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途風景89
-
2 # VIC緣來
金庸是中國新派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依碧鴛”等14部小說。
金庸的小說,從一個較低的通俗娛樂層次,提升到了於娛樂中負載人生哲理、生命體驗、價值信仰的藝術境界,具有極深的文化內蘊。
金庸武俠中的英雄人物,上至帝王下至俠義志士、乞丐都是歷史的創造者。其筆下的英雄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在善與惡的衝突中,生與死的抉擇中,價值信仰與個人私利中,塑造出人物內心高尚的品格。
-
3 # 平垣走馬
金庸武俠中的英雄人物上至帝王下至俠義志士、乞丐都是歷史的創造者。其筆下的英雄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在善與惡的衝突中,生與死的抉擇中,價值信仰與個人私利中塑造出人物的內心高尚的品格。
-
4 # 閒人八點半
放眼縱觀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文化和文學,有若干超邁古今的奇人、奇作。魯迅的作品便是奇景之一,此外能構成奇景的大概就是錢鍾書和金庸了。他們都獨闢蹊徑,走通了不同的道路。或許到了下一世紀,我們現在所重視一些作品也許已經無人願讀,但還會有一部分作品因為其本身的價值而得到讀者的喜愛,我相信這裡面會有金庸的作品。
金庸作品的很多內容極富啟發性,把它們視作通俗文學而予以輕視是不恰當的。如果以金庸最好作品為標準來看,其所關注的問題和達到的成就比之純文學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文學殿堂裡應該有金庸作品的一席之地。
對於金庸的小說,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種版本的評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櫛比林次。大俠金庸也在這些炒作中被拉上了歷史的舞臺,神乎其神而近乎異類。什麼“歷史反饋”、“人性洞察”、“武功人生”……彷彿正如當今走俏的紅學研究一般,彼時的曹先生只是將社會中的世態人情鋪陳敘述,卻給此時的現代人帶來了如許的煩瑣。本來沒有的東西硬是被所謂的“專業人士”研究的有了高度,使我們這些現代人捧著“名著”時不免心驚膽顫,生怕自己研究不出一些東西,而褻瀆了聖賢。
不過,金庸只屬於“武林”,“融入三界內,不在五行中”。正如一句謔語所言:血雨腥風的江湖往來的都是些自由的過客。為此,現代人評說金庸也不必承擔那份歷史的厚重。以一個小人物的心態去寫,連一點做作的理由都找不到,人云亦云,又何苦呢?
除此,我們品讀金庸,不光眼球娛樂,而且從中亦可看到中國部分文人的情緒,以及一個不被世人認同的“武文化”的本原。
-
5 # 小知啊
首先,金庸武俠小說具有廣博而豐富的知識性。
有人指責武俠小說作家不合情理地胡說八道,為了迎合一些遊手好閒人的低階品味,不顧—切地扭曲事實,十分無聊。其實這些觀點未免太過主觀了。和大多數文學作品一樣,金庸的武俠小說並非憑空杜撰出一個個故事,金庸先生對待創作是十分嚴肅的。從他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到最後一部《鹿鼎記》,金庸對每一部小說的創作都下了極大的功夫。對所用的史料,都有詳盡的考證。
金庸先生不但致力於歷史研究,文學功底也十分深厚。他的作品裡十分自然地穿插著大量詩詞名句,到處顯示著他淵博的知識。
《射鵰英雄傳》中有這樣一幕:“那書生經過黃蓉身邊,見她暈生雙頰,喜透眉梢,笑吟道:"隰有萇楚,猗灘其枝!’黃蓉聽他取笑自己,也吟道:"雞棲於塒,日之夕矣。’那書生哈哈一笑,一揖而別。”原來,這都是引用詩經上的話。“隰有萇楚,猗灘其枝!”下面有“樂子之無知,樂子之無家,樂子之無室”三句,是少女愛慕一青年男子的情歌。“雞棲於塒,日之夕矣”下面則是“羊牛下來,羊牛不括。”卻是罵那書生為畜牲了。試想,作者若不是將詩經爛熟於胸,又怎能寫出這樣一個妙趣橫生的情節呢?
此外,小說中對於易經八卦、奇門算術、醫藥、音樂、書畫等雜學也多有涉獵。看過《笑傲江湖》的人,大約都對祖千秋與令狐沖論酒的情節記憶猶新。
祖千秋侃侃而談道:“紅袖織綾誇柿葉,青旗沽酒乘梨花。可見喝梨花酒當用翡翠杯,而喝汾酒則當用玉杯了。唐人有詩云:"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增酒色。”又指一罈酒道:“這一罈關外白酒,酒味是極好的,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用犀角杯盛而飲之,那就醇美無比了。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誠我不欺。”……金庸先生將廣博的知識蘊蓄在小說裡,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這恐怕和胡說八道拉不上什麼干係吧!
其次,金庸武俠小說中包含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後序中說:“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就象大多數小說一樣。影射小說並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就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由此可見,人物形象的創作在金庸小說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筆者或用濃郁的色彩為人物性格上色,或用簡單的筆道素描。於是乎,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清晰可見了。
《神鵰俠侶》中有這樣一幕:蒙古大軍圍攻襄陽城,郭靖領兵拒守,而其愛妻又有孕在身。這時,極厲害的金輪法王前來行刺。書中寫道:“郭靖臉色微變,順手一拉黃蓉,想將她藏在自己身後。黃蓉低聲道:"靖哥哥,襄陽城要緊,還是你我的情愛要緊?是你的身子要緊,還是我的身子要緊?’郭靖放開了黃蓉的手:"對,國事為重。’”寥寥數筆,寫的也少;不過是夫妻間簡單的—兩句對話,但郭靖、黃蓉“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風度儘可—覽無餘。
而《鹿鼎記》中對主人公韋小寶的刻畫又不相同。例如,當他知道茅十八是衙門懸賞緝拿的江洋大盜時,有些心動。但看見茅十八帶著十分古怪的神情看他時,便又怒道:“你心裡想什麼?你猜我會去通風報信,領這賞銀?”茅十八道:“是啊,白花花的銀子,誰又不愛?”韋小寶怒罵:“操你奶奶!出賣朋友,還講什麼江湖義氣?……就算有一萬兩,十萬兩的賞格,老子也絕不會去通風報信。”但他心裡卻在想:“倘若真有一萬兩,十萬兩銀子的賞格,出賣朋友的事做不做?”他就有些打不定主意了。只此一幕,韋小寶這個市井小人的形象便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當然,作者寫一個人物,用意並不一定是肯定這樣的典型:
莎士比亞寫《王子復仇記》並不是喜愛哈姆萊特的優柔寡斷。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也非鼓吹精神勝利法。作者不過是在描寫一個人物,並不是鼓勵讀者模仿他們的行為。這樣的創作是無可非議的。
小說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原形,來自於活生生的現實生活。武俠小說不過是這樣給人在“武林”中設計一個位置,更直接地讚揚人性中的真善美,批判人性中的假惡醜而已,這是和所有的小說一樣的。
第三,金庸武俠作品中體現矛盾衝突的典型環境。
一個人的善與惡,高尚與低劣在平時是看不出來的。金庸小說的引人之處正是將人物放入一個特殊的環境中,以之來考驗人性。
《射鵰英雄傳》中,洪七公和歐陽峰在焚燒的船中作殊死戰時,歐陽峰被折斷的燃燒的船桅所壓。洪七公為人光明正大,不忍武俠大宗師如此下場,加以救援。但歐陽峰借洪七公救他分神之機,竟痛下殺手。同是武林中兩位頂尖高手,在這一幕中便善惡分明瞭。
又如《天龍八部》中的一個主角蕭峰。當時正值契丹與宋朝交兵之際,一方面他身為丐幫幫主,常率幫眾抗擊契丹人,一方面他自己卻是契丹人,父母也被宋人無辜地殺害,重大的矛盾就此開始了。最後,當遼主為敵所擒時,蕭峰以民族利益為重出手相救。但為使普天生靈免受荼毒,卻又不能不迫遼主立約退兵。可是以臣迫君是叛國叛君之舉,為了表明自己並無賣國求榮之意,蕭峰在一切完成之後,不得不選擇自刎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了一生追求的信義,蕭峰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使讀者掩卷而思,仍覺得意猶未盡。
金庸先生正是在一個個環環相扣的矛盾中表現人物性格,也正是用一個個矛盾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
第四,金庸武俠作品中蘊藏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
武俠小說不但有它通俗的故事性,還包含了不少作者對生命的理解。認真讀來,會發現讀小說的過程中信手拈來即有妙諦。
記得《天龍八部》中有一個珍瓏(圍棋術語),此局棋劫中有劫,既有長生,又有共活,或反撲,或收氣,複雜無比,無人可破。小說中的人物段譽,棋道十分高明,卻因不肯拋卻一兵一卒而敗;而慕容復因為太過忍心,拋卻兵卒而敗。最後竟是——個小和尚虛竹自殺了一大片白棋,才破了珍瓏。這實在是人生之中以退為進的精闢表達。慕容復不懂以退為進的道理,一味衝殺,進不了時只好絕望得想死;而虛竹殺了自己—大片棋後,情勢頓見開朗,大有迴旋餘地,不再縛手縛腳了,這—看似敗退的棋招,竟給白棋帶來了生機。現實中,對於只顧奮力向前的人來說,有時不妨也退後一步。在許多情況下,在前無進路之時,退一步可能竟會海闊天空。以退為進的效果經常會比一味衝殺好得多。
透過對金庸作品的分析,不難知道,一些好的武俠小說不論是在知識性、藝術性、思想性上都絲毫不遜於其他文學作品。
當代的許多武俠小說作家的作品都在繼承傳統通俗文學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汲取西方現代小說的一些技法,使武俠小說界呈現一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而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不知不覺地提高文化修養和生活情趣,並汲取了豐富的知識!
最後,讓我們改變從前那些對於武俠小說的認識,真正沉醉其中去感受武俠小說中的藝術價值與魅力吧!
-
6 # 使用者穩穩的幸福
金庸小說則汲取三家思想之精華,立於一個新的更高的角度,對其進行重新審視與定位,從而確立了自己的一種新的人生哲理、價值觀、世界觀。譬如金庸小說中的一句名言: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無招勝有招。 金庸透過通俗小說洞察了整個東方几千年的文化脊髓,具有極深的文化內蘊,並對於傳統文化進行觀察與反思。金庸的武俠小說在歷史、虛幻、人生、江湖中貫通,從佛禪、老莊思想中得到解脫與昇華。任自然而得曠達,由一瞬而轉換為永恆。悲慨之中容有超脫,包容種種的人生態度,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融合在開闊博大的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歷史畫卷之中,繫於一個個愛恨悠悠的情節。金庸小說在一種闊大遼遠的自然、社會的範圍之內,完成了一種入世與超世、樂觀與達觀的深遠的藝術境界!
-
7 # 37度溫暖
金庸是中國新派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集新派小說之大成,廣泛地吸收了中國傳統武俠小說之精髓。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說神俠依碧鴛”等14部小說,並以《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鹿鼎記》、《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為代表作。金庸把武俠小說從一個較低的通俗娛樂層次提高到了於娛樂中負載人生哲理、生命體驗、價值信仰的較高的藝術境界,具有極深的文化內蘊。成為雅俗共賞的成人童話,被譽為“香港三大奇蹟”之一。
金庸武俠小說的歷史文化內涵。
金庸是一位歷史學家,其小說中始終洋溢著一種歷史英雄觀,即英雄上歷史的創造者。金庸將歷史與小說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小說的方式演化歷史事件與人物。作為英雄傳奇小說,金庸武俠著重體現的是英雄人物對於歷史的決定作用。英雄傳奇首先要以情節為先,充分利用懸念起伏跌宕,用金聖嘆的話來說情節往往發展到無路可走,作者再絞盡腦汁想出出人意料的辦法。其次人物要扁平誇大,是超人,比平常人大一 號,但還要是“人”,是“神仙”也不行,也就是有傑出才能的“英雄”。
金庸武俠中的英雄人物上至帝王下至俠義志士、乞丐都是歷史的創造者。其筆下的英雄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在善與惡的衝突中,生與死的抉擇中,價值信仰與個人私利中塑造出人物的內心高尚的品格。並且還描繪了形形色色的百態人生,有豪傑志士、跳樑小醜,有野心勃勃爭霸武林,有清心寡慾、無為無求,有兒女情長、多情多義……
小說中的帝王英雄,叱吒風雲,縱橫馳騁,盡顯風流,從而締造鞏固千里江山。以〈射鵰英雄傳〉中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與〈鹿鼎記〉中的康熙大帝最為典型。鐵木真從勢力微弱到忍辱負重統一大草原,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鐵騎踏遍草原。作者將一個彎弓射大雕的大汗刻畫的淋漓盡致。〈鹿鼎記〉應該是以武俠的視角來寫歷史的一部小說最恰當不過了,整部小說貫穿了康熙大帝一生的豐功偉績:除鰲拜、滅三藩、平定葛爾丹,儼然一個武俠式的〈康熙王朝〉,可見作者豐厚的歷史功底。
俠士英雄是刻畫的最精彩、動人的,容貌上猶如“白馬王子”又總能力敵萬夫,勢不可擋,既俠骨柔情又肝膽相照,很純情但是僅僅止於此。金庸就不能雅俗共賞了,他往其中裝了很多理想性的東西,諸如儒家的大擔當、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準則,從而拓展了小說的記憶體空間,所以才會有著名作家王蒙讀《笑傲江湖》有身世之感的感動之哭,才會有人認為最有寓言品格的是《笑傲江湖》與《天龍八部》。
這些俠士英雄在金庸小說中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是另外一種型別的創造歷史的英雄人物,也是作者最為青睞的一種,寄託著作者的終極理想。《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中的郭靖以及《天龍八部》中的喬峰最具代表性。《射鵰英雄傳》中記敘了歷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戰”,北宋的南大門襄陽城決定了整個國家的命運,然而正是由於郭靖的鎮守與保衛,才會被包圍四年之久而沒有失陷於元,延遲了北宋的滅亡時間。郭靖全身心地投入參與到了北宋對元的反吞併戰爭中,以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態度與一種社會責任感誓死保衛自己的國家。喬峰又是另外一個最真心的英雄,具有一種大擔當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身為漢人時積極阻擋遼的入侵,或許是命運的捉弄,又讓他偏偏是遼人的後代,身為遼人則又竭力勸諫阻止對大宋的入侵。以一身豪邁的氣度在宋遼之戰中堅持著正義,最終悲壯感人的死去,留取一片丹心照耀青史。
從美學角度來看,金庸小說在廣闊的歷史空間中廣泛地涉及動亂時代的生活領域。表現出了動亂人世的悲憫情懷,對於源遠留長的東方文化給予深刻的透視與反思,建構了自己的理想模式。
金庸小說不象其他的武俠小說一樣,刻意追求離奇怪異的故事情節,盲目虛構沒有一點歷史真實感。而是擷取真實的歷史背景,具有一種真實的藝術魅力。題材多取自宋元、元明之際。這一段歷史時期政治局勢混亂,軍事勢力割據,因此便於建構一種“亂世出英雄”、“亂世英雄亂世情”的審美境界。
作者並且還在歷史的 長河中擷取許許多多的真實人物,重大的歷史事件,有關歷史的民間傳說,然後再讓精心虛構的英雄人物身置其中,縱橫決蕩,決戰沙場,笑傲江湖,從而給人一種藝術真實的享受。因此讀金庸的武俠總有一種讀歷史小說的感覺,真實的歷史事件,真實的歷史人物。如《射鵰英雄傳》中的靖康之難、襄樊之戰等事件,以及王重陽、丘處機等道家人物《;鹿鼎記》中的除鰲拜、滅三藩、平定葛爾丹、順治出家;〈書劍恩仇錄〉中有關乾隆皇帝的出身的傳說。在這一點上,金庸與19世紀英國小說家斯各特十分相似。斯各特把歷史看成是掛他的小說的釘子,以歷史來網路他的小說,金庸也是如此。
金庸武俠小說的傳統文化內涵。
金庸以通俗的武俠小說的方式對於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刻地洞察與反思,將儒、釋、道三家思想方方面面地在他的小說當中滲透與解析,具有一種新的視角與方式對傳統的儒、釋、道三家思想進行反思與批判,建構樹立起自己的一種價值觀與理想模式,完善健全人的性格與本性,崇尚著一種豁達、明朗、有著道德準則與責任感而又不拘泥於舊的傳統形式的自由。對三家思想發揚其光彩之處,丟棄其消極不足之處。
儒家學說盡管有宣揚封建正統、等級觀念及綱常禮教的糟粕,但它之所以成為中華文明的主流,自有其超越時代的價值存在。儒家的“仁”確立了人的精神生活與行為實踐的出發點,充滿了博愛的精神。“義”確立了行為價值的最終評價標準。儒家積極入世,強調社會的擔當感、責任感和道德準則。金庸的武俠小說中著墨最多的也是這一點,成為小說中的一個亮點,絢麗多彩。《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便是儒家“仁”、“義”的化身,還有《神鵰俠侶》中的楊過與《天龍八部》中的喬峰。他們都視仁義如生命,重義輕利、捨生取義,對社會、生活具有極強的責任感,固守一個鐵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擔當重任、臨危不懼、忍辱負重,誠如孟子所云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作者批判的是與之相反的價值觀,如《射鵰英雄傳》中的楊康見利忘義,為貪圖富貴而視民族氣節於不顧,身為漢人卻認金人為父,狡黠善變至死而不思悔改,與忠厚善良、仁義正直的郭靖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兩個人的名字恰恰是“靖康恥”中的一“靖”一“康“。郭靖時時不忘的國恥又是楊康最為貪圖富貴而又不顧的因而使整部小說負載了一種很深的思想內涵,而非一般武俠小說淺顯意義上的恩怨仇殺,所以也就使整部小說具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金庸小說以儒家的不屈、不移、不淫的浩然正氣,譜寫了一種積極的人生哲學,以民族中的精英確立和顯現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儒家中狹隘的愛國主義、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在金庸小說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其小說由一個層次的打打殺殺上升到了忠誠報國的藝術高度,由微乎其微的家仇上升至國仇。在其代表作《射鵰英雄傳》中,郭靖持一種憨厚、樸實、忠誠的品質,永不妥協積極進取的態度,仁義至上的信條表現出對於大宋的一片赤誠忠心,從而構成了他高尚品格的三維空間,並以愛國主義思想為核心。郭靖的愛國主義思想表現得最為感人,一切利害衝突在它的面前都顯得無關緊要了,特別是與成吉思汗吞併大宋統一全國的矛盾衝突。茫茫草原上彎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驕是撫養他長大的人,情同父子。然而即便如此,郭靖在他面前明辨是非,深深執行知曉自己是漢人,應該保衛自己的國家不應屈從於蒙古人 的差遣。再次是郭靖對於傳授武藝的老師哲別的民族矛盾衝突也是如此,私情與國仇涇渭分明,堅持鐵的原則,不屈不撓,充分顯示出 維護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崇高的民族氣節。因此,郭靖的愛國主義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另一代表作《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表現的則是痴忠,同樣具有動人心魄的感人力量。無論師父嶽不群如何誤會,甚至陷害,他依舊一片忠心不改,以致於致他於死地,令狐沖仍把他當作養父對待。
金庸不僅是一位歷史學家,而且 對於佛家也頗有研究,透過其作品便可窺豹一斑。金庸在他的小說中不但巧妙地運用佛家經典來貫穿組織故事,而且運用佛家思想來點化人生,闡明一種為人處世的人生哲理,解決人生中的矛盾,改善人之間的關係,勸戒眾生棄惡從善,放棄拋掉種種瑣碎的恩怨,弘揚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真、善、美的傳統美德,用佛家 語來說:普渡眾生。以《天龍八部》、《鹿鼎記》最為典型。《天龍八部》這部書的名字本身就是佛教中的一個用語,指八位護神。其中一個主人公段譽便是作者的佛家思想的化身與代言人,他從小就違背大理段氏家族的門規棄武而學佛,痴迷於佛經典故。段譽身上體現的是佛家的文化痕跡,“善”字當頭,“忍”字當先,雖做不到四大皆空但心中永有一方淨土,佛祖永留心中。因為決不強求非己之物所以才能心底無私,心靜如水,無慾無念立地成佛,儘管他不是佛門中人。另外小說中肖家與慕容氏家的矛盾從不可調和至妥善解決,恐怕只能藉助於佛家,最終皈依佛門。《鹿鼎記》中金庸巧妙地借用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部經書《四十二章經》組織串聯起整個故事,並以順治皇帝(即行痴)來渲染佛家的影響。但金庸對佛家思想也進行了反思與批判,指出了佛家不合人性不合常理的地方。如《鹿鼎記》中順治與康熙的相見,不過是以婉轉|間接的方式輕輕地點選而已。
道家思想在金庸的小說中也是顯而易見的,金庸以極高的熱情及傳奇的方式密切關注著道教的發展。從〈天龍八部〉中的逍遙派(當然這一門派或許是虛構的,名字是源於莊子的思想)到〈射鵰英雄傳〉中的全真教(這便是符合歷史史實了,包括其中的人物王重陽、丘處機等)再至〈倚天屠龍記〉中 的武當派。用傳奇色彩結合著歷史史實全力描繪著道教的故事。道家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卻以內含的方式蘊藏在小說的絲絲縷縷之中。〈笑傲江湖〉中令狐沖的性格,灑脫、毫無拘束、狂放不 羈,正是道家順其自然、逍遙自在、仙風道骨的形象體現與寫照。同時也體現了對中國因循幾千年的正統文化的一種叛逆,更是作者極力所建構的一個理想性格。令狐沖正是這樣無拘無束,所以才被正統的正道人士所不容。金庸透過打破嚴格的正邪界線的一種反傳統的方式,建立了一個正人不正、邪人不邪的江湖新秩序,這便是對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提出了質疑。在小說當中作者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顯示他們的背叛傳統,譬如嗜酒、不循規蹈矩、結交“奸邪”等第。《鹿鼎記》中的韋小寶也是最為典型的一個,好賭、貪財、好色、膽小,儼然一個反面小人的角色。然而就在他身上卻寄託著作者的一種理想的美好的東西——對於正統的叛逆,對於江湖道義的看重。義字可以說是韋小寶的核心品質,也是最有密度與質量的品質。儘管在他身上還彙集著很多的缺點,但這些都不能抵消他的光彩。
《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藥師也是一個傳統的叛逆。他的口頭禪就是“迂腐”,反對一切過時的不合理的東西。這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被認為“邪”,所以有“東邪”之稱。然而作者卻不這樣認為,反之對他是大加推崇,精心地將他放置在一個純潔無任何干擾的世外桃源———桃花島中生活。黃藥師性格豪放,不為世俗所拘囿,與一個年輕他幾十歲的青年稱兄道弟,體現出了人類rlie 本性生命力的張揚,這就是作者寄託他的反傳統的叛逆型人物身上的一種理想。這種理想以一個江湖意義上的“義”字為價值取向,追求人類本身固有的一種純真。身在江湖,“義”字當然不可避免地帶有某種封建性的東西,但它更多地包含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成分—— 同心協力、救危扶困、上報國家、下安黎民。
儒、釋、道三家思想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至深。儒家在塑造中華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結構上有著不容否認的歷史地位;道家在塑造人的世界、人生觀的文化心理結構上也廣泛地被民眾所認可與接受;佛家自從兩漢之際傳入中土,對整個中國文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金庸小說則汲取三家思想之精華,立於一個新的更高的角度,對其進行重新審視與定位,從而確立了自己的一種新的人生哲理、價值觀、世界觀。譬如金庸小說中的一句名言: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無招勝有招。
金庸武俠小說的通俗文化內涵。
金庸是古典式的,金庸小說蘊涵了深厚的古典文學底蘊,借題發揮由一首古詩便能演繹出一個傳奇故事。整體上規模宏大,情節結構波瀾起伏,氣勢非凡,既武俠又言情,難怪臺灣作家三毛評論金庸說“只寫一個‘情”字。金庸小說的靈性在於,常常以絢麗多彩的大自然景觀作為背景環境,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作為人物活動的襯托,使自然景色與人物情感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一種人天合一的效果,產生動人心魄的獨特藝術感受。作者以飽滿的熱情將中華大地的壯麗山河融入他的小說,設定了一個充裕、優美的人物活動空間,描繪名山、大川的種種風彩,講述它們的文化與歷史。作者筆下將祖國的三山、五嶽、草原、海島一一點染,在一幅流光溢彩的優美畫卷中編織一個個驚心動魄又纏綿悱惻的故事。河海之大波,江湖之風雲,兒女之情長相映成輝,並由此產生一種壯美。以《笑傲江湖》最為璀璨奪目。五嶽雄奇的風光,恆山的懸空寺,衡山的歸雁樓,嵩山的封禪臺,浩蕩的長江,滾滾的黃河,盡納其中。還有《射鵰英雄傳》中茫茫的大草原,帶給人一種厚重、深遠的文化享受。並且輔以琴、棋、書、畫等高雅的藝術品位精心構思出紛繁多樣的傳奇故事,從而使整部小說顯得典雅、雍容,含有一種深厚的藝術底蘊。《天龍八部》中的枯容大師與四大惡人的棋局之賭,無亞子的真龍棋局;《笑傲江湖》中的琴棋書畫“江南四友”,還有那一曲琴簫合奏的《笑傲江湖》曲。作者的精妙構思也在於此,以一支樂曲組織全篇,演繹出一段迴腸蕩氣的江湖故事。
總之,金庸透過通俗小說洞察了整個東方几千年的文化脊髓,具有極深的文化內蘊,並對於傳統文化進行觀察與反思。金庸的武俠小說在歷史、虛幻、人生、江湖中貫通,從佛禪、老莊思想中得到解脫與昇華。任自然而得曠達,由一瞬而轉換為永恆。悲慨之中容有超脫,包容種種的人生態度,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融合在開闊博大的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歷史畫卷之中,繫於一個個愛恨悠悠的情節。金庸小說在一種闊大遼遠的自然、社會的範圍之內,完成了一種入世與超世、樂觀與達觀的深遠的藝術境界。
-
8 # 醒時有思醉有詩
武俠既是馳騁幻想之地,也是我們認同彼此的精神故鄉。
俠,是操守和血性的融合,他們守護道義,勇武率性,言行坦蕩,快意恩仇,來往於悠遠的歷史,出沒於我們的想象。
武,是力量和境界的合一,江湖中有刀光劍影、神功秘法的強大,更有無招勝有招的修為,有仁者無敵的高尚。
幾乎每個華人,心裡都有一個仗劍天涯的武俠夢。
-
9 # 悠然布衣
古時之人以聖人在上,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士傳言而庶人多以之謗之。而至孟春,徇木鐸以求歌謠,巡省觀人詩,以知風俗。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聽途說,靡不畢紀。
小說家,最早源自於諸子百家當中的小說家,為諸子百家中的九流十家之一,雖然自成一家,但是不入流。根據班固所著《漢書.藝文志》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大致意思就是說,小說家大多數都是周朝設定的稗官,他們的工作是記錄民間街談巷語呈報上級。
但是因為這個職業太過小道,不為世人重視,在王朝撤銷這個職位後,逐漸消亡,但是民間學者自己撰寫逸事奇聞等等逐漸形成了一種題材,成形於晉唐,盛行於明清。明清的小說或者說現代的小說和諸子百家當中的小說家沒有直接的繼承關係,但是多多少少卻是有他的遺傳基因的。
而小說一直以來的發展歷程也是這樣的,小說家不受重視,小說也不受重視,太過下里巴人,所文人所不屑。直到明清時期,市井層級崛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小說才開始真正的興盛起來。
但是不同文學體裁之間是有鄙視鏈的,同一種文學的不同領域也是有鄙視鏈的,小說雖然開始盛行起來,但是並非說所有的小說都能夠得到文人們的認同。至少一直以來,武俠小說就和我們現在所看的網路小說一樣,被認為是不能夠登堂入室的,是小說而不是文學,是寫手而不是作家。
而金庸小說的價值就在這邊,或者說金庸對武俠小說的貢獻就在這邊。他把武俠小說從文化的邊緣拉入了文學的殿堂,把武俠小說上升到了文學藝術的高度:
中國武俠的歷史很悠久,但是在金庸之前,所謂俠,更多的是任俠,更多的講的是快意恩仇,自在逍遙,以武犯禁。所以一直來說都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在金庸的筆下,武俠二字得到了昇華。在《飛狐外傳》當中,金庸借趙半山之口說道:一個人所以學武,若不能衛國禦侮,精忠報國,也當行俠仗義、濟危扶困。如果以武濟惡,那還不如作個尋常農夫,種田過活了。將個人情仇與家國情懷聯絡在一起,而在《神鵰俠侶》當中更是接著郭靖之口點明瞭“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為國為民”精神的武俠形象,成為了中華民族理想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受到華人的崇拜和尊重。
梁羽生、金庸、古龍都是新武俠的代表,他們的文筆也不能說誰高誰低,但是如果要選擇一個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的話,那就非金庸莫屬了。沒有梁羽生和古龍,武俠小說會黯然很多,但是沒有金庸,武俠小說就難以成為主流文學之一。可以說,武俠小說的巔峰就是由金庸創造的。
當然了,金庸的小說也有很多的文學性,例如《俠客行》當中石破天學得俠客行的情節充斥著反教條的批判精神,《天龍八部》當中喬峰前後兩難最後自殺的情節則表達了民族平等的理念,《神鵰俠侶》當中楊過為郭靖為國為民的精神感動,知道真相後放棄復仇也是對人性進行了刻畫。
《雪山飛狐第五回》入選北京版高中語文參考書目
《射鵰英雄傳第30回》入選香港中學語文參考文章
《天龍八部第41回》入選高中《語文讀本》第四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意味著金庸的小說得到了官方的認證。
-
10 # 辯證思維
金庸的武俠小說的基本套路都是一個小人物得到了絕世武林秘籍修煉成蓋世神功,或得到高人的指點獲得他畢生的內力,從而年紀輕輕便天下無敵,快意恩仇行俠仗義縱橫天下。
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思維,義字當頭的人生價值。空中樓閣式的英雄主義對於現實和歷史都毫無價值,卻獨受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的喜愛。非常不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應棄之鄙之。
回覆列表
金庸老師的小說陪伴了我一生,像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還有鹿鼎記等等,
喬峰,重情重義,為朋友兩肋插刀,重在義字
開拓了近代史上的小說之路,堪稱武俠小說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