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司馬懿並不能算奸臣。

    什麼叫奸臣?不忠、誤國。

    司馬懿之所以“不忠”,都知道,他是被逼的。所謂“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曹爽,加上何晏、鄧颺、丁謐這“三狗”,都想幹掉司馬懿,司馬懿最終叛亂,也是出於自保。

    史書上稱這幾人叫“浮華黨”,正經事做不來,坑國害民傾軋臣宮倒是拿手好戲。司馬懿在這個階段,屬於“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曹爽與三狗覺得他礙事,想要殺死他在先。

    不然的話,其實司馬懿的風格也算是謹小慎微的,不被逼急了,不至於奪權。畢竟他都裝病隱退了,但是隱退都不安生,那就不能怪司馬懿反擊了。

    至於誤國,那更是談不到。曹魏中後期要是沒有司馬懿,倒真是件足以誤國的大事。

    曹魏的日子並不好過,史書記載,那些年天災不斷,許昌的水都淹沒了房頂,黃河大水不斷,即使富庶如曹魏,家底也幾乎折騰了個乾淨。由於天災,糧食短缺不說,兵源也十分緊張。最糟糕的是,北方的匈奴、鮮卑、餘夫、慎肅諸國,再加上諸葛亮,都是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精神,一時一刻也不打算讓司馬懿安生。司馬懿督雍、梁二州時就已經不得閒,他的麻煩比誰都大。

    司馬懿能挺過那段困難時期,根本就是個奇蹟。

    而且,當時三國全部面臨人才不足的問題,蜀漢情況最糟糕,所以先亡國,東吳居其次,只有曹魏情況好一些。

    為什麼?因為司馬懿擅於發掘和任用人才。如果單練他一個,他保證比諸葛亮還先累死。他發掘出的人才,不也是給曹魏貢獻力量嘛。

    可以這麼說,曹魏後期的主要成果,都是人家司馬懿努力爭取來的。忽然來了一幫不靠譜的傢伙,不僅想竊取成果,還要把打算置身事外的司馬懿幹掉,司馬懿要是不反,除非腦子瓦特了。

  • 2 # 龍華中

    謝謝一葉輕舟友邀,要評論一個歷史上的軍政大臣,是否中臣和姦臣,這個利害了,必須先把自己放平,最主要靠每個人的思維深度與角度,司馬懿軍師的功績也是赫赫有名的,隨然是大權在身,他必須中君順民,否則他能領兵與諸葛亮久經殺場,難分上下之謀略,說他是奸臣那是汙衊歷史吧,可能有人另有意思,?

    隨便說一大軍相是奸臣,那真是太荒唐可笑的,腦汁一定是有水之人,這種評論在當時的朝代早一有了定論,一是皇帝出口指澤其人是奸臣,二是文武大臣們供認其是奸臣,否則別無其論,,?如曹操,周愉,諸葛亮,司馬懿,他們都是同等的為了各自國家,謀財劃略貢獻一切的智慧,不可能有三心二意的。後人們看了些演義的書就能懂當時的朝野之綱,是有點太離奇了,。別說三國時的年久日長,就說民國一後的誰都難說,

    因為寫書的主題是演義,主要是讓他成為商品價值,所以有些與實際相差是很遠的。

    有一本邪批三國的書中有一之言,說明了寫書的一切,羅貫中寫關羽時,因困在曹營保著二嫁皇嫂,夜晚二嫂對關羽說,身上棉被少太冷,要關羽加棉被取曖,關羽就給加了被,問皇嫂還是閒冷,又加了還是冷,最後,(羅這一筆下去關家的一世英明東流去,據說關家出金羅筆一轉,)接下,關羽拿著青龍刀,向皇嫂的脖子上一架,問還冷不冷啊,二嫁皇嫂嚇魂飛體外,喊著不冷了不冷了,再也不冷了,,?

    這就是歷史文字寫書的幽默之妙,請網友理解,?

  • 3 # 涼粥牧

    高平陵之前司馬懿是曹魏的忠臣,高平陵之後司馬懿是曹魏的奸臣。

    高平陵政變是司馬懿人生的分水嶺。

    在曹操、曹丕、曹叡的時代,司馬懿可以是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為曹魏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時,他也贏得了曹丕、曹叡充分的信任,兩次成為託孤大臣。

    假如在曹丕、曹叡的時代,有人說司馬懿是個奸臣,肯定不會有人相信。因為如果司馬懿都靠不住的話,曹魏的大臣還有誰能信得過?

    但就是這個看起來最靠得住的人,最終打了所有人的臉,顛覆了曹家的江山。

    高平陵政變的勝利徹底改變了司馬懿的命運,曹爽集團覆滅的那一刻起,曹魏再也沒有人可以制衡司馬懿。司馬懿由命運被曹魏掌握變成了掌握曹魏的命運。

    如果司馬懿的忠誠能保持到底的話,天下還是曹家的,可他選擇了和曹操一樣的道路。

    “若天命在吾,吾願為周文王。”

    上天給了司馬懿很多的時間,讓他笑到了最後,但沒有給他改朝換代的時間。

    公元251年,高平陵政變的兩年後,司馬懿除掉了“最後”的隱患王凌,生命卻走到了終點。

    高平陵政變即是他人生的分水嶺也是他生命終章的前奏。

    司馬懿雖死,司馬家專權卻沒有結束。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並不斷鞏固。最後在司馬炎的手中徹底終結了曹魏。

    司馬懿的子孫繼承了他的權力、地位,還有野心,並將其付諸實踐。

    司馬懿誅殺曹爽、王凌名義上說的是替曹魏清除汙穢,但實際上是替自己專權掃除障礙。司馬師平毌丘儉、文欽之亂,司馬昭平定諸葛誕之亂也是這個道理。

    奸臣的釋義是:不忠於君主,弄權禍國之臣。

    在高平陵政變之前,司馬懿盡職盡責,不失為曹魏的忠臣;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懿和他子孫們弄權禍國弒君篡位,說是奸臣一點都不過分。

    細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清平之奸,如李林甫、楊國忠之輩,貪汙受賄敗壞風紀;第二種是亂世之奸,如王莽、董卓之流,專權禍國弒君篡位。

    司馬懿和他的子孫無疑是後者,亂世之奸。司馬師廢黜曹芳,司馬昭弒殺曹髦,可以說是罪惡昭彰,但很可惜沒有人可以審判他們對曹魏犯下的罪惡。

    人只有在臨死之前才會清楚自己是怎樣的人,同理,在一定的環境下,只有等塵埃落定才可以公正的評價一個人。

    在高平陵政變之前,司馬懿盡職盡責,不失為曹魏的忠臣;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懿和他子孫們弄權禍國弒君篡位,說是奸臣一點都不過分。

  • 4 # 星火辰

    前段時間看軍師聯盟,看到劇中司馬懿對張春華那種萌樣,覺得很搞笑,電視劇居然可以完全顛覆歷史形象。歷史上的司馬懿對張春華的評價可是“老物可憎”,呵呵。

    司馬懿是忠臣,還是奸臣?

    呵呵,從歷史記載來看,司馬懿是晉宣帝,從不以臣的身份來評價他。這,就是歷史的本質。若要問忠臣、奸臣,那曹操是忠臣還是奸臣?楊堅、李淵是忠臣還是奸臣?趙匡胤是忠臣還是奸臣?這都沒法回答。

    晉朝,和漢、唐、宋、明相比,無疑是個讓人失望的王朝。於是對晉朝的開基之祖司馬懿的看法才會充滿爭議。好像幾乎沒有人問過唐高祖李淵是忠還是奸,李淵也是正兒八經的隋臣,他姨父楊堅對他的恩情不少,他表弟楊廣其實恰恰是給了他爭奪天下機會的人(任命他為太原留守),但唐朝編寫的《晉書》卻恰恰要說與李淵有點類似的司馬懿鷹視狼顧,外寬內忌。

    只能說,司馬懿絕對算不上個好人,光看他對自己的糟糠之妻張春華的態度就知道了。但歷史上的張春華呢?也是一朵奇葩,也不是個好人。不算好人的人娶了另一個不算好人的人,生出司馬師、司馬昭來,就這麼簡單。

    可以分析的是,在曹操時期,司馬懿不敢不忠。在曹丕、曹睿時期,司馬懿無需不忠,也不得不忠。至於高平陵政變前,司馬懿就有了可選擇的餘地,既可以放棄權力去做田家翁,也可以去拼一把去搞掉曹爽,司馬懿選擇了後者。

    其實,司馬懿也給了曹爽以上兩條路,曹爽選擇了前者。但司馬懿失信了,或者說是他讓蔣濟失信了。這時候的司馬懿是奸臣,還是與曹操類似的奸雄,還是其他什麼,都任人評說。

    傳說,司馬家是三皇五帝時代神官的後代,到春秋戰國時代以一流劍客揚名於趙地,司馬卬被項羽封為殷王,司馬家便在河內溫縣定居下來,世代為漢朝中高層官員。這樣一個家族,出一個司馬懿這樣的人,倒是一點不奇怪。神官、劍客、諸侯、高官,這就是司馬懿從小耳濡目染的環境。

  • 5 # Goetic

    我也是因為《軍師聯盟》《虎嘯龍吟》引發了對司馬懿的興趣,因此去細緻閱讀了有關於司馬懿的傳記,事實上市面上以司馬懿為主角的書籍並不多,而大陸上出版的書籍就僅有秦濤先生的《老謀子司馬懿》,市面上還有柳春藩先生的《正說司馬懿》、方北辰先生的《司馬懿:誰結束了三國》、仇鹿鳴先生的《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利與家庭網路》等十幾部作品。而歷史上唯一的傳記是唐朝官修正史《晉書·宣帝傳》。但是由於編撰者好奇談、喜怪誕,且所據史料或為司馬氏篡改,或因為尊者諱而曲筆,《宣帝紀》可信程度不可高估。

    因為沒有正傳或者說沒人關心,就導致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成了人們評定司馬懿的關鍵,在裡面他陰險狡詐被諸葛亮虐的“體無完膚”,這樣一個人即使拿了天下為人所不齒,也算遭受了世代唾罵。這樣一個沒有歷史背景的名人由於沒有什麼記載那麼他的故事就引起了小說家、編劇的興趣。

    好,回到正題,司馬懿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這個話題非常大,我這裡只談司馬懿本人不涉及他的子孫等身後事。

    忠自然是對曹魏忠,司馬懿一生抵抗諸葛亮北伐,屯田水利,平定遼東。關羽在威震華夏之時逼迫曹操差點遷都,司馬懿小露頭角便使關羽身首異處。諸葛亮出祁山無人可戰的情況下出站熬死諸葛亮。遼東是曹魏幾代麻煩,司馬懿出征前說三個月行軍,三個月滅掉公孫淵(公孫家族在遼東立足了百餘年,經過公孫淵改革更是不可一世),三個月回來,結果······絲毫不差,司馬懿就晃晃悠悠去,還去了趟老家住了一段時間。王凌叛變司馬懿更是動動手指頭使他不戰即潰,也就說在當時除了諸葛亮能與其一站,天下無人能敵。屯田水利等之類文治司馬懿也做到了極致,使曹魏日漸富強。這臣子司馬懿算是完美。那究竟是什麼讓人詬病的,其實就是電視劇那幾條,徵遼東司馬懿上上下下把公孫淵叛變建立的朝廷“築京觀”,你們感興趣就去查查多麼······。誅殺曹爽夷三族(妻族、父族、母族)七千人一口不剩,還有朝廷與曹爽為伍的也是差不多死的那叫一個乾淨。滅王凌(世家大族)夷三族三千口(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讀書人)。

    據史書記載,司馬懿在臨死之前將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叫到床前對他們提到“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驚駭。吾死以後,汝二人善理國政,輔帝平神州,慎之!慎之!”大約意思即是我在魏國當官多年,現在當官做到了太傅這個方位,位極人臣,官位現已夠高的了;大家都懷疑我對魏國不忠誠,我常常因而感到驚駭,我死以後,你們兄弟二人要將國家治理好,輔佐皇帝平定全國,一定要非常當心。

    司馬懿這一生,一句都沒有都沒有說過,一直到死遺言都是勸後代盡忠,即使是千古丞相諸葛亮在被勸九賜時都說過“如果能進入漢中,不要說加九賜十賜也加得。”(非刻意中傷諸葛丞相,在下也是諸葛丞相的鐵粉。)有人說,他這是裝的,但是從孔老夫子來講,怎麼才能做君子呢,就是做君子所做之事,你裝一輩子君子,那你不就是個君子嗎?

    從臣子來講,他這一生沒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只不過魏國形勢與蜀漢不同,蜀漢無人可用,所以諸葛亮只需要略施小計合理合法的解決掉唯一能制衡他的李嚴,他就是絕對。但是魏華人才眾多,局勢複雜,司馬懿不過是為了自保高平陵之變才殺曹爽,換個人無法做得更好。因此這一生無論怎麼看,司馬懿都算得上是忠臣。

    最後說一下《軍師聯盟》《虎嘯龍吟》裡的bug,裡面基本上故事都是真的,只不過換人了而已,比如夏侯徽是司馬師親手殺的,三千死士也是司馬師培養的,計算何晏是司馬懿乾的,就連司馬懿佔領武庫路過曹爽府門那一段也是真的,只不過歷史比電視劇還要驚險。

    當時曹爽帳下督嚴世已經將起弩機架起來了,不過與他一起值班的另一個人孫謙說“天下未定,還未可知!”。嚴世念曹爽恩情,又舉起了弩,就這樣孫謙“三注三止,皆引其肘不得發”,最後嚴世一腳踹開孫謙,結果司馬懿已經遠去了。

    基本上編劇是尊重史實的,就是基本上把司馬懿、司馬師乾的缺德事全算在司馬昭身上了(誰讓他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這也算天大的冤枉了,司馬懿從來就沒打算讓司馬昭接替他,還因為司馬師沒有兒子司馬懿還讓司馬昭過繼了一個兒子過去,只不過司馬師死的早,兒子太小無法立足朝堂,沒辦法司馬昭才自己上的,屬無奈之舉。可是曹魏最後一任皇帝性格暴烈起兵攻打司馬昭,結果被司馬昭部下所殺,留下了歷史上僅有皇帝反臣子的醜聞,還在起兵前說出司馬昭之心這句話。(手動冤枉~~~)

    還有張春華,這對老夫妻從司馬懿裝病騙曹操他們就在一起算是青梅竹馬,張春華因僕人發現司馬懿裝病殺人也是真的,至於那些老妻據食的故事我不敢說是假的,不過如果以一個平常心去想,你這麼大年紀一個高官被人傳怕老婆,丟人不?以為跟現在似的怕老婆不丟人(手動滑稽~~~),你是不是在不當面的情況下要澄清一下,所以不過是老夫老妻變相撒狗糧而已,因為對他來說張春華不只是個妻子,還是個可以同甘共苦的幫手。

    還有一點我要說的是司馬懿的一生如果你去看的話,絕對比小說甚至電視劇更精彩,更驚險,更刺激。

  • 6 # 劍膽琴心01

    司馬懿是個很出色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大多數人認為他陰險狡詐,是受了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真實的司馬懿在世時,威望很高。他死後,毌丘儉和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的檄文中說道,“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這樣的讚譽,出自敵臣之口,應該是對司馬懿最公正的評價了吧。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司馬懿輔佐魏國四代君主,窮其一生,無論能力還是忠心,都是無可挑剔的。

    晚年的司馬懿受命成為輔政大臣時,樹欲靜而風不止,大將軍曹爽為了專權朝政,故意排擠打擊司馬氏,晉升司馬懿為有名無實的太傅官職,這使得司馬為求自保只得以養病為由迷惑對方,並暗中蓄力,等待時機。曹爽沒了牽制,更加肆意妄為,日益嬌縱:他放縱何晏等人瓜分桑田,貪汙受賄。自己私納宮中女官才人為妾,膽大妄為,是為曹氏不肖子孫!所以當司馬懿猝然發動政變,夷滅曹爽集團三族的時候,也沒有人覺得這樣不對,因為真正的亂臣賊子是專橫跋扈的曹爽!

    在高平陵事件結束兩年後,一代權臣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

  • 7 # 葳蕤且饕餮

    因為《軍師聯盟》,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了司馬懿,三國的故事中,司馬懿與諸葛亮相鬥了一生,並留下不少傳說故事。而《三國演義》是人們瞭解最多的關於三國的作品,這部作品是站在劉皇叔的角度,司馬家最終奪取了天下,自然司馬氏就是大奸臣了。

    但是歷史要站在當時的角度分析,司馬家是個大家族,當時有八兄弟號稱“司馬八達”,其中最優秀的就是“仲達”司馬懿,其實司馬懿這個人對大漢和曹魏都沒有什麼忠誠度,他始終是以家族的利益為重,當曹操掌權時依附曹操對家族有利,當曹操死後時他看到了機會就開始有小動作,所以他一直收到曹氏的防備。

    還玩了一出裝病的戲碼,一出去曹氏的戒備之心,當其出征之時也是小心的玩著平衡,從沒有大勝過,也是一種養寇自重的手段吧,待到機會到了的時候自然就化家為國了。所以司馬懿不能單純的以忠奸來辨別,他只是單純的選擇利益最大化的那方。

  • 8 # 嘻嘻紅米

    你問這種問題是吃屎了嗎?人家是開國帝王,根本不需要忠於誰,跟忠和臣任何字都不搭邊!

    智商低配!

  • 9 # 史政通鑑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之問,可問汪精衛,可問曹孟德,亦可問司馬懿。

    司馬懿之不肖曾孫,晉惠帝司馬衷,曾於華林園中聞蛤蟆聲,於是問臣屬,“此鳴者為公乎,為私乎?”臣屬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惠帝之問,貽笑千古,臣屬之答,似是滑稽,實則辯證。在官為官,在私為私,若藉此辯證辨司馬懿之忠奸,則懿之為人,有忠有奸,前忠而後奸。

    餘觀其身處操、丕、叡之世,則為忠臣。當操之世,操平漢中,懿勸操乘勢取蜀;羽攻樊城,威震華夏,操恐,欲遷都以避其鋒,經懿力勸而止,使人心大定,國賴以安。

    當丕之世,丕屢次親征伐吳,懿坐鎮洛陽,排程有方,前線之兵未嘗乏絕,後方穩固,井井有條,堪比蕭何。終丕之世,懿乃丕之左膀右臂,股肱良輔,託孤重臣。

    當叡之世,懿乃叡之利劍,所向皆捷,斬孟達於新城,阻諸葛於關隴,平公孫於遼東,曹魏賴之以安。

    然歷經操、丕、叡三朝,權勢日隆,野心滋漫。明帝崩,新君幼弱,懿託孤輔政,權柄在握,暗萌不臣之心。兼遭曹爽排擯,權柄被奪,政場失意,心生怨望,遂懷誅爽奪權之志。外託病不能視事,麻痺曹爽,內養死士,廣樹黨羽,待機守時,直至高平陵之變。

    故餘以為,司馬懿有忠有奸,其在武帝、文帝、明帝朝,則為忠臣,忠心、忠言、忠行,兼而有之。明帝之後,則為奸臣。不臣之心起,不臣之謀生。高平陵事變後,不臣之行實。

    餘以為,人之為人,矛盾、複雜、多重共生。

    曹操為洛陽北部尉,殺蹇圖;平黃巾之亂;任濟南相,澄清吏治;討伐董卓;迎奉天子……其心其志,皆在匡扶漢室。其後功業漸廣,群從勸進,漸萌不臣之心,初心漸忘。故操之前半生乃漢之忠臣,後半生則為漢賊。

    汪精衛前半生追隨孫中山革命,不圖名利,捨生忘死,以救中國為己任。刺殺攝政王未遂被捕,慷慨赴死,何其壯哉。孰曾料想,如此義士,竟晚節不保,公然投敵,甘作漢奸,助紂為虐,遭人唾棄,遺臭萬年。以致引得後人不勝感慨——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 10 # 歷史神秘人

    在三國那個特殊的年代,無所謂忠與奸,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早就隨著漢朝的名存實亡已經被丟到哪裡去了。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而爭鬥,大家都是這樣的人,忠的是誰?奸的又是誰呢?都是同樣的人就無所謂忠奸啦!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就忠君啦?劉備孫權自立為皇就忠君啦?其實你自己都不忠,怎麼要求別人忠奸呢?

    對於司馬懿的評價,多數的形象覺得他是個軍事才能高超的人,同時也是深沉陰險的陰謀家,畢竟他的後代不是篡位自立了嘛!其實深究司馬懿的一生,他所作出的所有事情無非都是為了個人和家族利益考慮,不是忠奸就可以概括的。曹操和司馬懿之間無非就是互相利用罷了,司馬懿的家族是當時世家和士族,家族裡很多人也是供職於曹操集團。曹操手下有許多士族的人效力,曹操想要爭奪天下,除了寒族出力還需要士族的支援啊!沒辦法,士族有錢有糧食有人才啊,不利用士族利用誰呢?司馬懿29歲到曹操手下效力,曹操一叫到司馬懿就認為這個人有狼子野心,不信任他,處處防著他,甚至有想殺了司馬懿的衝動。司馬懿正是在曹操的猜忌下,盡心輔助曹操,總自己出色的能力讓曹操沒有藉口下手,司馬懿為了活命還真不容易啊,在喜怒無常的曹操手下混,能活著就不錯了,那時還要求司馬懿對曹操忠嗎?沒有忠君的想法,出身士族的人無非都是為了家族利益考慮,司馬懿投靠曹操,就是想依靠大樹好上位啊,只是曹操猜忌他罷了。

    曹操死後,司馬懿終於有出頭之日了,做為曹丕的老師,司馬懿也是上位當大官了。可是曹丕也是蠢人,一直用司馬懿,也一直猜忌司馬懿。司馬懿雖說逃出了曹操的毒手,又陷入曹丕的猜忌中,你讓司馬懿忠向誰啊!對司馬懿來說,都是老闆,自己是打工的,為了一份工資或者官位,出賣自己的才能,大家都是公平的,只不過那個老闆總是害怕這個打工的把自己推翻自己做老闆。司馬懿之所以不辭職走人,就是還沒到撕破臉的時候嘛!

    司馬懿在曹家四代人中,也是盡心盡力出賣了自己的價值和勞動力呢,不能說他是忠臣,也不能說他是奸臣吧!因為在輔助曹魏集團過程中,面對猜忌而沒有走人,而是魏國有危難時挺身而出,司馬懿也算是盡職的打工仔啦!當然那個不算他忠君,因為如果魏國完蛋了,他也跟著完蛋嘛,就沒有後來的取而代之了。說司馬懿奸詐陰險,就是他在曹睿當政時,幹掉了曹爽,獨攬大權,為自己後代取代魏國而打下了基礎。其實這也很正常,曹爽不也是想幹掉司馬懿嘛,大家都想幹掉對方就看各人本事啦,結果司馬懿技高一籌贏了,可以說司馬懿夠奸的,不過你輸了就要認嘛!不管司馬懿出於自保還是為了前途,最後他沒有自己當皇帝,還算為後世留下一個不算太臭的名聲。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人與人相處講究的是交心和平等,大家都互相防著對方,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無所謂忠與奸了,一切看個人品德了。司馬懿算不上好人,也不是徹底的一個壞人,就是個性中人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學過雅思,該怎麼開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