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仁心東亮
-
2 # 蟬靜無聲
世間萬物,盛極而衰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律。“花無百日紅,尚有重開日。人有數載命,去無再少年。”一個國家盛極一時,是勵精圖治,唯才是舉,勤政愛民的結果。中國歷史上號稱大唐盛世的李家王朝,從唐太宗李世民到武則天再到李隆基,可謂是“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個一個萬眾歡騰的盛世王朝怎麼也會走到衰敗的軌道上呢?一句話: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當初一起同甘共苦、同仇敵愾創立下來的江山,日子久了就難免被矇蔽了眼神麻痺了思想。長期呆在蜜罐裡就不知道蜜罐的甜蜜,最終被權貴篡權,被宦官誤國,被外族入侵、也有官逼民反的劇情上演。說到根子上就是前輩打天下,後輩坐吃山空。
橫掃六國的秦國,建立中央集權制的嬴政,妄想由自己開始做皇帝直到世世代代的夢想卻被自己的不肖子孫胡亥葬送;滅楚揚威的劉邦一心建立起來的劉家王朝最終卻毀在外戚王莽的手裡;大一統的強勢王國隋朝如果不勞民傷財也不會被揭竿而起的農民軍包圍;科學文化經濟繁華的宋朝因為皇帝不務正業而被外族覆滅;有永樂盛世之稱的明朝最後不也是被內賊聯合外敵而不攻自破;李自成與洪秀全急功近利而貪圖享受不消一時三刻土崩瓦解……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3 # 布衣侯15
這個事情可大可小,分分合合的故事都已經耳熟能詳。本質上就是時間過程的具體體現。也有說是週期律都,不過按照時間規律來講,黃炎培先生稍嫌年輕。
開國和亡國之間的時間過程是一定存在的。當然也有開國即亡或者時間很短的,基本就是形勢判斷出了問題,因此報應不爽了。
事情都是發展進步的。任何脫離了人群的,不以發展為基礎的改變都是錯誤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因此,盛極必衰也是一種表現。而且是很明顯的表現。為什麼呢?因為因循守舊,按照從前的認知面對當下的變化,怎麼可能不滅亡。
-
4 # 冰雪RONGHUA
談這樣的國家大事,我一個小女子不太懂,但是我知道,人心有多大事情就能做多大,也就是說心小了裝不下整個世界,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很多,看他們怎樣發揮,有的人有這個能力就是發揮不出來,能力再大也沒用,自己有多大能力要把你的能力發揮出來,你就是勝利者,你能戰勝了別人也要戰勝了自己的心理,這樣的人才能走到最後,就是贏家。
-
5 # 藍音
謝邀, 如果只從中國歷史這樣反覆看,找,答案你就是從繁到簡,等最終接近答案之時又可能有新問題出現了。在說此等大事其能是我們這些泛泛之人所能得出正確答案的,縱觀世界那啥…似乎只有《美國》有那麼點…那啥,只1929年美國爆發了一次大的經濟危機,其它均在可控正常經濟興盛和衰退週期內。
在舉一題外例證,二百多年美國曆史,共9名總統遇刺4人死亡,這在咱們看來多動盪,多不安定❓但美國經濟似乎真的受人為因素影響不那麼太敏感,這種現象在世界其它國似乎不是可能出現的,所以要解析透<美>經濟執行模式,世界各國其不是就可化解“盛極必衰”的這一人們不願看到的這一定律了嗎❓
-
6 # 坐看雨收雲散
謝邀,這個問題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是皇權政治的必然結果,中國民國以前皆是皇權政治。君權集中制的社會制度,無民主可言。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是天生的君王。由其是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上更不是唯才唯德,而是唯長唯尊唯嫡。這就造成了皇帝素質的不準確性。比如晉代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司馬家世代優良品種,如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窮其三代智慧建立的晉朝卻讓一個傻子司馬衷繼位。一位傻子當皇帝何來皇權集中,國家必然大亂。這是西晉滅亡的起始原因吧!王朝的皇權衰弱必然會有其他權力的增強來補充。久而久之皇權就會被代替。皇帝也就被推翻,王朝也就被更替。如漢未的曹操,趁漢室衰微,控制了皇帝,劉漢江山最終被曹魏取代。如王莽是外戚趁漢室皇族衰落廢掉皇帝建立新朝。
封建社會的皇帝寶座,是讓許多英豪垂誕的。有了足夠實力的集團必然會去爭奪皇帝的寶座。三國兩晉南北朝就是各實力集團競奪皇帝寶座的混亂時期,沒有一支可以強大到壓倒性的實力的集團來統一各方的結果。五代十國如此,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是如此。由一代皇帝的特別昏庸,殘暴而激起劇烈民變而亡的王朝也有,如隋煬帝楊廣昏庸殘暴引民變而江山丟掉。
封建王朝在建立後由於制度的缺失,會造成各種鄙端的產生,如果沒有相應的改進措施。時間一長,它就會像毒瘤一樣越長越大直到把整個王朝吞沒。一般王朝經過幾百年十幾代的傳承,會養成各種病疲。皇帝的本身的素質也因整個皇族質量的下降而下降,治療自身頑疾的能力是沒有的,任由這種能吞噬自已的病魔的發展。最後內憂外患一齊把王朝壓挎。唐,宋,元,明,清都是這樣,亡於內憂外患,而自身沒有抵禦的免疫力。
-
7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瀏覽了大家的答案几乎都認為這是中國歷史的特有周期律,但我認為盛極而衰乃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自然之理:
首先人類歷史是不斷由低到高遞進發展的——從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到農業文明,再到工業文明,一直到今天的資訊時代。事實上即使是在由工業文明時代向資訊時代過渡這段時期就已經歷了三次技術革命,而幾乎每到人類政治經濟文明轉型的歷史關頭總會出現後發國家後來居上趕超老牌強國,而老牌強國則出現盛極而衰的現象。這是因為老牌強國在歷史性的變革中往往趨於保守,因為擔心在變革中失去已有的東西;相比之下後發國家本就一無所有,自然也不會再失去什麼。正如中華文明在人類由原始部族向農業文明過渡時率先崛起成為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領域的超級大國,然而當人類向工業文明過渡時中華文明就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這主要是因為中華文明過於早熟——對上次變革適應得太過完美往往會在下次變革之際糾結於以前的成功經驗,而難以掙脫既定思維的束縛。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英國身上:當人類文明向工業文明邁進時英國無疑是發展最為成功的,然而當人類經歷第二次和第三次技術革命向資訊時代邁進時英國就表現得極不適應。這點我們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本就一無所有自然無所失去。
其次任何國家的歷次改革創新都會在其國內催生一個既得利益群體——以秦國商鞅變法為例:變法後的秦國打破了原本存在於秦國貴族和百姓之間的階級壁壘,完全以軍功晉升官爵從而為那些毫無政治根基背景的寒門子弟提供了上升空間。與此同時秦國君主和這些新提拔起來的寒門子弟組成政治聯盟打壓世家貴族勢力,從而強化中央集權。問題在於:當這些寒門子弟晉升高位之後就在秦國催生了一個新興的職業官僚集團。相比傳統的世家貴族而言:職業官僚集團在其發跡的早期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群體——因為他們沒有世家貴族那樣的政治根基,只能透過政績來取得君主的青睞和百姓的認可,這時他們積極推動變法強國;然而當他們大權在握之後就日益走向變法改革的對立面。為什麼在大秦一統華夏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的李斯那麼輕易被趙高拉攏成為秦王朝的掘墓人就是因為不願放棄到手的既得利益。這點我們也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屁股決定腦袋,改革的難點就是如何掙脫既得利益的束縛。
以上兩點是針對人類歷史改革轉型關頭出現的盛極而衰現象,那麼在人類文明相對平穩發展的時代有沒有盛極而衰的現象呢?也是有的——大英帝國的沒落除了對第二次和第三次技術革命的不適應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文明由劇烈的改革轉型年代向相對平穩發展的時代過渡:在人類文明的轉型時期決定一國國力強弱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規模體量,而是體制和技術創新,因為創新會帶來跨越式發展——大英帝國正是抓住了人類文明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型的歷史機遇進行技術和體制創新才一躍成為世界霸主。當人類社會已整體過渡到較為平穩的發展時期後決定各國國力的首要因素已不再是創新,而是體量了——這是因為在相對平穩的社會狀態下技術和體制的創新是有瓶頸的,很難再像時代轉型時期那樣突飛猛進;而那些體量龐大的國家即使在生產技術上和老牌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也完全可以質量不夠數量湊,從而形成規模效應。世界歷史的發展證明了這點:在大航海時代到來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這樣只有百萬人口級的彈丸小國也能稱霸一時,但在人類文明向工業時代過渡時千萬人口級的英國迅速秒殺了這些彈丸小國,然而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美、俄這樣的疆域遼闊、人口上億的國家開始反超英國,這就證明了由國土疆域和人口數量構成的國家體量對國家經濟和軍力發展的巨大作用。
-
8 # 大豐205065954
歷史上國家盛極必衰,這是世襲舊制的必然結果。立長不立賢,庸昏代代傳,忠奸更不辨,最終被竊權。改朝又換代,世襲繼續沿,多則幾百年,少則幾十載。改朝屍骨堆,換代血染旗。幸喜大中華,萬年封建除,領袖眾人舉,唯能又唯賢,服務一公僕,國富又民安,一帶一路略,世界矚目觀。
-
9 # 忘不掉的是過去一
什麼事情都要一分為二來看。不能只看表面現象,還要看它的內部因素。
歷史上的國家,如秦朝、漢朝、唐朝、元朝,在當時是強大實力的象徵。
秦朝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卻亡在暴政酷吏上。漢唐元三國開壃擴土,積極征伐天下,無論經濟和軍事實力都是相當強大的。現在有許多地方,都是當時征討下來的。這三個國家外強中乾,亡於內部爭亂和人民的武裝起義。
宋朝、明朝、清朝三個國家,掃清四周,鞏固政權後。統治階級裹足不前,安於現狀,缺乏進取心,貪圖享樂。宋朝重於經濟文化的發展,卻疏於軍事能力的建設,導致滅亡。明清兩國,統治無能,政權腐朽,被廣大人民憤起抗爭,輾壓在歷史前進的車輪之下。
有句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以上國家可以盛極一時,是因為天時、地利和人和,都掌控在它們手中。未能昌盛一世,是因為雖然還有地利,但失去了天時與人和,必然走向滅亡。是跟它的統治階級有莫大的關係。
這是自然法則,你站在歷史的高度,站在人們的角度,人們就會擁護你。你目光短淺,自私自利,人們就會打倒你。
李世民有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就是對“為什麼歷史上的國家盛極必衰”的最好的詮釋。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0 # wu吳金泉
謝邀!本題所說的國家盛極必衰只是說的一種趨勢,但這個盛世時間長短就很難說,這要看當政和接班的君主是否勵精圖治。一般來說開國君主打下天下,都有一個恢復戰爭創傷,建立一整套治國富民的法律政策,刺激生產力的發展的過程,後一任或幾任君主再接再勵,國家才能強盛。而強盛後有些君主或官員就忘記初心,貪圖享樂,不圖進取,腐敗成風,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則此國家必然會又盛轉衰。腐朽衰敗的政權必將為代表新生產力的新政權所取代!
回覆列表
國家盛極必衰和生於死一樣的道理,屬於週期率,其中的盛如果是虛假繁榮則必衰,真正的強盛一定屬於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我們國家從過去從經濟層面去掌握的政策,一部分人富起來,帶動大部分人共同致富,現在搞一帶一路,造福於世界人民,讓世界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相應你國力不斷增強的同時軍隊的力量也不斷壯大,中國還未到想象當中的強盛,只要掌握好經濟發展平衡,解決好人民合理的訴求,國防支出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可以想象中國一定會繼續強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