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藏談天聊地

    楊貴她可是唐代的女神啊,她的美貌可是迷倒了眾多男人,就連當朝皇帝唐玄宗就被她迷的忘記了倫理綱常。提到楊貴妃和唐玄宗,我們都知道,楊貴妃本是唐玄宗的兒媳婦,但是就因為唐玄宗見了楊貴妃一面,就被她迷的神魂顛倒,總是念念不忘,一直放在心裡,一直處心積慮的想讓自己的兒子休了她。

    好讓自己娶了這位嬪妃。他的這種做法是違背道德底線的,畢竟怎麼說楊貴妃也是他的兒媳婦。唉,其實不明白,唐玄宗怎麼想的,身為當朝皇帝,他想要什麼樣的女人沒有。怎麼偏偏就看上了楊玉環。並且非要讓她為妃。而且甘願為楊玉環違背倫理,為了她甘願放棄自己的天下。這是難道驗證了那句江山易得美人難尋嗎?其實楊玉環在我們現在這個年代,根本就不會被稱之為美人,更何況是女神呢!

    據一些歷史學家考證,楊玉環的身高約在一米六五左右,體重約為68公斤,可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小胖子,她的身高和體重已經需要穿xxl的衣服了。不過我想看官們都知道,像許多名牌的衣服,最大號也只有xl的。如果她活在現代,如果想穿名牌的話,看來還是要定製呢。不過話說回來,唐朝以胖為美,所以唐朝的小胖子有很多的,但是為什麼唐玄宗偏偏看上了楊玉環呢?

    肯定是因為楊玉環的肉都長到了該長的地方,肯定是所謂現在的前凸後翹吧,並且楊玉環本身的面容都是比較好的。所以即使楊玉環活在現代,她也是微胖界的女神。它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自身優勢,去做一個大碼的女裝模特,那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

    也不知道,像唐代那樣以胖為美的朝代中,有沒有身材較瘦的女子,他們是否也會被困惑著,自己不屬於美女的一類。因為不管是唐代的胖為美,還是現代的以瘦為美。不可能所有的女性都是屬於美女的一類。不管是胖還是瘦,只要愛你的人,認為你是最美的,那就是你想要的。因為畢竟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

  • 2 # 小魚兒扶臉

    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肥胖的姑娘也是越來越多。但是在當今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裡,這樣的胖姑娘卻屢受別人的白眼。當然,沒有人想讓自己胖成個球,但是減肥卻又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常讓諸位姑娘一邊咬牙切齒的啃著雞腿,一邊抱怨著減肥的不易。

    因此有不少姑娘萌生出了想穿越回唐朝的念頭,畢竟唐朝以胖為美是世人皆知的事情,這些胖姑娘若穿回去,那豈不是個個都是美人了麼?眾所周知,唐朝的第一大美人楊貴妃就是一位“胖姑娘”,她體態豐腴,肉感圓潤,深受李隆基的寵愛。

    基於此等美女的前車之鑑,所以現在不少胖姑娘心想,楊貴妃那麼胖還能稱之為美人,那我們應該也不遑多讓啊,只不過生不逢時罷了。然而真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唐朝人確實以胖為美,但是人家不是以肥胖為美啊!

    要說胖和肥胖還真的是有不小的區別的。唐朝人確實喜好胖乎乎的女子,但是這種胖放到今天,大概也只是個微胖的標準罷了,用一個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豐滿。

    大唐繁榮,人們吃穿不愁,所以體態上多是富態的模樣。再加上李唐的皇室還有一部分鮮卑血統,所以所謂曾經的遊牧民族,健碩豐盈的體態對他們來說更有吸引力。

    不僅對女子的審美偏好豐滿,連其書畫形象以及書寫文字,都顯現出一種渾厚而肥碩的特點。他們更喜愛的,是這種大氣的感覺。雖然我們一直說唐朝女子胖,但是人家真的不肥,只是體格上更為健壯而已,相比於宋朝女子的纖細,那確實是胖了不少。

    但是我們若仔細看看唐朝留下的仕女圖,其實會發現唐女子其實並不胖,她們所展現出的是一種女子的力量美,雖不是弱柳扶風,但是身姿依舊窈窕。

    再看備受推崇的楊貴妃,其實人家也只是稍微有些肌肉,才顯得比較壯而已,著絕對不能說人家就是個胖姑娘的。

    楊貴妃的形象當真要比,也是花中牡丹一般的富貴之態,而不是肉乎乎的多肉啊。再說世人的審美,也並沒有說大家都十分的欣賞肥胖的女子,若真是肥若母豬,那估計就算放在唐朝,也依舊會被嫌棄。

    所以想要穿回唐朝的胖姑娘們還是省了這個念頭吧,只有塑造一個健康的體型,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好方法。

  • 3 # 梁思雎

    唐朝的審美觀是否以胖為美?

    楊玉環真的胖嗎?

    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唐朝的審美

    大家都知道盛世大唐,那是因為唐朝早期十分繁盛,繁盛到了什麼程度呢?不少歷史老師提到大唐都還是嘖嘖喟嘆,心嚮往之。

    這也就表示唐朝國力強大,底氣十足。這種精氣神表現在國民身上也是自信,驕傲。這種自信是他們敢於暴露、展現自己。

    唐朝國風開放,包容。又在大街上隨處可見袒胸露乳的人,女子們也不是穿著將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的衣服,低胸裝非常普遍。

    而他們說的胖,也不是現代人以為的肥胖,而是豐腴。豐腴是什麼意思?不骨感,該有肉的地方有肉。也就是微胖界s型女神,楊貴妃就是典型代表。

    2.楊貴妃胖嗎?

    有資料顯示,楊貴妃身高165,體重120。姑且不探討這個資料的科學性,放在現代人眼裡肯定會說她胖,畢竟現代人習慣了錐子臉,A4腰。

    但是平心而論,楊貴妃的身材一定不是許多人心裡以為的那樣,頂多是豐滿型的女子。

    為什麼許多人愛說楊玉環胖呢?“環肥燕瘦”,這是古代不同時期美的標準。而“瘦”對許多人來說太難了,而且現代人眼裡的瘦也確實挺咳咳的,既然“瘦”這種美辦不到,那就“胖”吧,胖可是容易多了。

    他們需要一個案例來支撐自己“我胖是美”的觀點,於是楊玉環被推出來了,不管她是不是真的特別胖,為了一些人的“美”,她必須“胖”。

    你們覺得呢?

    再者說,胖,瘦,美,醜,這些又是以什麼為標準來衡量的呢?你認為胖的我覺得還可以,你覺得美的我又欣賞不到她的美!所謂美醜胖瘦,相對而言罷了。

  • 4 # 放鬆36628763

    古人評判美女,有個標準,“添一分嫌肥,減一分嫌瘦,長一寸嫌高,短一寸嫌矮”。揚玉環比這個標誰添了一分吧,而評出好四大美女,都是與重要事件相關而評出來的,楊玉環是在盛唐時的“安史之亂”而出名的,紅顏禍水有時是人們的偏見,其實是文人們“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吧。

  • 5 # 麻辣教師649

    我理解,唐朝時期對女人胖的審美,應該是我們現在說到‘’豐滿‘’吧,豐滿應該跟胖不是一個概念,豐滿是指該大的地要大,(比如臀,乳)該細的地方要細(比如腰)。而肥,我看就是一口肥豬,誰會喜歡?楊貴妃應該是一個非常豐滿女人,當然皇上喜歡啊

  • 6 # f紅望

    有可能,理由是:華人從有史以來一直在溫飽線以下,只是在改革開放後才突破的溫飽線,現在正向達小康奮鬥。在盛唐時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女人能夠膘肥體壯說明是屬"朱門",吃不飽穿不暖的女孩正是現代理想女孩的體型,苗苗條條,該凸的凸,該凹的凹,,。

  • 7 # 貳馬叄石説歷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提起唐朝我們總有一個觀念,那就是唐朝以胖為美。以至於,現在一些微胖的女孩不禁感嘆到:要是生活在唐朝,估計應該是國色天香了吧。

    一些專家經過一番考證便得出唐朝以胖為美的觀點,並且為唐朝人以胖為美找出來諸多原因:盛唐時期經濟發達,人民吃得好,穿的暖,再加上唐朝時期文化包容性強,人民的心態普遍較,以至於心寬體胖。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至少是不準確的。

    我們認為唐朝人的審美是以胖為美,依據大致無外乎這幾種:

    《唐朝仕女圖》等宮廷繪畫史書上關於楊貴妃形態的描寫出土的唐陶俑和敦煌壁畫上的唐朝女子

    在唐朝,關中女孩子大多數身材都較為肥胖,而首都長安則處於關中,所以宮廷畫師多參照的都是關中地區的女子,以至於宮廷繪畫中的女孩子大多數較為豐腴。

    並不是所有的宮廷繪畫中的女孩子都是體型豐腴的,比如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在畫中我們看到簇擁唐太宗的侍女們,有打傘的,有抬輦的各個都有一把子的力氣,不像是弱不禁風的樣子。但是我們看她們的身材,可都是纖瘦型的,沒有一個是肥胖的。能進入皇宮侍候帝王的女孩子,一定是符合當時主流的審美觀的。

    提起盛唐時期的第一美人楊貴妃,我們第一印象一定是胖,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鑑》中都說楊貴妃“豐豔”,似乎史書上關於楊貴妃體型的描寫都是肥胖,而《開元天寶遺事》更是直截了當的說“素有肉體,至夏苦熱”說楊貴妃因為胖,所以一到夏天就熱的受不了。

    這些史書都是唐代之後的人寫的,那時候又沒有照片之類的,他們怎麼可能知道楊貴妃到底是胖是瘦呢。而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則說“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可見在白居易心中楊貴妃是纖細,柔弱的。楊貴妃確實怕熱,但這不是因為她肥胖,而是她自身體質的原因,《開元天寶遺事》就表明了楊貴妃因為肺熱,一到夏天嘴裡就得含塊清涼的玉魚。

    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表明,唐玄宗寵愛楊貴妃是因為她的肥胖,《新唐書》說“資質天挺,善歌舞”,可見楊貴妃得寵的原因是天生麗質,擅長歌舞。唐玄宗什十分喜歡《霓裳羽衣舞》,這可是漢代瘦美人趙飛燕的拿手舞蹈,而楊貴妃曾十分自信的表示自己的《霓裳羽衣舞》並不比趙飛燕差。想想一個胖子跳著《霓裳羽衣舞》,還說自己堪比弱不禁風的趙飛燕,這麼辣眼睛的場景會發生在盛唐的宮廷內嗎。唐朝時流行的宗教是佛教,佛教菩薩的形象都是寶相莊嚴,顯得豐腴富態,我們平時所見到的佛像無一不是這樣的。敦煌壁畫是受到了佛教的影響,所以壁畫裡面的女子大多數較為豐腴。而出土的陶俑則帶有藝術誇張的手法,我們不能把藝術化的作品放在審美上。帝王是最能引領時代潮流的,一個帝王的審美觀就能反應出當時人們的審美觀。“楚王好細腰,楚人多餓死”楚王喜歡瘦腰美女,那麼整個楚國的審美就是瘦腰。唐玄宗給他兒子選妃的要求就是潔白細長,唐玄宗的哥哥所喜愛女子也是纖細柔弱,可見唐朝貴族的審美跟我們現在沒什麼不同,並不是以胖為美的。

  • 8 # 魏青衣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個說法,現如今的中國社會都是以瘦為美的,但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大唐時期,社會上卻是流行著一種以胖為美的風氣。

    甚至是,李隆基的寵妃,楊玉環聽說都是一個大胖子。

    然而真相確實如此嗎?大唐以胖為美的說法,其實都是假的。

    首先需要剖析一個問題,審美觀,在不同的時代真的會有那麼大的不同嗎?

    單單從現如今的社會來分析,如今的華人以瘦為美,而外華人很多卻是以胖為美,不,以身材好,豐滿為美。

    雖然從審美的角度來看,好像華人與外華人的選擇不太一樣,但是如果仔細看一下,就能發現,無論是華人還是外華人,對豐滿而又腰肢纖細的女子一般都是比較喜歡的。

    有的人說楊玉環就是一個身高一米六出頭,體重超過兩百斤的大胖子,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其實此般說法也不過是現代人的臆測,在一些史料記載中,甚至會留下楊玉環長得比較胖的記載,就像是“素有肉體,至夏苦熱“,說的就是楊玉環比較胖,還比較怕熱。

    一些像燕瘦環肥的詞語,也會暗示楊玉環其實很胖。

    此外,唐代的很多畫作中,也都會有唐代美女好像很胖的描繪,比如步輦圖,裡面就有大唐女子的一般形象描繪,看起來畫中的女子都是能夠抬得動轎子,拿得動扇子的有力形象,但這不能說明這些女子就胖,只能說這些女子繼承了北部少數民族的剽悍風格,比較強壯。

    大唐本就是傳承自北方少數民族的一帶王朝,受北方少數民族影響還是很多的,而北方的遊牧民族,在挑選妻子是,面容自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女性要有健壯的體格。

    實際上的楊玉環等一種大唐美女到底是否真的就是名副其實的大胖子呢?非也,根據某些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楊玉環的身高體重大致是在一米六五,一百二三十斤的樣子,這樣的身高體重,看起來好像是比現如今的一些女子要胖上很多,但她們真的就是胖嗎?

    唐代的女子大多腰肢纖細,而身材豐滿,雖然看起來她們的體型可能會稍微的胖一些,但這其實也算是一種美。

    現如今在網上越傳越瘋的楊玉環是個兩百多斤大胖子的言論,沒有任何的可信度,相對瘦一些,再豐滿一些,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美女的標配,可以明確的說,如果真的是兩百多斤,那麼即使是天生有著一副美女胚子,也拯救不了醜陋的事實。

    大唐的人,並非真的就喜歡肥胖的女子,他們只是喜歡豐滿的,相對的,大唐之人對女子太過肥胖其實還是相當抗拒的。

  • 9 # 歷來現實

    很多女孩總是嚷嚷著要瘦成一道閃電,然而事實卻是胖成球形閃電。於是女孩子們又感慨生不逢時,若是生活在唐朝該多好。可是,唐朝真的是以胖為美嗎?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唐朝民風開放對外貿易盛行,於是大量農作物持續傳入中國,有芝麻、核桃、西瓜、開心果等等。天哪,簡直不敢想象漢唐之前的人們一天天的都有什麼可吃!唐朝結束多年戰亂,自然是與民休養生息,繁榮富庶的景象就在眼前,民以食為天,為什麼不敞開肚皮吃吃吃呢?

    這麼看來,唐朝似乎真的是一群胖子的溫柔鄉。可是,自古哪有農民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呢?755年安史之亂,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直到此時江南經濟發展水平才在整體上超過北方。那麼在此之前,大部分的農民還是在土地貧瘠的北方辛勤勞作。起早貪黑幹活的人,除了天生體質與生病,又哪裡還有胖子呢!

    但唐朝以胖為美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追根溯源問題還是出在楊貴妃身上。“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宮廷女子向來是天下女子爭相模仿的物件,大家當然都願如貴妃般一朝選在君王側,然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一句“環肥燕瘦”便能證明貴妃真的很胖嗎?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什麼好吃的好喝的楊貴妃應有盡有,可是人家最善長霓裳羽衣舞呀。白居易《霓裳羽衣舞》中對此舞有詳盡描述: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

    瞧瞧這身姿與舞姿,若流風迴雪必得輕盈矯捷,如扶風弱柳必不會臃腫。若再聯想不出,且看李玉剛演繹的霓裳羽衣舞,僅一個下腰動作便可令胖子羨慕眼紅。一名需要藉助舞蹈來“承恩澤”的妃子,是不會懈怠跳舞的;常常跳舞的人,是不會胖的。她們胖嗎?不,她們最多算是豐滿。

    那麼在人人皆以可令花羞的楊貴妃為女神的唐朝,真的是推崇胖嗎?

    其實,這就涉及到了古代漢語的知識了。

    胖,肉多;肥,脂肪多。也就是說,胖指的是有肉感但肉肉並不累贅,給人一種健壯之美。私以為如今在外貌形體上最像楊貴妃的女星當為胖冰,她美嗎?美!那她胖嗎?不,人家是豐滿圓潤。

    除了特殊癖好,又有幾個男人會對一個大胖子一見鍾情?“楚王好細腰”,原文是“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人家喜歡的是男子腰細呀。對於女子,自然是豐乳肥臀好嘍,腰板過細又怎能前凸後翹。再看漢宮中可做掌上舞的趙飛燕,本以為是個王者,卻如青銅般輸給了趙合德。飛燕骨感,美則美矣,可不如合德肉感抱著舒服。呵,男人!

    如今人們都愛身量纖纖,唐朝為何對“胖”情有獨鍾?只有唐朝人才胖嗎?

    在漢唐之前,因為貧窮,女子雖不說面黃肌瘦,但定不至於有多健美。唐朝開始,辛勤勞作便能豐衣足食,於是“胖”便成了一種象徵,它意味著富有與勤勞。人們常說“臉大吃四方”,胖一點才是富貴相。

    因此,人們才會對胖心嚮往之。可到底還是古代,糧食再豐收也不足令天下女子都豐滿。當時畫家筆下的女子大多豐滿,這便如我們今天的美顏相機,當然要給你畫得美一點啦。在唐朝之後的明清時節,又有一大波糧食在靠近。玉米南瓜、土豆紅薯,應有盡有,僅僅蘇湖熟,便可天下足!糧食多了,再免受戰亂之苦,人們自然會“胖”起來。

    其實在我們今天,仍然存在著以“胖”為美。

    每當我在農村晃悠,總會有幾個大媽級別的人誇我漂亮,可我連臉上的酒窩都還沒笑出來時,她們便會說出令我藍瘦的下一句:臉大大的。看見誰家的小寶寶白白胖胖的,人們總會感慨現在的孩子多漂亮,不像過去貧窮孩子都黃不拉幾的,醜。

    你看,以“胖”為美,其實自始至終都是在追求健康。

    唐朝時人們已經有能力令自己吃得飽穿得暖、長得結實健康了,所以可以說,自唐朝起,人們大多都是以“胖”為美的。

  • 10 # 藤樹先生

    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劇終,這部熱劇在這個假期裡煽起的盛唐文化潮流,終於告一段落。雖然在劇情最後,這部劇仍然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令觀眾難以接受的爛尾劇情,但是在近幾年的古裝劇中,它絕對是難得一見的優秀作品。除了緊湊驚險的劇情、精緻的服化道以外,劇中的女子形態也很有意思。不知大家是否還能回憶起元載招來女僕,圍出來了一個人肉屏風的劇情,這幾位侍女的形態,似乎非常符合人們常常提及的“唐朝以胖為美”的審美主流。

    以胖為美,是真是假?

    在近幾年的大唐古裝劇中,又或者是在許多文章中,總是在強調唐代的女性都是以胖為美。尤其是盛唐時期,因為國力鼎盛,就連普通百姓人家都能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就導致這些女子越來越胖,在當時的大唐就掀起了“以胖為美”的審美潮流,比如再保留下來的一些侍女圖,還有侍女雕塑中,總是能夠看到女子體態豐盈。然而歷史真相真的如此嗎?畢竟在當下社會,女孩子們可是天天都叫嚷著要減肥,完全不喜歡自己身上有一絲一毫的贅肉。

    只可惜人們口中常說的“唐朝以胖為美”,其實只是一個天大的誤會。每次提起唐代女性,人們都會想到“環肥燕瘦”一詞,尤其是大量出土的一些唐代陶俑和壁畫,這些藝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給人一種豐肥濃麗的感覺。導致現代人普遍認為唐朝古人的審美,就是“以胖為美”,然而大唐存在了300多年,在這幾百年的歲月裡,唐代各個時期的審美時尚其實在發生著演變,“以胖為美”並沒有貫穿整個大唐的審美潮流。

    初唐審美風尚,纖細為主

    唐朝以前,各個朝代的文學作品和雕塑,都秉承著女性纖瘦為美的審美特點。長沙楚墓中曾出土過細腰欲折的舞女;漢朝時期最有代表性的美人,莫過於輕盈掌中舞的趙飛燕;即便是到了隋朝,那些隨帶保留下來的莫高窟壁畫中的伎樂,更是纖細婀娜的身姿。這種以瘦為美的審美,一直延續到了唐朝初年,比如在初唐詩人劉希夷所寫的的《春女行》一詩中,就有“纖腰弄明月”這樣的句子,即便是一些初唐時期的繪畫作品中,女子形象依然以身材婀娜為主。

    不過初唐時期延續前朝的審美觀時間段較短,雖然文人筆下的唐朝女子大多都是纖腰嫋嫋,然而根據《舊唐書》的記載,女性的審美觀發生了很大轉變,比如書中記載:“公主豐碩,方額廣頤,多權略,則天以為類己”,由此可以說明,這一時期的女性審美,不再是從前的身姿纖細,已經開始出現了以面部豐腴為美的特徵。這一審美的變化,主要是由於大唐國力增強,社會風氣更加開放,同時又融合了西域少數民族的一些生活習慣,導致初唐女性的審美形態開始發生轉變。

    只是這一時期的審美風尚,並沒有完全的偏向於“胖、肥”,女子所追求的豐腴形態,其實是擁有一種強健的體魄。唐朝是一個封建時代裡的開放性社會,因為武則天的執政,讓婦女的社會地位有了一個極大提高,所以唐代女性生活的相對自由。這一時期的唐代女性喜歡穿著胡服、著男裝,之所以做這種打扮,其實就是為了方便女子從事各種體育運動。想要在體育運動中脫穎而出,自然需要強健體魄。

    根據大量史書資料記載,唐代女性喜歡參加戶外運動,所以女性的體態大多也額寬、體胖為主,但是這並不是當今社會人們所掛在口中的“肥胖”。開放的社會風氣,社會物質的富足,前朝遺留下來的尚武遺風,綜合這三點因素,初唐時期的女性審美逐漸發生轉變。從以前的崇尚纖瘦,變為了追求力量性、豐腴性的美。這種美並不是肥胖,它展現的是一種包容的文化視野,是這一時代的特有風貌。

    盛唐風尚,“以胖為美”

    史學書中所指的盛唐,也就是在唐玄宗統治這一時期所形成的開元盛世,更是《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電視劇發生的背景。這一時期的唐王朝,經濟達到了空前繁榮,整個社會注入了生機活力,出現了令後人今天得到的燦爛輝煌的盛唐氣象。正是因為王朝的繁榮,社會的安穩,導致整個時代對於女性的審美觀轉變成為了“以胖為美”,在一些文學作品、史書資料、藝術作品中,都大量體現了,這一時期的婦女都是以豐腴濃麗為主。

    最有代表性的美人就是楊玉環,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到“溫泉水華洗凝脂”;《舊唐書》中曾有記載:“太真資質豐豔”;在《楊太真外傳》中按時寫到:“貴妃有姊三人,皆豐碩修整”。由此可以看出,楊貴妃絕對是一位形態豐滿,臉頰圓潤的“胖美人”。一個社會的上層階級,最能夠反映整個時代的女性審美觀,再加上楊玉環的三位姐妹結識這種形態,足以看出這一時期,用來衡量女性美的標準,就是楊玉環和和他幾位姐妹的這種貴婦體態。

    唐代畫家張萱畫的那一幅《搗練圖》,裡面的女性人物,皆是唐朝貴族婦女,她們都是一些面頰豐腴,身材圓潤的女性;還有開元十八年保留至今的壁畫,畫中的那些侍女,皆是體態肥碩之人,尤其是她們的下頜圈非常明顯;還有出土於公元742年的彩繪侍女,她們穿著寬大的衣袍,仍然可見豐滿的體態。從這些出土的食物都足以證明,盛唐時期確實流行著“以肥為美”的時尚,無論是史書記載,又或者是保留下來的這些古老文物,都將“胖”體現的淋漓盡致。

    中長時期,纖瘦輕盈才是真的美

    安史之亂,打破了盛唐的繁華,此後唐王朝開始走下坡路,從前的太平盛世也不復存在。唐人心中的那份自信豪邁,也淹沒與戰爭的灰塵之下,正因如此,這個時期的審美又發生了轉變。人們不在喜愛女性的圓潤豐腴,這一時期女性美的流行時尚又變成了纖瘦輕盈,比如詩人李涉就在《竹枝詞》中寫到:“細腰爭武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來”。這句詩詞不僅反映了女性的體態,也反映了審美轉變的原因。

    為何中唐時期的女性之美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首先就是安史之亂之後,導致唐朝的經濟遠比不上往日繁榮,杜甫曾經就寫過,懷念開元盛世狀況的詩,經濟對於女性的體態之美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其次就是當時的政治狀況,當時整個唐王朝不僅是藩鎮割據,更有著外族入侵,戰亂頻繁的狀況,所以這一時期的人們,無法在故土安居樂業,為了活命只能夠紛紛逃難。在這些逃難人群中勢必會有女性,在戰亂中長途跋涉、衣食住行沒有著落,往日豐腴的體態自然會消瘦。

    中唐時期的政治、經濟,讓女性被迫變得纖瘦,但是這種美度逐漸成為這一時期女性說可以追求的潮流。尤其是中唐時期的兵役更加繁重,男子前往沙場服兵役,女子自然就成了家中主要的勞動生產力。比如白居易所寫的《觀刈麥》一詩中就有提到:“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敞筐”,這一時期的婦女形象,與盛唐時期截然不同。女性不再過著豐衣足食的閒適生活,而是必須為了生計日益忙碌。

    一個時代的審美文化,大多都是建立在它的經濟基礎之上的,中唐時期婦女纖瘦體健的形象,就是由此而來。不過盛唐時期所流傳的體態肥碩豐腴,並沒有完全消失,因為在一些中唐時期為數不多的詩詞和古老作品中,依然能夠窺探到,以胖為美的審美並沒有全然消失,只是它早已經在社會經濟的壓力下失去了原有的主流地位。

    晚唐女性審美,偏向柔弱嫵媚

    到了晚唐,幾乎已經不怎麼能夠見到盛唐時期圓潤壯碩的女性了,這一時期的女性也不像原文中所提到的中唐時期纖瘦輕盈的女性。人們對於女性的審美風尚,又迴歸到了初唐,甚至更往前的朝代。這一時期最受人們歡迎的女性,除了要纖瘦以外,更要帶著一份柔弱嫵媚,這種女性氣質與唐朝末年哀婉深沉的基調更加相符合。不僅如此,這一時期的女性非常追求細腰,她們的腰要細到哪種程度呢?

    詩詞和史書中總是出現“舞柳細腰”、“腰勝柳”、這樣的詞,這些詞一般都是用來描寫當時的舞伎、宮女的詩詞。這兩類人一般都是走在時尚前沿的人物代表,透過史詩中明確的材料記載可以看出,細腰在晚唐十分受歡迎。這一時期的審美風尚,與往日的繁華盛唐相比,有著巨大的差距。不過這與當時的末世特徵是相符合的,女子素肌纖弱,是美人的標誌,是王朝走向末日的標誌。

    從唐朝不同的時代來分析唐人的審美特點,會發現整個300多年的歲月,“以胖為美”只是暫時性的,她雖然最能代表大唐的特色,可是它卻不能代表300年的審美變化。尤其是“以瘦為美”,其實千百年來都是女子所追求的。在為了解真正的歷史知識之前,千萬不要把盛唐流行的時尚當做整個大唐的時尚,在津津樂道談論以胖為美之時,也不要忽略,這背後的歷史變化。

    參考資料:

    《唐代“以胖為美”之女性審美觀演變考論》

    《唐朝以胖為美是謬傳》

    《辨析唐代的“以胖為美”—唐代女性審美觀的演變及其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櫻桃的藥用價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