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學隨筆

    我舉例說明吧:

    第一,從現代科學來說。我們是三維立體世界的,但是二維平面世界的螞蟻不知道有三維。就像多維空間我們一樣難以理解。

    第二,從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道理來說。就是夏蟲語冰,秀才遇見兵。

    人與人之間能達成共識是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的,沒有基礎什麼都做不成的。

  • 2 # 一靈獨覺

    每個人的層次不一樣,其實就是每個人的維度不一樣,就像是咱們人類處在三維空間而普通的爬行動物只能處在二維空間,當人類自身。自身境界有所提升,可以從四維空間看待人類本能的三維空間,這樣一個四維空間的人和一個三維空間的人一起交流和聊天,而他們說話的出發點不一樣,四維空間的人。會覺得三維空間的人說的事情沒必要說出口而三維空間的人永遠不懂四維空間的人到底在說什麼。我們舉個例子,當我們站在樓的最高處看下面的街道的時候,那麼我們此時就處在四維空間的狀態而街道上的行人和車輛。都是屬於三位空間的狀態。那麼處在三維空間的任何車輛,只能看見眼前一定範圍內的事物。而處在四維空間的人則可以看見底下一片區域內的任何事物和狀況,那麼我們可以想到,四維空間的人和三維空間的人交流時思維的差距。

  • 3 # 上善若水9799

    這話說的有點過了,不知題主是什麼來頭,能在此平臺說出這樣話,有失大雅,文化底就不講理嗎?就不懂是非嗎?文化底的成功人士大有人在。講道德,講文明的到處都是。捨身取義的多的是,為國家獻身的英烈,不計其數。有知識有文化的高等犯罪,沒有嗎?投敵判國的沒有嗎?強權欺人的少嗎?拐騙,姦淫婦女幼女的少嗎,坐牢的都是文化底的嗎?

  • 4 # 寗子

    分享一個故事:

    黃莽漢說:“三七二十七,我說三七二十七就是三七二十七。”

    張秀才說:“是三七二十一,一定是三七二十一啦!”

    於是乎,兩人爭得唾沬橫飛,後來,黃莽漢動起手來,將張秀才打得鼻青臉腫。

    張秀才擊鼓鳴冤。

    縣太爺升堂。縣太爺得知原委,也不向莽漢問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拍驚堂木,大吼:“來人啊,將張秀才痛打三十大板!打,打,打!”

    張秀才被打得皮開肉綻。

    張秀才問:“明明是三七二十一,為何打我?”

    縣太爺說:“你是秀才吧,是讀書人吧,是明理人吧,為何跟一莽漢胡攪亂纏?該打!該打!退堂!”

    和文化低層低的人說道理,說得通嗎?

  • 5 # 湖湘澤

    個人認為講不講理與文化程度沒有必然聯絡。我見過很多農村的老一輩人,基本沒有接受教育,但很好溝通,非常講道理。

    也見過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說不通道理甚至是不可理喻。

    竊認為,一個人是否講道理,與個人的性格,道德素質水平關係更大一些。

    性格非常強硬的人,在事情面前往往在乎輸贏更多些,情感在理智之上,講道理的話不如性格隨和的人。

    如果這個人道德素質水平,還不高的話,那就更加不可理喻了。

  • 6 # 獨孤寒叟

    我說一點自己的理解:文化高和低的人一樣有自己的認知。只不過不在一個層面而以。要說這一點,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理:理是社會中絕大多數人所認可的行為和言語過程,在這裡由於文化程度的偏差而導認知不同所產生的難講理與否,我認為不存在的,只是理解的快慢問題。(只要是神智沒問題的人。)

  • 7 # 煮酒論詩

    我來回答。

    我們先分析人的大腦如何認識周圍的環境和事務。

    人的大腦必須經過一定程式的訓練,

    才能識別某種抽象的事物。

    比如,

    到初中之後,

    很多學習不好的學生,

    數學解方程就做不出來了,

    難一點的應用題,

    就不會做了。

    只要是正常人,

    他們不會做這些題,

    並不是他們的大腦本身有問題,

    而是老師在交解方程的方法時,

    他們沒能掌握。

    簡單的說,

    就是他們的認知結構有問題。

    不同層次的人,

    認知結構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有種說法叫,

    即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辯論家,

    也辯不過罵街的潑婦。

    因為潑婦根本不講理,

    她亂拳打死老師傅,

    根本給你不講套路。

    所以,大腦認知結構不同的人,

    無法就比較複雜的問題進行辯論,

    那簡直是雞同鴨講。

    比如,你說,

    我認為雞蛋比雞屎好吃。

    罵街潑婦立即回敬你:蛆就覺得雞屎比雞蛋好吃,

    不然,蛆們怎麼就喜歡待在糞堆裡呢?

    看看,你怎麼還給她辯論。

    其實,這是一種低劣的偷換概念,

    所有的強詞奪理,

    所有的低端爭吵,

    最常用的就是偷換概念。

    在這個辯論中,

    你說的其實是有個隱藏的前提,

    那就是:我認為(正常的人)會覺得雞蛋比雞屎好吃。

    而罵街潑婦立即把(正常的人)偷換成(正常的蛆)。

    這就是強詞奪理的常規手段。

    所以,罵街潑婦的認知結構決定了,

    她認為偷換概念是智商高,能力強的體現,

    她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你還怎麼好好和她交流呢?

  • 8 # 苦竹溪

    很難說理嗎?不是,絕不是。因為有的人沒有基層工作的閱歷和經驗,因此沒有有效講理的方式,方法和內容。

    講理要依據物件,採用適宜他們的辦法和內容。

    一,選用適和他人的比喻。要點,1準確,2周全,3囊括道理。從他的得失來解說。如一村民言:水是從他山林裡流出來的,村裡要動,給錢,不然,任何人不準動。我便上去,遞上煙,給他奌燃火,笑嘻嘻的說:水是從你的山上流出的,不錯。清江河邊的山林是老譚的。按照說你給錢,武漢,南京,上海吃水用水都要向老譚交錢,可不可能?你過橋,跑車誰敢收錢。因為是國家的。水也是國家的,你能收錢嗎?管子鋪了,你上山的路也修好了。大夥喜歡你,這叫多好變一好。最終解決了矛盾。

    二,語言要大眾化,口語化,少用專業術語和詞語。讓人一聽明白,無誤。多借用他熟悉的人和事來講明道理。更不能言必美國,日本,等等國家的名人名言和事例。

    三講理時要注意結合本地的風俗習慣來說理。如土家族是十分講禮節的。溝通,處事要要麼裝煙,要麼泡茶或者全有。不然,態度容易僵硬,溝通有溝。因為他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熱情。

  • 9 # 元月2006

    我認為,不講道現與文化程度沒有必然聯絡。不講道理的人,與不良家庭教育有聯絡,與個人道德素質有很大的關糸,道德素質低的人不懂國家的法律,法規。因此幹出軌的事就多,因此他就成不了方園。

  • 10 # 慾語已忘言

    理者,道理也。

    人總是囿於自身的生活環境、見識、視野、受教育的程度的不同,進而產生自以為正確的道理。其實也就是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也是一種意識形態。

    而意識形態的建立難,改變更難。所以經常可以看到不同的文明之間,同種文明下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環境的群體之間,發生衝突後,便爭執不休,甚至不惜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最後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斷是誰也不服誰的!

    具體來說,文化程度的差異決定了學習接受知識的層次不同。也就形成了高學歷群體,中學歷群體與低學歷群體,幾個大致自身思想相對統一,價值觀相對一致的群體。

    各個群體內部成員有了衝突,那麼講的基本就是他們共同的“道理”,連方式方法或許都高度統一。也就不存在不好講“理”的情況。

    然而在群體之外,卻是有著很大的意識形態差異。成員之間出現衝突,這種差異就異常突兀的,非常清晰明確的表現出來。各種雞同鴨講,對牛彈琴的情況一一都會展示出來。

    所以就有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現象嘛。秀才們寒窗苦讀,形成了以聖人訓為立身之基,以四書五經為行為規範,以實現儒家思想為最高追求的價值觀。而大頭兵們或許大字不識一個,但手中的刀劍才是其生存最大的依仗。他們有他們的生存邏輯和法則,手裡的刀槍就是最大的道理。所以你秀才說你的四書五經,他小兵動他的斧鉞鉤叉也就毫不奇怪了!

    各位或許也看過街頭巷尾,一般兩個文化差異過大的人吵架,一般都是文化相對較低的人佔據絕對上風。為何呢?因為文化較高者一般越是受到自身的價值觀念的束縛,採用的方式方法文明程度相對太高(或許也可以說素質太高),沒有成效。反而低素質者,撒潑打滾,一哭二鬧三上吊樣樣精通,一門一門給你使來毫無思想壓力,更沒有什麼心裡障礙(因為這也是他認為的理,他的價值觀念中是正常的,正確的)。實在不行,原地跳起給你一拳撂倒,如何能不佔上風呢!

    但說到底,價值觀念的差異,形成原因太過複雜,解決更是遙不可及。只寄望我們普及的教育能相對的形成比較統一的文化基礎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養成看書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