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墨丹青工坊
-
2 # 木子皿
最愛牡丹真國色 筆底生花閱天香
據說唐朝有年臘月,武則天喝醉酒,令百花齊放,次日御苑花團錦簇,唯獨牡丹不趨附。武后一氣之下,將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哪知牡丹在此落戶,竟開得十分茂盛。武后聞之則大為惱怒,又下令放火燒燬。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牡丹越加開得碩大絢麗。這種不畏威壓的性格,堪稱花中一傑。
“國色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顏色和香氣不同尋常(國色: 冠施全國的美色;天香:天然的芳香)。古史中多有記載:語本唐·李正封《詠牡丹》詩:“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例如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物產不常》:“又如牡丹,自唐以前未有聞,至武后時,樵夫探山乃得之。國色天香,高掩群花。”
牡丹又稱富貴花,芬芳宜人,雍容華貴。牡丹本來野生於西北秦嶺一帶,南北朝始作觀賞花卉栽培,隋朝成為觀賞名花,唐朝河南洛陽牡丹繁盛,清朝山東曹州(今稱菏澤)為牡丹著名產地。
牡丹被譽為國色天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觀賞價值: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端莊秀雅,儀態萬千。藥用價值:是藥籠中名貴藥材。作為觀賞花卉培植的牡丹,最早被視為藥用植物載人漢朝《神農本草經》藥典。其花性平味苦淡,有調經活血作用,煎湯飲服,治婦女經行腹痛。尤其牡丹皮可入心、肝、腎諸經,歷代醫家特別注重牡丹皮的藥用。花語:寓意圓滿、濃情、雍華富貴,象徵生命的期待。作為裝飾紋樣,牡丹是深受華人喜愛的花卉題材,自唐開元時期成為流行紋祥,一直延續至今。磚雕、木雕等各種裝飾畫中都有以牡丹為主題的範例,國畫中更是屢見不鮮。
在明代,牡丹是纏枝紋中重要的紋樣題材之一,尤其受到上流階級的喜愛。明代牡丹,花形飽滿,花頭較大,色彩豔麗,有“花中之王”的美稱。
牡丹還常與其他裝飾題材一起運用,寓意吉祥。如牡丹配上石榴代表“富貴多子”,牡丹配萬字紋飾代表“富貴萬年”等。可以說,牡丹所代表繁榮昌盛,榮華是盛世之聲的延續,是人們對太平盛世的渴望。
“國色天香”不難理解也不難使用,但是一定要注意,這個成語形容花時只可是牡丹,形容人時物件只限於女性。這從它的出處和古今典範用例中可以得到證明。因此絕對不能用錯物件。
-
3 # 良笙寫小說
牡丹成為國色天香,是其富麗、豐盈、極豔的外表與中國傳統文化喜“象徵”的表達習慣碰撞而成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自南北朝時期,牡丹開始作為觀賞性植物進行栽培。牡丹是幸運的,因為自一開始成為觀賞性植物,它就進入了富貴之家。當時大多是皇家、貴臣、富貴之家尤其喜歡種牡丹。
皇家、富貴之家為何喜歡種牡丹?
根源在於牡丹花的外在形態特點。牡丹色澤豔麗逼人,而且花朵豐盈碩大,有一種雍容華貴的儀態,更有不可逼視的花中之王的氣度。牡丹,豔冠群芳,傲視百豔。
古人注重儀式感,更喜歡賦物於義,大約追求富貴的人眾多,所以取牡丹的富麗雍容來寄託富貴之夢。牡丹逐漸被賦予了富貴的象徵義。
古人又喜以花來喻美人,根據花的特性來看,配得上國母的唯有牡丹。所以在古代宮廷,牡丹代表皇后。
唐代劉禹錫直言“唯有牡丹真國色”,國色這一說法也就第一次有了提法。
總之,牡丹富麗、豐盈、貴氣的花色花形特點,讓它成為了富貴之花,花中之王。在歷代發展中,牡丹的文化特色逐漸凝聚,成了如今的“國色天香”。
-
4 # 風轉了幾個彎
說到牡丹這個花,這可是我們中國的國花了,雖然也有大部分人是提議梅花,前國民政府便是宣佈梅花為國花,但是牡丹自唐朝便受世人喜愛,在很長時間內享有國花之譽,不過在這些花卉裡能夠稱得上是“國色天香”的就唯有牡丹了。
學過中學課文的人都知道,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有提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而自李唐來,賞玩牡丹之風盛行,於是當時的人大多都用牡丹作為寫作的標本。唐朝李正封《牡丹詩》有云“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問歸期。”唐詩中以“國色”言花,前未聽聞,而此牡丹詩應為唐以“國色”詠花之先,“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兩句成就了牡丹“國色天香”之名,從此“國色天香”就成了人們對牡丹的代稱。
國色,是說牡丹的品位最典雅莊重,而非單指其花色;天香,是說牡丹的韻味最自然高貴,而非單指其香氣。詩人用“國色”將牡丹之美推崇到至高境界,而用“天香”二字賦予牡丹宗教般的聖潔氣質。
而更讓牡丹在詩文中上升到頂尖高度的還屬劉禹錫的《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先從芍藥和芙蕖這兩種世人甚愛的花卉來襯托牡丹的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真正在文學上把牡丹推到了頂峰。而在政治上,武則天的推動之下,更是“牡丹始盛而芍藥之豔衰”,以致有人把牡丹比作“花王”,芍藥比作“近侍”,牡丹地位可見一斑。
一直到當代,牡丹成為中國的國花的呼聲還是相當之高,之前在人大提議國花方案,最後評選出二套國花候選方案:一是一國一花,即牡丹;二是一國四花,即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尚待全華人大決定。但無論是哪一種,牡丹都排在首位,也更符合她“國色天香”的名頭。而在今年7月15號中國花卉協會發出的國花徵求意向中,牡丹為國花獲得288747票,佔79.71%,位列榜首。如果有人喜歡牡丹也可以四五月份去山東菏澤市啊,號稱“牡丹之都”額。
-
5 # 小強愛寫作
牡丹,牡丹花大而香,故有“國色天香”之稱。理由如下。
一、外形價值牡丹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花色澤豔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型別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其雍容華貴的外形十分讓人喜愛,其花在枝頂單生,花瓣有單瓣和重瓣兩種,顏色多種多樣,有白色、粉色、紫色和紅色等。葉子通常為複葉,在枝頂可能有小葉,表面無毛,背面白粉,它的種類繁多,花瓣的型別和顏色上也是多種多樣。
牡丹象徵著高貴,高潔,典雅的精神品質。它永遠遵循自己的花期規律,不苟且,不媚俗,不妥協。不開花則以,一開則驚人。
花姿優美,且顏色比較豔麗,給人一種花開富貴的感覺。因此還象徵著富貴,吉祥。通常用來比喻樣貌過人的女子,是對容顏的一種讚美,還表示國色天香。
牡丹花開之時繁花似錦、絢麗燦爛,其美麗花姿讓人為之傾倒,雍容典雅、富貴祥和的形象代表全華人民對明天的美麗憧憬和美好願景,寓意國家繁榮昌盛、興旺發達;人們對於牡丹的喜愛,還讓牡丹花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優秀品格的象徵,也成為美的化身,有純潔與愛情的象徵意義。
二、生長習性牡丹花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能生長,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適宜在溫暖乾燥,Sunny充足的地方栽種,但也耐半陰,耐寒。
牡丹,又名“焦骨牡丹”,這個名字的由來與武則天有關。
在一個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氣,武則天到後苑遊玩飲酒作詩。只見天寒地凍,百花雕謝,萬物蕭條,心裡十分懊惱:若一夜之間,百花齊放,以助她的酒興,該多好。以我堂堂武則天之威,想那百花豈敢違旨!想到這,她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對百花下詔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
誰都知道,各種花不僅開花的季節不同,就是開花的時刻也不一致。紫羅蘭在春天盛開,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爭豔在深秋,梅花鬥俏在嚴冬;薔薇、芍藥開在早上,夜來香、曇花開在夜間。所以,要使百花服從人的意志,在同一時刻一齊開放,是難以辦到的。
武則天詔令一出,百花仙子驚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對策。有的說:“這寒冬臘月要我們開花,不合時令,怎辦到?有的說:“武后的聖旨怎麼違背呢?不然,一定會落個悲慘的下場;”眾花仙默然,她們都目睹過武則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種種行為,怎麼辦呢?但是百花懾於武后的權勢,一夜之間都違時綻開齊放了。第二天,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從天而降,儘管狂風呼嘯,滴水成冰,但眾花仙還是不敢違命。只見後苑中,五顏六色的花朵真的頂風冒雪,綻開了花蕊。
惟有牡丹抗旨不開,仍乾枝枯葉,傲然挺立。
武則天目睹此情此景,高興極了,突然,一片荒涼的花圃映入眼簾,武則天的臉一下子沉了下來“這是什麼花?怎敢違背朕的聖旨?”大家一看,原來全是牡丹花。武則天聞聽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馬上把這些膽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貶到洛陽去。”
誰知,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隨便埋入土中,馬上就長出綠葉,開出花朵嬌豔無比。就昂首怒放,花繁色豔,錦繡成堆。武則天聞訊,氣急敗壞,便又下令用火燒死牡丹。
派人即刻趕赴洛陽,要一把將牡丹花全部燒死。無情的大火映紅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掙扎,呻吟,然而,人們卻驚奇發現,牡丹經火一燒,枝幹雖被燒焦,但那盛開的花朵卻更加奪目。開的更是紅若煙雲、亭亭玉立,十分壯觀。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表現了牡丹不畏權勢、英勇不屈的性格。牡丹花就這樣獲得了“焦骨牡丹”的稱號。
三、價值牡丹花除了有不錯的觀賞價值外,還是一種食材,也是一味中藥。其作用不容忽視。
1、牡丹花能養血和肝
牡丹花中有多種微量元素,可以調理氣血,能起到養血和肝的重要作用,平時食用可以散鬱祛瘀,也能淡化色斑,更能預防面板衰老,平時食用牡丹花時可以把它曬乾直接泡水喝。
2、牡丹花能降血壓
牡丹花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鉀,還一些酚類物質,可以軟化血管,也能加快血液流動,能預防高血壓的出現,對人類的動脈硬化和冠心病也有一定的預防功效。牡丹花還能清熱去除,清除人體內的熱毒,平時用它泡水喝同,可以減少咽喉腫痛和口舌生瘡等多種上火症狀的發生。
3、牡丹花還能止痛
止痛也是牡丹花的重要功效之一,平時女性來月經時,如果出現腹痛,可以把牡丹花泡茶喝,能讓經期腹痛的症狀很快好轉,另外牡丹花中還含有一些微量元素鐵,人們食用它以後它能起到良好的補血作用,特別適合那些患有貧血的人群食用。
四、發展歷史1、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
2、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於南北朝。
3、隋代,牡丹的栽培數量和範圍開始逐漸擴大,當時的皇家園林和達官顯貴的花園中已開始引種栽培牡丹,並初步形成集中觀賞的場面。
4、唐朝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都長安的牡丹在引種洛陽牡丹的基礎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當時已出現了種植牡丹的花師。
5、作為唐代東京的洛陽,從初唐到五代十國的後唐,牡丹種植業都在不斷的發展,其規模不亞於西京長安。
6、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移至洛陽,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這其中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
7、北宋時,洛陽牡丹的規模是空前的。當時洛陽人不單愛花,種花,更善於培育新品種,牡丹“不接則不佳“,他們用嫁接方法固定芽變及優良品種,這就是北宋時最突出的貢獻。
8、清代燻花已十分普及。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
9、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牡丹種植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牡丹的栽培數量不斷增加,栽培技術水平逐年提高。洛陽、菏澤等地先後成立了牡丹專業的科研機構——牡丹研究所。
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五、名人點評《賞牡丹》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詠牡丹》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紅牡丹》王維
綠豔閒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牡丹種曲》李賀
蓮枝未長秦蘅老,走馬馱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卻月盤,一夜綠房迎白曉。
美人醉語園中煙,晚華已散蝶又闌。
梁王老去羅衣在,拂袖風吹蜀國弦。
歸霞帔拖蜀帳昏,嫣紅落粉罷承恩。
檀郎謝女眠何處?樓臺月明燕夜語。
《裴給事宅白牡丹》盧綸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玩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思黯南墅賞牡丹》劉禹錫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再賦簡養正詩》范成大
南北梅枝噤雪寒,玉梨皴雨淚闌干。
一年春色摧殘盡,更覓姚黃魏紫看。
《牡丹》元稹
簇蕊風頻壞,裁紅雨更新。
眼看吹落地,便別一年春。
《白牡丹》韋莊
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
《牡丹賦》舒元輿
我案花品,此花第一。
脫落群類,獨當春日。
《牡丹》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竟誇天下無雙豔,獨佔人間第一香。
《牡丹花》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待,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詠牡丹》王溥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大如鬥,不成一事只空枝。
《惜牡丹》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牡丹芳》白居易
我願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嬌豔色。
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
六、象徵意義牡丹是國畫花卉中經常描繪的題材,歷代詩人畫家有著無數讚美牡丹的詩句和畫作,意義不僅在於牡丹美麗的外表還在於寄託詩人、畫家的美好情感。
牡丹高貴的氣質,以及奼紫嫣紅的花色在歷代的繪畫作品中都是給人富貴祥和之感,畫中的牡丹花與其它花鳥或是山石的組合,有著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寓意,同時也成為現在家居或一些公共場所裝飾的藝術品之一。
“富貴長春”牡丹花與月季畫在一起,因月季叫長春花,因此有富貴綿延的寓意。
“滿堂富貴”牡丹和海棠畫在一起,寓意富貴吉祥。
“四季富貴”牡丹與水仙、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有一年四季富貴吉祥的意義。
“神仙富貴”牡丹與水仙畫在一起,寓意神佑富貴、吉祥幸福。
固然,牡丹被評為“國色天香”,當之無愧!
-
6 # TeaC
好像是跟楊貴妃還是哪個皇家貴婦扯上關係,然後就有文人一通吹捧,有詩詞吟誦,然後就變成“國色天香”、花中魁首了。
牡丹,復瓣的很常見,花朵的樣子是又大又密實,色彩豔麗濃郁,以大方感的紅、白色多見,形象飽和度高,顏色飽和度也高,的確堪稱“富貴”二字。牡丹一現,其它各種花都只好退作陪襯。
層層疊疊的花瓣,和其它各種花卉相比,最符合唐朝流行的女性審美形象,豐滿、開放。
-
7 # 若水伊人2020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唐代,牡丹首先受到皇帝的青睞。
高宗皇帝曾召聚群臣宴賞雙頭牡丹。武則天亦下命令將西河精舍的牡丹佳品移植內廷。
開元中,皇宮內興慶池東沉香亭前牡丹盛開,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乘夜遊賞,詔來翰林學士李白命賦詩助興,李白即以牡丹喻貴妃,遂成“雲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紅豔露凝香”“名花傾國兩相歡”《清平調》辭三章,極是膾炙人口。
太和、開成間,唐文宗特地打聽京城傳唱的牡丹詩中,誰者第一?得到的回答是,中書舍人李正封,句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聞之嗟賞移時。
從此,牡丹有“國色天香”的美譽。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嘉人小魚兒
從唐代起,就推崇牡丹為“國色天香”,由於歷代舉國一致地珍視和喜愛,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熱潮。實際上已經賦予牡丹以國花的地位。儘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統領群芳,國色天香的崇高地位,從未動搖!牡丹在華人民心目中,影響之深遠,聲望之顯赫,地位之尊容,是其他花卉所不可企及的。
-
9 # YSJS拾憶從前
這個話題可以從牡丹的栽培歷史和受到歷代皇家的重視程度進行闡述。
首先說洛陽牡丹的歷史:“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豔、富麗端莊名揚天下。牡丹具有觀賞和藥用等多種用途。中國第一部醫學鉅著《神農本草經》(公元前221--206年)就有牡丹根皮藥用的記載。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牡丹作為觀賞植物較藥用晚。其實正相反,中國的第一部詩集《詩經》(公元前841)221年)《鄭國風》中就有,青年男女踏青春遊,互贈芍藥表達愛情的詩句。所以說中國把牡丹視為花卉,完全可以上溯到距今已達三千年的春秋戰國時期。
而牡丹作為觀賞植物人工栽培,至少始於南北朝。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又據《太平御覽》謝康樂說:“南朝宋時,永嘉(今溫州一帶)水際竹間多牡丹”。自從“牡丹”這一名稱的發現,標誌著牡丹栽培史的開始。到了隋朝(公元六世紀)就已開闢專園進行觀賞栽培了。如《海記》中雲:“煬帝闢地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有紅、 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鳳嬌等。
至唐朝(618--907年)牡丹栽培尤以長安為盛,在詩人白居易的《買花》詩中雲:“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看出盛世長安買花賞花的盛況。由於栽培技術、繁育方法的提高,其花型從原始的單瓣品種選育出了重瓣、半重瓣的品種。如《杜陽雜編》中載有,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
宋朝(960--1279)牡丹栽培中心已從長安移至洛陽,歐陽修說:“洛陽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栽培技術也有相當提高。並且利用芽變進行選株,再用嫁接法繁殖傳遞,選育出一批優秀的園藝品種。在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中記載了55個品種。
南宋時(1127--1279)除運用分株、嫁接等方法繁殖之外已發現應用實生苗選擇優良品種的方法。如詩人陸游在《天彭牡丹譜》中不光記載了牡丹品種65種,更重要的記述了播種繁殖實生苗中的變異:“紹興春”者,祥雲子花者,色淡紅而花尤富,大者徑尺,紹興中始傳。大抵花戶多種花子,以觀其變,不獨祥雲耳。
至明朝(1368--1644)在《群芳譜》中已記述了131個品種。在薜鳳翔的《毫州牡丹表》中把牡丹分為六等,花色、花型也進而增多。書中還記述了牡丹生者二年為幼,四年為弱,六年為壯,八年為強以及嫁接、分株的時間、方法等。此時牡丹的栽培中心由洛陽移至安徽毫州。到了清代,山東曹州(荷澤)已成為全國牡丹栽培中心。栽培面積達500多畝。每年輸出十萬餘株。運往廣州、天津、北京、漢口、西安、濟南等地。
中國牡丹對世界牡丹育種史有著巨大的貢獻。世界上牡丹園藝品種的主要品系親本最初均來自中國。中國牡丹約於公元724--749年間傳往日本,據說是由空海和尚帶去的。後來荷蘭的東印度公司也於1655年把中國牡丹引入荷蘭。1789年引入英國。從而使中國牡丹在英法等國傳播開來。在1880年前後,中國原產的黃牡丹傳入了法國,法國把黃牡丹作為親本,並於1900年左右選育出一批黃色系品種。包括今天日本所具有的金閣、金帝等黃色系品種。
目前中國仍是世界牡丹栽培中心,無論是數量或品種,都居世界第一。
目前洛陽共有牡丹品種3000多個。其主要品種有:洛陽紅、洛陽春、洛陽錦、新嫁娘、童子面、白雪塔、夜光白、大桃紅、石榴紅、葛巾紫、貴妃插翠、九都紅、宮祥妖、盤中取果、洛神、合歡嬌、粉娥嬌、大紅袍、姚黃、魏紫等。菏澤牡丹有趙粉、銀粉金鱗、脂紅、茄藍丹紗、煙籠紫、赤龍換彩、墨魁、紫重樓、硃砂壘、丹爐焰、文公紅、崑山夜光、何園紅、雨過天睛、盛丹爐、大胡紅、古班同春、咸池爭春等主要品種。洛陽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牡丹的恢復與發展工作,先後建立了各種牡丹生產管理機構以及牡丹栽培基地,並組織園林科技人員收集失散品種,擴大繁殖,改良栽培技術,開展新品種培育、高接換頭及嫁接繁育、扦插繁殖、盆栽及盆景製作、促成栽培和抑制(延後)栽培技術研究工作,獲得了百餘項國際、國家、省部級、科技、展出成果獎。1982年洛陽市人大常委會透過決議,正式命名牡丹為洛陽“市花”,並決定每年4月15日至25日舉辦洛陽牡丹花會。2011年升格為中國牡丹文化節“以花為媒,廣交朋友、發展經濟、振興洛陽”的方針得到了更好的貫徹落實。洛陽牡丹也更加聞名於世。洛陽牡丹伴隨著時代的腳步遠涉重洋,進入了20個多國家和地區,成為連線名華人民友誼的紐帶和橋樑。
有中國國家牡丹園,國際牡丹園,王城公園,牡丹公園,國花園等10餘個牡丹園,近1000萬株牡丹。現在是牡丹最佳觀賞期,每天遊客如織。
-
10 # 墨客七叔
美好的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牡丹被譽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花開它花眠,雍容華貴世間傳。國色天香人陶醉,會向瑤池下神壇。牡丹花雍容華貴,富貴吉祥,因此歷來為人們所鍾愛。
牡丹花盛開時節,其它花大多已敗。這種花自古盛名,為歷代統治階級所愛。唐代猶勝,它寓意富貴吉祥,富麗堂皇。同時它也為廣大勞動人民所鍾愛。花開時節動京城。就是這種群眾愛花,看花,傾城出動的真實寫照!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首先在唐代牡丹受到皇帝的青睞。
高宗皇帝曾召聚群臣宴賞雙頭牡丹。武則天亦下命令將西河精舍的牡丹佳品移植內廷。
開元中,皇宮內興慶池東沉香亭前牡丹盛開,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乘夜遊賞,詔來翰林學士李白命賦詩助興,李白即以牡丹喻貴妃,遂成“雲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紅豔露凝香”“名花傾國兩相歡”《清平調》辭三章,極是膾炙人口。
太和、開成間,唐文宗特地打聽京城傳唱的牡丹詩中,誰者第一?得到的回答是,中書舍人李正封,句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聞之嗟賞移時。
從此,牡丹有“國色天香”的美譽。
擴充套件資料:
牡丹,別名木芍藥、洛陽花、穀雨花、鹿韭等。屬毛莨科多年生落葉灌木,與芍藥
同科。中國以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它高1一2米,老幹可達3米。葉互生,二回
三出羽狀複葉。
花單瓣至重瓣。一般各種花冠直徑15一30釐米。花色有紅、粉、黃、
白、綠、紫等,花期5月上中旬。
牡丹性宜涼爽,畏炎熱,喜燥忌溼,原產中國西北,栽培歷史久遠。
河南洛陽、山東
荷澤、四川彭縣都盛產牡丹。牡丹花丰姿綽絕,形大豔美,儀態萬方,色香俱全,觀賞
價值極高,在中國傳統古典園林廣為栽培。
除觀賞外,其根可入藥,稱“丹皮”,可治高血壓、除伏火、清熱散瘀、去癰消腫等。
花瓣還可食用,其味鮮美。
牡丹花容端妍,花色絢麗,歷來受到華人的厚愛。自宋代歐陽修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問世以來,已不知牡丹有多少品種被記錄下來。其中名品,單聽介紹已令人為之動容,如宋人朱弁《曲洧舊聞》說:“姚黃尤驚人眼目。
花頭面廣一尺,其芬香比舊特異,禁中號一尺黃。 ”要知道,宋代一尺,約合今30釐米。如此品態高雅的“一尺黃”,蓋非“富麗堂皇”、“雍容華貴”等讚辭莫能當之,可悟牡丹別稱“富貴花”之名不虛也。
吳中俗諺雲:“穀雨三朝看牡丹”。穀雨一至,牡丹盛開,此話是很靈驗的。不過,這並非只是吳中(今蘇州)的“專利”。牡丹原產中國,是一種較耐寒的花木,南北各地均有分佈,而以江、淮、河流域的載培最為適宜。
在這些地區,牡丹一樣信守穀雨的節氣。歐陽修早已提到:“洛花以穀雨為開候”,這裡的洛花即指洛陽的牡丹:。故牡丹又有穀雨花的俗名。
牡丹被認為是開候相宜的花。穀雨時節,值三月暮春之際,料峭春寒既已決別,炎炎夏日尚未蒞臨,草長鶯飛,氣候最是和煦宜人,自古以來正是踏青的大好時光,牡丹乃天生尤物,當此節候,殿春而開,怎不令遊賞的人們更添意興。
例如,唐人舒元輿《牡丹賦·序》載:“京國牡丹,日月寢盛,今則自禁闥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瀰漫如泗瀆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遊之士如狂焉,亦上國繁華之一事也。
”敘說的就是當時長安京城晚春的繁華勝景。
然而,也只是從唐代開始,牡丹才被視為奇賞,此前名聲並不顯赫。
關於牡丹的初名,今學界多以為稱“木芍藥”。即以新近出版的《漢語大詞典》為例,“牡丹”詞條釋雲:“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藥,後以木芍藥稱牡丹。
”原來,晉人崔豹《古今注》曾稱:“芍藥有二種,有草芍藥,有木芍藥,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為牡丹。”再後來,唐代學者段成式在《廬陵官下記》中說:“牡丹,前史無說處,惟《謝康樂集》中言:‘竹間水際多牡丹’。
”(謝康樂即南朝宋詩人謝靈運)於是人們以此為依據,推衍成“牡丹初無名,依芍藥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藥”( 《廣群芳譜》引《通志》) 。後面的說法甚為流行,至今常被採納。其實此說論證乏力,應予推翻。
按,牡丹得名其來古矣,最早是作為藥物見載於一部古書《神農本草經》中,即關於“丹皮”(牡丹的根皮)的介紹。 對於這一記載,一直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可能就在於不見牡丹全稱,遂將這“丹”字忽略過去。
此後,東漢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記有“大黃牡丹湯方”,內中詳載其藥材配伍是“大黃四兩,牡丹一兩……”,可見,“牡丹”一名早在東漢即已出現,且已通用,這是不爭的事實。
倘以為張仲景是東漢人,便說牡丹之名出於東漢,這未免膠柱鼓瑟。
也許如下的解釋更為合理:成書於秦漢(一說戰國)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內中所記藥材丹皮,其“丹”字不過是對民間早有本名的牡丹的省稱罷了。而《神農本草經》這部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它所總結的都是先秦的藥學成就,顯然牡丹之名的問世就更為久遠了。
可見,崔氏其生也晚,所言且是孤證;段氏“前史無說處”,更屬大誤。 明清學人望文生義,遂將初名與別稱本末倒置, 延誤至今。
由此可見,雖說牡丹自唐代始名傾朝野, 見重於時, 然而此前也並非寂寞無聞。
詩人謝靈運既稱“竹間水際多牡丹”, 這就說明他已留意到牡丹的美麗了。無獨有偶, 同時代稍後的北齊人楊子華, 還畫了一幅線條分明的牡丹圖。 (見唐李綽《尚書故實》)這就證明南北朝時期,牡丹已進入人們的觀賞領域。
我們有理由相信,也就是這一時期起,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已開始了人工的栽培。牡丹的審美價值體現在它具有令人矚目的非凡的美豔狀貌與氣質,而這一切又有賴於許多代花工藝匠長期精心地選種、培育,決非可一蹴而就的。
楊子華於北齊離隋代並不遙遠。《玉海》引《海記》載:“隋煬帝闢地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有赬色、鞋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軟條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風嬌等名。
”西苑是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時所闢的御園。所引進的牡丹佳種產於地處河北的易州,而從令人眼花繚亂的牡丹品名看,絕不可能在短命的隋王朝那麼一段短期內便可突然冒出來的,其培育的歷史足可往前推 ——北周,再往前推——北齊……,又有什麼可驚異、懷疑的呢!
話又說回來,牡丹雖在隋煬帝時“發跡”,進入宮廷,但只是群芳中的“一枝”,尚未獲得後來的那種榮寵;牡丹真正的大繁榮局面出現在唐宋時代。
唐代,牡丹首先受到皇帝的青睞。
高宗皇帝曾召聚群臣宴賞雙頭牡丹。武則天亦下命令將西河精舍的牡丹佳品移植內廷。
開元中,皇宮內興慶池東沉香亭前牡丹盛開,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乘夜遊賞,詔來翰林學士李白命賦詩助興,李白即以牡丹喻貴妃,遂成“雲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紅豔露凝香”“名花傾國兩相歡”《清平調》辭三章,極是膾炙人口。
太和、開成間,唐文宗特地打聽京城傳唱的牡丹詩中,誰者第一?得到的回答是,中書舍人李正封,句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聞之嗟賞移時。
從此,牡丹有“國色天香”的美譽。
帝王的知遇,朝野的推重,令牡丹身價扶搖直上。《唐國史補》曰:“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 每暮春,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園外寺觀,種以求利,春有值數萬者。
”當朝詩人亦有描述,如“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顆”(柳渾)、“此物疑無價,當春獨有名”(裴說)等。
牡丹所以被譽為“國色”、“花品第一”,是因時人認為諸花不如。舒元輿的《牡丹賦》說得明白:
“我案花品,此花第一。
脫落群類,獨佔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滿室。葉如翠羽,擁抱比櫛。蕊如金屑,妝飾淑質。玫瑰羞死,芍藥自失,夭挑斂跡,?李慚出,躑躅宵潰,木蘭潛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皆讓其先,敢懷憤嫉!”
北宋時期,牡丹繼續獲得最高的推崇,有“花王”之稱,培植中心則由長安移至洛陽。
洛陽牡丹甲天下,以致那時洛人獨稱牡丹為“花”,而決不會與他花混淆,發生誤解。吳越王錢椒之子、西昆體詩人錢惟演為洛陽留守時,曾置驛特將洛陽牡丹貢奉宋京。洛花之盛,歐陽修《洛陽牡丹記》、周師厚《洛陽花木記》和《洛陽牡丹記》、丘清《牡丹榮辱志》、李格非《洛陽名園記》都有專門的記述。
此外,陳州(今河南淮陽)牡丹也是一個著名的種植點。
到了南宋,雖有梅花後來居上,名壓眾芳,畢竟花期各有限,風流難獨專,你佔你的春訊息,我候我的養花天(《花品》:“牡丹開日,多有輕雲微雨,謂之養花天。
”),自有不相干處。每至暮春,牡丹開處,觀者雲集,追慕之力,未見稍歇。 皇家苑囿,更是精心呵護,鋪張安排。周密《乾淳起居注》載:“淳熙六年三月十五日,車駕過宮,恭請太上太后幸聚景園,次日……至錦壁賞大花,三面漫坡牡丹約千餘叢,各有牙牌金字,上張碧油絹幕,又別剪好色樣一千朵,安頓花架,並是水晶、玻璃、天青、汝窯、金瓶就中間……”當時除了臨安(杭州)外,越州(今浙江紹興)、天彭(令四川彭山)亦以牡丹的種植聞名。
明清二代,牡丹先後在亳州(今安徽毫縣)、曹州(今山東菏澤)興起,盛況不減前朝。
牡丹能在花壇上常豔常芳,是與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的辛勤培育分不開的。唐代有一個著名的園藝師宋單父,字仲儒,據稱他植藝技巧高超,終被皇帝召至驪山,育牡丹花萬本,色樣各不相同,受到千金獎賞,這是見於載籍的。
至於無名花匠,則更是藏龍臥虎,不可勝計的了。宋李格非雲:“今洛陽良工巧匠,批紅判白,接以它木,與造化爭妙,故歲歲益奇且廣。”正是透過千千萬萬這樣默默無聞的花工的勞作,牡丹才能優選劣汰,異品迭出,驚人眼目,誰見誰愛了。
段成式《酉陽雜俎》載,長安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唐元和中有一年春天,長出2100朵花,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深紫、黃、白、檀等,有的花面徑達七八寸。 像這樣的牡丹,今日大概也難見到,足見當時植藝的高超。
古代,牡丹品種以姚黃、魏紫最為著稱。姚黃前已提及,它是宋朝民間姚氏家中培育出來的。牡丹本有“花王”之譽,而姚黃獨又冠名“花王”,真是王中之王了。魏紫,千葉,肉紅色,出壽安山中,由樵人發現,為後周魏仁浦買去置於園中,遂名魏紫,被稱為“花後”。
他如鶴翎紅、九蕊真珠、鹿胎花、瑪瑙盤、御衣黃、疊羅、瑞露蟬、觀音面、醉楊妃、素鸞嬌、萬卷書、駝褐裘、睡鶴仙、藕絲霓裳等,花名雅緻,珍品極多,難以一一備述。
許多希貴品種的培育法古人一向是注意技木保密的,並不輕易外傳。
為什麼包括歐陽修《洛陽牡丹記》在內的大多數花木專著,對具體花品的如何栽培皆語焉不詳,有些記錄甚或只是以訛傳訛的猜測,為什麼上面提到的名品不少其實早已絕種,未能存留下來,想來這是原因之一吧。 《墨莊漫錄》有一則記載,就足以懷疑:“洛中花工,宣和中,以藥壅培於白牡丹,如玉千葉、一百五、玉樓春等根下,次年花作淺碧色,號歐家碧。
歲貢禁府,價在姚黃上。”北宋宣和年間植育出“歐家碧”,約摸是事實,但說成是透過在某些白牡丹的恨基下埋藥,從而獲得這一綠花品種,以今人眼光看,幾無科學恨據,必是無稽之談了。
有趣的是,這種門外漢的想象,在清末曾被西太后慈禧頂真照搬了一回,不同的只是她在御花園中所試驗的、被她稱之為“綠牡丹”的是菊花一類而非牡丹罷了。
其法是先用許多上好的綠色顏料衝成很厚的漿汁,把一小塊空地上的泥土全用這漿汁拌過,然後揀幾枝帶有碧意的白菊插在裡面,每天用攙和著綠顏色的水澆灌。 結果如何呢?清德齡在《御香縹緲錄》中不無恢諧地說:“卻不道綠色素十九還是給葉子吸收了去,花瓣上依舊只有很淡的一重綠氣。
偶然可以發現幾點較深的綠色的細點,便算是天大的奇蹟了。”欲用這類手段來改變花木的品性,自然更要遺笑於方家了。
在古代,一俟牡丹花團綿蔟時,風雅之士喜歡列筵聚賞,席間歌舞管絃,吟詩作賦,循為常事。
唐風如此,宋明以降,亦多有之。清道光時福州人梁章鉅在《浪跡三談》中說:“蒸鰣賞牡丹。”意謂宴賞牡丹時,須清蒸鰣魚為饌,以助觀花人的雅興。自注雲:“吾鄉每以四時土物與四季名花一一相配,置酒賞之,為韻事。
如鰣魚配牡丹,荔枝配荷花,蟹配菊花,蠣配梅花也。”可見,民間亦例有定約呢。 觀花、開筵、張樂、歌吟,這一風俗,成就了多少古代文人的篇章。李白的《清平調》,作於宴飲之際,就是一例。
花前把酒,怎不令睿藻泉湧,綺思飛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