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求閒若渴Da

    在設計行業多年,常常有初入行的人問我,為什麼有時自己被人叫做美工而有時又被稱呼為設計師。叫的多了,自己都有點暈。這兩個詞到底是不是一個意思?如果不是又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就我個人而言可大可小。

    無論美工還是設計師,對於個人而言只是一個稱謂。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你不是一個在稱謂上較真的人,大可不必因此煩惱。就相當於,你的家人對你習慣稱呼小名。而你的同事大都喜歡稱呼你的大名。但是為了解開一些人的疑惑,我們還是要講一下這兩個詞官方是如何解釋的。

    美工:一般是指對平面、色彩、基調、創意等進行堆砌的人(重在技術--做)。

    在中國把設計師稱為美工,這個叫法也可以說是一個歷史的遺留稱呼。因為在以前,中國把很多藝術工作者尤其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工種都習慣稱為美工(從事美術方向工作的工人)。典型的就是以前手繪廣告的,不只是要懂藝術還要有一定的繪畫技術,而且這個詞更多的給人強調技術的感覺。特別是對於學習藝術的人來講,這個“工”字聽上去太過技術與藝術的感覺相對離的較遠。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美工一詞所包含的含義也越來越不符合當下對設計行業人員的定位。美工這個詞中的“美”更多強調的是藝術與效果,而“工”則強調技術與技法。但設計行業是以設計創意為主而非技術,這也是很多設計師反感稱呼自己為美工的原因。因為“技術”是一個體力活兒(我們不生產圖,我們是圖的搬運工),而“創意”是腦力活兒(我們不只生產圖,以使用者需求出發,用設計手法解決使用者問題),這完全是兩回事兒。

    設計師:有目標有計劃的進行技術性的創作與創意活動的人(重在創意--想)。

    其實對於設計師的定義是有很多的,但大多的定義主要突出兩點。一個是突出設計的目的性,設計師是運用設計的手法來解決問題的人。一個是突出創意,設計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創意。也可以說,設計師是運用創意(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的設計手法來解決問題的人。

    但是在眾多的定義中,我很喜歡王受之老師(設計理論和設計史專家,現代設計和現代設計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給出的定義,設計師是解決人與物之間關係的那個人。

    在設計師的定義之中,有一點是很重要的,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一點——設計目的性,設計是要解決問題的。這便是很多人不明白“美工”與“設計師”區別的原因。因為很多人認為,設計師就是把圖做好、把產品做好就對了,判斷一件設計作品的好壞常常是從視覺效果入手的。而這種思維恰恰是一種“美工”的思維方式。而設計師則是要用設計作品去解決問題,而視覺效果的好壞則是一個次要問題(除非這個設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突出視覺效果)。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年輕的設計師,做的圖很漂亮,卻最後沒有拿下設計專案的原因。只顧著做效果了,而沒有幫甲方用設計解決問題。

    並且在解決問題時“設計師”所考慮的範疇要比“美工”寬廣的多。設計師可能要思考成本問題、設計的進度問題、設計的可實施性問題等。而美工常常只要做好手中的事就可以了。也可以說,設計師所進行的工作範疇包含了美工。

    這個滑鼠的設計有創意和突出的視覺效果,但如果推向消費市場一定會失敗,因為這樣的設計連最基本的使用問題都沒有解決,更談出上好的使用者體驗了(看的都手疼)。這種只求效果,不考慮使用問題解決的設計就是一種典型的美工思維。

    “美工”與“設計師”的稱呼區別往大里說,那問題就可以上綱上線了。如果一個人連自己是誰都搞不清楚,那未來可想而之。這是一個可怕的問題,當不明白自己是誰是,我們在未來的發展中常常會迷失自己(往往一個稱呼便指明瞭自己未來要奮鬥的方向)。

    別看同樣是對一個人的稱謂,但這背後的含義卻遠了去了。

    例如:A:程式設計師 與 開發者

    B:戲 子 與 演 員

    C:攤 販 與 商 人

    D:工 人 與 工 匠

    E:美 工 與 設計師

    上面的例子都不陌生,就拿C來講,“攤販”是“商人”嗎?一定是。但這兩者的含意卻大不一樣。“攤販”大都只是為了求生餬口,在有限的生存條件下不大會有一個長遠的商業規劃。更多的關心的是當天的貨賣的好不好,明天的天氣可不可以出攤。而“商人”呢?完全是另外一個概念,大都有著長遠的發展藍圖,不少還抱有改變世界的理想,例如:埃隆·馬斯克(SpaceX)、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Google Inc.)等。

    “美工”的稱呼更多的表達了對一個人藝術與技術方面的認可。

    “設計師”的稱呼則更多的表達了對一個人創造力方面的認可。

    而對於一個人不同的能力的認可,也代表了對這個人價值的認可。對與設計師而言,技術只是一個工具,只要努力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水平。而創造力則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鍛鍊。而且創造力的培養沒有速成的方式,它和一個人的閱歷與經驗還有思維方式有很大的關係,而這些都需經花時間去積累。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專業都有少年天才的誕生,而設計行業的成熟卻大都在40-50歲。設計是複雜的,很多設計的原理都要有經驗去慢慢消化,且每個人由於對同一個原理的不一,便會誕生完全不同的設計作品。也正因為設計的複雜性,所以很多設計的問題要透過感覺去判斷,而不是大量的理論份析(但並不是說不分析)。這就好比騎腳踏車一樣,其實騎的過程是很複雜的,要保持車的前行同時還要保持時刻的穩定,且還要不斷的判斷路況等等,我們是如何完成這複雜的過程的呢?感覺。而這樣的感覺你是如何形成的呢?長時間的經驗積累。

    政治經濟學中,我們都學過,一個產品的價值與其生產這個產品所消耗的資源成本有關。也就是說,付出越多得到越多。

    “美工”相較於“設計師”的培養與付出是少的多的,同時兩者解問問題的能力與方向也有很大的不同,所產生的價值也有很大的區別。

    例如:一名設計總監,可能用了一個小時就想出了一個不錯的點子,而為了這個點子美工卻做了3天的圖。從時間上來講,美工的付出要遠遠大於設計總監。但是設計總監的工資要遠遠高與美工,可能一個是一個月5000另一個則是30000。

    因為,培養一名設計總監的成本要遠遠高與美工,設計總監雖然用了1個小時就想出了方案,但他越是用自己30年的經驗做出的。而美工做圖所用的技術可能只學了半年。其次,對於設計來講重要解決問題,設計總監的方案只要對,其表現的形式會多種多樣。所以創意在這裡起主導作用。設計總監的價值遠遠大與美工。

    “美工”與“設計師”的出發點不一樣,未來也註定不會一樣。它們之間的區別,將從一個稱呼開始,隨時間的變化越來越大。

  • 2 # 手繪班長

    做圖”的人大致會有兩種稱呼,一種叫做美工,一種叫做設計師。

    用著差不多的軟體,在外人甚至很多設計從業者看來是工作內容差別不大的崗位,有人被稱作設計師,有人卻天天只能自嘲自己是個美工。

    那麼,都是做圖的,美工和設計師的差別究竟在哪兒?只是稱呼的LOW與高大上?

    (很早前我就有過這兩者的差別思考,在最近看到一篇關於這二者的差別論述後遂將自己的想法也發表出來與大家說道說道吧!)

    先講講我前不久的親身經歷吧!

    我們公司不是設計公司也不是純做產品代運營的電商公司,會給接到的產品專案進行品牌包裝和一些列的未面市的產品粉飾。在為部門擴充套件設計人員的時候我釋出了一些招聘需求,大概有以下內容:“招聘視覺設計師,本科或以上學歷,面試請攜帶自己滿意的作品做一些簡單的設計說明……”然後就有了一大群的“海投”面試者前來。其中有一位我姑且稱之為A吧。

    我:“帶作品了吧?挑一個你認為較為滿意的作品給我講下設計思路吧。”

    A:“嗯,我在之前的公司也是作為美工設計的,這些都是我覺得不錯的詳情頁設計。”

    我:“怎麼都差不多?你的設計想法是什麼?”

    A:“我就是按照美工的要求做的呀,會有專門的一套設計模板呢。”

    我:“額,那你的期望薪資是?”

    A:“我差不多也有三年的美工經驗呢,期望9k每個月。”

    我:“如果你給自己的定位是設計師,我覺得你的期望薪資還是有可能達到的。但是很抱歉我不招聘美工。”

    ……

    我為什麼講這段話呢?

    接下來從三個主要方面來談談我認為二者存在的差別吧。

    01.美工與設計師的關注點不同;

    03.設計師定義規則,美工去執行規則。

    美工是“技術工種”,而設計師屬於“創作工種”

    在電商,紙媒或是印刷領域裡,上下游的工作內容相對固化和流程化,對設計而言可發揮的空間本身就不大。時間久了,美工可以用模組化的方式在固定的時間裡產出固定的設計工作。在印刷企業中,很多設計工作者除了需要排版還需要負責打樣甚至印刷器械的操控。所以設計在整個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比重不大,自然就從“創作”變成了“工作”。“工”也就寓意成手工或是勞動工作的意思。

    01.美工與設計師的關注點不同

    自嘲美工的設計從業者,大多關注的是好看與不好看。

    “這個好,因為這個好看。”

    “那個不好,因為它很醜。”

    “為什麼領導選了那個不好看的,而沒選我這個好看的…”

    在其眼中,評判設計優劣很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好看與不好看。與別人提出自己設計方案的時候,也用好看與否的方式讓別人做出選擇。但審美本身就沒有一條共識性的標準,所以很容易被領導挑刺你的設計,很容易被客戶“指點”你的作品。

    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追求的不僅僅是好看這一層面。透過設計,對目標和結果有什麼影響、合理性、易用性和可延續性都是在“好看”之外設計師該去思考和要去凝結在作品中的工作。

    哪怕日常設計一個最基本產品詳情海報圖,文字、廣告語的位置、圖片色調、產品顏色,都會在設計確認之前反覆的自我詢問,這樣做有什麼理由?為何底色的灰是f2f2f2而不是606060?寬度和高度為何是目前這個尺寸?哪一個表現形式更符合大產品體系下的設計原則?

    即便沒有一個是與非的標準,“這樣是否合理”都應該是設計師掛在嘴邊最長自檢的問題。然後在與客戶交稿的時候把自己這樣排版或是展示的理由編輯成簡單的設計說明告訴他們,以防“不懂”的瞎指點。

    同是看到一件驚豔的作品,美工考慮的是:

    “臥槽,這麼牛逼,這是用什麼軟體做出來的?”

    設計師考慮的是:

    “臥槽,這麼牛逼的想法是怎樣想到的?”

    思考的初衷不同,行動的路徑也就不同。美工會覺得軟體至上,努力學好軟體之後就會成為大神。而設計師會盡可能多的去了解優秀作品背後的故事,去了解一切設計和設計之外的臨界知識。積累好足夠的“思維素材”再去運用到設計工作中去。

    我經常聽到一些年輕的設計師問我,你會哪些軟體?這是個好奇且好學的問題。事實上當我說“我不會AI”的時候,

    就會有這樣的聲音“啊?不是設計師麼?不會AI?不會p圖?”

    其實軟體真不是高階或是低階的區分壁壘。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大師們都應該是設計軟體的熟練駕馭著。而恰恰相反,軟體用的6的大多都是培訓機構的培訓老師,可能連設計師都算不上。

    03.設計師定義規則,美工去執行規則。

    設計的初衷是解決問題。都是設計從業者,一類人在定義規則,一類人在執行規則。廣告有調性的定義,產品有規範的定義,設計師會時刻的思考和最佳化什麼樣的定義,能夠提升效率、能通統一識別性、能協同合作、能保證最小機率的出現錯誤。

    在這樣的規則下,另一類人在執行規則,即便是一些banner的設計,他們只做著規則之內的工作,至於為何這樣規範,沒有思考過,也不知道為何要這樣。還有人會說,我做的banner沒有規則都是自己說的算啊。

    有些不是美工的問題,可能是年輕的問題,是新人必須經歷的問題。有些人跨越了年輕和初級思維和眼界進階了,但有些人還停留在上面說到的部分層面裡,新手可能從美工進階到設計,但美工卻不一定都是新手。

    “我有十年工作經驗”

    “不,你只是用一年的經驗工作了十年而已。”

    講到這兒,就不難看出美工和設計師產生真正距離的一定是腦,不是手。這也就決定了薪水的差別,動腦自然比動手的薪水高咯。技術可以培養,眼界和想法卻需要不斷的積累探索~~

    - END -

  • 3 # 品諾兄弟

    在我的觀點來說,可能與書面上或者很多人的想法有所不同。從廣義來說,美工師和設計師都是設計師的一種,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

    但從狹義上來說還是有些區別的。

    首先,美工師主要是對圖片、畫面等進行美化處理,讓總體視覺上更加具有衝擊力,更美觀;而設計師主要是進行一些創意型的工作,更多是需要讓設計更有創意和更加符合行業性。

    最後,美工師與設計師一樣,都是在限制當中去解決問題,都會有很多工作是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優秀的美工師就是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優秀的設計師也是一個優秀的美工師。

  • 4 # 寧夏壹本設計

    美工是視覺設計師的起點,每一個視覺設計師都是從美工做起的。美工和視覺設計師具體區別如下:

    工作內容的不同

    先從工作內容來看視覺設計師和美工的區別,美工一般精通的是Photoshop等一些設計軟體,對於顏色的搭配,創意等進行處理,透過現有的資料對圖處進行最佳化是美工善長的工作,比如有網頁美工、三維美工以及影視或美術中所用到的美術工作,都是美工善長做的。而視覺工程師的工作要更復雜一些,不僅懂得一些美術知識,還要對客戶需求有所瞭解,所以視覺工程師比美工的整體技術素質要高一些。

    需要掌握的軟體不同

    視覺設計師和美工的區別還在於所掌握的軟體不同,美工主要是以影象處理技術為主的技術性工作,而視覺設計師除了要掌握相關的影象處理技術以外,更需要的是有創意。我們拿淘寶美工來說吧,一般會PS就可以勝任淘寶美工的工作,比如在圖片是加字、配圖、排版等,掌握整體風格相統一就可以了。而視覺工程師對這些也是可以做的,除了這些,還要掌握像AE或者sketch之類的軟體,還要求會設計logo等。

    薪水上的區別

    視覺設計師和美工的區別從所獲得的薪水也能看得出來,視覺設計師的薪水在大城市裡應該可以達到一萬左右,而美要的薪水可能也就幾千元,透過薪水就能看出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挺大的。許多視覺設計師可能最早做的就是美工,從簡單的只做網頁效果圖到可以自己設計網頁,也就是美工到視覺設計師的轉變。

    視覺設計師和美工的區別還是有的,比如美工可以對設計理解不用太透徹,但視覺工程師卻一定要懂得創意,要具備深厚的網頁設計功底,而且要懂得程式語言程式,這樣說來,視覺設計師的工作難度要比美工大很多。合肥圖播零表示,許多美工把基礎打好後,再轉成視覺設計師的機率就很大了。

    美工簡介:

    美工一般是指對平面,色彩 ,基調,創意等進行加工和創作的技術人才,分為平面美工、網頁美工和三維美工。一般需要精通Photoshop等設計軟體。

    視覺傳達設計簡介:

    視覺傳達設計是為現代商業服務的藝術,主要包括標誌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店內外環境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等方面,由於這些設計都是透過視覺形象傳達給消費者的,因此稱為“視覺傳達設計”,它起著溝通企業——商品——消費者橋樑的作用。

  • 5 # 田惜瓜

    我之前看過挺有道理的,我來講下:

    美工帶一個美字可不表示他的美術功底很深,對於要求比較低的網站或平面設計美工可以應付,比如素材拼湊和PSD模板修改等等,但是美工還需要懂一些JS巢狀和豐富的切圖知識,一個合格的美工需要通曉方方面面領域的知識,即便是不精通也需要能掌握,從某個角度片面地說,美工更善於使用軟體,但對於創作相對薄弱。

    設計師相對美工來說更側重於創意與設計理念,他們所精通的軟體相對美工較少,但對於專案的規劃、創意靈魂、全域性把握更為專業,設計師擁有更好的審美層次、更專業的軟體使用手法、更具從無到有的創作能力。

    美工與設計師相互之間其實是一種昇華的關係,美工的技術到一定水準,同時又具有相當高明的設計觀念,這個美工也就可以成為設計師,當一個人雖然所學的是設計專業,但個人的審美天賦、創作能力很有限,也只能從事美工的職位。

    因此我們可以解釋,為什麼設計師一般不喜歡被人稱為美工,雖然都是搞技術,但側重點不同,一個更加側重操作,一個更加側重創作。

  • 6 # 蓉漂辛辛

    設計一般有兩種稱呼,一種叫做美工,另一種叫做設計師。

    用同樣的軟體,外行人嚴重的設計從業者看起來工作內容差別不大,為什麼有人被稱為設計師,有人卻只能自己調侃說是個美工。

    工作方式不同

    外行看來,美工偏向於技術,設計師偏向於創作。在電商、紙質媒體或印刷領域,上下游的工作內容相對固化和流程化,就設計工作而言發揮空間有很大侷限性。長期以來,美工就機械式的在固定時間內產出固定化的設計工作。因此,美工在整合設計過程中所佔比例不是很大,自然從“創作”變成了“工作”。工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手工或者勞動工作。

    這就是很多人會吐槽“朋友找自己‘隨便’做個logo”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眼中,你的工作不是創造性的,而像是其他機械式工作一樣,是‘生產’出來的。既然是可以批次生產出來的,最終成品也不是“實物”,就不存在成本一說,那麼強盜思維的邏輯下,自然認為它是免費的。

    在大眾看來,判斷設計的一個最重要的標準是美觀和吸不吸引人。當你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時,你可以用好看與否的方式讓別人做出選擇,但是審美本身沒有一致的標準,所以很容易受到領導或客戶的挑戰,從而‘指點’你的作品。

    而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不僅僅是好看這一層次,從設計上看,設計師的都要去延伸思考對目標和結果有怎樣的影響、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持續性等因素,如何凝結在作品中的工作。

    即使沒有對錯的標準,設計的合理性也是設計師最常自檢的問題。

    設計師定義規則,美工去執行規則

    設計的初衷是解決問題,設計師與美工都是設計從業人員,一種人在定義規則,另一種人在執行規則。廣告有調性的定義,產品有規範的定義,設計師會思考和最佳化如何定義可以提高效率,可以統一識別和相互協作,可以將錯誤率降到最低。

    而另一種人卻在執行規則,即使是一些banner設計,他們只能做規則內的事情。至於為什麼這樣規範卻沒有思考過?有人反駁說:“我做的banner的規則都是自己說了算啊”,但建立這個banner尺寸之初就是規則本身。

    設計師的靈感來自經驗與總結,美工的靈感來自素材

    有人喜歡積累素材,認為這樣可以提高設計效率,很多人依靠材料來尋找設計方向。素材品質決定了他最終成品的質量。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沒有素材庫,就沒有創意和靈感,更沒有創造可言。

    設計師在接到需求時候,最先考慮的不是在哪找素材,而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和滿足需求,一些設計師喜歡整理,這是考驗設計師剝離表層干擾的基本能力,透過去除表象從而找出問題的本質,然後尋找解決方案。

    很多設計師,特別是新手,都是憑感覺來設計的,而設計中最大的問題是感覺沒有有效的方法來保障每一個設計的質量。幸運的時候,找到一個好的素材,就可以做出80或90分的作品;糟糕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創作了。

    留心一下身邊的“大神”,看看他們收到設計後的思路,是忙著翻閱素材、找參考還是靜下心來畫草圖,做需求整理,這可能是美工和設計師遇到問題後的最大不同。

    軟體思維還是設計思維

    看到一幅驚豔的作品,美工考慮的是:這麼牛逼,是用什麼軟體做出來的呢?設計師考慮的是:這麼牛逼的想法作者是如何想到的?

    思維的方式不同,行動的方式也就大相徑庭。美工可能會覺得軟體是第一位,操作好軟體就能成為大神。而設計師儘可能的學習優秀作品背後的故事,理解設計和設計外的臨界知識。積累好足夠的‘思維素材’後再去應用於設計工作。

    經常有些年輕設計師請教:“你會哪些軟體”。這是一個既好奇又好學的問題,但軟體真不是區分設計高低的壁壘。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大師們應該精通設計軟體。恰恰相反,軟體用的最好的反而是那些培訓機構的老師,可能連設計師都談不上吧。拋棄軟體思維,真正的距離絕對是思維不同,而不是軟體操作。

    看到這裡,或許有些朋友覺得這篇文章有點兇,有些可能不是美工的問題,應該算是年輕人(新人)必須經歷的問題。跨越了年齡和初級,一些聰慧的人兒就會提高眼界與思維,但還有一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上面的部分層面中。新手可以從美工進階到設計師,但美工卻不一定都是新手。

  • 7 # 不吃竹子的桂林PANDA

    設計一般有兩種稱呼,一種叫做美工,另一種叫做設計師。

    用同樣的軟體,外行人嚴重的設計從業者看起來工作內容差別不大,為什麼有人被稱為設計師,有人卻只能自己調侃說是個美工。

    工作方式不同

    外行看來,美工偏向於技術,設計師偏向於創作。在電商、紙質媒體或印刷領域,上下游的工作內容相對固化和流程化,就設計工作而言發揮空間有很大侷限性。長期以來,美工就機械式的在固定時間內產出固定化的設計工作。因此,美工在整合設計過程中所佔比例不是很大,自然從“創作”變成了“工作”。工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手工或者勞動工作。

    這就是很多人會吐槽“朋友找自己‘隨便’做個logo”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眼中,你的工作不是創造性的,而像是其他機械式工作一樣,是‘生產’出來的。既然是可以批次生產出來的,最終成品也不是“實物”,就不存在成本一說,那麼強盜思維的邏輯下,自然認為它是免費的。

    在大眾看來,判斷設計的一個最重要的標準是美觀和吸不吸引人。當你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時,你可以用好看與否的方式讓別人做出選擇,但是審美本身沒有一致的標準,所以很容易受到領導或客戶的挑戰,從而‘指點’你的作品。

    而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不僅僅是好看這一層次,從設計上看,設計師的都要去延伸思考對目標和結果有怎樣的影響、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持續性等因素,如何凝結在作品中的工作。

    即使沒有對錯的標準,設計的合理性也是設計師最常自檢的問題。

    設計師定義規則,美工去執行規則

    設計的初衷是解決問題,設計師與美工都是設計從業人員,一種人在定義規則,另一種人在執行規則。廣告有調性的定義,產品有規範的定義,設計師會思考和最佳化如何定義可以提高效率,可以統一識別和相互協作,可以將錯誤率降到最低。

    而另一種人卻在執行規則,即使是一些banner設計,他們只能做規則內的事情。至於為什麼這樣規範卻沒有思考過?有人反駁說:“我做的banner的規則都是自己說了算啊”,但建立這個banner尺寸之初就是規則本身。

    設計師的靈感來自經驗與總結,美工的靈感來自素材

    有人喜歡積累素材,認為這樣可以提高設計效率,很多人依靠材料來尋找設計方向。素材品質決定了他最終成品的質量。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沒有素材庫,就沒有創意和靈感,更沒有創造可言。

    設計師在接到需求時候,最先考慮的不是在哪找素材,而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和滿足需求,一些設計師喜歡整理,這是考驗設計師剝離表層干擾的基本能力,透過去除表象從而找出問題的本質,然後尋找解決方案。

    很多設計師,特別是新手,都是憑感覺來設計的,而設計中最大的問題是感覺沒有有效的方法來保障每一個設計的質量。幸運的時候,找到一個好的素材,就可以做出80或90分的作品;糟糕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創作了。

    留心一下身邊的“大神”,看看他們收到設計後的思路,是忙著翻閱素材、找參考還是靜下心來畫草圖,做需求整理,這可能是美工和設計師遇到問題後的最大不同。

    軟體思維還是設計思維

    看到一幅驚豔的作品,美工考慮的是:這麼牛逼,是用什麼軟體做出來的呢?設計師考慮的是:這麼牛逼的想法作者是如何想到的?

    思維的方式不同,行動的方式也就大相徑庭。美工可能會覺得軟體是第一位,操作好軟體就能成為大神。而設計師儘可能的學習優秀作品背後的故事,理解設計和設計外的臨界知識。積累好足夠的‘思維素材’後再去應用於設計工作。

    經常有些年輕設計師請教:“你會哪些軟體”。這是一個既好奇又好學的問題,但軟體真不是區分設計高低的壁壘。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大師們應該精通設計軟體。恰恰相反,軟體用的最好的反而是那些培訓機構的老師,可能連設計師都談不上吧。拋棄軟體思維,真正的距離絕對是思維不同,而不是軟體操作。

    看到這裡,或許有些朋友覺得這篇文章有點兇,有些可能不是美工的問題,應該算是年輕人(新人)必須經歷的問題。跨越了年齡和初級,一些聰慧的人兒就會提高眼界與思維,但還有一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上面的部分層面中。新手可以從美工進階到設計師,但美工卻不一定都是新手。

    有句話不是反映的很真實嘛?“我有十年的工作經驗”“不!你只工作了十年,一年的經驗!”

  • 8 # 不想劈圖

    這個問題問的很不專業,美工是設計師的一種,設計師就有很多比如說,平面設計師、家裝設計師、插畫設計師、建築設計師等!

  • 9 # 地瓜貓的地瓜幹

    設計師是個很寬泛的指向,包括但不限於平面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汽車造型設計、多媒體設計、UI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傢俱設計、店面設計等等,這些設計有的範圍重疊。

    設計不僅僅是美化,而是以設計目標從開始到最終的全生命週期甚至其影響為考察物件,研究如何透過各種技術和藝術手段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為客戶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設計不是藝術行為,而是商業行為。

    美工一詞含義更多偏向藝術性的美術裝飾,裝飾設計的意味更濃,是一種小範圍臨時性工作。

  • 10 # 資深學長

    其實現在很多設計行業,美工做的都是一些技術輸出的工作,可以說入行門檻相對較低吧。而且明顯是對“製造能力”的要求大於“創造能力”,對最後的成品負責。

    而設計師其實更多的是“創造能力”的體現,對其相關專業的設計理論、美學素養、見識、閱歷等等內在素質都有一定高水平的要求,而且不同的設計領域,設計師不同的性格、表達手法、喜好都會對其設計能力有所影響。

    不過美工和設計師只是大家對於職業不同的分工所定義的稱呼,其很大程度上也不能代表個體設計從業者的設計水平高低。只有注重自己內在涵養的提升,注重豐富自己的閱歷和見識,注重創立個人的設計風格,再加持以天賦,必將是一個優秀的設計大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裡的海邊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