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rut4762

    比喻是修辭手法,前提是二者有相似處,比如“月亮像圓盤”兩種不同的事物有相似處即"圓" 設喻和類比都屬於表現手法,比如在講道理前,先打個比方,目的是使道理淺顯易懂或表達委婉,這是設喻;把兩種同類事物進行比較,找出區別,這是類比。 設喻說理和類比說理,是有明顯區別的。設喻說理是用相似點來論證觀點的,是透過具體形象使人領會某種道理,重在說理的形象化、具體化。例如荀子在《勸學》中講:“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積土成山”和“積水成淵”這兩個比喻形象說明了“積善成德……聖心備焉”的道理。而類比說理則是根據兩種事物之間的某些相同點進行比較,用已知事物的特點,推論出另一事物也會有某種特點。鄒忌與徐公比美,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他受了三人的矇蔽。   鄒忌向齊王進諫的時候,分析了齊王的情況:“宮女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很顯然,鄒忌是在拿齊王與自己類比,由自己受矇蔽而推出“王之蔽甚矣”這一結論。 運用設喻說理,目的在於把道理說得具體化、形象化。鄒忌以自身的私事來進諫齊王,並不是為了把齊王受矇蔽這個觀點說得具體化、形象化,而是為了說明齊王受矇蔽,正像自己受矇蔽一樣,是不容置疑的,從而闡明瞭齊王納諫的必要性。由兩件事之間的相同點,推出相等的結論,這正是類比的特徵,也是運用類比說理的目的。 設喻是用來說理的,設例是用來說明事物特徵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哪些關於離別哀而不傷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