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出自《答蘇武書》,是西漢軍事家、詩人、文學家李陵寫給蘇武的一封書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

    原文片段: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

    白話譯文:深秋九月,塞外草木凋零,夜晚不能入睡,側耳傾聽,胡笳聲此起彼伏,牧馬悲哀地嘶叫,樂曲聲和嘶鳴聲相混,在邊塞的四面響起。清晨坐起來聽著這些聲音,不知不覺地流下淚水。唉,子卿,我難道是鐵石心腸,能不悲傷?

    擴充套件資料

    天漢二年,李廣利率軍伐匈奴右賢王,武帝召李陵負責輜重。李陵請求自率一軍,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為其後援,而路按兵不動,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軍。

    苦戰之後,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無援的軍情,單于遂集中兵力圍攻,李陵兵盡糧絕,北面受虜。降匈奴後,曾與被匈奴扣留的蘇武數次相見。

    始元六年(前81),蘇武得歸,修書勸李陵歸漢,李陵以此書作答。 這封信的主旨是為自己的投降行為解脫。

    信中戰鬥場面寫得極有聲色,顯然是要說明,當時因為雙方兵力懸殊,己方將帥的不顧大局,武帝處置(誅陵全家)失當,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於不得已,進而使讀者產生同情。

    此外,屢用強烈對比,如身處異域而懷念故土,以寡兵深入眾敵而浴血奮戰,蘇武持節榮歸而自己居人籬下,確實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仿詞的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