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格物資本

    當然有,中國古代金屬貨幣時代(銅錢),統治者為解決財政赤字問題,經常會透過超發貨幣(大量發行貨幣,透過貨幣貶值來掠奪民眾財富)的方法來填補赤字,造成貨幣供給遠高於貨幣需求,從而引發惡性通脹。

    貨幣超發(貨幣貶值),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降純。由於銅材有限,因而可以降低每枚銅錢的銅含量而銅錢重量不變,來提高發行量。比如原來銅錢都是含銅90%,重10克,現在政府發行的新銅錢的銅含量只有70%,也重10克,在一定銅材數量限制下,政府可發行更多的新銅錢。

    第二,減重。每一枚銅錢的銅含量不變,但是其重量下降。比如原來的銅錢的銅含量是90%,重10克,政府新發行的銅錢銅含量也是90%,但是重量卻變成了8克。每一枚銅錢的實際價值下降。

    第三,鑄造大面值銅錢,銅錢的面值遠超其實際價值。比如原來一枚銅錢能買一個饅頭,政府新發行的銅錢,和原來銅錢的銅含量和重量一樣,但是政府強制規定,新銅錢面值是原來銅錢的兩倍(一枚新銅錢能買兩個饅頭),這實際就是將原來銅錢強行貶值了。

    以上三種情況都可以交錯或同時發生,由於古代的銅錢是手工鑄造的,鑄造出來的銅錢都不怎麼精整,不夠標準化,所以民間一直存在,私自鑄造私自融化的問題,每當統治者以上述三種方式發行新貨幣時,往往都會造成貨幣流通混亂。

    更詳細瞭解,可檢視我的文章《中國貨幣簡史》上、下系列

  • 2 # 王祖蔭1

    何謂通貨?流通貨幣之謂。古時通用金銀和銅幣。這硬通貨不同於紙幣,本身就有價值,所以一般不會”膨脹”。但聽說有某個朝代,銅幣成色不足,大量發行就類同現代濫印紙幣,於是物價上漲了。

  • 3 # 使用者105603945364

    及壞五銖錢。更鑄為小錢,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郭,不磨錿.於是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數十萬。自是後錢貨不行。——三國志

    時所用錢,人多私鑄,稍就薄小,乃至風飄水浮,米鬥幾直一千。侃奏曰: “昔馬援至隴西,嘗上書求復五銖錢,事下三府,不許。及援徵入為虎賁中郎,親對光武申釋其趣,事始施行。臣頃在雍州,亦表陳其事,聽人與官並鑄五銖錢,使人樂為,而俗弊得改。旨下尚書,八座不許。以今況昔,即理不殊。求取臣前表, 經御披析。”侃乃隨事剖辨,孝莊從之。乃鑄五銖錢,如侃所奏。 ——魏書

    古代貨幣以貴金屬為基礎,和現代信用幣有些區別,貨幣本身存在價值,官方降低貨幣質量(其實和現代信用貨幣超發也沒多大區別)就會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由於對貨幣保值失去信心,人們都不願意收貨幣。古代金屬貨幣私鑄比現代造假幣要容易得多(而且分不出來),造假幣者又會進一步降低貨幣材料成本,使得貨幣貶值加劇。

    自軍興費廣,朝廷給會子數多,至是折閱日甚。朝論頗嚴稱提,民愈不售,郡縣科配,民皆閉門牢避。行旅持券,終日有不獲一錢一物者。——宋史

    十一年,置寶泉提舉司,掌鼓鑄至正通寶錢、印造交鈔,令民間通用。行之未久,物價騰踴,價逾十倍。又值海內大亂,軍儲供給,賞賜犒勞,每日印造,不可數計。舟車裝運,軸轤相接,交料之散滿人間者,無處無之。昏軟者不復行用。京師料鈔十錠,易鬥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縣,皆以物貨相貿易,公私所積之鈔,遂俱不行,人視之若弊楮,而國用由是遂乏矣。——元史

    紙幣誕生後就從來沒有穩定過,每當朝代要完了的時候最後的掙扎都包括超發貨幣這一項,北宋印交子當軍費,沒多久就變南宋了,南宋前一百年還行,快撐不住的時候也用會子充軍費,導致會子根本沒用。明朝試圖禁止貴金屬貨幣都因為紙幣不保值而未果。

  • 4 # X影劇

    中國古代也有通貨膨脹,金屬貨幣並不能阻止惡性通脹的發生。當然,現代通脹的結果無非是財富縮水、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而古代的通脹意味著老百姓是生存還是毀滅。比如兩漢時期就發生過四次要命的的惡性通脹。

    第一次要數西漢初。秦末戰爭持續十幾年,大小戰役百餘場,死傷幾百萬人戰亂使當時的社會生產大倒退,各種物資均短缺,尤其是糧食和馬匹極度匱乏,物價必然普遍上漲。西漢初年,國家每年財政收入不到40億錢。即使以40億錢算,按當時物價,只能買4千匹馬或40萬石米。40萬石相當於現在的1200萬斤,按全華人口2000萬算,人均年供應不足1斤。為了搜刮民間財富,漢初統治者有意降低銅錢中的含銅量,這樣相同重量的銅材就可以鑄造更多數量的銅錢。結果,通貨膨脹愈加嚴重,1石米要賣5000到1萬錢,1匹馬價值100萬錢。與秦漢時代的正常年份相比,糧食價格上漲了180-350倍左右,馬匹價格上漲了230倍左右。按照一家5口人計算,漢初普通人的家庭財產不超過3萬錢左右,傾家蕩產也只能買到90斤米,僅能維持一家人一個月的口糧。西漢在開國之初便出現了“老百姓失去產業,大饑荒蔓延,人吃人,死者過半”的末世情景。

    漢朝另外三次通脹,分別發生在漢武帝、王莽、東漢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一點點事就喊幫忙的人是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