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527968807830
-
2 # 愛吃紅燒肉的男孩
推鉛球技術與教學法總學時:8教學物件:體育大學田徑專項俱樂部的本科生教學任務:進一步瞭解推鉛球技術,掌握推鉛球技術教法.課次課次主要內容教學重點教學形式考核形式與要求1介紹分析推鉛球技術推鉛球幾種技術型別,決定推鉛球運動的因素分析.理論講授1.考核結合訓練理論和實踐,寫一份1200字鉛球技術分析及教學法的分析報告.2.任課教師佈置並在規定的時間內上交採用百分制評分.3.考核評定內容,還應結合課上的出勤率,學習認真程度,課堂組織紀律等.23推鉛球技術教法以及常見錯誤動作預防和糾正方法.推鉛球技術教法4複習題:1.現代推鉛球有幾種不同形勢 有何特點2.推鉛球背向滑步動作是怎樣進行的3.推鉛球技術教學的一般順序如何4.衡量推鉛球技術好壞十條標準是什麼一,推鉛球技術推鉛球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340年前後.當時,世界上已有炮兵,士兵們常常利用與炮彈重量相等的石塊做投擲遊戲和進行比賽.後來逐漸形成一種運動,並改用金屬圓球代替石塊.由於早期炮彈的重為十六磅,摺合為7.257公斤.因此男子鉛球的重量長期定為7.257公斤,直到1975年才改為7.26公斤.早期推鉛球比賽場地,規則和推球方法比較簡單.比賽時是在場院地上劃一橫線,可隨意採用站立姿勢或助跑方式,但腳不能越線,後來為限制助跑距離,曾規定在一個方形場地內投擲;繼而又改為在直徑七英尺的圓圈內進行,推球時不許出圓圈,並限定鉛球必須落在規定的投擲區內.投擲區的扇形角度曾幾經更動:最初為90度角,現在規則規定為40度角.最初曾採用過按體重分級乾地比賽的辦法,但在實踐中發現推鉛球的距離,並不完全取決於體重,有些體重較輕的人同樣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以後分級別比賽的規定被取消了.五十年代初期出現了背向滑步推鉛球,又代替了側向滑步推球,這種方法一出現,立即被鉛球運動員廣泛採有,因為這種方法,加長了鉛球在投擲者出手前的執行距離,提高了預先速度,從而促進了推鉛球成績大幅度的提高.1.推鉛球的技術推鉛球技術正不斷向前發展,就其預加速的動作而論,有滑步與旋轉兩種型別,在滑步方式中,又可分為側向滑步和背向滑步.(1)背向滑步推鉛球:推鉛球技術是個完整統一的動作過程,為便於分析,將它分為下述四個動作階段.①握球和持球.握,持球的方法:五指自然分開,把球的重量放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根上,大拇指和小指扶在球體兩側,手腕充分向後背屈.將球握好後,放在鎖骨窩處,頭部微微向右靠,用頸部和下頜貼緊鉛球,右手抵球,肘部稍稍外展,完成持球動作.手臂力量較強的人可以把球的重量放在上述三指的第二指關節上,以便在推球的最後瞬間進行拔球和充分發揮手臂肌群的力量.相反,初學者或青少年則可將球體下移,但掌心不能觸球.②預備姿勢.高姿勢 持球后,背對投擲方向,兩腳前,後開立約一腳掌長,右腿伸直站大投擲圈的最後部,腳尖貼近內沿,身體重量主要落在右腿上.左腿微屈以腳尖點地置於右腳後側,上體自然直立,左臂稍屈,上舉或前平舉,頭正直,眼平視.這種姿勢的主要優點是動作自然能使運動員處於較為放鬆的狀態,因此,多數運動員採用這種站立的方法.低姿勢 持球后背對投擲方向站立,右腳尖靠近投擲圈的後沿,屈膝下蹲,上體向圈外探出,體重落在彎曲的右腿上.左腳在後,以腳尖點地,兩腳相距約50釐米.左臂自然下垂,眼看圈外2-3米的地方.這種預備姿勢的優點是重心低,易於維持身體平衡.但往往會使運動員感到緊張,右腿負擔量過大,故採用的人較少.③預擺與滑步當完成高姿勢的預備姿勢站立以後,上體稍稍前倒,左臂前伸或前下伸,左腿微屈,向後止方抬起,幾乎與上體成一條直線,同時提起右腳跟,接著右腿屈膝下蹲,左腿屈膝回擺靠近右腿,同時左臂前下伸,眼看投擲圈外2-3米的地方,成團身狀態完成預擺動作.採用低姿勢站立的預擺方法是蹬伸右腿並隨之擺起左腿,而後下蹲,團身,完成預擺動作.開始滑步時,首先是臂部後移,使身體重心離開支點,緊接著左腿以大腿帶動小腿向抵趾板方向擺動,並隨之稍稍左旋.與此同時積極蹬伸右腿,並注意上體基本上保持原來的姿勢向投擲方向移動.當右腳即將蹬離地面,左腳擺到大約與右膝齊平的部位時立即積極收拉右腿和下壓左腳而準備著地.右腿運用的特點是邊收拉,邊內旋迅速將腳落於圈心附近並與投擲方向成90-130度角.在右腳收拉準備著地瞬間,左腿則是邊外旋,邊壓插,繼右腳著地後緊緊接著以腳掌內側著地,落於靠近抵趾板的地方.腳尖約與投擲方向成45度角,並使左腳尖與右腳跟在一條與投擲方向平等的直線上.這時右膝彎屈,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並超過腳尖.在膝被近稍屈而用力支撐,控制體重落在右腳上,使器械遠離支點,左臂微屈置於身前,扣住胸部,上體儘量保持向投擲的相反方向傾斜,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狀態.同時,由於右腿內扣送髖,迫使軀幹兩側有關肌緊拉緊,為最後用力創造最佳條件.
回覆列表
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以右手為例):五指自然分開,把球放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根上,大拇指和小指自然地扶在球的兩側,手腕背屈,防止球體滑動和便於控制出球的方向。
握好球后,把球放在肩上鎖骨窩處,貼著頸部,手稍外轉,掌心向前,屈肘。
預備姿勢:
滑步(或旋轉)前的預備姿勢可分為高姿勢和低姿勢兩種。
高姿勢:持球后,背對投擲方向,站在圈內後沿附近。兩腳前後開立,相距20釐米至30釐米左右,右腳尖貼近圓圈,腳跟正對投擲方向。左腿在後自然彎屈,以前腳掌著地(有的以腳尖著地),腳跟提起,持球臂的肘略低於肩或與肩齊平,左臂自然上舉並稍向內,上體正直放鬆,體重落在右腿上,兩眼看前下方3米至5米處。多數人都採用這種姿勢。
低姿勢:持球后背對投擲方向,站於圈內靠近後沿處,兩腳前後開立,相距50釐米至60釐米左右,右腳尖貼近圓圈,腳跟正對投擲方向,左腳在後,以前腳掌或腳尖著地,左臂自然下垂並稍向內,兩腿彎屈,上體向圈外探出,體重落在右腿上,兩眼看前下方2米至3米處,持球臂肘部自然下垂,鉛球的投影點在右腳的右側前方。
滑步:
滑步的目的,是使鉛球獲得一定的預先速度,為最後用力創造條件。
滑步前先做一兩次預擺。預擺時,左腿自然彎屈,大腿用力向後上方擺起,右腿伸直,腳跟提起,前腳掌或全腳掌支撐體重,同時上體前屈,左臂微屈前伸,略為低頭,兩眼看前下方。
左腿擺到一定高度,上體達到最大前屈時,回收左腿,同時右腿逐漸彎屈。當左腿回收靠近右腿時,臀部後移,左腿大腿向投擲方向擺出,右腿用力蹬伸。
右腿蹬離地面的方法有兩種:
以腳跟蹬離地面,右腿蹬直。這種方法蹬地力量大,效果好,適合矮小和身體訓練水平高的人。
用前腳掌蹬離地面,右腿不完全伸直。這種方法簡單省力,蹬地力量小,適合身材高大的人和初學者。
由於左腿的擺動和右腿的蹬地,產生身體向投擲方向移動的合力。右腳蹬離地面後,迅速拉收小腿,並向內轉動,用前腳掌著地,落在圓圈中心附近,與投擲方向約成130度角。同時左腳積極下落,以前腳掌內側落於左側抵趾板處,兩腳落地間隔的時間愈短愈好。
滑步時,左臂保持內扣,不使左肩轉向投擲方向,頭部保持向右後方的姿勢。
最後用力:
最後用力是推鉛球技術的主要環節。當滑步結束,左腳積極著地的一剎那,右膝和右腳向投擲方向蹬轉,推動右髖向投擲方向轉動,這時被扭緊和拉長的腰、背、髖部的大肌肉群收縮,使上體迅速向投擲方向抬起。左臂由胸前向左上方牽引,使肩帶肌肉拉長,身體左側對著投擲方向,上體向右側傾斜,左肩高於右肩,鉛球處於較低部位,形成推球前的最佳姿勢。
在兩腿繼續用力蹬地時,右肩前送,右臂迅速用力將球推出。此時兩腿的蹬直、右臂的推球和抬頭後仰是同時進行的。鉛球快離手時,手腕手指向外撥球。鉛球離手後,兩腿彎屈或交換,降低重心,維持身體平衡。