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引蔡絛《西清詩話》雲:“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雲: ‘簾外雨潺潺……’。含思悽惋,未幾下世。”可見,這首詞也是李煜後期的作品,作於他死前不久。詞的上片,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夢醒之後的情景:“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第一句“簾外雨潺潺”是寫實。詞人夢醒之時,聽到簾外潺潺的雨聲,由雨聲想到春天將盡,“春意闌珊”。闌珊,是寥落、衰殘的意思,一作“將闌”。這一句既點明季節,又暗寓惜春之情、身世之感。點出景、季節之後,第三句再交代感覺到這一現象的人:“羅衾不耐五更寒”。“五更寒”三字,寫出了他睡夢的短暫,詞人五更天便從夢中醒來,足見其不能安眠的苦況。羅衾雖暖,卻“不耐五更寒”,這種感受,與其說是身膚上的,不如說是心理上的。一個過著囚徒生活的人,面對春光行將消逝,五更的寒冷和心頭的淒涼,格外使他無法忍受。這裡實際上是採用了寓比於賦的手法,興寄深廣,慨嘆無窮。接著“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二句,筆鋒陡轉,從現實轉入夢境,由實入虛。是說只有夢裡才能忘記自己是一個亡國俘囚,還能重溫一下過去的繁華歡樂。這兩句正應上句因“羅衾不耐五更寒”而醒了,也就是因為醒了,才聽到了簾外潺潺的雨聲,以致想到春天將去。按照時間順序,應是先有夢,然後才有醒後的所聞所感。現在這樣倒過來寫,固然由於夢是醒後追憶,但更重要的還是為了避免藝術上的平直,一開始就刻畫出一個淒涼冷落的意境,對整首詞的悲劇氣氛的渲染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藝術手法是很高明的。下片承上而來,引出江山故國之思。因為有以上的感覺,詞人對自己說:“獨自莫憑闌”,獨自一個人可別上高樓憑欄遠望呀!為什麼這樣自我告誡呢?隨後兩句點明瞭原因。“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無限江山”,指的是原來屬於南唐的土地。昔日南唐無限美好的河山,離開它的時候是那麼容易,要再見到卻非常困難了。“別時容易見時難”,本是古人詩句常用的詩意,所謂“別時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顏氏家訓·風操》)、“才得相逢容易別”(戴叔倫《織女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無題》)等便是。李後主這句“別時容易”,意謂丟失得很快。這裡麵包含了一個閱世很淺的俘虜皇帝的痛苦與悔恨。在他成了被囚的俘虜後,切實體驗到囚虜生活的痛苦無極,從而更加懷戀珍惜“無限江山”的時候,卻已經再也見不到它了。事後的醒悟追悔,不過更增添內心的痛苦。為了避免這無益的痛苦,所以告誡自己:“獨自莫憑闌”。但由此也可知他不知道獨自憑欄多少次了。“獨自”二字,極富表現力,因為和人一道登樓,還可以說說談談,而一個失去自由的人,孤獨地憑欄遠眺,其痛苦就有增無減了。詞人在發出“別時容易見時難”的嘆息之後,最後以如泣如訴的音調,奏出了悲劇式的尾聲:“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過去歡樂的生活就像流水落花一樣,一去不可復返,今昔對比,真有天上人間的差別!這結拍兩句與開篇“春意闌珊”相呼應,傳達出萬千身世之感,構成了沉哀高遠的意境,餘音嫋嫋,遺恨千古。這是一首亡國之君的哀歌。全篇充滿了作者亡國後的悲哀絕望和他對過去帝王生活的留戀,情調十分低沉。但是由於他的悲哀和悔恨之情,是藉助於典型的客觀景物和富有詩意的比喻以及天上人間相映照抒寫出來的,使這些景物和比喻具有了普遍的意義,所以讀者可以借用它們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產生了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五月之歌》)這用來說明李煜這首《浪淘沙》詞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浪淘沙,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引蔡絛《西清詩話》雲:“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雲: ‘簾外雨潺潺……’。含思悽惋,未幾下世。”可見,這首詞也是李煜後期的作品,作於他死前不久。詞的上片,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夢醒之後的情景:“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第一句“簾外雨潺潺”是寫實。詞人夢醒之時,聽到簾外潺潺的雨聲,由雨聲想到春天將盡,“春意闌珊”。闌珊,是寥落、衰殘的意思,一作“將闌”。這一句既點明季節,又暗寓惜春之情、身世之感。點出景、季節之後,第三句再交代感覺到這一現象的人:“羅衾不耐五更寒”。“五更寒”三字,寫出了他睡夢的短暫,詞人五更天便從夢中醒來,足見其不能安眠的苦況。羅衾雖暖,卻“不耐五更寒”,這種感受,與其說是身膚上的,不如說是心理上的。一個過著囚徒生活的人,面對春光行將消逝,五更的寒冷和心頭的淒涼,格外使他無法忍受。這裡實際上是採用了寓比於賦的手法,興寄深廣,慨嘆無窮。接著“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二句,筆鋒陡轉,從現實轉入夢境,由實入虛。是說只有夢裡才能忘記自己是一個亡國俘囚,還能重溫一下過去的繁華歡樂。這兩句正應上句因“羅衾不耐五更寒”而醒了,也就是因為醒了,才聽到了簾外潺潺的雨聲,以致想到春天將去。按照時間順序,應是先有夢,然後才有醒後的所聞所感。現在這樣倒過來寫,固然由於夢是醒後追憶,但更重要的還是為了避免藝術上的平直,一開始就刻畫出一個淒涼冷落的意境,對整首詞的悲劇氣氛的渲染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藝術手法是很高明的。下片承上而來,引出江山故國之思。因為有以上的感覺,詞人對自己說:“獨自莫憑闌”,獨自一個人可別上高樓憑欄遠望呀!為什麼這樣自我告誡呢?隨後兩句點明瞭原因。“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無限江山”,指的是原來屬於南唐的土地。昔日南唐無限美好的河山,離開它的時候是那麼容易,要再見到卻非常困難了。“別時容易見時難”,本是古人詩句常用的詩意,所謂“別時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顏氏家訓·風操》)、“才得相逢容易別”(戴叔倫《織女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無題》)等便是。李後主這句“別時容易”,意謂丟失得很快。這裡麵包含了一個閱世很淺的俘虜皇帝的痛苦與悔恨。在他成了被囚的俘虜後,切實體驗到囚虜生活的痛苦無極,從而更加懷戀珍惜“無限江山”的時候,卻已經再也見不到它了。事後的醒悟追悔,不過更增添內心的痛苦。為了避免這無益的痛苦,所以告誡自己:“獨自莫憑闌”。但由此也可知他不知道獨自憑欄多少次了。“獨自”二字,極富表現力,因為和人一道登樓,還可以說說談談,而一個失去自由的人,孤獨地憑欄遠眺,其痛苦就有增無減了。詞人在發出“別時容易見時難”的嘆息之後,最後以如泣如訴的音調,奏出了悲劇式的尾聲:“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過去歡樂的生活就像流水落花一樣,一去不可復返,今昔對比,真有天上人間的差別!這結拍兩句與開篇“春意闌珊”相呼應,傳達出萬千身世之感,構成了沉哀高遠的意境,餘音嫋嫋,遺恨千古。這是一首亡國之君的哀歌。全篇充滿了作者亡國後的悲哀絕望和他對過去帝王生活的留戀,情調十分低沉。但是由於他的悲哀和悔恨之情,是藉助於典型的客觀景物和富有詩意的比喻以及天上人間相映照抒寫出來的,使這些景物和比喻具有了普遍的意義,所以讀者可以借用它們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產生了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五月之歌》)這用來說明李煜這首《浪淘沙》詞是再恰當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