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響水大米
-
2 # 我還在玩泥巴
為什麼稻穀放在乾燥地方會爛掉嘞?我以前也發生過這樣子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就是因為溼度過大導致稻草就是慢慢腐敗掉了。後來才知道原因。
1、要儲存的稻草必須大太陽曬乾,到脆的感覺。裡外必須曬一片才可以保證這樣的幹度。
2、儲存場所的要求,一般自然儲存、地勢要高,乾燥通風效能良好。
3、用薄膜或者防雨布,遮蓋密封好。然後定期檢檢視稻草的回溼度怎麼樣,以保證它不會爛掉。
-
3 # 寒雪冰心42515851
原因應該是空氣的溼度或者稻穀沒有曬乾透,在稻穀底部、周圍及稻穀上面應該放一層防空氣溼度的墊層,稻穀要曬十成的幹
-
4 # 常德農村老趙
所謂的乾燥地方,是農村的穀倉還是大型的糧食儲存倉庫?透過日照曬乾,幹度也有它的一個標準值,還有稻穀放多久也是關鍵。如果說只有一點點,就是不在乾燥的地方,稻穀也會被自然風乾,在室外也不會發黴爛掉。但是多了,也就不好說了!
曬乾的稻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稻穀曬乾是農村人必定會做的事,夏天的早稻不用擔心。那個時候的天氣熱,光腳走在水泥坪上都燙腳,就不怕有多溼的稻穀都很容易就被曬乾了。就是晚稻,早晚的溫差大,白天的溫度又不高,曬得四、五天水稻的水分溼度都很難到14%!這就給在農村的稻穀儲存增加了難度。
而在儲存稻穀中,一般很多的農戶都是用的穀倉裝著。不管怎麼曬,過了一段時間,穀倉裡就無故的長出來許多的蛾子,像農村農戶裡的存糧都不多,最多也就一家人一年的口糧,穀倉裡也就大概一千多斤稻穀。長蛾子關鍵就是在稻穀殼裡寄生著蟲卵,只要是在梅雨季節的常溫下,很多的稻穀少則無所謂,拿出來曬曬就可以了。
要是多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那麼大的倉庫上百噸的稻穀,靠拉出去曬也是不太現實。哪怕是回收回來的稻穀低於14%,但也要清楚,稻穀的主要的成分就是澱粉,只要是空氣中的溼度大於20%,澱粉就很容易受潮,導致倉面稻穀出現黴變,只能藉助於現代化的裝置去處理。
如果稻穀長時間的處於乾燥的地方,爛掉的機率真的不大。但是多情況就不一樣了,各種因素都會導致稻穀出現黴變或者壞掉。
-
5 # 無證農民禹二孤獨子
這個提問涉及到哲學道學與玄學,高深的科學。
從哲學方面來講,世間萬事萬物必須遵循生死規律。雖然是一粒穀子,但也是世間一物,存在即活著,最終必將消亡,爛掉即消亡矣。儲存再好,只不過是延長了它活著的時間而已。
從玄學來看,神奇的大地長出神奇的萬物,不管你儲存的如何好,!最後終將會神奇的消失。穀物只是萬物當中的一種,當然也會消亡。
從高深的科學來看,物質不外乎分子原子離子,而分子原子離子都在做著高速運動,根據慣性離心力的規律,最外圍的極易被分離出去,在不斷的分離出去後,時間長了,自然就沒了凝聚了,就只剩爛掉一途。還有各類細菌侵蝕,。這些都不是在肉眼能看到的情況下完成的。無論儲存的再好,時間長了都會爛的。
我能想到的就這些。也許是我胡說吧。
-
6 # 雲眾地
一是稻穀的水分未控制在14%以內,也就是稻穀未曬乾便儲藏;二是稻穀在乾燥處的地方儲藏受潮,一般乾燥處的溫、溼度都是會隨季節變化的,溫度高、溼度大時,稻穀在儲藏過程會出現結露,逐漸發熱、黴變爛掉;三是在儲藏過程中生米象等蟲害,特別是夏季,蟲害不僅會啃食稻米,降低品質,還會使糧食發熱和促進微生物菌活動,致使稻穀黴變爛掉。
稻穀正確儲藏技術要點:
1、入庫前,要將稻穀的水分曬乾或烘乾至14%以內,儲藏時間較長最好在13%以下,選乾燥、通風的糧庫,並做好清掃、消毒工作,地面及四周鋪好防潮墊,還要注意堵老鼠洞。
2、通風控溫,稻穀入庫後,要及時通風降溫,尤其是早、中稻,因為外界溫度高,糧溫也高,堆積易積熱。要是有條件的可採取低溫儲糧技術,能安全儲藏。
3、防米象蟲等蟲害,入庫要無蟲,儲藏期間防止感染,清潔消毒工作要做好。夏秋季的溫度較高,是適宜害蟲繁殖的時期,要注意多檢查,發現蟲害,可選用高效低毒的藥劑防治儲糧害蟲。有條件的,可利用低溫破壞害蟲的生理機能。
4、結露檢查,結露的部位一般在糧面以下5-30釐米及牆壁四周,結合糧溫變化確定檢查週期,如果糧情較穩定且溫差未達到露點溫度可適當少減產,若臨近或已達到臨界溫度,要多注意檢查,有結露的情況要及時採取通風、翻動糧面等措施。
-
7 # 做自已想做
為什麼稻穀放在乾燥的地方會爛掉?
一,水分超標,超過了12%以上。
二,可能主要的是谷春蟓危害。
-
8 # 閔揚蝦稻
稻穀在乾燥處還會爛掉,位置選對的情況下還爛,只能說明一點:稻穀在儲存前未將水分晾曬乾,水分超標。再則遇上陰雨天,氣候潮溼回潮。儘量不要把稻穀直貼地面存放,將底下墊點乾燥物或墊高。
作為莊稼人都明白,農作物要想易儲存首要就是晾曬烘乾水分,避免回潮黴變腐爛。
若發現農作物回潮及時將它暴曬烘乾 也能挽回損失。
還一點可能蟲害破壞,做好防蟲害措施。
-
9 # 靈子
不光稻穀放在乾燥的地方會爛掉,花生、玉米或者麥子,放在乾燥的地方,都有可能會爛掉。記得有一年秋天,花生晾乾以後,就收起來裝進了編織袋子裡,開始打算找幾根木頭墊起來放在院子裡,上面用大塑膠紙包起來,後來想想還是覺得不保險,害怕放在院子裡冬天下雪淋溼,就乾脆搬到了一間空閒的房子裡。本以為放在屋子裡會萬無一失,沒想到袋子底部的花生都發黴了,幸虧發現的及時,趕緊把花生袋子挪開了。
導致底部花生髮黴的原因是,那是一所新蓋的房子,雖然說房子通風透氣都挺好,可能是因為地面返潮氣的原因,我們也沒有在花生袋子下面墊上別的東西,就把袋子直接放在地上了,時間久了,潮氣就慢慢浸上來了。這種情況下只要在堆放花生的地方,墊上幾層磚或者別的隔潮氣的東西就可以了,最主要就是要離開地面,不管是花生還是稻穀,要避開直接放在地面上。
即使不是新蓋的房子,也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農村人一般都住平房,跟樓房不一樣,樓房是離開地面的,而平房是直接建在地面上,地下的潮氣很容易往上返。如果趕在夏季梅雨季節,屋裡潮氣嚴重,那稻穀更是容易糜爛。
導致稻穀爛掉的第二個原因是,本身稻穀沒有完全晾曬乾透。假如是稻穀沒有完全乾透的話,即使放在乾燥的地方也無濟於事。沒有晾曬乾透的稻穀,本身含有水分,大量的稻穀堆在一起就會發熱發黴,時間久了的話,自然而然就會爛掉。
雖然我們膠東地區沒有稻穀,但是我們這裡夏天的時候要晾曬儲存小麥。我覺得南方儲存稻穀,跟我們北方儲存小麥應該有相同之處,就是都需要完全晾乾密封。只不過小麥耐高溫,夏天日頭那麼毒,新收割的小麥要在強光下暴曬三四天。
北方人儲藏小麥有個訣竅,為了避免小麥黴爛,即使麥粒都乾透了,在儲藏小麥的時候,也要再把麥子在Sunny下暴曬一下,然後趁熱把麥子收起來。農民們都說趁熱乎收起來的麥子,儲存的時候不容易發黴變質。
似乎稻穀正好相反,稻穀不易放在Sunny下暴曬,因為稻穀不適合高溫。南方的稻穀一般都在十月份以後收割,跟北方晾曬麥子一樣,也都是在馬路上攤曬,只不過秋天的日頭沒有那麼強烈了,溫度也不高。只是而稻穀都帶糠,所以容易發芽,這就要求儲存的時候要低溫密封。
-
10 # 農村小罡
小罡作為地道的農村人,來回答這個問題吧。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小罡,跟稻穀打交道多年了,就來說說我們在農村裡稻穀收割起來後的儲藏方式吧。
稻穀的收割在小罡家裡,一年種植兩季的稻穀,春天跟秋天。稻穀成熟後黃澄澄的,穀穗都彎彎的低著頭,等著人來收割起來,小的時候都是人工割稻效率低下,有時候經常遇到下雨天,所以割回來的稻穀都溼答答的,又沒太陽,為了防治發黴,必須把反正全部放在大堂裡吹風。現在都用收割機了,所以沒有了以前的這個問題了。
稻穀收割後的處理稻穀收割起來後,稻穀會很潮溼,裝袋的過程中甚至都有水,手膜下去溼手感很明顯。裝袋後一袋一袋透過板車拉回家裡,然後在空曠的地方鋪上竹蓆,把剛收割起來的穀子放上面,用手耙翻動稻穀,以便曬得更加均勻。第一遍把稻穀攤平,第二遍從竹蓆兩邊把稻穀往中間推,在竹蓆中間堆一條高15cm左右的長條,最後把中間的長條平分,把稻穀推到竹蓆兩邊,兩邊也是高15cm左右的長條,然後又推平。這樣的一個流程反覆的做。直到稻穀曬乾。
曬乾後稻穀處理方式稻穀收割起來後,稻穗葉子什麼的,都會摻雜在一起。在曬稻穀過程中要不斷的清掃乾淨,最後就留下一點比較小的細末,最後透過風鼓機,把稻穀的殼,細葉,細末,透過風鼓機過濾掉,就留下存稻穀。
把最終處理過後的稻穀充分曬乾後,裝入袋子裡面,封口封起來後放入乾燥的穀倉
穀倉種類我們老家最要的穀倉是一個大四方體的木頭做的,把杉木砍回來,做成木板,然後一塊一塊板拼接起來,這種穀倉都是固定的。一般都是騰出一個房間專門在這個房間裡面把穀倉做起來,然後把曬乾裝好袋的稻穀一袋一袋放進去。這樣穀倉有點類似現在大冰箱的構造,上面有兩個翻蓋大門。慢慢大家種的稻子沒這麼多,穀倉就閒置了,當其它的東西了,接著就有賣那種白色不鏽鋼製作的圓形穀倉,這種穀倉直接把稻穀曬乾裝進去就好了,然後在低下有留一個出稻口,以便稻子放出來。還有就是像我們家上一輩留下來的穀倉,像一個房間一樣大,也是製作在房間裡面,離裡面50cm高的地方建起來的,全部也是木板做的,整個人都可以進去穀倉。這種穀倉可以放更多的稻子。稻子的存放在我們農村,把稻子充分曬乾後直接放入穀倉裡面,然後再蓋一層塑膠膜,以免下雨天溼氣跑進去。一般稻子有充分曬乾後裝袋進穀倉,一般不回爛掉,在我們農村一般是會長蛀蟲,然後沒去管理的話都會被蛀蟲蛀掉。一般兩年過後就開始了,如果吃不完的話,必須重新拿出來曬才能儲存更久。
回覆列表
水稻儲存的過程中,明明是儲藏在比較乾燥的地方,但是水稻仍然會發生黴爛,主要是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導致的:
首先是水稻有後熟期,根據秈稻和粳稻的不同,後熟期也不一樣,一般來說秈稻沒有明顯的後熟期,但是粳稻的後熟期有4周左右,稻穀的特性是在含水量達到23%-25%的時候就會發芽,所以沒有後熟期的稻穀,在收穫、脫粒、晾曬期間遭遇到下雨的天氣,就容易導致稻穀發芽,這樣的新稻穀入庫後也容易生芽併發生黴爛。
再有就是剛打出的水稻比較幹,但是水稻在地裡收回來的時候天氣比較熱,水稻的溫度也比較高,這個時候的糧堆中心溫度會達到20多度,在儲存一段時間後當外界氣溫降到零下的時候,水稻表面就會出現結露的現象,所以這個時候就容易發生捂糧、發芽等情況。東北一些普通人家的儲存方式都是在糧堆上蓋上塑膠布或是苫布,這個時候糧堆裡的熱風散發不出去,更容易發生水稻黴爛的現象。
儲存稻穀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控制水分:稻穀的安全水分是保證稻穀儲存的根本,一般來說需要保證儲存的水稻達到14%左右的安全水分,原糧溫度較高,水稻入庫1-2周後,往往是結露的高發期,應及時處理進行降溫。
清理雜質:儲存的稻穀中含有的稗子,雜草、葉片、癟粒等雜質的含水量比較高,並且吸收溼度比較強,稻穀中含有的糠灰等雜質容易減少糧堆孔隙的空間。所以產生的溼熱會聚集在糧堆中不易散去。所以應該儘量去除水稻中的雜質,提高水稻儲存的安全性。
低溫密閉:冬季糧溫降低到10度以下,進行密閉壓蓋,使糧堆長期保持在低溫狀態,倉庫隔熱性較差的可以採用糧包進行打圍,在糧堆的四周用糧包來堆成圍牆,利用稻穀的導熱性不良的特點,來進行隔熱隔溼提高儲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