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文書畫匯
-
2 # 豫齋
說起蘇軾,故事太多,包括超然臺。超然臺由蘇東坡主持修建,並被列為古密州(今山東諸城)八景之首。據載,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東坡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8月命人修葺城北一處的“廢臺”,並由其弟蘇子由題名曰“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熙寧九年暮春,東坡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而東坡先生另外一首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也是在此臺作成。且年這首《望江南》: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大意是:春天還沒有過去,細細的微風吹起斜斜的柳枝。我登上超然臺遠遠眺望,護城河只有半滿的春水流動,城內仍是百花競放。遠處的千家萬戶都在煙雨籠罩之中。寒食剛過,酒醒了卻嘆息不已:還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火來烹煮一杯明前茶,喝酒吟詩都要趁著大好年華。這是一首思鄉詞,總體上屬於婉約範疇,但從結句看,又有曠達之情,可以說是二者相兼之詞。詞的上片,主要寫詞人登臺所見暮春之景,細風、斜柳、春水、春花、煙雨,詞人居高臨下,由近及遠,依次鋪開。
詞的下片,詞人觸景生情,並點明登臺的具體時間——寒食後,即清明時節。此時乃傳統的返鄉掃墓時間,詞人卻欲歸歸不得,故而引發鄉思;但詞人並非矯情作態之人,而是心胸闊達,故而也來一翻自我安慰:“且將新火試新茶”,借煮茶來自我排遣,苦中作樂;結句“詩酒趁年華”是一句境界提升語,暗合了詞題的“超然”,又表明了詞人此時的心境。
-
3 # 葉赫一超啊
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透過描繪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寄寓了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同時表達了作者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全詞含蓄深沉,短小玲瓏,以詩為詞,獨樹一幟,連珠妙語似隨意而出,清新自然,顯示出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
-
4 # 慈音1
你如何理解蘇軾的《望江南、超然合作》的?蘇軾,公元1037至1101年,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3637篇詩文,是中國文學歷史上著名人物。他的望江南超然合作的詩,春天還沒有過去。楊柳在和熙的春風中飄揚。登上超然臺眺望。只見半溝河推場春水,滿城村花。煙雨籠罩千家萬戶。寒食過後,酒醒反而因思想而嘆息。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用新火來烹煮新茶,趁著時光未老。借吟詩飲酒來自得其樂。這首詩反映出大文學家蘇軾,見景生情,吟詩作詞,藉助美酒感嘆人生,抒發自己的情懷。藉助新茶禪悟人生,看到春天柳樹發芽的生機,這位詩人也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他站在超然臺上眺望是浮想聯翩,興奮不已。告誡人們稱年紀未老大展宏圖,奮發向上精神。一旦老了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這首詩無論從文字角度,還是從人生觀側面都是一篇難得的大作,值得很好學習和無窮的回味。
-
5 # 小酒仙85090465
春未老 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 超然臺作》鑑賞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 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透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 “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徵:春已暮而未老。“試上”二句,直說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後,以“煙雨暗千家”作結,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於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裡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
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係緊密。“寒食後,酒醒卻諮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後,重新點火,稱為“新火” 。此處點明“寒食後” ,一是說,寒食過後,可以另起“新火” ,二是說,寒食過後,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盪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
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首詞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了作者細微而複雜的內心活動,表達了遊子熾烈的思鄉之情。將寫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功力之深。
-
6 # 吾愛古詩詞
春季還未過去,柔和的風吹過,柳枝微微擺動。站在超然臺上望去,護城河中盪漾著春水,滿城都綻放著鮮花,朦朧的煙雨籠罩著城裡的人家。寒食節過後,酒雖然醒了,卻傷感了起來。不要對著故友思念家鄉了,快生起今年的新火煮一杯新茶,趁時光未老,把酒吟詩,盡情享樂吧。
在密州做太守時,蘇軾看到城北有個高臺,可以供人們遊玩看景,就命工匠重新修葺了這個高臺。他的弟弟蘇轍給高臺題名為“超然臺”。這首《望江南》,就是蘇軾在寒食節後,登臺遊玩的時候寫的。
寒食節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個節日,冬至後一百零五日,稱為寒食,一般在清明節的前兩天或三天。有地方的寒食和清明在同一天,或是在清明後兩三天,因地域不同,習俗也略有差異。
我們從小對清明節很熟悉,可是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寒食節。傳說中,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介子推是晉文公的臣子,幫助流亡19年的晉文公返回晉國,繼承了王位。但介子推堅決不接受賞賜的功名利祿,和母親隱居山林。晉文公命人在山下點火,想強迫介子推下山。沒想到介子推不肯妥協,最終和母親一起燒死在山上。
晉文公非常懊悔,因為介子推是被火焚燒而死,就下令介子推祭日時舉國不得起火,只能吃冷食,所以稱為寒食節。
後來,這個風俗漸漸傳到全國,人們會在清明前後熄滅灶火,一來表達對火種的敬重,二來寄託對先人的哀思。等到清明過後,家家重新生火,燒水做飯,所以蘇軾才說“且將新火試新茶”。
火種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非常重要,有了火種,原始社會的人們能夠在溫暖火光的照拂下度過漫漫長夜,火種也能幫助他們避免野獸的滋擾。在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從太陽神阿波羅手中盜出了火種,交給人類,自己受到了非常嚴厲的懲罰,被稱為拯救人類的英雄。中國的寒食節,其實也是人們敬畏、珍惜火種的一種表現。
03
韻律
蘇軾被稱為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其實他作詞,應該是豁達瀟灑多於豪放。就像我們很熟悉的《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很多人會被這句詞感動,並不是因為蘇軾描寫了一個多麼宏大的場景,而是他不怕艱難險阻,笑著面對所有挫折的的態度,給了我們很多溫暖和鼓勵。
很多人寫寒食節,都會忍不住沉溺在憂傷和陰鬱裡,寫的都是冷清和悽苦。比如“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多”、“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等等。
但放在蘇軾眼中,寒食節也是春天的一部分,入眼都是美麗醉人的春景。雖然酒醒後也會想家,也會傷感,但他很快就能從悲傷的情緒中脫離出來,看到新生起來的火,象徵著新一年紅火的生活和希望。
寒食節也像是一個新的開始,讓人們意識到時光流逝,又過去了一年。青春短暫,就像美好的春天總是留不住,所以才應該珍惜青春年華,飲酒賦詩,“人生得意須盡歡”啊。
-
7 # 茶墨文化
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是一首觸景生情的詞。
詩文字身意思不贅述了,從整體創作解構一下:
時間背景:暮春,寒食過後(清明時節)
地點:超然臺上,密州,遠離他鄉。
主人公蘇軾,在本應返鄉祭奠的時節,遠在他鄉,登上超然臺看著爛漫的暮春之景,清風細雨(如此不老春景襯托些許無奈),接下來描述“煙暗千家”,不免籠罩著層層思念,卻又思歸不得歸的無奈。
而後,一轉前文惆悵的基調,換上煮水烹茶的灑脫,自我安慰。
這是詞借景抒情,反面烘托,是“婉約”的基調,“豪放”的結尾。大概也只有東坡先生可以如此收放。
-
8 # 琮淯
《望江南·超然臺作》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望江南·超然臺作全文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透過描繪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寄寓了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同時表達了作者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全詞含蓄深沉,短小玲瓏,以詩為詞,獨樹一幟,連珠妙語似隨意而出,清新自然,顯示出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
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望江南詞表達思鄉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春水、春花、濛濛煙雨觸動了作者的鄉思,引出了下片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應當是黯然的、苦悶的。
然後,以“煙雨暗千家”作結,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於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裡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
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係緊密。“寒食後,酒醒卻諮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後,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後”,一是說,寒食過後,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後,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
以上兩句,詞情盪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
“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這也正是望江南·超然臺作疑問體現。
望江南超然臺作朗誦起來,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了作者細微而複雜的內心活動,表達了遊子熾烈的思鄉之情。將寫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蘇軾不愧是宋代大文豪。
-
9 # 狂喜淡墨a
《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我的理解詩意具浪漫亦現實的寫作手法。
雙重人格的體現,非常矛盾。蘇軾被貶流放外地,目睹春天之景,佇立超然臺上,望著遠處,溝壑春水盪漾,滿城春花,煙雨濛濛細雨柳斜,遮住千家萬戶房子,觸目傷懷,清明時刻,對酒感嘆,人生感悟,面對故人,何必說家鄉之思念。飲茶喝酒,趁著年輕豪邁吟唱詩文。
榮辱不驚,精神境界,無奈的思緒或許自拔中,浪漫的詩詞,傷感的內心相交融。
大家知道,蘇軾逆境中,文詩書才氣高妙。
真骨凌霜,高風跨俗。
-
10 # 兵法天下
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詞,大多以豪放著稱。所以稱其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正如歌者戲言: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但是這闕《望江南•超然臺》似乎沒有如此豪放,這也許和詞牌的格調有很大關係吧!
首先,讓我們來再次重溫經典:
【望江南 ·超然臺作 】——宋~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據史書記載,這首詞是蘇軾於熙寧九年暮春,在密州(今天的山東諸城)任上所作。蘇軾登超然臺,舉目眺望,滿城煙雨,感懷思鄉,愁緒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望江南》。
按填詞的慣例,上闕寫景。作者將登臺後所見城中景象分三個層次展開。首先,以春柳在風中的姿態 ,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徵:春已暮而未老;其次,登臨遠眺,躍入眼簾的是“半壕春水一城花”,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後以“煙雨暗千家”作結。
下闕抒懷,觸景生情。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過後,可另起“新火”,由眼前之景觸動思歸之慾,無可奈何,難以排解,也就只好自我開解一一一“休對”、“且將”是最好的解脫辦法,也是最切實的解脫辦法,畫龍點睛的一筆脫穎而出,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的一切,而抓緊時機,及時行樂,那就是借詩酒以自娛。
縱觀這首佳作的通意: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嚴絲合縫,相得益彰,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佳作。而抒情部分,作者"豪放婉約兼顧",上片之景具有“以樂景襯哀情”的寄寓,同時也有對"有家難回,壯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
整首詞無不表達先生的思鄉感情。作者透過一系列自然景觀的描述,表現細微而複雜的內心活動,遊子熾烈的思鄉之情栩栩如生。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完美融合,天衣無縫,藝術功力深厚。同時以茶為媒聊以慰藉,曠達超脫的大家風範尤其突出,這時這首詞的靈魂所在,歎為觀止!出自東坡先生之手,也就自然而然了!
回覆列表
文丨詩詞歌賦匯 堅持原創,不忘初心!
聯想每首詩詞背後的故事,給你不一樣的詩詞賞析,喜歡就關注我吧!
01、清明密州雨紛紛
清明時分的密州(今山東諸城),正是櫻紅柳綠,百花爭豔之時。細雨和著微風,從天空斜斜而下,灑向了密州這片大地。河面因瀝瀝的小雨而激起千朵漣漪,盪漾了河中的荷葉。柳枝一條條垂下,像極了正在梳妝女子的長髮,那直直下垂的枝條,似乎就要融入到水裡。一雙雙燕子在柳枝間戲耍著,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小路兩旁的野菊花開得遍地皆是。雨水灑過,那晶瑩的水珠如美人的胭脂淚般,欲滴又止。淡淡的雨霧籠罩著整個密州城,此景像極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02、超然臺上有人在遠望家鄉
而此刻的超然臺也被這番春景所圍繞!只見臺上,一人雙手背後而立,面露愁容,此刻正極目遠眺。他望見了黑白相間的農舍瓦礫,望見了岸邊低垂的柳樹,也望見了煙雨中盛開著的百花.......任由其思緒飄揚,目光穿梭,卻怎麼也望不見那個讓自己朝思暮想的故鄉的方向!
03、思念故鄉 寫下望江南
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蘇軾集
《蘇軾集》,北宋大文豪蘇軾的作品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蘇軾開創詞壇“豪放派”之風,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其古文亦極著名,有“韓潮蘇海”之稱,與古文大師韓愈齊名。蘇軾工詩,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後人影響*的也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
蘇軾中國史
04、詞的大意
春天還沒有離我們遠去,微風吹著柳枝斜斜的舞動著。登上超然臺遠遠眺望,護城河只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城內則是繽紛競放的百花。千家瓦房被煙雨所籠罩著。
寒食節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還在。
05、筆者有話
上片“春未老”點明當時的季節為暮春時節。又以“風細柳斜斜”“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寫出了蘇軾眼前所見到的實景。最後,以“煙雨暗千家”,一種居高臨下的意境,再次望見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滿城風光,盡收眼底。
下片寫情,“寒食後,酒醒卻諮嗟”,寒食過後,便是清明節了,而此時的蘇軾卻遠在他鄉密州,不能回鄉掃墓,空有孝心而不達。寫出了蘇軾思念家鄉、親人而又無法回家的無奈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分散對故國思念之情,隱含著蘇軾難以解脫的苦悶,也表達出蘇軾瞬間的如釋重負,不再想了,還是來煮一壺新茶吧!
06、總結
這首詞表達了蘇軾暮春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透過對實景描寫、人物心理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最後一句更是寫出了詞人的豁達、坦蕩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