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繼華
-
2 # 城市百科
還用問嗎,遊戲掙錢狠啊!騰訊的收入有一多半是遊戲貢獻的,阿里和騰訊與百度不同,百度靠搜尋廣告賺的盆滿缽滿,阿里除了電商其他的目前還沒有太大的收入來源,而騰訊除了遊戲也沒有太支柱的產業。騰訊的王者農藥一天利潤就1億多,一天一個小目標,穿越火線一把英雄級武器就888元,玩家基本每人都好幾把!這些虛擬的東西掙錢快又多,再看看網易等遊戲大戶能不眼饞嗎?所以阿里自然不想放過這一塊肥肉!除了掙錢容易外阿里遊戲如果做成功會帶動阿里系其他業務的發展,遊戲充值用支付寶會增加支付寶的使用者和粘性,並且也能發展電競直播業務,而直播伴隨著賣外設,為淘寶天貓又錦上添花,如果遊戲玩累了透過遊戲系統點餓了麼外賣增加餓了麼的市場份額。
-
3 # 西格瑪的化學
阿里的業務,騰訊一直都想做;騰訊的業務,阿里也一直想做。因為都不是製造業,都是中間業務。以前騰訊做拍拍網,又搞易迅,再到最近,騰訊不再親自做阿里業務,而是透過入股其它公司,間接與阿里競爭。阿里始終沒放棄社交業務阿里釘釘,阿里看到騰訊遊戲賺錢,當然也想做。網上許多網友認為阿里是純潔小男生,不會做遊戲,甚至忘記阿里是一家公司,存在目的是賺錢。阿里強大的地方在於,賺了使用者的錢,使用者感覺是被阿里做了好事,而不是花錢消費,說明阿里的使用者體驗和情感培養做的好,樂呵呵完成交易,雙方都快樂無比。
相信阿里若是做成功遊戲,也能讓使用者對阿里遊戲與騰訊遊戲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阿里遊戲是有益的,而騰訊遊戲是XX的。使用者體驗做的好,
現在滴滴和美團的燒錢比賽,類似阿里騰訊的競爭,因為都是中間業務,不是製造業,中間業務的特點就是容易被其它公司入侵。製造業需要點點滴滴積累,不是燒錢可以解決的。相對來說,製造業的入侵不如中間業務的入侵來的這麼快。
-
4 # 毛琳Michael
遊戲太賺錢,而且遊戲是阿里整個泛娛樂產業最為重要的一環,對阿里巴巴來說,遊戲不可或缺。
對於阿里巴巴來說,阿里已經成了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這樣的基礎設施對阿里來說需要進行更多的產業佈局。
一、遊戲太賺錢,阿里巴巴不可能放棄騰訊2017年總收入為人民幣2377.60億元(363.87億美元),遊戲收入佔比60%,也就是說遊戲撐起了60%的騰訊市值,也就是2400億美元。網易2017年淨收入約為541.02億元,遊戲收入佔比67%,為362.82億元人民幣。遊戲撐起了網易和騰訊的市值。這麼一塊肥肉,阿里不可能放棄。
二、遊戲是泛娛樂最核心的變現方式,阿里不可能放棄對阿里巴巴來說,和騰訊的泛娛樂之爭非常的激烈,而阿里在IP上稍遜一籌。遊戲和影業是泛娛樂變現的核心,影業上阿里還在持續虧損,多部電影發行也處於不太好的表現,所以遊戲就成了阿里巴巴整體泛娛樂變現的關鍵,沒有遊戲,IP無法大規模變現,而如果沒有遊戲,泛娛樂的IP也缺少了一塊最重要的孵化渠道,更何況遊戲上下游整體產業鏈太龐大了,阿里不做別人就做了。
三、阿里巴巴要做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遊戲就必不可少中國網際網路BTA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的競爭了,變成了產業的競爭,誰能讓使用者離不開,24小時線上,誰就能活得更長久,現在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經在競爭的是使用者所有的空閒時間,遊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年輕使用者最關注的。
所以,遊戲阿里不會放棄,也會加大挖人力度。
-
5 # 使用者50873537831公益
遊戲本來在網際網路都是把遊戲業當主業,只有阿里沒有把遊戲拉入在內,所以一直沒有放棄遊戲這一行業!有機遇還是會上游戲這一塊業務!有錢賺會不賺嗎!
-
6 # 全天候科技
遊戲市場這塊蛋糕,現在正是噴發行業,也是賺錢最快成本相對更低的行業。網易騰訊幾乎佔據了很火熱遊戲的獨家代理權,阿里怎可甘心。這不,前段時間一度引爆社交網路圈的《旅行青蛙》中文版的運營權今日已被阿里拿下。
2008年的時候,馬雲曾公開表態:阿里餓死也不做遊戲。2010年,馬雲仍然是同樣的態度:“我們堅定地認為遊戲不能改變中國,孩子們都玩遊戲的話,國家將來怎麼辦?所以遊戲我們一分錢也不投。”不過現在看來,這並不是真的,只是為了迷惑對手,沒什麼食言不食言的,就像當年周鴻禕提出“不會涉足防毒領域”,劉強東說過“京東5年內不賣書”,都是為了讓對手放鬆警惕而已。
一,利益,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阿里做遊戲,當然是為了利益。對於阿里來說,網際網路業務,能做的都做了,該有的都有了,只有遊戲這一塊還是空白。而且,遊戲是一塊大蛋糕,當前的市場規模是2000億,而未來5-10年,可能是一萬億,這麼大的市場,阿里沒有理由放棄。
二,遊戲,在阿里的“泛娛樂”版圖中,是重要的一塊
泛娛樂,指的是基於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的多領域共生,打造明星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的粉絲經濟,其核心是IP。馬雲說:“10年後,華人最缺什麼?Double H!健康(Health)快樂(Happiness)!”為了快樂,遊戲必須做。在阿里的“泛娛樂”版圖中,遊戲是非常重要的一塊。阿里文學形成的IP,遊戲是一個重要輸出方向。
三,為流量,為資料找出路
在國內,除了騰訊,可以說,阿里更具有做遊戲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流量、資料、交易平臺和支付平臺。其實,阿里從來沒有拒絕遊戲,可以說,阿里就是中國最大的遊戲產品交易市場。
阿里的淘寶國內排名第二的遊戲虛擬物品交易平臺,每年的交易額約50億元人民幣。淘寶也是中國最大的遊戲點卡分銷商,包括騰訊的點卡、Q幣等。有分析人士估算,每年的交易額達到數十億元人民幣。透過十幾年的積累,掌握了海量遊戲交易資料的阿里,能夠精確定位遊戲玩家,知道他們喜歡玩什麼樣的遊戲,瞭解每位玩家的偏好,知道哪些玩家願意為遊戲花錢……
再加上阿里有現成的交易平臺(天貓、淘寶、閒魚)和支付平臺(支付寶),阿里直到現在才開始做遊戲,已經是給騰訊和網易等遊戲公司面子了。
-
7 # 科技新發現
這兩天關於阿里收購的新聞不絕於耳,整個科技網際網路媒體基本讓阿里刷屏了。這不今天關於阿里遊戲代言《旅行青蛙中國》運營權的新聞也釋出了。回想起當年馬雲信誓旦旦地說不進入遊戲領域的話還言猶在耳,但後來卻是N次食言,並在遊戲領域進行了多次嘗試。但是,那些嘗試看起來都沒能夠獲得成功。
2014年1月8日,阿里巴巴正式推出手遊平臺,宣佈調整與遊戲開發者的分成比例,遊戲開發商將獲得70%分成收入——在當時可謂是高分成比例了。但可惜的是,依然沒有太多遊戲開發者進駐。畢竟阿里當時的分發能力太弱了,雖然分成高,但卻遠不如騰訊等渠道的量大。
隨後在2016年阿里收購UC,並以UC九遊部門為基礎,成立“阿里遊戲”。同年7月,阿里又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專注App分發的豌豆莢,再次夯實在遊戲分發上的底蘊。但是當時手遊已經度過了透過渠道導量而輕易獲得成功的階段,必須得有特色的手遊才能真正“封王”。這也意味著,渠道的重要性被削弱,阿里再次嚐到失敗滋味。
去年3月,阿里遊戲舉辦釋出會宣佈正式全面進軍遊戲發行領域。2017年攜10億資金助力遊戲IP生態發展,並與阿里文學、阿里影業、優酷聯手推出“IP裂變計劃”。但是現在從阿里遊戲的官網看,僅僅只有8款遊戲而已。一年的時間僅有8款遊戲,且都不是什麼熱門遊戲,也實在是讓人無語了。
而現在阿里遊戲又獨家代理了《旅行青蛙》在國內的運營權,看似是將熱門遊戲攬入懷中,但是這款遊戲已經過!時!了!當初火爆到天際,現在已經沒什麼聲響了。阿里卻姍姍來遲地去獲得運營權,這反應速度跟蝸牛沒什麼差別啊。看看騰訊和網易在“吃雞”遊戲上的快速響應,那才叫速度。
不難發現,阿里在遊戲領域始終是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已經堅持了好幾年了。雖然影響力幾近於無,但依然在折騰。之所以會如此,在於當下的遊戲領域實在是一座越來越有潛力的金礦。
以國內遊戲領域的兩巨頭騰訊和網易為例,騰訊2017年全年財報顯示營收為2377.6億元,同比上升56%。而騰訊的遊戲業務第四季度收入總計297億、第三季度為328億。按照這樣來算,僅僅是遊戲業務就佔據騰訊營收的一半左右!
而網易2017年度財報顯示,憑藉著《終結者2》和《荒野行動》的優異表現,網易線上遊戲服務淨收入達到了362.82億元,相比去年增長了將近30%。更恐怖的是,遊戲業務佔到網易總收入的67%!
現在的阿里已經很強大了,如果再將遊戲業務做起來,相信不僅會給騰訊等老對手造成沉重打擊,更能讓自己再向前邁進一大步。但是長久以來在遊戲領域的缺位,讓阿里很難在短時間內迎頭趕上騰訊和網易,甚至還沒有一些中小遊戲廠商做得好。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走,阿里真得好好思量下了。
-
8 # 不羈的m
阿里為什麼要放棄?
難道騰訊做了社交阿里就不能做?
難道騰訊做遊戲阿里不能做,不但要做,還要加大力氣,目前投入太低了。因為遊戲利潤太大了,而且太亂了,任由騰訊坑小學生,沒人管。
-
9 # 螞蟻蟲
通常來說,企業競爭應該有所取捨,儘量去做自己最擅長的業務或是產業鏈中的環節。以此為標準,阿里做遊戲確實不是強項,加上翻越騰訊和網易國內遊戲這兩座大山實無把握,似乎沒有必要在這個業務上浪費精力。
但市場競爭不光看單個業務本身的盈利得失,還得看企業整體利益和長遠策略目標。從這個角度來看,阿里屢敗屢戰也在做遊戲業務,還是說得通的。
阿里面臨的競爭格局也是如此,隨著百度轉向技術公司淡出BAT的大競爭格局,阿里和騰訊的業務範圍越來越重合。阿里雖然在電商和網際網路金融上佔據優勢,但騰訊步步進逼滲透。為了遏制對手,阿里在社交、遊戲等騰訊的強項上也必須打回去。因此,我們看到阿里強推來往、入股微博、發力釘釘等一系列動作,表現卻不如預期,但卻屢敗屢戰。遊戲業務上,阿里同樣基於這個策略考量。
另一個逼著阿里發力遊戲的原因是:現在的高層次競爭不僅限於產品和服務,而是爭取使用者。騰訊為何越來越強勢,主要就是它牢牢地透過微信、遊戲等應用把海量使用者掌握在手,並透過社交流量分發獲得機會和利益,從而形成了堅實的城牆。如今一個微訊號或QQ號,幾乎可以享受騰訊內部全部的產品或服務,甚至延伸到騰訊系。
阿里目前其實也在向這個方面發展、佈局。它同樣希望把用統一的一個賬號ID將使用者從電商、外賣、娛樂、遊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部囊括進來。而與騰訊聯結器策略不同,阿里的業務運營模式越來越重,幾乎都是自己經營,比如它剛剛又全資收購了餓了麼。這樣一來,阿里就必須自己把遊戲業務做起來。
總言之,在對手交叉運營和爭取使用者的競爭態勢下,追求業務主導權的阿里沒有理由不把遊戲業務堅持下去。未必一定要擊敗對手,只要能從對手一點點啃下市場份額,就是策略上的勝利。
-
10 # 異域思想空間
多線發展,阿里不止遊戲市場有涉足很多高利潤行業普通市場都有涉足,遊戲市場有利於自身商業帝國生存所以不會放棄。
-
11 # 伊登100104231
如果你理解了馬雲的思想 你就是靠腦洞吃飯的了而且絕不靠臉
-
12 # stemmer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人生不如意,遊戲中讓你實現短暫的如意,讓開發者實現他的如意人生,雙贏。
雙贏之背後,有贏多贏少。
你去贏了嗎?
-
13 # 使用者5202712320週週圍
這就是當初和我們搞批發是一個道理。在農村,為了生存跑到城市,花那麼多的錢來整個灘位,灘位整好了只後。要到義烏擊見貨回來賣,剛剛開始做生意,一沒有買主,二又不認識人。甚至隔離連住都不認識。生意又不好。別人成千上萬的在批,而我們就看著別人做生意。心裡不好受。特別是看見同行人,不斷的在賣,心情更難受。
沒生意怎麼辦,也要堅持,老話講,賣肉還要首按。花那麼多的錢,不可我不做。然後就漫漫地,找隔壁連住講話,別人忙的時候,我們就去幫別人,這一來。他們把他們的生意做了只後,就順便把買主介紹給我,後來周圍有忙不過來的人我就主動去幫忙,而他們把自己的生意一做了,就把買主推向我,他們講,你去看一看他們的貨有沒有適合你的。如果有就去拿點回去賣。
就這樣的情況就有一年多。當時那年,都虧本了。而我老公就沒有信心。不想做了。我講不做。貨也進回來了。生意嘛是漫漫地首出來的。時間長了。會有買主的。就這樣時間長了。就有買主開貨了。
在當年,我也不想賺多少錢。只要不虧本就行。無論做什麼事情。萬事總有個開頭難。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的。只要有堅決。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
14 # 奇妙悠然自得
說白了就是玩遊戲的人越來越多,這就預示著遊戲市場越來越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玩遊戲消費的人不在是一小部分人而是越來越多的工薪階層,隨著社會的發展遊戲也正在向著快餐式的方向發展!
-
15 # 小夕卡卡
中國的遊戲市場正在高速發展期,哪怕國外不少開發商已經登陸國內了,讓國內市場依然無法滿足。而中國的現在人均消費能力越來越高,遊戲市場也越來越大,這樣的大蛋糕只要有能力的公司都想分一杯羹,啊裡又怎會列外呢?
-
16 # 遊秀
抱歉,
我只是不明白,回答問題的你我都未曾達到阿里巴巴的高度。
卻要以一個人的思維去揣測一個行業巨頭的戰略佈局。
這個事件,你我只是外圍的人,人云亦云看熱鬧罷了。
與其妄加揣測不如靜觀其變。
我能做的只是分析遊戲而已。
再者說,遊戲一家獨大,倒不如眾人參與,百花齊放。
你看到了利益,我看到了玩家的期望。
-
17 # 鄧華安
一個人如果放棄了遊戲,那麼他就放棄了人生,人的一生本就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一個不會玩遊戲的孩子肯定是一個不會做夢的孩子,小時候我們玩丟手巾,玩跳繩,玩老鷹叨小雞,那時我們的夢想是給辛苦一天的爸媽默默的送上一根毛巾,讓他們擦擦勞作一天的汗水,玩跳繩是為了跳得最高,爭取當世界冠軍,玩老鷹叨小雞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挺身而出和惡勢力而鬥爭。如今我們的孩子玩遊戲,什麼英雄取聯盟,王者農藥,≡國殺,荒野行動,絕地求生,我也不知道這些遊戲對我們下一代起什麼教育意義,但我曾聽一位比我成功的人說:玩遊戲的孩子將來聰明。我曾經也反對這些遊戲,這麼多年也和玩遊戲的孩子進行過艱苦的鬥爭,但去年玩遊戲的兒子突然玩起吃雞遊戲,而且做了主播,看著那些孩子這個給他送幾百金幣,那個給他送一個歷害了我的哥,有錢的給他刷刷648,沒錢的也刷刷吹一啵,有了這些禮物玩吃雞的兒子還真給老爸我買了一隻雞回來,吃做這隻雞幾杯灑下肚,突然間,我對我的人生產生了懷疑…!
回覆列表
最新訊息,【旅行青蛙】的國內版本已經被阿里買下,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一邊養蛙一邊種樹,用支付寶付款就可以為自己的蛙積累能量買小吃的場景。同時,阿里巴巴的【三國】手遊也在大張旗鼓的上市活動。
毫無疑問,阿里巴巴從2017年開始就對遊戲產業開始了大規模拓展,而不在堅持不做遊戲的承諾。這一點毫無令人意外。
阿里巴巴做遊戲一方面是騰訊逼的,這是主要的,騰訊這些年享受到了阿里巴巴不進入遊戲的大規模紅利,已經在遊戲領域佔據了多數的市場份額,然後又高枕無憂的向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電商和支付)展開攻擊,在一次一次失敗之後,也收穫了微信支付和拼多多這樣的成果。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對於阿里巴巴來說,不做遊戲幾乎就等於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一樣的自縛手腳,給了對手放心大膽進行遏制的機會,現在,阿里巴巴進攻遊戲業務,等於是千里挺進大別山把戰火燒到了騰訊家園,只要能拿下一個份額,就等於騰訊會減少一個份額。遊戲有自己的週期性,也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阿里巴巴走運,拿下一兩個爆款,那麼騰訊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另外,遊戲產業也是社交成功的核心。在沒有遊戲之前,不僅騰訊的社交軟體始終找不到好的變現手段,更重要的是,其社交軟體也無法普及,更不能牢牢的繫結客戶。阿里巴巴這些年始終不能在社交方面有所收穫,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少遊戲這樣的高粘性工具。只有把遊戲做起來,社交就會輕鬆的迎刃而解,這是阿里巴巴的大戰略。
當然,遊戲產業本身也收益豐厚,雖然自身的盤子不太大,但遊戲業務的利潤卻是其他所不能比的,也是整個網際網路行業裡最賺錢容易的部分。阿里巴巴要做大文娛產業,遊戲不能成為短板,進軍遊戲產業就成了必然選擇。
騰訊不會坐視不管阿里巴巴做遊戲,一定會設定重重阻礙,但是遊戲本身的護城河卻很難做到極致,一旦阿里巴巴擁有了像網易一樣的遊戲市場份額,那麼,騰訊就再也無力去做什麼新零售和全連線了。這些年,騰訊依託遊戲帶來的高利潤和社交流量四處擴張卻忽視了在自身核心領域的技術積澱,這也給了阿里巴巴機會。
騰訊做新零售,阿里就去做遊戲,這就是那句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自己總是給自己培養掘墓人。再過幾年,騰訊的反思會上一定會記起,是自己逼馬雲食言做了遊戲,後悔還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