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梁愛英語

    這種情況多半是家長太過寵愛孩子了。如今家庭多半是獨生子,所以孩子就是整個家庭的中心,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哪裡懂得體諒別人,估計別人的感受。所以在學校比較容易與別人起衝突,或者覺得受"委屈",所以家長著急上火。對於這種家長,我想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選",做父母的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孩子總會長大,總是需要獨立面對社會。如果父母不好好教育孩子,那麼社會一定好好好教育他,到時候他吃得苦頭比現在要多的多。

    對於學校方面來說,遇到這樣的家長首先肯定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是如果家長一味的溺愛,不聽旁人卻說,那麼只要盡心盡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做到問心無愧。

    自古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別讓溺愛變成了傷害。

  • 2 # 一品學派

    教育孩子是一個複雜而又長遠的過程,作為一個家長要明白什麼才是最有利於孩子成長與發展的,什麼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我們現在一直在聽到有的孩子受不了某種壓力選擇輕生自殺,我們再瞭解下很早以前的學生,根本就沒有聽到這種事情,難道是社會越進步,條件越好孩子就越不行了嗎?究其原因我覺得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更嚴格的說是從小給養成了一個不是很正常的心理。

    我們大人在社會上總會和一些人發生矛盾,何況小孩子心智都不成熟一定會和同學發生一些矛盾的,作為一個老師主要的是進行教育教學外加班級管理的,也不是說每分每秒的都看著孩子,這個道理就和公安部門主要是為了每個地方的安全,但也不是整天跟著每個人來保證每個人的安全吧,社會上總有打架的人,那麼如果是你和其他人打了架難道你還還去公安局鬧是別人沒照看好你嗎?

    孩子在學校裡和人發生矛盾,一定不要衝動,看看是在上課還是下課,老師在不在跟前,是自己的過錯還是別人的過錯,等了解清楚了再去問,興師動眾的責怪老師,萬一是自己孩子的過錯是不是就尷尬了!這種種的問題是家長教育的問題,如果孩子進入社會跟人發生矛盾是不是你也要去興師動眾的責備老闆呢?

    從小就應該教會孩子怎麼處理矛盾,怎麼處理發生後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以後有作為的,不能一味的慣著孩子,一直這樣就會使得孩子驕橫跋扈,等稍微長大以後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也許會跟自己的父母動刀子的。

    我身邊有個活生生的例子,跟我們一塊玩的小孩子,從小他的父母就嬌生慣養,每次孩子跟我們吵了架總是跑在我們家裡跟我的父母吵吵,我們的父母總是打我們,跟我們說道理。等到長大後才聽說他把自己的母親頭砍了放在鍋子裡煮了,原因是父母不給錢。聽到這個事我們都是很寒心的,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從小教育,用一種正面的方式方法。

    還聽了一個學生給我說他因為沒考好,老師在臉上打了幾下,孩子的父親提著刀去找老師了,最後這個老師徹底放棄這個學生了,雖然老師不能在臉上打學生(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幾十個耳光打了),還是孩子的父親也是做的有點過激了。

    那幾天剛看了馬雲的一段話,一個人被老師打後,如果他還是一事無成那麼他一定會記恨老師的,如果他飛黃騰達了,那麼他一定會很感激老師的。

    所以教育孩子要從長遠的眼光出發,明白每個人都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遇到事情要想想再做。

  • 3 # 曰照銀

    這種家長不在少數,特別是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和農村的學校,跟家長的素質有很大的關係。

    我孩子的班級群裡,一個孩子有一次被老師留下打掃衛生,家長多在校門口呆了一會就不得了了。在群裡喊開了,@老師發了好幾遍為什麼,說了一些家長不能理解之類的話。還有一種家長,明明在群裡,老師佈置一點小任務,非要@個十次八次才行,關鍵是每次都這樣,這些家長的理解是,在學校就是讓孩子學習的,別給我扯一些其他沒用的。

    其實會發現,這幾種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都很一般,脾氣拗,同學相處不大氣,受不得一點委屈,老師也是人,孩子屢教不改,生點氣吵幾句,採取點懲罰措施都是很正常的。家長應該給老師充分的許可權來管理孩子,而且要教導孩子一定要服從老師的管理,在家更不能當孩子面說一些對老師不好的看法,勢必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長的影響,在做一些事的時候要考慮一下,會不會自己的說法,做法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去學習了。孩子在一個班集體,跟同學有點矛盾,甚至磕磕碰碰都很正常,七零八零後的家長那個成長階段不是伴著膝蓋上的傷疤?受不了一點委屈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的嬌生慣養,成長階段不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等走向社會,面臨競爭,勢必會吃虧。

    所以針對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一定要理性看待,拿出一位家長應該具備的修養和素質,有問題也先跟老師搞清楚來龍去脈和老師一起去解決。不能一邊告訴孩子紅燈停綠燈行,一邊騎電動車帶著孩子風馳電掣的去闖紅燈。

  • 4 # 朵雲流觴

    這種家長可不少啊。

    自己的孩子就是“至尊”,自己的孩子永遠不會錯,即便真的錯了,也絕不口軟,甚至“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抱歉,真有。

    要說如今的孩子,從小在家就是王子青蛙公主格格,上了學,哪能隨隨便便受氣,孩子之間稍微有一點點不快,除非家長不知道,否則一定有人“挺身而出”,替孩子“打抱不平”。

    而其實,對孩子的這種“護佑”百無一利,略舉一二:

    一,“驕縱”的性格根源。驕,就是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縱,就是毫無約束自我放縱,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在孩子心靈上留下印記,一味“袒護”而從不“反省”,最終你發現你不可能護著孩子走完彼此一生。

    二,得到“面子”失去“格”

    家長相互之間的爭論不休,起點可能比較單純,但往往是幾個“回合”一過,“交鋒”隨後而來,急劇變化之中,有情緒,有想法,有別的目的了,多半就變成家長之間的“面子之爭”了,過後如果有家長自認“過了火”,會反省,那還好,有救,反之,沒救。

    沒說你,回一個~

  • 5 # 謝春曄

    每每聽到某個學校有家鬧的時候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可是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邊時卻是那樣的真實。

    那時候的父母難道說不喜歡我嗎?我覺得不是,他只是覺得老師不會無緣無故的懲罰一個學生,肯定是自己的孩子犯錯了,老師也肯定是為了孩子好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

    反觀現在,還有多少老師會教訓學生呢?哪怕只是口頭教育有不少老師都會心有餘悸吧!萬一某一個孩子被老師批評了一次就不想來上課了,保不齊這位老師還得登門把孩子千哄萬哄的哄回學校來。若是這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再差一點,孩子出現什麼意外,那些老師恐怕也有理說不清吧。

    說一說我身邊的幾個真實案例。

    結果第二天,我們校長找我談話,說有一個家長反應我們班如何如何,我真是無語了。後來,我把這些孩子的上一學期成績都查了一遍,也沒見到有幾次八十分的,怎麼家長就覺得孩子成績下滑太厲害了呢?

    第二個,我們學校原本是有走讀生的,規定了學校周圍三公里以內的孩子不得住校,這樣可以大大的緩解學校的住宿壓力。而所有的孩子交生活費在學校裡就餐,一日三餐都準時準點的開餐。

    開學還沒有一個月,學校周邊的孩子家長就集體來學校問責了,說為什麼其他的孩子能睡午覺,而我的孩子就只能在教室裡趴著,難道我們沒交錢嗎?校長對家長們解釋著學校沒有收孩子的住宿費,都是生活費,而且學校的條件大家都是知道的。依然不管用,事情得不到解決,最後中心校的來說辛苦老師們,讓我們騰出一間辦公室給孩子們睡吧。

    後來事情也解決了,孩子都住進來了,學校也沒有走讀生了。然而,孩子們的宿舍每一間都睡著五六十人,可想而知是多麼的擁擠。

    第三個,也是前幾天剛剛發生的,我們有個孩子說頭暈被家長帶去看了醫生,也沒看出來什麼。回來就拍著我的肩膀用有點責怪的語氣說:“吃飯的時候你幫我看看她吃了沒有,吃了多少,總是說頭暈,這樣不行嘞!”我當時正在做資料,還被他給嚇了一跳。一個二年級的孩子還不知道吃飯的時候要吃飯嗎?我真是無語了。但我也只是說會隨時觀察的。

  • 6 # 書霞育兒說

    二寶的學校群

    我家二寶的學校,三個老師,35個小朋友,吃飯、遊戲、活動,不可以沒有一點意外發生,老師也不可能完全照顧得到,所以小孩子們有磕磕碰碰很是正常,出現問題先把問題解決了,沒必要過度到群裡指責老師或者其他家長的不是。

    上次我二寶就受傷了,嘴巴碰爛了都腫了,我心裡可難過了,問了孩子原因,後來給和老師溝通了下,才知道是他們搶座位時不小心搞的,我安慰了寶寶很久,其實心裡可難過的。事情發生了,找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長了解下就行,老師也一定會處理好當時的情況,所以沒有必要還要群裡興師問罪,這樣只會顯得家長素質有問題。

    大寶的學校群

    大寶學校群裡一般都是老師有任務,或者介紹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我們家長很少在群裡發言,有問題都是私信或者電話老師溝通,小孩子有矛盾,儘量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事,給孩子一點成長的空間,有時間孩子並不需要我們時時代辦,他們早晚要自己長大,孩子們在學校裡有矛盾時,一般老師都會公平處理,錯的孩子要真誠道歉,受傷的孩子要多包容,問題嚴重裡通知家長處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如果我們平時好好引導,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讓孩子遵守基本的禮讓知識,那樣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爭吵。我們家長也多多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能自己處理自己的事,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非常有利。放手也是愛,孩子才能更快的成長。

  • 7 # 閱讀和思維

    這個當然有啊!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用不著奇怪,也不用不著心塞!和這種家長千萬不要在群裡打嘴仗,因為你也說不過他,還會把自己氣的半死。

    處理孩子之間鬧矛盾最好的方法:在老師和家長的輔助下,讓孩子從矛盾事件中認識到自己做的不對的地方,雙方達成諒解和共識!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用極端的方式同樣可以處理的很好好;也讓孩子學會謙讓等等!當然這需要會引導孩子的老師和不護短的家長!

  • 8 # 侃侃英語

    家長群,方便家長和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及時溝通,班主任通常會下發一些臨時通知或者注意事項,而家長也會發一些有關教育孩子的疑問在群裡交流和探討。

    很少有家長在群裡興師問罪的。興師問罪的只是個別現象。

    如果孩子之間發生矛盾,一般情況下,班主任知道了情況都會公平公正的及時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

    如果孩子之間的矛盾鬧大併發生了打架鬥毆事情,班主任也通常都會在第一時間通知雙方的家長到學校,嚴重的邊送醫院邊通知雙方家長一起前往。

    然而,學生之間矛盾處理,有家長覺得不合理的,通常會親自到校和雙方家長一起再次協商處理。

  • 9 # 風去沙落

    謝謝悟空邀請。不好意思,因為太忙了,現在才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題主說的這個問題,大多發生在小學校園,初中較少,高中就更少了,大學就不說了,幾乎沒有。在小學期間,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一定存在這樣的家長,只是你還未遇到而已。對於這,通常只要不太過了,多多理解一下就好了,因為為人父母的都懂,畢竟愛子心切嘛。但是,如果孩子家長,太過敏感,因為一丁點兒矛盾,就鬧得整個群雞犬不寧,這種家長可以理解,但不可接受,更加不可原諒。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每個家長的掌上明珠,孩子家長不想孩子受委屈,這我能理解。但是,如果因為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一點兒小摩擦,就興師問罪,甚至大鬧一場,那我不得不說,這個家長太過小心眼,太過神經質了,因為畢竟都是孩子嘛,孩子與孩子時常都會有那麼些小矛盾的即使玩兒得再好的夥伴,也會有那麼些時候,鬧得不可開交,可是這又何妨呢,過不了一陣,又如膠似漆了。家長又何必插手,又何必斤斤計較呢,更何況孩子自己都已經不在乎了,都已經忘卻了,家長又何必再去追回那份不開心呢?不知這樣的家長有沒有細細想想,這樣真的好嗎?又是不是真的為孩子好?你這樣的一鬧,讓孩子以後在校如何立足呢?恐怕沒有家長敢允許自己的小孩兒再與你家孩子一起玩兒了吧。那時,你的孩子又會怎麼樣呢?所以,還煩請各位家長深思後行,不要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對於此類家長,我建議能避則避。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常常看到有家長在批評自己的孩子,但是,那也僅限於孩子家長自己而已,換個人,你試試。你若當著孩子家長面,說孩子一點兒壞話,即使別人礙於面子不說什麼,心裡也肯定不舒服,所以,在孩子家長面前,都是誇孩子,很少有人去主動找罵的。

    現在,小學階段,學校幾乎都為孩子家長建立了一個溝通群,一方面利於監督孩子學習,時刻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另一方面,利於學校與家長溝通交流,以便更好的培養教育孩子。但是,在群裡,或多或少的都會有那麼些家長,因為孩子,興師問罪。對於這,還是那句話,能理解,但不接受,也不原諒,能躲便躲,有一就絕對不會有二。

    當然,這僅是個人觀點,帶有一定主觀性,僅供參考。

  • 10 # 旮旯裡的神仙洞

    這種情況在不同經濟水平的城市、不同生源構成的學校、不同班主任老師管理的班級裡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其實這種過激的處理方式和有些父母的不作聲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都不算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光指責討伐也確實解決不了問題。

    仔細分析下這類父母的成長,我們就大致清楚了他們為什麼會絲毫容忍不了對孩子的不利並伴隨父母自己衝動過激不計後果的行為了。

    1、這類父母本身的社會層級不高,自身的安全感幸福感極低

    也就是說他們生活的並不如意,或者正在經歷著什麼重大變故或壓力,同時由於自己能力受限也得不到什麼有效的社會支援讓自己害怕受到任何傷害,對於自己的孩子就更是了。換個角度看,這些父母沒有殘忍到對自己的孩子也仇恨打罵就不錯了。普遍這類人群在遇到對自己具有威脅性的事件時會第一反應採用本能的防禦機制應對,比如誇大受傷程度,不由分說訛詐對方,不問事情緣由便使用不雅語言暴力行為施加於對方,試圖用自己的強勢和力量感來絕對性地壓倒對方等等。看待問題的角度從來都是對自己有利的,解決問題的方向也是向外指責和向內索取的。其實社會也不能把全部矛頭都指向這類人群,因為他們之所以變成現在的樣子有很多原因,大部分都是小時候家庭的教育缺失、父母關係不和諧、家庭不幸福或者成年後遭受了生活的種種苦難而自己又無力解決導致的對周遭一切的抱怨、憤怒和仇視。他們也是非常無力和可憐的。

    2、有能力的父母可以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供一定的幫助給這類父母,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社會盡自己的力量

    對於這類家長的孩子,也希望大家不要過於仇視或遠離,孩子畢竟是無辜的,我們是否能夠透過多方渠道來去知曉對方遭遇了什麼,經歷了什麼才變成現在這樣的,是否可以提供有效的幫助,即使是善意的語言和心理的寬慰也能給予這些表面厲害的人些許生活上的希望。所以如果你是發生矛盾的另一方家長,希望可以先搞清楚事情的全過程,如果對方只是當下情緒很激烈,沒有做出傷害孩子和大人的侮辱性語言和行為那就等這邊的大人情緒冷靜下來再處理,但一定不能有“算了,不要和這種人計較”等忍氣吞聲不作聲的想法,因為層級相對較高一方的父母的態度和做法會讓你的孩子感覺到自己的父母向惡勢力低頭了,而不是勇敢地智慧地幫助孩子解決,為孩子樹立個好的榜樣,這樣自己的孩子受到的心理傷害也是很大的。必要時一定請校方出面干預協調,一定不能讓事情不了了之。這種消極應對只能讓文明方的孩子以後更欺軟怕硬、膽小怕事。父母永遠是孩子學習模仿的第一物件。

    所以把事情的發生前後搞清楚,表明態度,客觀解決,不消極了事也不與之無理對罵,如果有能力也可以為其父母提供必要的幫助,為我們的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和諧的成長環境,社會環境是需要每一個人共同去建立的,是全社會人的責任,一切都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需要科學地、長遠地解決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德華到底有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