居正也是這樣!!正所謂創新的基本前提是,你得先在這個環境中生存下來,而生存的第一要素就是適應環境,張居正作為有抱負有能力的聰明人自然不會在那個環境中,在沒有成為一人之下的那個人之前成為眾矢之的,海瑞就是個典型,同樣擁有一身理想,但是得不到重用,原因在於,在渾濁的世界他選擇逆勢而為!最後總結一句話,創新的基本前提是熟練掌握並適應現有規則!那些連現有規矩都不講的人,沒資格談創新!

  • 4 # 野草的沉思

    戚繼光是中國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抗倭英雄。張居正是中國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這是主要之點。

    戚繼光因抗倭而成名。後來,北方匈奴騷擾,執政者張居正將戚繼光調到北方任薊鎮總兵,抗擊匈奴,歷十五載,維護了北疆的安全。一這是一代名相與名將相結合的成功範例。

    關於戚繼光和張居正,後來有很多反對者造出許出汙衊和詆譭的謠言。例如說戚繼光給張居正送美女,送禮物等等。對這些,要分析看待。

    戚繼光和張居正關係確實很好。但他們之間基本上是君子之交。是同志之交。是英雄相惜之交。無戚繼光,則邊疆不寧,張居正無法安心改革政治。無張居正支援任用,戚繼光縱有英雄愛國之志,難展英雄用武之才。說戚繼光送美女給張居正,史無記載。戚繼光確曾送禮物給張居正,但這與賄賂是兩碼事。戚繼光是項天立地的英雄,張居正是有明一代最傑出的政治家,胸懷富民強國的大志,他們之間因志向相同而相好,彼此禮尚往來,應該是情理中事。不應以小人之心而度之。

    張居正的改革,是明朝晚期的一件大事。其改革對富國強兵有積極意義。其所以能順利取得成功,除其自身的原因外,還有,一,明神宗年紀尚小,二,李太后和太監馮保的支援。其中,李太后的支援應是相當重要的。

    張居正死後,反對派和已成年的宋神宗否定了張居正的改革。戚繼光也被遠遠地調到了南方,最後抑鬱而死。明朝無可挽回地走向了滅亡。

  • 5 # 船伕

    官場站隊潛規則

    正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戚繼光賄賂張居正,錢財不重要,對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張首輔來說這點不算什麼,站隊才是關鍵!這也是為何1578年,張居正的父親病故,張居正赴江陵奔喪,戚繼光特意派出一隊士兵護衛張居正,這是向所有人證明,戚繼光站的是張首輔的隊!

    有人一定會說這種站隊和結黨營私有什麼區別?的確,結黨到了一定程度的確會成為政治毒瘤,就如明末的東林黨,已經到了將黨派利益置於國家與民族大義之上的偏執程度。但話會所回來,完全不結黨,成為官場的孤家寡人,帶來的結果就會是在官場寸步難行。

    張居正為何能夠改革成功

    想要大刀闊斧的執行改革措施,就必須有一幫人為你的政策搖旗吶喊,同時認真的貫徹執行下去,這是改革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比如北宋著名的王安石變法,青苗貸(見註釋1)就大大觸動到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畢竟民間高利貸可是仕紳階級盤剝百姓的主要手段之一,因為過於激進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導致大部分官員都持反對意見。而這時就有很多政治投機分子投向了王安石門下,無人可用導致王相公不得不啟用這些良莠不齊的官員執行變法,這也為王安石新法最後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反觀張居正的變法,一條鞭法(見註釋2)就較為溫和,對既得利益集團觸動有限,同時張居正也培植了一大批親信官僚勢力,為新法的貫徹執行打下了基礎。但也正是因為張居正的改革無法徹底,新法也只是為垂暮之年的明王朝又續了幾十年國祚,終難免亡國的命運。

    註釋1:青苗貸亦稱“常平新法”,主要內容是將國有儲備糧食折算為本金,以20%利率貸給農民、城市手工業者,以緩和民間高利貸盤剝的現象,同時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達到“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註釋2:一條鞭法規定: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 6 # 小南史

    戚繼光為什麼要賄賂張居正?

    為了理想為了抱負,更為了千千萬萬受倭寇及韃子荼毒的百姓!

    戚繼光賄賂也好站隊也罷,想要完成一件事情都需要多方面的支援,當時的張居正位居首輔,皇帝年幼,張居正改革時隻手遮天,連皇帝都要接受教育,戚繼光想抗倭必須得到張居正的支援,才能一展自己心中的理想及抱負,不管戚繼光有沒有進行賄賂,他用的是什麼樣的手段來進行抗倭,他在人們心中一樣的偉大。

    1588年1月5日深夜,戚繼光病重,一代名將將要隕落,戚繼光掙扎是想讓自己的生命留到天明,他天明的時候出生,不想在黑夜離去,他用自己的努力卻沒有辦法找到掙扎光明和溫暖,被這無情而又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拋棄,致死之時戚繼光都想拿起他的鎧甲武器保家衛國,但是朝廷無情的拒絕了他。

    張居正改革為什麼會順利?

    一條鞭法深入民心!

    他不是帝王,卻手握帝王之權,在朝堂上,他是百官之首,內閣首輔,朝堂之下,他也是萬曆的先生,萬曆年幼,在張居正的管制之下,猶如傀儡一般,可見張居正的權利有多大了吧,而且皇族內部也非常支援張居正改革。

    在這樣的權利之下,又有眾多的擁護者,實行改革是肯定可以成功的,當然了也埋下了禍根,不管張居正生前多麼顯赫,死後一樣遭到了清算,人亡政息,可悲可嘆。

  • 7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有些歷史讀起來真令人落淚。

    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張居正和戚繼光。

    首先,咱們應該尊重歷史,看待歷史人物,不因其功而遮瑕,不因其過而掩瑜。

    根據史書和各方面資料的記載,張居正受過賄,戚繼光也行過賄,這不容否定。但是,我們要把事情放到具體的歷史環境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給大家講個真實的故事吧。

    大約在二十年前,有個老實人,不太會來事,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卻幹啥也賺不到幾個錢。母親心疼,就找到他舅舅想辦法。

    他舅舅是某單位的一個幹部,就透過手段把這孩子調到單位,讓他跟著一支隊伍在公路上工作。

    頭天上班,很辛苦。到了晚上,隊員們集合到一處房間,興奮地拿著尺子測量著厚度開始分錢。輪到給這個老實孩子的時候,他說:“我不要!”。屋中立時鴉雀無聲,眾人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很快,舅舅得知這個情況,連夜驅車趕到,把外甥叫到一間房中,劈頭第一句話就是:

    “你要把大家嚇死嗎?”

    故事講完了,咱們開始講張居正和戚繼光。

    可以不客氣地說,假如沒有張居正,明朝早就特麼的完蛋了。

    “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這八個字是海瑞對張居正的評價,這八個字不僅僅是張居正的悲劇,更是明朝的悲劇!

    這八個字的評語是在張居正死後,被萬曆皇帝抄家滅族,家中抄出了很多財產,朝廷中那些大臣開紛紛痛罵這個腐敗分子,沒有誰敢站出來為他鳴不平。

    但海瑞站出來了,說出了這八個字的評語。

    海瑞並不是要評價張居正的功過,而是譏諷朝堂上這群只知道“謀身”而從來不會“謀國”的誇誇其談之輩,靠著貶斥和抹黑別人的功業而顯示自己從來就沒有過,也根本就不想有的所謂“清高”!

    明朝從來不缺少大嘴巴咧咧咧的無恥噴子,就缺少張居正這種腳踏實地辦正事的人。

    這是張居正在十三歲時寫的一首詩,表達了自己少年時節的理想和志向。

    而張居正,就是身負絕世之才的國器。

    咱們看一下當時張居正所面臨的險惡局面:國庫空虛、財政混亂、奸臣當道、官吏貪腐、邊境戰亂、沿海倭寇橫行、民不聊生……

    要改變這樣的現實,阻力該有多大,可想而知。

    自稱“別無他長,但能耐煩”的張居正,又曾經歷了多麼艱難的百轉千回,才最終實現中興的理想。

    讀明史的朋友知道,做明朝的首輔,得之難,失之易。當由理想邁進了現實,現實中的一切營營苟苟都必須要面對。歷史的機遇選擇了張居正,而他也必須傾盡自己所能,以飛蛾撲火的絕決之心,奮力將把理想變成現實。

    人在局中,身不由己。

    所謂的道德,所謂的清高,所謂的品行,所謂的人言可畏,其實都不重要,重要是如何克服擺在面前的重重阻力,讓嘔心瀝血策劃的新政得以貫徹落實,早日見到成效。

    張居正當時面臨的兩難:

    第一個難題:國家的經濟問題

    我們知道,明朝有祖制,分封藩王,士紳免納。一代代繁衍累積,到了張居正所處的這個時代,土地兼併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

    貧苦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經年累月,辛辛苦苦,卻受到各方面的殘酷壓榨和剝削,生活困難,為了苟活下去,只能把土地賣給藩王、地主和富商。

    而這些蛀蟲不但可以不勞而獲坐食田租的收入,而且因為特殊的血統,地位和明朝的規則,避免科役,逃避和拖延稅收。

    這樣,整個國家的負擔就全部壓在了貧苦農民的肩上。

    貧苦農民的雙肩撐不起這付重擔的時候,為了苟活下去,就只好把田地賣給地主,成為了農奴。

    這些失地的佃農,喪失的是政治權力和身份的自由,但暫時擺脫了經濟上的壓迫和飢餓的威脅,催租科役的官差,從此就不再上門催逼田賦了。這就引起正常農民的羨慕。

    於是,很多農民即使在經濟情況還不十分惡劣的時候,也會主動到大地主家裡,請求收為農奴。

    發展到這一步,從經濟的角度上看,大明朝廷與藩王、地主、富商這些擁有國家大部分財富的人,本質上已經形成對立。藩王富戶和地主的勢力越大,國家的財政收入就越少。

    情況已經越來越惡劣了,這些國家的蛀蟲貪婪地吸吮著國家的血液,以甚於地方的財政收入甚至供養不起當地的朱家皇親。

    嘉靖時禮部右侍郎霍韜的奏疏中說:

    禮部尚書梁材在奏疏中說:

    嘉靖後期,巡按直隸監察御史林潤上疏朝廷,以山西、河南為例,談到宗藩俸祿問題給國家財政帶來的沉重負擔:河南、山西兩省的全部財政收入甚至供養不起當地皇族的一半,況且,官員、軍隊的開支也需要當地的農民來負擔!

    而朱姓諸藩和地方豪強士族從來就沒有收斂他們貪婪的慾望,仍然不顧一切地吞噬兼併著貧苦農民的土地:

    詩云:“唯餘芳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帝子家”

    第二個難題:世人的輿論問題

    明朝計程車紳階層,他們不但是大明王朝規則的經濟的受益者,還是言論的把持者。

    明朝政府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幾乎全部都出身於士紳階層。朝堂上的“風聞言事”和地方的民情輿論,也都操縱在這個階層的手裡。

    他們利用明朝祖制定下的規矩,剝削和壓迫貧苦百姓,然而老百姓即沒有機會分辨,也沒有能力反抗。

    更可怕的是,明朝的科舉制度還矇蔽了貧苦民眾的眼睛。

    科舉,是貧苦農民的子弟擺脫自己命運的唯一機會。

    貧民中的一些優秀分子,掌握了知識,參加了科考,就被士紳階層所吸收,成為新的剝削階層。

    因此,士紳階層反而更容易受到貧民的擁護,他們能夠輕易控制和操縱老百姓的思想和言論。

    但大明王朝想活下去,要改革,要整頓,要革除百年來積累下來的種種弊端,就必然會觸動這些利益集團――貪婪的地主階層與腐朽計程車紳階層。

    “謀國”還是“謀身”,張居正要做出選擇。

    是敷衍和迴避,還是勇敢地面對?

    張居正選擇了戰鬥到底。

    這也就意味著,他與朱家皇族和地主士紳階層之間,走上了拳臺的對角。

    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事實――這是在明朝。

    不妨掰開手指數一數,大明王朝276年的歷史上,有多少清官,多少貪官?

    清官,如鳳毛麟角。貪官,如恆河之沙。

    張居正能為國家解決財政問題,但是,他能解決得了積弊百年的明朝官場嗎?洪武朱元璋連剝皮實草都禁絕不了的癌病,究其原因,仍然是皇明的祖制。使這些官員不得不貪,不能不貪!

    張居正又能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扭轉呢?

    他所處的,就是這樣的環境。他能依賴的,只有這群人。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麼張居正不重用海瑞?

    是他與海瑞有恩怨?不是;是他覺得海瑞迂腐?也不是;是他認為海瑞沒有能力?更不是。

    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上面講的那個故事中的一句話:

    “你要把大家嚇死嗎?”

    年輕的朋友們,也許你走入職場不算太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你的言行,在一些人的理解中,就代表著某個背景人物的立場和觀念!

    張居正不能讓海瑞參與進來啊。

    做為政治家,誰又不喜歡有能力又清廉正直的屬下,但是,時代和環境不允許啊。

    近十年的時間,嘔心瀝血,不懈努力,鬥智鬥勇,張居正終於成功了。 朝廷的財政收入有了盈餘,邊境的戰事初步平息,內亂休止,漕運改善,國家艱難地步入了中興時代。

    講完張居正,咱們再來說說戚繼光。

    戚繼光是軍人世家,父親戚景通世襲四品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他為官清廉, 家中一貧如洗。 戚繼光長大成人,要去京城辦理承襲父職的手續,家裡居然貧窮到連路費都湊不夠,還要賣祖宅。

    這就是明朝,堂堂四品,如果不貪汙腐敗,僅靠那點俸祿,就只能活成這樣。

    而朱家的皇子皇孫們,最低一階的,待遇也比這強得多。 也不知道朱元璋哪來的臉皮居然還反腐殺人。

    戚景通死的時候,窮到連置辦喪事都要靠戚繼光出去向親友借錢。戚繼光子承父業,襲登州衛指揮僉事,從此開始了他的戰鬥生涯。

    戚繼光面臨的局面又是怎樣的呢?咱們來看看大明王朝的軍隊。

    明朝軍制是衛所制,士兵是軍戶制。就是軍隊中計程車卒駐紮在指定區域,國家分拔土地,這些士卒種田養活自己,世代為軍人,戰爭時候則隨軍出征。

    問題仍然出在明朝的祖制上。

    朱家的皇族遍佈全國,他們享有著最好的待遇,不交稅、不納貢、不當差,一個勁兒地生孩子。皇子皇孫就越來越多,他們不但侵佔貧苦農民的土地,還把觸角伸向了軍隊的屯田。

    軍隊的屯田被大量的侵佔,軍戶的生計就受到威脅,導致這些軍戶就無法養活自己和家人。

    同時明朝政府還把這些軍戶人員當成是廉價的勞動力,各種勞役苦不堪言。

    在明朝,軍人的地位十分低下。受到政府的防範和壓制,級級壓迫,層層剝削。導致軍戶人員大量逃亡,軍隊嚴重缺額。

    嘉靖二十九年,吏部侍郎攝兵部王邦瑞上書:許多重要關隘缺兵少將。

    嘉靖時,曾任陝西右布政使的李承勳,途經潼關,發現如此重要的關隘守兵只有數名。

    後來“盜”入商洛,鎮巡官欲救援,竟然無軍可遣。

    嘉靖三十三年,俞大猷任蘇松副總兵,所將卒不到三百人。

    嘉靖四十二年,譚綸哀嘆:

    不僅是軍士缺額,而且戰鬥力急劇下降。明初時候,京營是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但由於軍士大量用於工役,無暇訓練,軍紀日益松馳。做軍官的還是些紈絝子弟們,除了貪汙吃空餉,毫無半分軍事素質。兵器和裝備也由於政治腐敗,管軍器製造的官員層層侵吞,以致造出的軍械完全不合格:

    大明王朝用來保家衛國的就是這樣的一支軍隊!

    戚繼光上任以後,看到了這些弊端。他改世兵為募兵,召來一批浙江義烏好勇鬥狠的礦工,針對沿海倭寇的特點,配備了專門的兵器,進行特殊的訓練。

    改兵制,改兵器,改兵訓。這就侵犯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利益,還觸動了朝廷中那些噴子們敏感的神經。

    在大明王朝,要想辦點實事,難!

    如果戚繼光不懂得官場的行行套套,不去隨波逐流,營營苟苟,要想訓練出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來,那是做夢!

    連戚家軍的軍紀嚴明,受到老百姓的愛戴,都能成為朝中官員們彈劾他的理由。

    精心訓練,悉心打造,戚繼光訓練出了一支鐵軍,戰果輝煌:還有林墩之戰、葛塘之戰、王倉坪之戰、蔡丕嶺之戰,大小80餘戰,全部獲得完勝。而且,每次戰鬥,本方的損失輕微得驚人。

    這麼好的輔相,這麼好的將軍,他們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張居正:

    萬曆十一年三月,詔奪張居正上柱國封號和“文忠”的諡號,撤銷其子張簡修錦衣衛指揮職務。

    萬曆十一年五月,張宅被抄,全部家財30萬兩。

    張家十餘口人被活活餓死,長子敬修自殺,次子懋修投井未死。張家後人流落全國各地,後世子孫們連為張居正整修墓地的資金都湊不出來。

    戚繼光:

    萬曆十年,皇帝下詔免除戚繼光的太子少保之職。

    兩個月後,免去戚繼光節制北方四鎮的左都督之職。

    萬曆十一年,戚繼光被調廣東,任巡撫,不久,被貶為都指揮使。

    戚繼光多次被貶,上疏告老,萬曆毫無挽留,欽準。

    不久,被彈劾冒功欺君,沽名釣譽,名不符實,徒享俸祿。被剝奪退休金。

    萬曆十五年十二月的一個深夜,戚繼光病逝。

    和他父親當年一樣貧窮。

    謀身謀國,誰能兩全?

    張居正,捨身而謀國,國興而名裂;戚繼光,汙已而求功,功成而身滅。

    從此以後,大明王朝再無堂堂之國相,再無赫赫之名將。

  • 8 # 火器工坊

    戚繼光賄賂張居正,這其實沒什麼特別值得令人驚訝的。明代自土木堡之後,武將地位大打折扣,同級文武大臣,文臣卻是實際上還要比武將大一級的,也就是說一品武官見了二品文臣,還要鞠躬行禮的。

    戚繼光在浙江的時候,就已經很明白這個道理,作為一屆武夫,如果他想有很大的作為,就必須有個強大的文官做自己的後臺。所以一開始戚繼光就跟胡宗憲搞好關係,這才有機會組建戚家軍,東南的倭亂才被基本平息。後來戚繼光也明白想幹大事光靠地方官也是不行的,在中央也必須有人。因此戚繼光抱上了張居正的大腿,兩人關係密切,也就是說只要張居正一天不倒,戚繼光就能在薊北多當一天的總兵。

    張居正能成為最成功的改革家之一的原因,是因為他基本上站在了權力的巔峰。在明朝,一般情況下,司禮監和內閣都不太對付,往往互相制約,而司禮監的優勢稍微能大一點。張居正就不一樣了,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是自己的死黨,對於自己的票擬那是一百個同意。而且在地方上,張居正有戚繼光和李成梁這兩個當時大明最能打的將軍跟自己混,也算是握了兵權。皇族中,李太后又對自己寵愛有加,萬曆皇帝是自己的親學生。內閣多數是自己人。這樣的局勢,你想讓張居正辦不成事都難。

    而且在改革上,張居正並沒有損害所有人的利益,而是對利益進行微調。因為自己也說過貪官,張居正沒有王安石那麼高的道德素養。對於其他官員,是你貪可以,得把事做好,然後我讓你貪,但你也有點數,別貪的太厲害。還有就是張居正沒有觸動皇族的利益,明朝最大的問題就是藩王。此前歷史上商鞅變法觸動了王族,所以被五馬分屍了;王安石也觸動了皇族利益,最後新法在中央便動搖了。而張居正,他的改革最多就是觸及到官員利益,對皇族一概不動,因此他比前面那兩位輕鬆不少。不過也正是這樣,張居正改革只是給大明續了一波命,卻不能從根本上拯救大明,該亡還是要亡的。

  • 9 # xfy2018

    戚繼光為何賄賂張居正,這是一個官場權謀問題。

    戚繼光青年素有大志,學就文武全才,在考武進士時,因蒙古兵入侵就從考場上調去戰場作戰,後襲祖蔭任登州衛登州衛指揮僉事。當時山東沿海一帶遭受到倭寇的燒殺搶掠,戚繼光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以表志向。一個人但有志向與抱負,總會尋求施展的機會。

    此時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胡宗憲也是一位有抱負的官員,為了實現平息倭患的目標,胡宗憲大力賄賂巴結嚴嵩義子趙文華,站在嚴首輔的佇列,為他贏得了大力支援與強硬的靠山,胡宗憲擢升為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兵務。俞大猷、戚繼光都成了胡宗憲麾下大將。胡宗憲是一個有能力的官員,同時也比較貪婪,在胡宗憲麾下,對胡總督的習性與升遷之道戚繼光自然熟悉。在胡總督的賞識與大力提拔下,戚繼光作為得力點將登上了歷史舞臺,取得了很好的戰績。在此,戚繼光明白背後有人好辦事的道理,他一邊打勝仗一邊搞關係,接受別人的送禮,也將戰場繳獲的戰利品拿來送禮,基本上是左手進右手出,贏得了良好的上下級關係。

    同時慼慼光也把目光盯向了朝廷重臣,為自己謀一個靠山,戚繼光不可能繞過上司胡宗憲去與嚴首輔拉關係,而徐首輔與高首輔也連不上線,送禮無門投靠無路,於是將目光盯上了國子監司業的張居正,認為此人以後必定能登大位,積極與他搞好關係,這也是官場中所謂的“燒冷灶。張居正也正需要有傑出的將領作支援,一者識其才,二者感其情,所以不僅幫戚繼光在朝中說話還大力提供支援,讓戚繼光並沒有因為胡宗憲“嚴黨”身份倒臺而受到牽連,讓戚繼光的戚家軍無所顧忌一往直前平息倭亂。由於內閣中張居正分管兵部,將戚繼光從東南調往北方任職,訓練士卒,抗擊北蠻,拱衛京師。這讓張居正又多了一上政治上的軍事盟友,為張居正坐穩首輔的位置壓住了陣角。張居正任首輔後,戚繼光送禮更加殷勤,從禮品到海狗丸送美女,凡是打戰繳獲了好東西,就往張居正這邊送。在張居正的大力支援下,戚繼光鎮守京師邊關,擢升總督,成了明朝唯一沒有文臣監視可以放手大幹的武將,也讓戚繼光能放開手腳,盡情揮灑兵家才幹,取得了驕人的戰績,成就了戚繼光“明朝戰神”與“民族英雄”的功業與榮耀。

    因此,戚繼光給張居正送禮,一是最基本的官場鑽營權謀之術,一是自汙其名尋求施展抱負的機會與平臺。也有人批評戚繼光收賄行賄,但官場本骯髒,太清則無友,也就不可能有政治盟友與靠山了。戚繼光死時家無餘財,亦證明其並非貪腐之人,收賄行賄不過是官場自全之策與權謀之術而已。

    至於張居正為什麼能改革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

    1、大勢所需,明朝到了萬曆時期,已經是積弊日盛,積重難返。雖然經過徐階、高拱兩任的努力有所緩和,但根本問題還是存在。外憂內患,國庫空虛已是共識,急需整治。

    2、張居正從小就有匡扶社稷做一代良相的志向與決心,從地方到中央,細心地探究國家弊端與民間疾苦,有現實問題有相當的認知與思考,具備認清現實、正視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策略。

    3、張居正成為萬曆皇帝的啟蒙老師,萬曆皇帝極度依賴與信任張居正,李太后也全力支援張居正,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與張居正成為政治盟友。而張居在內閣分部兵部時,軍方將領大力支援,作國子監司業時,新進門生非常之多。因此,張居正成為了明朝歷史上的唯一的“攝政王”,他的政治政策主張可以得到全面貫徹,無人敢掣肘與反對。從張居正的“奪情”就可以看出。

    4、張居正改革在大刀闊斧地整治整頓之後,主要政策就是經濟改革,這上官吏與民眾都得到實惠,因而也得到了從上到下的響應與呼聲。

  • 10 # 專注歷史傑出人物

    張居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廷首輔,不討好張居正,戚繼光能在明朝黑暗的官場生存下去?不討好張居正,戚繼光早就被明朝那一群喜歡空談、不幹實事的大臣彈劾了!還會有威名遠揚的戚家軍?在黑暗腐敗的時代,賄賂不僅是小人的手段,想有一番作想幹實事像戚繼光這樣的人也不得不這樣幹!這就是時代的悲哀!

    張居正改革沒有完全站在既得利益者的對立面,受到的阻力自然小了很多。張居正是那種懂得隱忍、妥協、有大局觀的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明明面試的時候印象很好最後就沒有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