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峰峰說史
-
2 # 奔跑滴大頭菜
我們從宋朝的職官制度上就能知曉,宋朝時期的政治格局主要由專制集權主導。
可以說,宋朝時期,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此舉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據和威脅皇權的種種因素。為了防範文臣、武將、女後、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種人的專權獨裁,宋朝廷制訂出了一整套集中政權、兵權、財權、司法權等各種制度。
這種集權形式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是、中央集權,也就是說地方權力相對薄弱,諸多政治舉措均由朝廷頒佈,地方官員沒有參與的權力;
二是、皇帝集權,朝廷中的大小事務則由皇帝一人說了算;
三是、百官權力分散,文武百官們負責在皇帝的方針下細化政策,沒有擅自變動方針的權力;
四是、重文輕武,雖說,宋朝開國之際武官的地位較高,但是,隨著國家相對穩定文官逐漸穩壓武官一頭;
五是、軍事上內重外輕,全國的兵力大部分集中在朝廷周圍,邊防相對薄弱。
可以說,從趙匡胤建立宋王朝開始,他就對中央官制作了調整,其特點就是:用設官分職、分割各級長官事權的辦法來削弱其權力。之後的宋朝官僚制度則大體能分為三個階段:
宋神宗改革前為一個階段,宋神宗改革後為一個階段,南宋後又是另一個階段。宋朝的中樞機構被劃分為兩個部分:中書與樞密院。這兩部分分別負責文武事項,雙方互不干涉。
中書府是宋朝宰相處理公務的地方,真正握有最高行政權者是“宰執”,所謂“宰執”,即宰相與執政之統稱,其中,還有一個參知政事。雖說,除中書之外也有尚書、門下等文官機構,但是,這些機構已脫離政治核心,空餘名號並無實權,已名存實亡。
宋朝建國之初,先是沿襲了唐朝的職官制度,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擔任宰相,到了元神宗改革後,宰相之職則由尚書左僕射擔任。南宋時期,則結合了北宋的宰相制度,宰相兼任同平章事與尚書左僕射。
負責軍事的樞密院則沿襲自五代時期,樞密院設定樞密使與宰相“分庭抗禮”,也就是樞密使與宰相一文一武分管朝政。這一舉措是為了從政治上轄制宰相,使其無法一家獨大,此外,樞密院又分了兵部的權力,幾大部門環環相扣呈掎角之勢,保持平衡。
按說,樞密使一職應由武官擔任,畢竟,這一機構主要負責朝中軍事,但是,宋朝皇帝偏偏讓文官擔任樞密使一職。對此,宋神宗曾如此解釋道:“祖宗不以兵柄歸有司,故專命官統之,互相維制,何可廢也?”宋朝重文輕武由此可見一斑。
雖說,樞密院的由文官領導,但是,樞密院的副職卻仍採用武官,畢竟,軍機事務還需專人管理。樞密院、中書兩省分權的情況也有特例,慶曆年間就發生過宰相兼任樞密使的情況。
當時,宋朝與西夏爆發戰爭,中書、樞密院兩大機構將相不和,對具體的軍令下達產生了不利影響,所以,在這一特殊時期朝廷臨時任命宰相兼任樞密使,讓兩大機構第一次擰成一股繩,西夏戰爭結束後,又恢復了原狀。
南宋時期的秦檜等人也曾兼任過兩大機構的一把手,但是,這都只是環境所限,直到寧宗之後宰相掌管兩大機構才成定局。
宋朝皇帝令樞密使與宰相分管兩大機構的初衷是防止雙方有任何一方坐大,互相牽制,以一定內耗保證皇權的穩定。這種做法雖然對皇帝集權有利,但是,到了特殊時期卻會對政策下達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宋寧宗之後才改革了這一職官制度。
不得不說,北宋皇帝高瞻遠矚,南宋權臣兼任文武兩大機構領導,的確對皇權專制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軍事方面,宋朝主要施行募兵制,而招募的來源則有許多種,其中,一種就是每趕上某地鬧饑荒,朝廷會從災民中選拔兵丁。宋朝統治者覺得這種方式一舉兩得,既減少了“天下獷悍失職之徒”又增加了“良民之衛”,這樣降低了災民暴亂的風險增加了軍事實力,可謂一箭雙鵰。
除這種從災民中選拔兵丁的方式外,宋朝還有一種募兵方式,這種方式最早可追溯到後周時期。這就是從地方軍中選拔軍事素質過硬計程車兵,徵召進中央軍。這種選拔制度有點像是電視劇裡選拔“特種兵”,這也是使宋朝時期的軍事出現了“內重外輕”的原因之一。
北宋時期的武將是禁止私自募兵的,違反規定的將軍會以謀反論處。南宋時期由於國家處在危機中,所以,開放了將領募兵的許可權,由此,便出現瞭如岳家軍、韓家軍等勁旅,可以說,此舉也是大大增強了南宋的軍事實力。
然而,這種做法從根本上犯了皇帝的大忌,南宋皇帝生怕這些將領的私兵成為威脅自己的力量,所以,時常以各種方式回收這些將領的兵權。總的來說,宋朝統治者十分在乎“前車之鑑”,將唐朝的政策加以調整和改革,藉此鞏固皇權專制。
雖說,這種做法收穫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卻也滋生了一些新的隱患,最終,釀成蒙元覆滅宋朝的大禍。
雖然,宋朝之後的軍隊逐漸步入了職業化,消除了軍閥化,可是,清末和民國卻是一個“反例”。如果仔細觀察清末和民國軍閥的形成,其實,和五代之前的軍閥如出一轍。比如淮軍、廂軍就是軍隊地方化的典型特徵,因此這只是軍事制度的“復古”,而非軍事規律的特例。
-
3 # 奔跑的蝸牛灬
宋朝建立之初就對藩鎮割據問題進行了改革,透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武官的兵權,削弱地方軍政財權,這樣即使有人想造反,內亂,也只能喊喊口號。
然後對於之前王朝眾多的民變問題,宋朝也想到了辦法,就是讓每個人都有飯吃,百姓造反無非就是食不果腹,遭受壓迫。而且當時宋朝的經濟達到了歷史之最,經濟繁榮,百姓吃飽了飯,自然不會有人想去造反。即使荒年有流民,也有一套針對流民的制度,即徵兵,讓流民進軍隊,吃飽了飯,也就安定了下來。
另外宋朝重文輕武,文人被重視,武官被唾棄。百姓競相參加科舉,爭做文官。而文官是沒有造反能力的,沒有軍隊,沒有力量,如何能造反?
而僅有的一些內亂,即使有點聲勢,也無法做大做強,因為沒有軍隊支援,百姓附應,大宋政府也能輕易的鎮壓。
-
4 # 白山黑水北漂人
宋朝沒有內亂的原因主要得力於宋朝時期,朝廷制定了一整套的集中制的實施,一是中央集權,地方權力相對薄弱,諸多政治措施均由朝廷頒佈,地方官員沒有參與的權力。二是皇帝集權,朝廷的大小事務都由皇帝做主。三是百官權力分散,文武官員負責在皇帝的方針下細化政策,沒有變動的權力。四是重文輕武,在朝廷相對穩定的時期,文官地位上升。五是軍事上內重外輕,全國的兵力大都集中在朝廷周圍,地方相對薄弱。 在朝軍事方面,朝廷實施募兵制,主要有幾方面,一種是那個地方鬧饑荒,就會從災民中選拔兵丁,這樣降低了災民暴亂,又增加了軍事實力,還有一種就是從地方軍中招募軍事素質過硬計程車兵徵進中央,相對削弱了地方軍的力量。 還有就是對財權、司法權的中央集中制,大大消除了內亂的隱患。
-
5 # 弱國無外交
你好你的問題是: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為什麼沒有內亂?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宋朝的介紹,宋朝的歷史對位,宋朝統治者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來說。
第一:宋朝的介紹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 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1125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第二:宋朝的歷史地位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 ,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第三:宋朝統治者採取的一系列措施
政治上:宋朝在隋唐之後進一步發展完善科舉制度,使得底層民眾有了升遷的途徑。加上宋朝施行仁政,宋朝皇帝的寬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不僅對士大夫(官員、文人),甚至對前朝柴氏的善待,更使得他深得人心。
經濟上:重視商業發展。宋朝工商業發達 ,對國家的穩定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首先就是大批農民不用再被束縛到土地上,繁華的汴梁城就是很好的見證。很多王朝的傾覆都與土地兼併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在宋朝,人們即便是沒有了土地,也能透過其他途徑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所謂民以食為天,細看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如果人們能夠吃飽肚子,誰會去鋌而走險參加起義呢?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軍事上:宋太祖武將出身,被黃袍加身,加上五代十國朝代更新頻繁,利用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節度使割據地方的可能性,把地方強壯的軍隊編入禁軍,把軍事權力一分為三,強幹弱枝。此外宋朝實行自願性的募兵制 並且將災年招募流民、饑民當兵,作為一項傳統的國策,有社會福利性質,起到穩定政權作用。
社會管理方面: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制度,類似於現在的建立孤兒院、養老院以及公益性公墓,這就給國家減少了大量的流民。給穩定國家帶來很大的作用。
外部環境上:宋朝始終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兩宋立國三百多年時間中,始終與周邊國家保持軍事對立,巨大的國際壓力很大程度上轉移了國內矛盾,宋朝軍民同仇敵愾,故而內耗相對於其他王朝相對要少一些。
-
6 # 蘑菇雅說
感謝邀請,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在歷史上,中國在不同朝代的不同時期都爆發過很多的農民起義,而這些農民起義都對封建統治王朝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像題主所問的宋朝沒有內亂,這一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在宋朝同樣是有內亂的,只不過內亂的規模可能不及其他朝代,如秦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等等,在我們今天大致能數得出來的只有北宋的方臘起義和南宋鐘相、楊么起義。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宋朝的內亂規模小呢?
外部威脅大
我們知道在整個宋朝不同時期,我們分別面臨著遼國、金國和蒙古的威脅,並且這些威脅是幾乎伴隨著整個宋朝的,這就是外敵。也正是因為這些外敵的存在,使得整個宋朝都無時無刻不在防備外敵,這樣也就導致了人民的矛盾,被轉移了,在外族入侵和自身內亂面前,肯定是對抗外族比較重要。
社會保障
宋朝設立了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也就是在全國範圍內設定孤兒院、養老院以及純公益性質的喪葬事務局。對老百姓的一些基礎的利益都有一個保障。在遇到天災人禍的時候,朝廷還會進行撥款救災,甚至還會招募災區兵員,成為士兵,由國家供養。那麼在人民生活還算過得去的時候,他們便不會逼上梁山去造反了。
軍隊控制
其實除了農民起義以外,內亂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權臣造反。但是宋朝卻在一開始便注意到了這樣一個情況,畢竟他們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靠這樣的手段上位的。所以宋朝在軍隊管轄中採用了以樞密院、文官管軍隊,避免了武將的擁兵自重。
-
7 # 於璟璇
第一,宋朝經濟繁榮談到宋朝,大家想到的都是詩畫吧,那個朝代,因為皇帝喜歡擺弄詩畫,所以當時的文化是有一定的發展的。既然他們閒有餘力,可以發展自己的喜好。說明當時的百姓至少溫飽是不成問題的,他們生活較為安樂。宋朝是歷史上人們幸福指數較高和經濟繁榮的朝代之一,換言之,就是人們只要稍微努力,不那麼的好吃懶做就可以輕易的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自己的基本需求被解決,很大的程度上減少了內亂的發生。當老百姓可以自己好好的過日子的時候,他們會多多的想如何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而非去起義反抗,起義反抗的發生大多數都是活不下去了,不起義也會被餓死或者殺死。同時趙匡胤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所以那個時期文化發展還是很不錯的。
第二,宋朝有良好的保護民眾措施當生活的基本需求被滿足,接下來就要考慮制度和治安的問題了。要想安穩,治安肯定抓的嚴格,讓人們不敢犯事。所以那個時候,是已經建成了我們現在所說的養老院,孤兒院這種設施,這無疑是再次提高了人們的幸福指數並且給國家減少了大量的流民。讓流民和災民還可以直接被招進軍隊,這簡直給了他們第二次生命啊,待遇超好了,眾人一定對統治者感恩涕帶了。
第三,宋朝政治環境寬鬆,有一定的民主性宋朝基本不會殺害進言的官員,十分的民主,聽說皇帝想建一座豪華的宮殿,但是百姓不樂意,最終便沒有建成。宋朝對百姓的徵稅也是十分合理的,百姓完全可以承受的。人們真的是生活需求都被滿足了,才又著重於發展文化和精神層次的滿足了。
第四,宋朝消滅了軍閥且讓將軍無法壟斷軍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就是發生在宋朝的,趙匡胤曾經是一舉奪得政權的。所以當他當上皇帝后,他還害怕別人也會效仿於他,於是他就把將軍們聚集在一起進行酒宴,並告知他們自己的當皇帝的不容易。希望他們可以多屯下資產,可以升官讓他們一族人富貴發達,但是不可以掌控軍權,第二日眾人便都推脫自己不適等,將軍權上交了。之後,更是發展到了調兵的人們不知道將領是誰,將領不知道自己要打仗的兵是誰,全是隨機分配。而趙匡胤的後代們,一致認為這個方法不錯,可以有效的防止有人叛變
宋朝時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家復興,社會上瀰漫著尊重師長的風氣,科技發展也是速度飛快,政治同樣開明廉正,所以沒有嚴重的官員亂政或者地方割據,兵變、民亂的的規模和次數也比較少相對其他朝代而言。
-
8 # 肖申克的舅爺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第一,宋朝從建國開始就奉行重文輕武。文官待遇好,有話語權,能施展報復。自古搞內亂的都是文官,文人在宋朝這個環境裡過得舒服,自然不會有不臣之心。
第二,老百姓過得好。宋朝是新中國成立之前,老百姓過得最舒服的朝代,國富民強。百姓過得好,腦子有病才會動亂。
-
9 # 碼字的蝸牛
誰說宋朝沒內亂的?
宋太宗時期:川蜀王小波、李順農民起義
北宋滅掉後蜀後,並沒有對川蜀地區進行改革。後蜀時期保留的莊園式的奴隸制度依舊存在,川蜀的人民必須要依附在豪族或世家才能生存,同時這些庶民除了擔負官府的”兩常“賦稅及徭役之外,還要擔負依附的家族所規定的佃租。
同時,北宋還在川蜀施行博買務(司),同時還規定川蜀地區的茶葉貿易必須由官府壟斷,使得川蜀地區的農民喪失掉生存的根本(田地產出只夠繳納賦稅和佃租,經濟作物才是農民的生存根本)。
所以淳化四年(993)二月,由王小波、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在川蜀爆發,淳化五年正月,起義軍攻克成都府,李順建國號“大蜀”,年號“應運”,佔領了劍關以南、巫峽以西的廣大地區。
同年宋太宗兵分兩路討伐。由於宋軍佔據棧道,而起義軍一直沒能攻下棧道,因此宋軍可以得以長驅直入,並在川蜀地區平叛。
但是川蜀的農民起義,直到至道二年(996)才失敗。
這次川蜀農民起義,使得北宋不得不取消川蜀地區的博買務,允許川蜀農民除了茶之外的貿易自由,並且廢除了一些豪族,並進行了一些土地性質的改革行為。
北宋中期的農民和士兵起義
宋真宗初年,益州(今四川成都)戍卒在王均領導下舉行起義,佔領益州,建立大蜀國。
宋軍平亂後幾年,在廣西宜州以陳進為首士兵發動起義,擁立盧成均為南平王,前後堅持鬥爭三四個月。
宋仁宗時期,由於歲貢的增加,以及北宋與西夏的戰爭失敗。使得民間的賦稅增加。
因此在慶曆三年(1043)五月,京東路沂州(今山東臨沂)“捉賊虎翼卒”一百多人在王倫領導下起義,殺死巡檢使朱進。
起義軍很快就壯大起來,南下淮南路。宋廷極為震驚。七月,宋軍圍攻,起義軍戰敗,王倫在採石磯被俘犧牲。
同年,陝西大旱,商州災民在張海、郭邈山、 黨 君子、李鐵槍等人領導下起義,使得北宋“京西十餘郡,幅員數千裡”,官員紛紛棄地逃亡。同時駐紮光化軍的宣毅卒營(五百人)在邵興率領下譁變,並與張海的起義軍配合下,攻佔了陝西漢中(至興元府)。
迫使北宋調遣防禦西夏的西北軍和禁軍等合圍這支起義軍,直到1043年年底才將其剿滅。
慶曆七年十一月,河北清河境(宋河北路貝州)爆發兵變,並利用彌勒佛教相互串通,使得山東境內的農民和士兵紛紛加入,同年叛軍佔據貝州後,建國號安陽。北宋派遣文彥博主持軍事,歷經六十多天才剿滅這股叛軍。
王安石給宋仁宗的奏摺就寫了一句歷來都用來形容北宋時期的各種起義和叛亂——”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夥)強如一火”。
然後就是宋徽宗時期,也是《水滸傳》的原型——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
公元1118年,河北、京東遭水災。到了1119年十二月左右時,宋江領導京東路的農民舉行起義。起義軍活躍在河北、京東、淮南一帶。大約在方臘起義失敗的前後,宋江等三十六名首領接受了宋朝的招安,起義就此失敗。
方臘起義
宣和二年(1120)十月九日,方臘在家鄉睦州青溪縣發動起義,短短三個月就佔據了北宋最發達的兩浙路的一大半,並改元稱帝。宋徽宗於宣和三年正月,派童貫率領京畿禁軍和陝西蕃、漢兵十五萬人南下,直到宣和四年三月才失敗。
北宋末年的起義最多。因為宋哲宗作死,想堵住黃河,讓黃河迴歸舊道,最後失敗,致使黃河決堤。
北宋整個山東、河北、淮河一帶成為沼澤,所以到宋徽宗時期,這些地區的起義、叛亂多如牛毛,少則數百上千人,多則過萬,甚至最高時期達到十萬之數。
這些“叛亂者“在宋粉的嘴裡,就是後來給金朝的帶路黨。
南宋的內亂呢?因為戰亂,潰兵、流寇、亂民、山賊、白蓮教等等,可以說是在南宋趙構時期第三頭疼的事情。
岳飛親手剿滅的洞庭湖”湖匪“,其實就是跟《水滸傳》裡差不多,亦民亦匪,後來在外來戶鐘相宣傳“等貴賤,均貧富”的思想之下,建立大楚國,結果被岳飛親自剿滅。
北宋還有十多年消停過,可南宋的內亂,直到被蒙古滅國,每年都有。而且是從川蜀到廣西,再到湖南、廣東都有爆發,就連臨安所在的浙江等地,都爆發了茶農不堪重負而起義。
為什麼宋朝時期的起義或叛亂少有人知道?原因很簡單,投桃報李。
宋朝時期對待文人的態度可以說是中國曆代以來最宏厚的,甚至可以說是從先秦之後,唯一能做到“王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政權。
宋朝文人基本是隻要考中秀才,就不會需要憂愁生活,若是考中舉人,那就是進入中層階級,從此生活樂無憂。
所以宋朝時期的文人所書寫的詩詞,很少有關於戰爭的,要麼是風花雪月,要麼是空洞化、華麗式的憂國憂民。在這些眾多詩詞中,就算有寫民間疾苦的,也不過如同為民呻吟般,少有在詩詞中給予建議的。
因此在研究宋史時,就會被迷惑,認為宋朝很好,國富、民樂。根本就忽略了,宋朝一樣也是金字塔式的結構,皇權、官員、平民。
尤其是農民這個階級在宋史的研究中很容易被忽略掉。
二、不抑制兼併,致使莊園式的農業體系出現
在水滸傳中,很少有農民是單獨存在的,就連村莊都是以莊子的形式出現。同時莊子大都是聽命與一戶人家的多。這意味著,這種莊園式的存在,大都是固有化的形式存在。
如九紋龍史進,他就是史家莊史太公之長子,從小不務農業。後來機緣巧合拜了王進為師學了半年武藝。
史太公死去,史進成了史家莊之主。又三、四個月後,少華山中三位頭領朱武、楊春、陳達來華陰縣借糧,史進活捉了陳達,於是朱武、楊春自縛來降,史進深感其一起,遂與少華山結交。
注意了,水滸傳中,每每有人舉報到官府的,大都不是住在莊子裡的,或者是奴婢(沒有田產的),如舉報史進的獵戶。
甚至這些莊戶大都聽命莊主的命令,甚至可以不顧王法,殺人、劫掠。
這些意味著,農民不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而是需要依附在豪族、世家或者是豪強才可以求得生存。
這種莊園體系其實就如同東漢時期的烏堡式農業體系一樣,只是規模較小而已,莊戶其實亦軍亦民,他們是莊主的私軍,說好聽點就是保境護家,說難聽點,落單的商戶死在那個山頭就看商戶的運氣了。
這種體系,其實也是一種防禦體系,若是沒有直接傷害到自身利益時,這些莊園就會直接接受宋朝政府的直接統治,形成圍堵叛軍的堡壘體系,使得叛軍很難出現如同明朝時期的流竄行為。
三、宋朝亡於外族而非內亂
與漢唐比較時,宋朝一直都被外族壓著打。它又不像是漢唐時期,因內亂而致使的國衰,北宋時期是自己作死玩弄黃河,結果使得在輝煌之時而亡;而南宋更絕,忽必烈要求南宋稱臣可以不戰,結果賈似道把蒙古幾隊使者要麼殺了要麼囚禁起來,然後騙皇帝,打敗了蒙古人……
四、宋朝商業輝煌掩蓋了內亂。
北宋時期,基本每次內亂,宋朝都能做出快速的反應,並將叛亂圍堵在一定範圍之內,使得叛亂沒能糜爛。同時對外商業,使得宋朝的城市蓬勃發展,而城市的發展又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又緩解了農業上的人口擁擠。
因此叛亂都能在一年左右就被撲滅,除了宋江和方臘這兩撥騷能操作。
綜上所述,就讓人們看宋朝時,大都看到的是一片繁華,很少看到叛亂糜爛的現象。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文人的粉刷太平……
-
10 # 小莫侃歷史
宋朝被評為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發生過大型內亂的朝代,它名義上國祚319年,實際上分為南宋和北宋,我們都知道這兩個階段的分割性事件是:外敵金國的入侵導致了北宋的滅亡,兩任皇帝被俘虜,大國尊嚴幾乎蕩然無存,後來建立的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氣焰,可即使是這樣也沒有出現內亂,引得人們對其進行探索,小莫根據歷史資料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其一,宋朝沒有權力巨大的武將。歷史上發動內亂的多是手握兵權的武將,宋太祖趙匡胤當年就是仗著自己手裡的兵權發動了陳橋驛兵變,才建立了宋朝,所以他最怕的就是被別人以同樣的方法取代,於是在建國後就進行了“杯酒釋兵權”的活動,朝中之事大都仰仗文臣來解決,沒有兵權的文臣就像是溫順的小貓,不乖時不過撓主人幾爪子,撓了主人之後的後果卻是非常嚴重的,一般承擔不起,只好乖乖聽話了。
其二,宋朝人民生活富足。宋朝前期的外部局勢穩定,宋真宗同強敵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暫無其它強敵,於是將大多數經歷都投入到了對內的政治經濟建設上,建立了完備的內部管理制度,不可否認宋代出了不少貪汙的文臣,但是宋太祖說了:一百個文臣貪汙也比不上一個武將謀反的危害大,宋朝的統治者不怕官員貪汙,這是什麼呢?因為宋朝最不缺的就是錢!比如說水滸裡的武大郎:一個靠賣饅頭為生的小個子男人都能買一棟臨街的房子,還能娶一個漂亮老婆。人民生活安定富足,沒有造反的心,歷朝歷代的起義軍多是在活不下去的情況下被逼造反的,而宋朝百姓對現有生活很滿意。
其三,宋朝的疆域小,便於管理。和之前的漢唐相比,宋朝的疆域實在是小得多,除此之外,宋朝的歷代皇帝都很隨性,不要說南征北戰去開疆擴土了,別人打到家門口後,統治者們還總想著賠錢了事,要錢給錢,要地給地,各種說好話,好像從來不擔心自己的疆域問題。宋朝的統治者知足常樂,有多大碗吃多少飯,管好自己的小地方,每天過自己的小日子。
內憂與外患本該是王朝統治者必須防範的兩個方面,而宋朝統治者卻忽略了後者。人們都認真經營自己的家是沒有錯的,可是,沒有“大家”又哪裡來的“小家”,宋朝多數統治者都只把目光放在了眼前的一方土地,而沒有看看家門口,強盜可從來不管他要去搶的這戶人家生活得是否幸福,他只管要搶劫的這家人有沒有錢,家中是否有不好惹的人。
回覆列表
宋朝無內亂的重要原因是,趙匡胤消滅了軍閥,並且永遠消除了軍人掌權的可能性,這個就是所謂“杯酒釋兵權”。怎麼“釋”的呢?他做了皇帝不久,有天晚上把石守信等大將統統都召到宮殿裡來,大家喝酒。喝到半醉的時候叫手下人統統滾蛋,就咱哥們講點心裡話了。他說,唉,你們不要看我做了皇帝啊,這皇帝可不好做。那些人很奇怪,你做皇帝怎麼還不好做啊,有什麼事?他說,唉,誰不想做皇帝啊?這一講,這些大臣都害怕了,統統跪下,皇上你別這麼開玩笑,我們從來沒有動過這個腦筋啊。你們都跟我是兄弟哥們,當然不會了。但你們想想看,你們的手下人如果哪一天把皇袍披到你們身上,你們怎麼辦?他們要榮華富貴啊。大家求饒說,皇上,我們太愚蠢,從來沒有想到這一點,那你得給我們指一條生路啊!大家以為他是不是動了殺心要把他們都幹掉?唉,他說,其實人生在世也不過是為了享受榮華富貴,何必那麼辛勞,老是帶兵打仗,那麼辛苦幹什麼呢?所以你們從明天開始不要再帶兵了,我把你們提做節度使,讓你們做大官,給你們錢,你們看到好的房子就買,看到好的田就買,我跟你們結為親家,大家世世代代都很好,免得互相猜疑,這不是很好嗎?所以第二天一上朝,石守信帶頭,大家紛紛提要求,一個說我身上傷重,一個人說我老是生病,一個人說太辛苦,統統請求解除兵權。趙匡胤一律都批准,就是不批准石守信,你還是做你的統帥,你留著,其他人統統被扶為節度使。這裡的節度使跟別的朝代有本質的區別。唐朝的節度使是真正帶兵的,比如安祿山是范陽節度使,三個州的兵力都歸他帶,到了後來呢,連財政、民事通通都歸他管。那麼宋朝的節度使就變了,變成一個虛銜,就等於享受“國務委員待遇”,其他什麼都沒了,只是個榮譽,一個兵都不會給你帶。
沒有兵那什麼造反?所以也就沒有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