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付爾東
-
2 # 宋安之
蒙古帝國的與眾不同在於,他的目標並非是逐鹿中原而是心懷世界,一般朝代都是以統一中國為終極目標,而蒙古帝國當時的瘋狂擴張已經不再侷限於中國,並沒有真正將重心放於南宋之上,還有就是雖然南宋末年朝廷腐敗,奸臣賈似道當道,但畢竟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還是不少官僚世家支援,加之兩宋三百多年,正統深入人心還有不少愛國將領堅決抵抗蒙古軍隊,這才是南宋堅持數十年之久的原因。
蒙古帝國就是一部瘋狂擴張史,不同於其他王朝目標是逐鹿中原是統一中國,蒙古帝國的野心更大,對於土地的渴望也是歷代之最,帝國最遠攻擊歐洲的維也納,還有今天的埃及,1274年更是遠征日本,可以說以亞洲為中心只要陸地可以到達相連的地方,蒙古帝國都打到了,距離非洲也就是一步之遙了,所以它的重心不在於拿下南宋。
1219年蒙古帝國西征,1225年東歸,之後成吉思汗在滅西夏時病逝,西夏也因此亡國後被屠盡,第二次西征時打到維也納,結束於1241年。
1251年蒙哥為新任大汗,1254年滅了大理國,等於除掉了南宋的西南屏障,才算對南宋真正有所重視,但是之後蒙哥卻是命旭烈兀再次西征,並沒有徹底南北合圍攻擊南宋。
1258年才開始真正對南宋重視,大汗蒙哥、其弟忽必烈也就是後來的元世祖和大將兀良合臺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有一鼓作氣消滅這個當時中國最後的政權之意,結果蒙哥戰死於南宋合川東釣魚山上,當然也有資料認為他死於痢疾或者霍亂,不管怎樣說大舉進攻南宋也告一段落。
蒙哥死了以後,蒙古帝國陷於內亂,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大打出手,直到1264年才徹底分出結果,忽必烈成為勝利者,但蒙古帝國也陷入實際上的四分五裂狀態,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鎮襄陽,是為襄樊之戰,由於賈似道的擅權,襄陽被包圍三年之後南宋皇帝宋度宗才得知此事,看見南宋朝廷的腐敗之處。
1271年深受漢化的忽必烈正式在大都建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同時也下定決心統一中國,徹底消滅南宋,1273年,在元軍的大舉進攻之下樊城失守,襄陽隨之城破,南宋門戶大開,1276年,元軍兵臨南宋都城臨安,謝太后和宋恭帝出降,南宋實際上亡國,後宋末三傑繼續率軍抵抗,擁立二王為新帝,至1279年崖山海戰後南宋徹底滅亡。
南宋末年腐敗嚴重,但是畢竟兩宋共三百多年,正統深入人心,而且政治狀態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擁有不少人支援,如襄樊之戰就是因為眾多愛國將領的奮不顧身,才面對天下無敵的元軍堅持了六年之久。
1276年都城淪陷太后與皇帝都出降了,最高統治者都認輸了,按理說下面大臣也應該認了,這時候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卻先後擁立兩位新皇帝抵抗,三年之後徹底失敗才告終,由此可見宋朝的人心所在。
簡單來說,首先蒙古帝國的重心不在於南宋的花花世界,而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所以西征什麼的不絕,亡國無數,在蒙哥或者忽必烈時代才真正對南宋用兵,還有就是南宋雖然腐敗,但還是擁有不少人支援,所以堅持了數十年之久。
-
3 # 中原一哥
面對強大的蒙古大軍,南宋之所以能抵抗蒙古大軍幾十年,它不是歷史的偶然,是歷史的必然。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每當異族入侵時,上下一心對外抵抗。在民族存亡的時刻,從皇上下到黎民百姓,都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擱置個人私怨,同仇敵愾。
二、時局的形勢。當時有蒙古國、西夏、金國、大理等,元軍要想武力征服南宋,必須先打敗西夏、金國,徹底征服他們,否則後院起火,顧及不暇。三、長江天險不易渡。長江水面寬、水量大、水流急,在古代,造橋技術不發達,渡江只能靠船隻,碰上暗流、暗礁,就得全軍覆沒。
四、蒙古大軍不善水戰。從蒙古大軍征服到歐亞大陸,靠的是騎兵,騎兵所向無敵,下水都是旱鴨子,弓箭,攻城利器也打不到長江對岸。五、名將如雲。在和金、西夏長期的作戰中,名將實戰經驗豐富,蒙古大軍也不是輕易能打下南宋,比如:岳飛、韓世忠、劉琦等。
蒙古大軍在驍勇,騎兵再厲害,別說抵抗幾十年,南宋要是出明君,勵精圖治,恢復大宋江山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說這是歷史的必然。
-
4 # 置身黑白的精彩
我想,這個彈丸之地應該是釣魚城吧!
憑藉一隅之地,硬剛蒙古鐵騎不說,還帶走了一個蒙古一個大汗,實在是厲害
不過,到底這座城在那個年代經歷了什麼?我們來看看
釣魚城攻堅戰——絕無僅有的以少勝多釣魚城軍民抗戰的故事,蕩氣迴腸。時至今日依然有人去感受這古戰場上曾歷經的風雨
作為中國古戰場儲存最完整的遺址,而且創造了一個無法超越的神話,一座不起眼的城,放倒了一個打遍世界無敵手的超級領袖(蒙哥)。
究其根本,釣魚城之所以能完成如此壯舉,與其山、水、地、城、軍、民”六位一體的城池防禦體系有著絕對的關係
畢竟,蒙哥用了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了權力的鬥爭成功繼位,隨後他謀劃滅南宋,並在方案徹底成熟後進行了全面進攻,為何不僅沒有拿下釣魚城,反而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呢?這太不合理了
不出世之名將餘玠——水平不亞於岳飛至於餘玠不多介紹,但可以這麼說,在蒙古大舉侵宋之前,餘玠曾數次擊敗蒙古軍隊。而且四川防線就是他建立的,裡面就有這個釣魚城
只是很可惜,十幾座如釣魚城一樣的山城很快被攻破,因為地勢再險峻、城堡再堅固,如果將士們不能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甚至說不戰而降,又有什麼用呢?
川蜀山城大部分都沒有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直到釣魚城奇蹟的出現
守將王堅慷慨激昂,鼓舞守將硬磕蒙哥。隨著久攻不下和傳染病流行,蒙古軍開始動搖了,而隨著蒙哥汗的突然去世,蒙古徹底後退
蒙哥漢一說是被守軍射傷後舊病發作而死,一說是染病而死。無論哪種死法,釣魚城保衛戰都足以載入史冊,以一隅之地抵抗幾十萬大軍的壯舉,就在這裡發生
而要感謝的,除了守將王堅,還有這套軍事體系的建立者——餘玠
釣魚城之所以能創造如此奇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人的意志!我們說了,川蜀有十來個和釣魚城一樣的城堡,可為什麼蒙哥打起來十分輕鬆,因為守將早就打定主意投降或者消極抵抗。
而直到南宋徹底滅亡,釣魚城都沒有被攻破,從蒙哥攻城開始到最後忽必烈答應不屠城勸降之時,已經過去二十年
而且隨後守城的三十餘名將領拔劍自刎,可謂是忠烈千秋的典範!
人的意志永遠都是對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競爭力。所以是這些忠心為國的將士守衛了釣魚城
然後是餘玠的軍事才能,如若不是他建立如此防線,蒙古可能早就入川,隨後攻取雲南也如探囊取物,可就是這麼一個釣魚城,就活生生給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打服了
當然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餘玠固然建立了足夠強大的軍事體系,卻奈何除釣魚城外其他城池都因為人的原因輕鬆淪陷,自己本人也在戰爭前夕莫名暴斃
不可否認的是,餘玠無愧於那個時代的最強將帥
或許題中所指的彈丸之地並非釣魚城,而釣魚城也不止抵抗蒙古十年(20年之久)
這是一段讓人看了蕩氣迴腸的故事
釣魚城軍民一心,以一隅之地抵禦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
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的一個不朽的奇蹟
-
5 # 文史小茶館
這確實是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在幾十萬蒙古大軍掃滅西方各國的時候,為什麼中華文明還支撐了數十年。
“1288年,釣魚城陷落已經過去了9年。最後一座還在抵抗的山城,四川宜賓興文縣的凌霄城被蒙軍攻破,全城軍民死難。此時,距離宋蒙戰爭開始已經經過了快61個年頭,戰爭開始前四川的1300萬人,只剩不到80萬人。或許這只是幾個冰冷的數字,但或許也隱含著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延續至今的一個原因吧。”
https://www.toutiao.com/i6500450840988353038/
https://www.toutiao.com/i6500726188204360206/
-
6 # 薩沙
首先,南宋絕非彈丸之地,包括今天中國南方各省,基本是長江以南的中國,不算小了。
其次,南宋對抗蒙古40多年,也不算稀奇。
如果在長江以北平原地區對抗蒙古,沒有人是他的對手,因為根本對付不了騎兵軍團。
但南宋巧妙的選擇長江上游四川(釣魚城為核心),長江中游湖北(襄陽為核心)作為抗擊蒙古的核心。
這兩處都是地形非常複雜的地區,四川到處都是山地,湖北湖泊、江河縱橫,蒙古騎兵難以發揮優勢。
依靠步兵軍團作戰,至少在防禦上,南宋軍隊並不弱。
再次,南宋長期控制長江和沿海的控制權。
想要征服南中國,不控制長江和中國沿海,是不可能的。
而南宋具有相當強大的水軍,在長達幾十年內壓倒了蒙古人。
蒙古人自己沒有水軍,而征服金國以後的水軍也不是南宋對手。
水軍的缺失,導致蒙古人無法獲得決定性勝利。
還有,南宋政府始終有效控制全國的資源和人力
南宋雖然腐敗文弱,君主昏庸,但文官政府仍然有相當的組織能力和控制能力。
直到滅亡,南宋政府大體控制著南宋的大局。
因此,南宋都夠有效調動全國的資源和人力,長期抵抗蒙古人的入侵。
更重要的是,南宋統治時期,國內政策尚且還算合理,國內沒有出現類似於明末、清末那種大規模的內訌農民起義,沒有內鬥損失。
同時,因為蒙古人所到之處燒殺姦淫無惡不作,根本不區分南宋各階層。由此,蒙古入侵的戰爭,已經轉變為民族戰爭。、
南宋的各階層為了生存,只能儘量團結一致作戰,而不像南明幾個政權互相攻佔,自我毀滅。
最後,蒙古人暴行導致南宋軍民拼死一搏
南宋對蒙古大軍的普遍觀點是:此乃異族,人面獸心,兇殘狠毒。
蒙古人所到之處,往往伴隨著不區分的屠城。
1215年,成吉思汗攻陷金國中都(北京),對城中居民展開長達一個月之久的屠殺,超過三十萬人被殺。
有些人認為,只要投降就會逃過蒙古人的屠殺,並非如此。
西夏末帝出城投降,仍然遭受蒙古大軍屠殺,西夏党項族幾乎被殺絕,蒙古人還放火焚燒了西夏王陵。
即便僥倖不死,按照蒙古傳統被俘的人就會成為奴隸。這個奴隸並不是一代如此,而是世世代代如此。
因為橫豎是死或者淪為時代奴隸,南宋軍民往往拼死一搏。
以小小的釣魚城為例,這才是彈丸之地堅持了36年之久。
-
7 # 野叟雜談
宋理宗畫像,他的時代裡,宋蒙之間拉開戰幕。
首先,我覺著有必要糾正一處錯誤。南宋和蒙古人作戰,從端平入洛的1234年算起,到1279年帝昺跳海自殺,時間不過四十五年,不是題目之中所問的將近六十年。
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宋朝宗室孱弱不堪的,無論是對遼朝、西夏、金朝以及後來的蒙古作戰,都是勝少敗多。雖然養兵百萬之巨,但是卻總在受人欺負。同樣,很多人的印象中,蒙古騎兵是無敵於天下的。蒙古騎兵橫掃歐洲,如同摧枯拉朽一般。但是,孱弱的南宋卻能夠抵抗蒙古騎兵四十多年,不能不說在全世界範圍內,這是絕無僅有的一例!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13世紀之初的蒙古、金朝、西夏和南宋形勢圖
第一,畢竟南宋的體量是非常大的一個大國,吞併一個大國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蒙古騎兵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對手,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國,本身力量比較弱小,又缺乏戰略縱深,即便是結成聯盟,往往因為缺乏有效的協同組織而難以形成有效的戰鬥力。南宋則是有著兩三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一個大國。要想征服南宋,必須具備絕對壓倒性的優勢。此前,蒙古人在征服金朝的時候,也是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從1206年成吉思汗稱汗開始,到1234年與南宋聯手攻破蔡州城,金朝人和蒙古騎兵周旋了二十八年,之所以如此,也與金朝廣袤的面積有關,
金哀宗畫像
其次,中央集權的體制也很容易動員足夠的兵力來與蒙古人周旋。無論是金朝,還是南宋,都是中央集權性質的國家,他們之間除了皇帝不同之外,其他很多方面都比較相似。他們都有著比較強大的中央政府,有利於在遇到災難的時候統一排程地方的各種資源來與之相抗衡。相反,無論是中亞還是歐洲,在當時都沒有這樣中央集權的國家,地方上也都是各自為政,很容易被蒙古人各個擊破。
宋度宗畫像
再次,南方的地理特徵,也不利於蒙古騎兵的展開。金朝人也是以騎射得天下的,他們和蒙古人之間打過幾次硬仗。顯然,金朝人的騎射水平因為承平日久而已經退步,所以最終蒙古人奪取了勝利。但是,當蒙古人進一步南下的時候,蒙古人的騎射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江南多山,多水,根本不利於騎兵的展開。蒙古人很不適應這種作戰。比如,大家對重慶的地形多少有些印象吧,蒙古大汗蒙哥就是在重慶地區作戰的時候陣亡的。
蒙哥畫像
第四,宋朝的軍隊進攻不足,但守城卻很擅長。尤其是,宋朝的軍事科技領先於世界。要知道華人的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在被髮明出來之後不久就已經應用於軍事領域。根據宋代的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來看,宋朝已經有了管形火器。蒙古騎兵在野外作戰的時候衝鋒陷陣所向披靡,但是在攻城作戰的時候,守軍的火器讓他們吃了不少虧。這是蒙古人不敢對南宋輕易動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窩闊臺畫像
第五,就蒙古人內部來說,從窩闊臺汗去世後,蒙古內部一直不是很穩定,圍繞著大汗之位而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一定程度上減慢了蒙古人征服南宋的步伐。一直等到忽必烈奪取了汗位之後,蒙古人內部的紛爭才暫時告一段落。雄才大略的忽必烈統一指揮蒙古騎兵南下,給予宋朝以致命一擊。
元世祖忽必烈畫像
第六,蒙古人一開始並沒有把南宋當成是必須消滅不可的物件。不得不說,在當時,蒙古人的攻擊目標有很多,分散了蒙古人對南宋的軍事壓力。到了忽必烈的時代裡,蒙古人可征服的目標已經不多了,而南宋則是最大的一塊肥肉了,也正是因為這樣,忽必烈才下定決心要征服南宋。
元朝的疆域
第七,早期的蒙古政權,並沒有一統天下的意願。我們看蒙古人征服世界的歷程就知道,他們早期和強盜無異,搶完了就走,並沒有長期的打算。但是,忽必烈即位之後蒙古人才開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有了國號:元。當他們還沒有建國號的時候,其實也沒有下定決心非要征服南宋。因為,從建國號開始,他就認為自己是中國的代表,自己是天子,而天子必須是唯一的,天下不能有兩個皇帝,有兩個天子。所以,南方的南宋必須被消滅。
我想,這些大概是南宋能夠與蒙古人周旋四十多年的主要原因吧。
-
8 # 史海悠遊閭春暉
一,政治形勢的變化,蒙宋戰爭在窩闊臺汗時期展開,在南宋政府荒唐的“端平入洛”軍事行動失敗後,蒙軍在四川、湖廣和淮東三個戰場上對南宋發起進攻,但除在川西取得明顯戰果外,其餘均很快陷入僵局。由於窩闊臺汗又同時發起“長子西征”,其後又先後對東夏和高麗用兵,使得其對宋作戰時,常常在兵力上捉襟見肘。窩闊臺汗去世後,大蒙古國先後處於乃馬真後攝政和貴由汗統治時期,由於激烈的內訌,蒙宋之間呈事實上的停戰狀態。等到蒙哥汗繼位後,蒙古重新對南宋發起大規模的包抄戰役,蒙哥汗親率主力猛攻四川;忽必烈、塔察兒攻湖廣;兀良合臺由雲南北進廣西、湖南。。。。但這看似兇猛的攻勢,隨著蒙哥汗的暴死軍中,而全面失敗。之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爭位內戰,使得蒙宋戰場再次停戰。直到忽必烈打垮阿里不哥等競爭者,政權穩固後,方才重啟蒙宋戰爭,即使這樣,蒙元軍的主力也不時被西北反叛宗王們的戰亂所牽制,這些都是客觀上延長蒙宋戰爭過程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地理因素,無論是川蜀的高山激流、山城堡寨;還是京湖的河流縱橫、水鄉澤國,都是蒙古騎兵軍隊的作者障礙,他們在漠北、華北、中亞等地區百試不爽的大規模騎兵包抄戰術,往往在這裡無從施展,這也是導致戰事久拖不決的原因之一。
三,南宋朝廷雖然腐敗拖沓,但前線軍民同仇敵概,不但湧現出了孟拱、趙葵、趙範、餘玠、王堅、李庭芝等一時名將,共屢屢憑藉山川之險,在長期、殘酷的圍困戰中,給予入侵者沉重的打擊。
蒙宋戰爭綿延多年,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但我以為以上三條是相對比較重要的。
-
9 # 王義君
謝謝!所謂利害的形成,大都需要三個條件的統一並能達到一個相應的高度,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實際上蒙古在侵犯南宋時期已不是蒙古的最強盛的時期,爾且還伴有內政方面尖銳的矛盾。相反,南宋當時正逢有歴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嶽飛領導的抗金力量方興未艾,所以防犯方面如固若金湯。只是因朝內的奸臣秦檜作亂讓南宋之堤毀於蟻穴。謝謝!
-
10 # 海鏡清
襄陽並沒有守那麼久,當然易守難攻是真的,所以蒙古人選擇了長期圍困,耗費五年時間來奪取。
在宋蒙戰爭的初期,襄陽其實就曾經被蒙古人打下來過。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兵分三路攻宋,其中由窩闊臺三子闊出帶領的中路軍攻打襄陽。襄陽守將趙範毫無防備,醉酒不醒,蒙軍又事先聯絡趙範部下由金國降卒組成的克敵軍開啟城門,襄陽就這樣輕易被佔。
襄陽失陷4年之後,名將孟珙才收復了襄陽,但蒙軍對襄陽的破壞導致城防破落不堪,人員物資嚴重匱乏,已經成為易攻難守之城,孟珙考慮後,不得不棄守了襄陽。
1251年,李曾伯再次收復襄陽。他又下令築城,限期兩個月內在城內建造營房一萬間,以備屯駐之用。加固後的襄陽城,周圍長九里,樊城則約四里半,防禦能力大為增強。
次年(1252年)春,李曾伯又向朝廷提出六點經營襄陽的建議,包括實行營田、獎勵屯田、運輸米糧、修築城堡、免稅、增兵協防等。朝廷部分採納其建議,下撥一百萬緡的屯田及修築渠堰補助費,並免除襄、郢之稅三年。到1254年上半年,李曾伯調走之時,已有6276戶軍人家眷遷入襄陽定居,使其漸漸恢復生機。經過十幾年的大力經營,到蒙軍再次進攻之前,襄陽已經重新成為城高池深兵精糧足的重鎮。
城外,北面是漢水天然屏障,餘三面是闊若湖面的護城河,深2~3米。護城河是西漢時期在築城的同時開鑿的,平均寬180多米,最寬處250米,是中國最寬的人工護城河,河面寬闊如湖泊,使得襄陽城易守難攻。
宋軍在襄陽城東南西三個城門上增建了甕城,重要位置包砌了磚牆,在城垣上增築了馬面和看樓,在城的東北角和西北角新建了延至江邊的雁翅城,與樊城東西角樓抵江邊的兩雁翅城相呼應,增強了襄陽二城的防衛能力。
守軍裝備了手拉式拋石機和大型床弩,射程遠、威力大,確保城牆難被攻城武器所傷害。而且南宋水軍強大,可以迅速從長江入漢水直抵襄陽城下,補給和增兵都十分便利,無法圍困。
但是守將呂文德貪財,蒙軍採納降將劉整的計策,賄賂呂文德,讓他同意在樊城外設立榷場(進行貿易的場地)。蒙古軍進而藉口防止榷場貨物被盜,所以要修建防護措施。結果蒙古人在沿漢水白河口、新城、鹿門山等地築壘置堡。根據《襄陽府·古蹟》記載,蒙軍築城修堡多處,有即牛首、安陽、古城、紅崖、白河、沙河、漁蘭、新城、淳河、滾河,一下子就斷絕了襄陽的糧道。等到呂文德明白過來,知道自己誤事了,又氣又急,一命嗚呼。
同時蒙軍造戰船5000艘,讓劉整訓練水軍7萬,日夜不輟,風雨無阻,迅速組建起一隻可以與南宋水軍正面抗衡的水上力量。
1268年,忽必烈派阿術為主將、劉整為副將圍攻襄陽,因易守難攻,制訂了將其困死的戰略。襄陽外圍"重營複壁,繁布如林,遮山障江,包絡無罅"。襄陽南面原本可以依託的各制高點,均為蒙古軍所控制,想從陸路救援襄陽是不可能了。而且蒙古人可以透過制高點,觀察襄陽動態,讓襄陽守軍難以突圍。守將呂文煥(呂文德弟)數次出擊都無法打破蒙軍的包圍圈。
鑑於南宋水軍上實力強,援兵和物資可以走水路,蒙古人又在迎旭門外漢水中築臺阻遏南宋水軍。1269年3月,張世傑率兩淮宋軍來救,在漢水被蒙古水軍擊敗。7月,夏貴率四川宋軍5萬、3千艘戰船,再度增援襄陽。遭沿江堡壘蒙軍的猛烈阻擊,增援未果。由於襄陽附近只有內陸河流,所以水軍在技術和戰鬥力方面的要求並不太高。哪怕只用足量的小型船隻,搭配剛剛訓練的漢軍部隊,就可以讓南宋水軍飲恨而還。
1272年,民兵張順、張貴等3000人採取從漢水上游乘輕舟順流而下的方式,突至襄陽,為襄樊軍民送來鹽、布等寶貴物資,但張順亦戰死。張貴試圖突圍,與郢州(今湖北鍾祥)守將范文虎的援軍會合龍尾洲,以夾擊蒙古軍。結果因為訊息洩露,范文虎又膽怯不至,行動失敗,張貴犧牲。
1273年,元軍兵分五路,在攻破樊城外城基礎上,對樊城發起總攻。之前元軍統帥阿術聽從部將張弘範的建議,派人用鐵鋸截斷襄陽、樊城之間江中的木柱,焚燬架於其上的浮橋,切斷了兩城間的聯絡。在元軍發動總攻前,回回人亦思馬因製成能發巨石的回回炮,剛運抵襄樊元軍大營。阿里海牙架起回回炮,轟破樊城。就這樣成為孤城的樊城,在被圍四年後終被攻破,守將範天順、牛富自殺殉國。
"既破樊,移其攻具以向襄陽。一炮中其譙樓,聲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洶洶,諸將多逾城降者"。面對徹底孤立無援彈盡糧絕的境地和在回回炮打擊下,襄陽守將呂文煥選擇投降。
當然,威力巨大的回回炮只是早已傾斜的天平上最後一個砝碼。蒙古人透過收買宋軍守將,在襄陽周圍修築大量工事和訓練水軍,徹底切斷了襄樊與外界聯絡,使其糧絕心怯。而如果沒有先前蒙古軍依靠修築工事和野戰,控制了襄陽城外圍,回回炮也無法架設。
所以,著名軍事家吳起曾經說過:山河之固,在德而不在險。襄陽保衛戰的結果,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趙範好酒,呂文德貪財,給蒙古人以可乘之機,縱使金城湯池,又何用哉!
-
11 # 戴你看歷史
題主你這個用詞“彈丸之地”用的不對,當時南宋佔據中國的南方地區,也很大,只不過比元朝相比是小了很多。不信,看下圖
當時南宋佔據的地區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而且還有長江天險。蒙古軍隊在戰爭期間對敵人採取了殘酷而野蠻的政策,南宋很多人不想被蒙古人奴役。南宋如果好好組織軍民抗元的話還能存在好一段時間。
回覆列表
估計這個問題,蒙古人都沒有想到。
看起來文文弱弱的漢人,比起金人,比起西夏人更難啃!說到底,還是漢人骨子裡的不屈精神。
南宋半壁江山若丟了,漢人便無路可退,這如同背水一戰,再也沒有本錢可賠。再加上當時的南宋,雖面積不大,但經濟、人口都是蒙古不可比的,這自然也是久戰的資本。
其次,蒙古大汗蒙哥徵宋殞命,黃金家族因爭奪汗位內鬥,徵南宋之戰也因此暫緩了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