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迷糊1990
-
2 # 藝術之詩書畫影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將艾葉、菖蒲、桃葉等草藥捆綁成一束懸掛或插在家中大門是過端午節較普遍的一種習俗。傳說,人們把艾草、菖蒲掛在門前,可以消疾病、驅鬼邪、避晦氣,給今後的日子帶來平安和好運。艾草,是一種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生長在潮溼的溝邊、溪邊,全株可以入藥。過去,一些農村的婦女和孩子喜歡用艾葉和蠶繭做成虎形,戴在頭上,用來驅瘟疫、避邪氣。菖蒲,則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葉扁平似劍,上尖下寬。根莖可作香料,亦可供藥用。可見,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
3 # 易道浩然正一劉羅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採藥,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藥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鬥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
在端午設定種種可驅邪的花草,來源亦久。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採艾了。除採艾扎作人外,也將艾扎作虎形,稱為艾虎,《荊楚歲時記》註文雲:“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取戴之。”同時也在門上掛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劍,蒲束扎的蒲龍。《帝京歲時紀勝》:“(端午)插蒲龍艾虎。”《清嘉錄》卷五:“戴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頭被認為是象徵武器銅錘,與蒲劍、蓬鞭相配,以趕卻鬼祟。另外還焚燒艾蒿等以驅趕蚊蠅。在湖南、浙江等地則采葛藤掛於門相上,傳說葛藤是鎖鬼的鐵鏈子,可驅鬼辟邪
檢視全部2個回答
唇膏排名 是什麼?上京東,爆款...
唇膏排名-京東超值特惠,限時搶購,愛美的你,不行動就虧了!京東個護化妝用..
北京京東世紀資訊技...廣告
相關問題
端午節 在家門口插上艾葉和菖蒲有什麼意義?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
4 # 9570157507741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中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 避黃巢, 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揹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
5 # 山東小光
端午節有一個習俗是在門上掛艾草,掛艾草的源於古代黃巢軍隊對老進姓的屠殺,人們認為在門上掛上艾草就可以規避這個風險,於是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曾有記載,艾草能芳香通竅,常聞能令人頭腦清晰、耳聰目明、記憶力增強,可預防感冒,還能活絡通筋。同時,還可以燃點艾條用作治病,稱為艾灸法,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中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草的習俗,人們把艾草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空中,剪成虎形,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因此古時也有人稱端午是中國古代的衛生節。正如《荊楚歲時記》所載:“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青氣”。
-
6 # 郭輝盤點攝影
端午節在門口會掛艾蒿這是很多地方的傳統習俗,那端午節把艾草插門口是為什麼呢?其實艾蒿有很多的功能,端午節掛艾蒿主要是驅魔辟邪的作用,所以端午節很多人都會在門口掛著,我們一起去詳細瞭解下端午節掛艾蒿的傳統習俗吧!
端午節把艾草插門口是為什麼 端午節掛艾蒿的傳統習俗@愛農村生活的村娃光頭
-
7 # 華志坤
大概就是窗臺Sunny普照下,植樹種草養花茂盛,蚊蟲蒼蠅繁殖,有時飛入室內飛來飛去,蚊蟲叮咬,面板瘙癢。窗臺上放著艾草,芳香性趕走了蚊蟲蒼蠅,保持環境衛生乾淨,有助於面板過敏護理。
-
8 # 麥子笑了
艾草是一味中藥,自古至今都被人們所喜愛和廣泛使用!艾草的功效很多,百姓更多的用艾草驅蚊滅菌,百姓用它來辟邪,泡腳,治療風溼,艾灸,治療各種病症!
-
9 # 水生木克土
我是山西大同的,我們這裡沒有看到艾草放窗臺的,都是掛在門上,而且是和剪紙雞綁紮在一起,有祛病、防蚊蟲、辟邪的作用。
艾草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可以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
現在養生會所非常流行的艾灸就是用艾草製成的。去年我身上長了一個疙瘩,是從外觀看不出來,但用手能摸出來的那種,我就是用一種叫艾艾貼的艾條燻好的,可見艾草神奇作用。
-
10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採藥,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藥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鬥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
艾草放門口什麼作用
艾葉有驅蟲作用,還有個特別功效就是驅邪。艾草一般長在陰涼的地方,和柳樹差不多。端午節這天 五毒甦醒,出來害人,這天鍾馗就會 出來捉鬼。傳說有個 厲鬼 變成蠍子 蜈蚣等 到處害人,鍾馗聞言大怒,立刻拿著伏魔扇 追拿厲鬼。但是那厲鬼著實厲害,鍾馗怎麼也抓不完,厲鬼變成 無數的 蠍子 蜈蚣 蛇 等毒蟲。後來鍾馗打聽到 厲鬼是河裡被人用艾草勒死的!鍾馗知道了緣由,馬上叫 家家戶戶 門前都掛上 艾草。
端午節怎麼掛艾草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回覆列表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合肥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
據瞭解,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從中國古代開始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也是因為它具備醫藥功能而來。
艾葉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可以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臨床上多數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成藥方子較少,如傷寒論中的“膠艾湯”等用到了艾葉。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中國各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