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西方文明是由古希臘羅馬文明經由中世紀的基督教而到近代的工業文明獨立發展演變而成的。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精神之源,希臘文明對歐洲及世界文化曾產生過重大影響,自古有“西方文明的搖籃”之美譽。 希臘人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並使希臘成為西方文明的搖籃。而這一切,皆與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古代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蔚藍色的海洋不僅決定了希臘的氣候屬於溫和宜人,適於戶外運動的地中海氣候,而且對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也產生了深遠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自然地理條件是多山環海,地勢崎嶇不平。僅有小塊的平原又為難越的關山所阻隔,有助於形成古希臘天然的政治單位---小國寡民的城邦。土地多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而適合種植葡萄和橄欖。決定了希臘人只有透過海外商業貿易才能維持生存和發展。海岸曲折、島嶼密佈。礦產資源比較豐富,這工商航海貿易提供了最為便利的條件。商業貿易的發展要求自由的環境,以及顧及商業貿易者整體利益的政策,這一切都有助於古希臘人平等觀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頻繁的航海貿易活動,希臘人練就了勇於開拓,善於求索的民族性格。繁榮的商品經濟,健全的民主政治,加上開拓、求索的民族精神。 古希臘文明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愛琴文明時代,又稱克里特被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12世紀) 克里特文明:是希臘最早的文明,其時期大約為公元前20世紀----公元前15世紀。約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現了最初的國家。克里特文明的特徵是宏偉華麗的王宮建築,精美的工藝品和強大的海上霸權。希羅多德說第一支海軍就是米諾斯建立的。 邁錫尼文明:是指南希臘的邁錫尼、派羅斯等早斯城邦文明。邁錫尼文明的特點是墓地文化,發掘出的青銅武器和工藝品都極精美。邁錫尼一度很強大,曾攻打過埃及和赫梯。公元前13世紀又進攻歐亞交界的特洛耶,出現了著名的特洛耶戰爭。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南下,邁錫尼文明毀滅,希臘歷史進入1個新的時代---荷馬時代。 第二階段是荷馬時代(公元前11—19世紀) 公元前12世紀,多利亞人侵入希臘半島,消滅了阿卡亞人各城邦,毀滅了邁錫尼文明,使正在解體中的氏族部落制度在愛琴海世界重新佔統治地位,希臘歷史進入了暫時的倒退時期。這一時期因留下唯一的一部重要文獻《荷馬史詩》,故稱為“荷馬時代”。荷馬時代的希臘社會處於父系氏族階段,生產力的發展則處在由青銅時代向鐵器時代的過渡時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始的氏族組織日趨解體。 荷馬時代還未產生國家,總之荷馬時代的整個社會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較之邁錫尼文明,大大地倒退了,因此許多學者稱荷馬時代為“黑暗時代”。 第三階段是古風文明(公元前8—6世紀) 大約於公元前8世紀始,產生了 “城邦”。這些城邦一般轄地不過百里,人口不過數萬,具有典型小國寡民的特點。這些各自獨立的希臘城邦在社會制度,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他們稱自己為“希臘人”,稱非希臘人為“異邦人”或“蠻族人”。 蔚藍色的地中海孕育出的希臘城邦較之東方早期歷史上林立的小國,從誕生伊始,就帶有自己鮮明的個性:1、希臘城邦始終以獨立的政治單位,分立於希臘的古典時代。2、特有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了希臘城邦的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工業和農業都有面向市場的特點。3、希臘城邦的政體,普遍實行共和體制,希臘城邦的公民擁有較充分的政治權利, 4、發達的商品經濟,寬鬆的政治氛圍,使希臘城邦孕育、誕生了傑出的文化成就。在古代世界諸文明之中,希臘文化最具有科學性和民主性。儘管希臘文化的基礎是吸收東方文化發展而來的,但其文化成果卻光輝蓋世,獲得“古典”的美名。 僭主政治: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雖未出現東方式的專制君主,但卻出現了“僭主政治”這一特殊的政治統治形式。僭主產生於平民與貴族鬥爭的過程中。僭主是指那些透過非法律途徑取得獨裁統治權的人。僭主依靠尚未成熟的平民意志,而不是法律。他的權力不是來自神授或民選,而是來自特定的環境。僭主一般都是以群眾領袖的身份發跡起家的。僭主政治是從貴族寡頭專政到民主政治的過渡形式。 大殖民運動: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除建成了自己的城邦,還進行了大規模的海外殖民活動,建立了許多新的殖民城市。歷史上稱之為“大殖民”。大殖民運動是由當時希臘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造成的大範圍的海外殖民活動造就了希臘勇於開拓,善於求索的民族精神。希臘的大殖民運動不僅和古代的一些民族遷徙不同,更與近現代的資本主義殖民侵略有別。它的形式是獨特的,影響是深遠的。 第四階段是古典文明(公元前5—4世紀中期) 公元前5世紀通常被稱為希臘的“古典時代”。這一時期,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都處在空前絕後的巔峰期,尤以雅典最具代表性。古典時代的序幕和謝幕是以兩次戰爭為標誌的。 希波戰爭中希臘的勝利,使希臘人免於遭受東方專制主義的統治,得以保持自己歷史發展的特點。拉開了古典時代的序幕。戰爭使雅典成為全希臘的海上強國,透過提洛同盟,雅典帝國主義的勢力迅速膨脹。雅典文明開始發展繁榮,到了伯里克利時代,雅典的壯麗和繁榮使希臘所有的城市都相形失色。在這黃金時期,雅典不僅表現出經濟上的繁榮和文化上的輝煌,其民主制度亦發展到了巔峰。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較為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雖然它也具有其侷限性,但不可否認它是雅典為後世留下的一筆寶貴的政治文化遺產。 第五階段是馬其頓統治時代(公元前4世紀晚期到公元前2世紀中期) 古典時代的開始與終結是以兩次戰爭作為標誌的,如果說希波戰爭拉開了古典時代的序幕,那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束則標誌著希臘古典時代的終結。總之,戰爭耗盡了希臘各邦的力量,並且毀滅了整個希臘世界的自由。那些往日賴以繁榮的條件,包括穩定而有秩序的政治,充滿活力的商品經濟,以及文化上的探索和創造力都消失了。希臘古典文明已走到了盡頭,原有的和諧被打破,新的秩序即將產生。在無情的歷史車輪面前顯得渺小而微弱,歷史註定了古典時代的終結和希臘化時代的到來。 亞歷山大遠征的直接結果,就是在歐亞非3洲遼闊的土地上,建立了1個前所未有的龐大帝國, 亞歷山大的遠征,在歷史上第一次把東西方部分世界聯為1體。為實現東西方的融和,亞歷山大一方面以埃及法老和波斯國王的合法繼承人自居,另一方面以聯姻的方式強化東西方統治階級的聯合。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之死顯然在世界歷史上構成了1個極為重要的分水嶺。往昔繁榮昌盛的希臘文明宣告結束了,1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新文明誕生了,這種文明一直持續到基督時代初年,通常冠之以希臘化文明。這個文明所存在的時代一般被稱為希臘化時代。
現代西方文明是由古希臘羅馬文明經由中世紀的基督教而到近代的工業文明獨立發展演變而成的。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精神之源,希臘文明對歐洲及世界文化曾產生過重大影響,自古有“西方文明的搖籃”之美譽。 希臘人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並使希臘成為西方文明的搖籃。而這一切,皆與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古代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蔚藍色的海洋不僅決定了希臘的氣候屬於溫和宜人,適於戶外運動的地中海氣候,而且對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也產生了深遠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自然地理條件是多山環海,地勢崎嶇不平。僅有小塊的平原又為難越的關山所阻隔,有助於形成古希臘天然的政治單位---小國寡民的城邦。土地多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而適合種植葡萄和橄欖。決定了希臘人只有透過海外商業貿易才能維持生存和發展。海岸曲折、島嶼密佈。礦產資源比較豐富,這工商航海貿易提供了最為便利的條件。商業貿易的發展要求自由的環境,以及顧及商業貿易者整體利益的政策,這一切都有助於古希臘人平等觀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頻繁的航海貿易活動,希臘人練就了勇於開拓,善於求索的民族性格。繁榮的商品經濟,健全的民主政治,加上開拓、求索的民族精神。 古希臘文明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愛琴文明時代,又稱克里特被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12世紀) 克里特文明:是希臘最早的文明,其時期大約為公元前20世紀----公元前15世紀。約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現了最初的國家。克里特文明的特徵是宏偉華麗的王宮建築,精美的工藝品和強大的海上霸權。希羅多德說第一支海軍就是米諾斯建立的。 邁錫尼文明:是指南希臘的邁錫尼、派羅斯等早斯城邦文明。邁錫尼文明的特點是墓地文化,發掘出的青銅武器和工藝品都極精美。邁錫尼一度很強大,曾攻打過埃及和赫梯。公元前13世紀又進攻歐亞交界的特洛耶,出現了著名的特洛耶戰爭。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南下,邁錫尼文明毀滅,希臘歷史進入1個新的時代---荷馬時代。 第二階段是荷馬時代(公元前11—19世紀) 公元前12世紀,多利亞人侵入希臘半島,消滅了阿卡亞人各城邦,毀滅了邁錫尼文明,使正在解體中的氏族部落制度在愛琴海世界重新佔統治地位,希臘歷史進入了暫時的倒退時期。這一時期因留下唯一的一部重要文獻《荷馬史詩》,故稱為“荷馬時代”。荷馬時代的希臘社會處於父系氏族階段,生產力的發展則處在由青銅時代向鐵器時代的過渡時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始的氏族組織日趨解體。 荷馬時代還未產生國家,總之荷馬時代的整個社會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較之邁錫尼文明,大大地倒退了,因此許多學者稱荷馬時代為“黑暗時代”。 第三階段是古風文明(公元前8—6世紀) 大約於公元前8世紀始,產生了 “城邦”。這些城邦一般轄地不過百里,人口不過數萬,具有典型小國寡民的特點。這些各自獨立的希臘城邦在社會制度,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他們稱自己為“希臘人”,稱非希臘人為“異邦人”或“蠻族人”。 蔚藍色的地中海孕育出的希臘城邦較之東方早期歷史上林立的小國,從誕生伊始,就帶有自己鮮明的個性:1、希臘城邦始終以獨立的政治單位,分立於希臘的古典時代。2、特有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了希臘城邦的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工業和農業都有面向市場的特點。3、希臘城邦的政體,普遍實行共和體制,希臘城邦的公民擁有較充分的政治權利, 4、發達的商品經濟,寬鬆的政治氛圍,使希臘城邦孕育、誕生了傑出的文化成就。在古代世界諸文明之中,希臘文化最具有科學性和民主性。儘管希臘文化的基礎是吸收東方文化發展而來的,但其文化成果卻光輝蓋世,獲得“古典”的美名。 僭主政治: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雖未出現東方式的專制君主,但卻出現了“僭主政治”這一特殊的政治統治形式。僭主產生於平民與貴族鬥爭的過程中。僭主是指那些透過非法律途徑取得獨裁統治權的人。僭主依靠尚未成熟的平民意志,而不是法律。他的權力不是來自神授或民選,而是來自特定的環境。僭主一般都是以群眾領袖的身份發跡起家的。僭主政治是從貴族寡頭專政到民主政治的過渡形式。 大殖民運動: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除建成了自己的城邦,還進行了大規模的海外殖民活動,建立了許多新的殖民城市。歷史上稱之為“大殖民”。大殖民運動是由當時希臘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造成的大範圍的海外殖民活動造就了希臘勇於開拓,善於求索的民族精神。希臘的大殖民運動不僅和古代的一些民族遷徙不同,更與近現代的資本主義殖民侵略有別。它的形式是獨特的,影響是深遠的。 第四階段是古典文明(公元前5—4世紀中期) 公元前5世紀通常被稱為希臘的“古典時代”。這一時期,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都處在空前絕後的巔峰期,尤以雅典最具代表性。古典時代的序幕和謝幕是以兩次戰爭為標誌的。 希波戰爭中希臘的勝利,使希臘人免於遭受東方專制主義的統治,得以保持自己歷史發展的特點。拉開了古典時代的序幕。戰爭使雅典成為全希臘的海上強國,透過提洛同盟,雅典帝國主義的勢力迅速膨脹。雅典文明開始發展繁榮,到了伯里克利時代,雅典的壯麗和繁榮使希臘所有的城市都相形失色。在這黃金時期,雅典不僅表現出經濟上的繁榮和文化上的輝煌,其民主制度亦發展到了巔峰。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較為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雖然它也具有其侷限性,但不可否認它是雅典為後世留下的一筆寶貴的政治文化遺產。 第五階段是馬其頓統治時代(公元前4世紀晚期到公元前2世紀中期) 古典時代的開始與終結是以兩次戰爭作為標誌的,如果說希波戰爭拉開了古典時代的序幕,那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束則標誌著希臘古典時代的終結。總之,戰爭耗盡了希臘各邦的力量,並且毀滅了整個希臘世界的自由。那些往日賴以繁榮的條件,包括穩定而有秩序的政治,充滿活力的商品經濟,以及文化上的探索和創造力都消失了。希臘古典文明已走到了盡頭,原有的和諧被打破,新的秩序即將產生。在無情的歷史車輪面前顯得渺小而微弱,歷史註定了古典時代的終結和希臘化時代的到來。 亞歷山大遠征的直接結果,就是在歐亞非3洲遼闊的土地上,建立了1個前所未有的龐大帝國, 亞歷山大的遠征,在歷史上第一次把東西方部分世界聯為1體。為實現東西方的融和,亞歷山大一方面以埃及法老和波斯國王的合法繼承人自居,另一方面以聯姻的方式強化東西方統治階級的聯合。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之死顯然在世界歷史上構成了1個極為重要的分水嶺。往昔繁榮昌盛的希臘文明宣告結束了,1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新文明誕生了,這種文明一直持續到基督時代初年,通常冠之以希臘化文明。這個文明所存在的時代一般被稱為希臘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